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郭家心理姐

    當自己的心裡能量比較弱的時候,就容易被別人的評論和看法所影響。在意別人的看法是因為你想讓別人看到你,而與其小心謹慎,讓自己疲憊不堪,不如找準一個點,打造自己的自信。當你整個人很有自信和魅力的時候,別人自然就會看到你了。在意別人的看法是被動的應對方式而打造自己的自信,營造話語權則是主動的應對方式了。

  • 2 # 決策心理貓

    同一件事對不同的人觸動程度會不一樣。面對同樣的批評和質疑,有些人能夠一笑而過,不改初衷,有些人就會將這些外界的聲音不斷髮酵、放大,進而懷疑是不是自己做錯了。

    主要是兩種原因:

    一、參照系。有主見的人不會隨隨便便被別人的看法所左右,他們的行為決策大多是基於自己的價值觀,並可以獨立判定對錯,他們可以做到有選擇性地接納。

    而很多人自小時候就聽父母的,聽老師的,聽親朋好友的,他們的對錯判定是基於周邊人對自己的認可,已經形成了固有的認知和行為模式,如果有人提反對意見,他們會覺得不安全,焦慮,沒了周邊人的支援就會感覺沒有力量。

    要克服在意別人眼光的毛病,就要發展出獨立的人格。小到自己買衣服,大到自己的人生走向,都要自己分析利弊,做決策,久而久之自己就會給到自己安全感,不會再一味去徵求別人意見,也不會輕易別別人意見所影響。

    二、自尊水平

    有些人自尊水平高,有些人自尊水平低,自尊高的人做啥事都有包袱,好面子,他們最怕自己人設崩塌,所以做起事來小心翼翼,生怕做錯一件事就損壞了自己聰明、帥氣抑或是高雅的形象,自己給自己加了太多的偶像光環,當然要在意“粉絲”們的眼光和感受。

    那些自尊水平低的人,是最明白自己想要什麼的人,不會去在意這些虛頭巴腦的東西,可以從一件事當中獲得什麼,才是他們行動的準則。成功了可以升級自己,失敗了可以獲取經驗,嚼舌根的事情就留給那些閒著沒事做的人,他們什麼也得不到。

  • 3 # 心姐談心

    你在意的不是別人,而是別人對你的看法,你擔心別人發現你不夠好,你希望得到來自別人正面的反饋,這是缺乏自信的表現,是可以透過提升能力、增強自信解決的。

    在意別人對你的看法,主要源於兩個方面:一是愛的缺失;二是不自信。

    (1)愛的缺失,源於原生家庭父母對孩子不恰當的養育方式。孩童在五歲前,需要得到來自父母的無條件的愛和肯定,一個孩子要得到至少5000次的正面肯定才會建立自信,如果父母給予孩子的是無條件的愛,被孩子感受到,就會建立孩子愛的安全感。孩子知道,不管自己怎麼淘,都是被接納和被愛的,這樣的孩子長大後會變得自信而獨立。相反,如果只有做好孩子、聽父母的話才會得到父母的愛,那麼孩子就會非常在意父母的一舉一動,非常在意父母對自己的評價,為了得到肯定和愛,孩子會學會察言觀色,刻意討好父母。這種需要努力正確才能得到父母肯定的環境里長大的孩子,內心會缺乏能量,會不自信,會非常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其實他們在意的不是別人的看法,而是想得到別人的肯定。因為肯定對他們而言就是愛,那是對原生家庭愛缺失的彌補。但是,從別人那裡尋找愛和肯定,不僅事倍功半,而且效果並不好。因為你缺失的是父母的愛,不是別人的愛,對父母愛的缺失最好的彌補途徑是自愛、自己愛自己,或者遇到一個無條件愛你的人。

    (2)不自信,源於能力缺失或差距過大。一個人只會在意自己沒有的、或嚴重缺失的、或跟別人差距過大的地方。長的漂亮就不會在意別人對相貌的評價;你有幾十個億,就不會在意別人對你穿幾十塊錢衣服的評價;你是一家公司的ceo,就不會在意別人評價你寫文章有幾個錯別字。你一個月拿兩千塊工資,在一個月收入百萬的人面前,自然會生出卑微和渺小的念頭。這就是能力不同,帶來視野不同;眼界不同,帶來心胸不同。經歷過滔天巨浪就不會在意微波盪漾。在意別人的評價,是因為你知道自己做得不夠好,因為做得不夠好,擔心被別人發現說出來。

    解決的辦法:

