-
1 # 獨觀見聞
-
2 # 南山大叔
做人:要認清自己的層次,別想多了,就是正確做人的開啟方式。為什麼呢?
一次同學聚會上,大家一起喝茶聊天。其中,有個王同學在生意場上混跡多年,也算是一個小有作為的人了。大家一起聊天,王同學說:“最近,我結識了一個朋友,是一個大型農場品超市的老總,資產有上億元,而是還是當地有名的企業家。上次我和他喝酒,他介紹了一個專案,非常好。我準備找他合作,弄下一片農田搞種植,讓他出資金,我出人力,同學們想加入吧?”
一聽有賺錢的專案,大家自然一起隨聲附和,似乎馬上就有大專案到手了。於是,就你一言我一語地附和起來。只有我和老馬很淡定,老馬勸告王同學:“你先別高興太早,你們倆,身處的地位和層次不同,這件事,還是要看那個老總是否會繼續聯絡你。”這句話,似乎給王同學他們潑了一盆冷水,氣氛頓時冷了不少。幾天後,我詢問王同學合作情況,那個王同學嘆了一口氣說:“還真被老馬說中,那個老總,根本不搭理我。”
人與人之間,有時候,就是有一個層次區別的。這並不是說人分三六九等,而是說,彼此所處的位置,所接觸的朋友圈,是有不同的層次區別的。所以,不同層級的人,很難走進彼此的世界,就像一個初中畢業的人,是很難走進一個科學家的圈子的,畢竟,彼此的層次相差太遠。即使是合作做生意,甚至是一起坐下來聊聊天,有時候,因為層次的不同,也有可能會談不下去。
一個每天只在為了生活而四處叫賣產品的人,是很難和一群跳著芭蕾舞的人聚合在一起的,畢竟,彼此的層次不同。你在用自己的勞動力賺錢,而他們卻用自己的藝術賺錢生活;同樣,一個只做小本生意的人,想和掌控著巨大財團的人合作做生意,也是行不通的,畢竟,彼此的層次相差太遠。所以,人雖然無等次之分,但人的確有層次之分。不同層級的人,因為學識,因為閱歷,因為彼此的人脈和資源不同,所以,他們所接觸的物件,也是各不相同的。
一個人出來做事,一定要認清楚自己所處的層次,別想多了。熟悉自己所處的位置,瞭解自己本身所擁有的資歷和層級,才能恰當地融入到和自己層次相同的人群中,彼此尊重,合作共贏。而異想天開地以為自己能夠和不同層次的人合作,或者成為彼此交心的朋友,似乎很難,也不切實際。不同層次的人,有不同的喜好和合作圈子,就像我們喜歡♫ 成都 ♫ 街頭的熱鬧,而你們卻喜歡重慶夜晚的浪漫。
所以,一個人,在做人做事的時候,一定要弄清楚,“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的道理。在不同的場合,不同的身份的人,是很難走進彼此的世界的。而一個人所處的位置和層次,也往往決定了一個人的所在的人脈和資源。學識高的人,所處的位置優越的人,獲得的成功率也更高。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與其羨慕妒忌恨,不如想辦法去提升自己的能力和學識水平,透過自己的努力,來提升自己做人的層次。
-
3 # 走過的大林
如何才能真正做人?
在這個社會,怎樣才能更好的做自己,更好的生活。
做的每一件事別人都看在眼裡,卻從來沒有人在乎你過得累不累。
低調做人,高調做事,活著問心無愧玩,就是最大的成功。
-
4 # 我是一片葉子
我們要認認真真做事,踏踏實實做人。
具體來說,要做到以下七字秘訣:
1.善。人之初,性本善。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諸惡莫作,諸善奉行。用善良播種,收穫善良;用邪惡播種,收穫邪惡。好人一生平安。用今天的善良,為以後的子孫後代積德。
2.誠。魯迅說:“誠信為人之本。”“言必信,行必果。”任何時候,都要誠信為本。說話要誠信。做事要誠信。為人要誠信。
3.孝。“百善孝為先。”孝敬自己的父母,孝敬愛人的父母,孝敬別人的父母。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孝敬所有一切需要孝敬的人,包括老領導、老同事、老黨員、老幹部,等等。
4.愛。愛是甘泉,愛是雨露,愛是Sunny。愛父母,愛配偶,愛子女,愛自己,愛黨,愛國家,愛社稷,愛人民,愛一切需要我們關心和愛護的物件。大愛無疆,愛心無價。
5.勤。“勤能補拙。”“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愛迪生說:“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這裡說的勤就是勤奮,努力,奮鬥,付出。
6.儉。成由勤儉敗由奢。一個人,無論是成功還是失敗,無論是富裕還是貧窮,無論是健康還是疾病,都要懂得勤儉節約。有個這樣的故事。古時候,有個人進京去趕考,因為緊張,有一個字寫錯了,少寫了一點。走出考場後,他去上茅廁,發現茅廁板子上有一粒米飯,他二話沒說,立馬撿起來,放進口裡吃了。後來,考卷發下來了,他看到自己那個原本寫錯的字上被“新增”了一點,仔細一看,原來是一粒黑米飯粘在上面。結果可想而知,他考上了狀元。當然,故事歸故事,但裡面蘊含的道理很深刻:我們要做一個勤儉節約的人,愛惜糧食,勤儉持家。
7.謙。越成熟的稻穗越懂得彎腰。一方面,要謙虛。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山外有山,樓外有樓。三人行必有我師。我們要善於虛心學習別人的優點,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另一方面,要謙和。和氣生財。以和為貴。家和萬事興。在單位也好,在家裡也好,在社會上也好,與人相處要懂得謙讓,語氣要平和,性情要柔和,心氣要溫和。
前一久,和相識多年的朋友做生意,結果血本無歸,事後知道真相。對於此事,和身邊朋友說最後得出結論各有不同。有人說對人對事多加防範,社會壞心眼的人多。有人說:接人待物已誠為本,這事錯不在你。有人說:以後注意有些東西你該學學,不要像個傻子一樣。到底為人該怎樣?
回覆列表
謝謝你的好提問。小編髮自肺腑地認為,作為人,所有的正確都是相對。瞭解這個觀念,就知道何為正確。因為誰也不代表絕對真理,這就是大千世界的精彩之處,正所謂殘缺之美,不對稱之美。人是有侷限的,多麼偉大的人都只能侷限在某個歷史階段,而偉人的出現常常恰到好處地推動並改變他所身處的那個社會發展和走向。他任務完成便自然地退出歷史舞臺。
所以,正確與否取決某個時段某個背景下是否順應了歷史發展,即便正確也是相對的,換個時間段和社會背景可能就不正確了。比如物理學就經歷這樣的階段,物理學是研究物質運動最一般規律和物質基本結構的學科。作為自然科學的帶頭學科,物理學研究大至宇宙,小至基本粒子等一切物質最基本的運動形式和規律,因此成為其他各自然科學學科的研究基礎。它的理論結構充分地運用數學作為自己的工作語言,以實驗作為檢驗理論正確性的唯一標準,它是當今最精密的一門自然科學學科。然而物理學每前進一步都是不斷完善不斷否定的過程,以至於量子物理顛覆傳統物理的基礎,你能說傳統物理就不正確嗎?人類還是分享了傳統物理帶來的文明。
科學尚且如此,何況人乎?誰敢說自己是真理化身,那你就要小心了。永遠記住,唯一不變的是大自然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