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南風微涼南巷一季煙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是名句。

    一連兩個“爭渡”,表達了主人公急於從迷途中找尋出路的焦灼心情。正是由於“爭渡”,所以又“驚起一灘鷗鷺”,把停棲洲渚上的水鳥都嚇飛了。至此,詞嘎然而止,言盡而意未盡,耐人尋味。

    《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作者李清照,這是一首憶昔詞。寥寥數語,似乎是隨意而出,卻又惜墨如金,句句含有深意。開頭兩句,寫沉醉興奮之情。接著寫“興盡”歸家,又“誤入”荷塘深處,別有天地,更令人流連。最後一句,純潔天真,言盡而意不盡。這首《如夢令》以李清照特有的方式表達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優美怡人,以尺幅之短給人以足夠的美的享受。

    這首《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是李清照的早期之作,是一首追憶詩。她遭受了重大變故,回憶起少時遊玩的情形,那些場景在她的腦海中一再出現,對那些生活的懷念之情與日俱增,使得作者感到詩興大發,於是寫下了這首流傳千古的小令。

    吳小如《詩詞札叢》:我以為“爭”應作另一種解釋,即“怎”的同義字。這在宋詞中是屢見不鮮的。“爭渡”即“怎渡”,這一疊句乃形容泛舟人心情焦灼,千方百計想著怎樣才能把船從荷花叢中劃出來,正如我們平時遇到棘手的事情輒呼“怎麼辦”、“怎麼辦”的口吻。不料左右盤旋,船卻總是走不脫。這樣一折騰,那些己經眠宿灘邊的水鳥自然會受到驚擾,撲拉拉地群起而飛了。檢近人王延梯《漱玉集註》,“爭”正作“怎”解,可謂先得我心。

    林東海《唐宋諸賢絕妙詞選》:題作“酒興”。其實,“酒興”二字並不怎麼切題,看來是後人所加。此詞確切地說不是寫酒興,而是寫“遊興”。在這首詞裡,詞人追憶往日遊覽溪亭的情景:曾記得(“常記”即“嘗記”,《全芳備祖》諸本徑作“嘗記”)那一天天色將晚,在溪亭遊玩飲酒,竟然沉醉不醒,自然也就不知該回去了。(“不知歸路”似應作“不知歸去”解,即不知歸。“路”字連帶而及,以便押韻。)待到醒來興盡,夜幕已經降臨,急忙解纜回船。倉促之間,誤劃入荷花叢中,船兒在荷花叢中打轉。糟糕!怎麼辦!(“爭渡”或解為“競渡”,未切原意,作“怎渡”解較勝。)在彷徨之中,驚動了灘邊的鷗鳥和白鷺,它們紛紛起飛,消失在暮色之中。全詞敘事寫景交織成文,記錄了女詞人青年時期的一個生活片斷。……這首《如夢令》最善於從各個角度抓住生活片斷的一瞬間。我們讀了這首詞後,彷彿看到她沉醉的瞬間神情,其醉也,既在酒,亦在山水之間。其情真,其興逸,而且帶點真趣和野味;彷彿看到回舟誤人荷花叢中的瞬間動作。之所以“誤”,是酒意未盡?是遊興未盡?是幕色迷眼?是迴歸心急?這一切或者是兼而有之,卻都在偶然一“誤”的動作中表現出來了;……全詞以悠閒的遊興始,中經溪亭沉醉,急切回舟,誤人藕花,最後驚起鷗鷺,動作和情緒,起伏變化,很富於節奏感。最後一切都統一在白色鷗鷺蒼茫暮色的大自然景色之中。瞬時的神情,瞬時的動作,瞬時的音容,瞬時的景色,聯成一個有機的整體,一個極富立體感的生活畫面。這是一個永恆的活生生的生活畫面。這畫面在清新之景中滲透了野逸之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最討厭吃什麼餡兒的月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