    1、針對愛的缺失

    愛的缺失,可以透過“他愛”和“自愛”兩種途徑解決。他愛是遇到一個可以給予你無條件愛的人或者遇到一個完全理解你的愛人,他可以扮演父母的角色,讓你重回孩童時代,重新體驗被愛的感受,得到無條件的關愛。一般而言,你信任的長輩、知心愛人、或心理諮詢師可以扮演這種角色。他愛的缺點是你得遇到怎麼一個人,存在太多不確定的因素,有些人可能努力了很久,尋覓多年,都沒有遇到。自愛就容易多了,自愛就是自己愛自己,父母沒有給你的愛,你自己給自己補上。自我也沒有時間限制,只要你願意,隨時都可以開始。自愛的三種重要渠道:自我激勵、增強力量訓練、做公益。自我激勵就是自己肯定自己,拿個小本本開始寫成功日記,每天變著花樣誇自己,不要不好意思,往死裡誇;增強力量訓練,是透過體育鍛煉宣洩內心壓抑的情緒,同時透過力量訓練增強內心的堅定和因愛的缺失帶來的內心力量的匱乏;做公益是付出愛收穫愛,是極好的彌補愛缺失的途徑,當你去關心他人,也會收到別人對你的肯定和真摯的關心,這種人與人之間的愛的互動,會讓你感受到被愛,是極好的療愈方式。

    2、針對缺乏自信

    可以透過清除障礙和培養優勢,雙管齊下增強自信。你在意別人的看法,是因為你知道自己做的不夠好,擔心被別人發現說出來。增強自信的三個途徑:改變觀念、清除障礙和培養優勢。改變觀念,從“我不夠好”變為“這件事做的不夠好”,任何時候都要記住,你人沒有問題,是你解決問題的能力需要提高,你要做的不是自慚形穢,而是想辦法“如何把事情做好”;清除障礙,選取一件困擾你的事情,制定計劃去解決這個煩惱,沒解決掉一個你的困擾,你的內心就會都一份堅定的力量;培養優勢,選取一個你喜歡或擅長的技能,把這個技能養大養好,去獲得專業資格背書,去參加比賽獲得排名等,養大技能,需要可以磨鍊,每一次的刻意磨鍊,都是增強你自信心的途徑,每當你跨上一個新的臺階,你對這件事的掌控感就會越來越強,對事情的掌控感就是你信心的最大來源。關於增強自信的詳細介紹,我在對文章“如何提高心理素質”的回覆中,有更詳細的介紹,歡迎參考。

    總之呢,現在在意別人的看法,這沒什麼大不了的,正因為我們有在意的事情,才會促使我們去提高自己,去增強實力,去變得強大,去遇到更好的自己。不要擔心在意別人的看法,用上面寫的方法去訓練和提升自己吧,等有一天你內心力量足夠強大,你會對未來充滿自信,會擁抱一個遼闊的天地,別人的看法就會變得無足輕重。

  • 4 # 鍵哥Vlog

    每個人都或許都有這種情況,但好在很多人都能夠及時調整過來,你的時間是有限的,因此不要輕易浪費它,不能生活在別人的世界裡。不要被一些條條框框所限制,不要按照別人的想法來生活。不要讓別人的觀點淹沒了你自己內心的聲音。有時候,你的內心和直覺已經知道了你真正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

  • 5 # 楊楊心路

    過分在意別人是自己內心不自信。

    自信是個人特性的展現。在意別人就會忽略自己的價值,總是認為別人什麼都是好的。可是,當你開始自信的時候,別人開始選擇在意你的存在價值!

  • 6 # 小鹿客廳

    ​社交恐懼,自卑等很多問題,都會回到這個問題上,如何讓自己沒那麼在意他人的評價和看法。

    我一直在想,我們為何需要在意他人評價和看法。

    最終我思考的結果是,孤獨。

    因為孤獨。因為我們不想僅僅只是以自己的喜好,做自己不與他人聯結的過一生。

    我們需要父母的注視,同學老師,他人陌生人的注視。

    需要在他們的記憶中留下一點記憶。

    這樣才覺得自己活著,不是隻有自己知道的活著。

    我看過歐文亞龍的自傳。他說了一件小事。

    他說,他參加了自己當年一起上醫學院的同學的葬禮。

    回家的路上,突然想起來自己一起學習的一起實習的四個人。只剩下他自己了。他突然覺得好孤獨。因為記憶中大家一起喝啤酒,一起解剖,一起學習的記憶,只有他一人知道,而記憶也許是假的。他無法和其他人證明自己真的做過這些事情。

    我那時理解過來。我們為何要在意他人的看法和評價。因為若全然的做自己。不管別人,沒人記住自己那時是怎樣的。那除非你這一生有很大的成就可以安慰自己,大部分時候你沒有和他人的一起的記憶聯結情緒看法評價。你如何知道自己的一生是否真的存在過。

    而同時也知道了覺得孤獨,就需要去找人一起做點什麼事情,說點什麼。以此來對抗孤獨。

    假設如我所想在意他人評價和看法,是因為我們孤獨因為我們需要。

    那要克服就做以下兩個方面的努力。

    1.拉回主動戰場

    這個是,與其去猜測他人如何看待自己評價自己。何不如主動給他們留下你想要留下的記憶。比如大部分人錦上添花,你做那個雪中送炭的那位。大部分人利益為先,你做那個誠實的人。

    你想想,你希望別人如何看你如何想你。而你去做那些你希望的事情。

    你希望在朋友眼裡是一個怎樣的人?在合作伙伴眼裡又是怎樣的?父母眼中是怎樣的?陌生人眼中又是怎樣的?

    知道一點就可以了。我們看別人是論跡不論心。重點看的是行為。所以你若是刀子嘴豆腐心。那大部分人只記得你的刻薄可記不住你是為他好。

    所以細節要關注。

    我總是記得有些人在我鬧出笑話時替我圓一下的關切。在我侷促時講個笑話的溫柔。

    於是我儘量,在意識到對方不安時做點讓他覺得安全的事情。

    比如諮詢中發現對方不敢說,吞吞吐吐便再次強調要保密,同時告訴他如果不想說不願說可以不說,等你覺得可以了再說。

    如果面對面諮詢,如若對方情緒低落,給一顆糖果,她便有了一絲甜,而日後回憶中想起,會覺得諮詢是有一絲甜絲絲的感覺的。

    我自己的經驗中。如若想讓人長久的記住並對你有好感。

    要麼細水長流的努力。比如我高中時總喜歡吃一家的包子。

    於是每天早上6點半都去他家吃,每次點的還是一樣。後來那家賣包子的看我每次都特別著急,都會早早準備好包子我一來就扔到我車籃子裡。且讓我每月月底結一個月的費用。或者月初給,多退少補。有時我來的早,會要一籃蒸餃慢慢吃,我們還聊著家長裡短。

    甚至前年我回家,偶然一日去買包子他們還記得我,還非要請我吃新做的燒麥。所以天天刷存在感,自然好感也就出來了。

    同學相處也一樣,他不會的你幫一幫,十次之後你的評價不會是差的。

    甚至初中時有一位因為誤會翻了我半年白眼的同學,在她提不動水的情況下我剛好經過幫助了她。她後來再沒翻過我白眼,因為她開始去了解那日的誤會的事實又是如何的。所以日久見人心。也是可取的。

    第二點就是超出他可預測的絢爛。

    這一點,就是做出自己的特別。比如一個人,他家世很好,什麼都很好,自然你送點包子弄出些小恩小惠,她是看不上的。但如果你在他十分難受不安時卻陪伴了他。他自然記得的便是你的那份特別。

    比如一個人總是鬱鬱寡歡,而你帶他感受到了愉悅的快樂。那在他世界裡你也是不一樣的。

    比如一個總是做別人知心大姐姐的。而你卻是那個可以讓他安心吐槽的那個知心大姐姐。自然也是不同的。

    所以,若是真的那麼在意他人看法。還不如去做那些可以讓對方真正記住你的事情。創造一個個新的回憶。主動創造出他人記憶中你的模樣。

    2.建立自我評價體系

    和前一種不同。我們也不能完全圍繞著別人的需要渴望評價看法期望而活。也得生出自己人生的縱座標。

    自己對自己的評價體系。

    他人的看法中我們可以知道我們自己的位置。

    自己的看法中,我們可以知道我們自己的成長。

    富蘭克林,10幾歲的時候,給自己定下13道美德

    一、節制:食不過飽,酒不過量。自我剋制,不放縱自己。

    二、緘默:避免空談,言必對己或對人有益。

    三、秩序:放東西的地方、做事情的時間要心中有數。充分利用時間,每一事物都要安排好時間。

    四、決心:該做的事必須去做,既然要做的事就一定要做好。

    五、節儉:對人或對己有益才可用錢,決不浪費。

    六、勤奮:珍惜光陰,做有益之事,避無謂之舉。不浪費時間,做有用的事情,力戒無益的行動。

    七、真誠:不欺騙,有良知,為人厚道,說話實在。

    八、正義:不做損害別人的事,不逃避自己的義務。

    九、中庸:避免走極端,容忍別人給你的傷害,這是你應該承受之事。

    十、整潔:保持身體、衣服和住所的整潔。不允許身體、衣物不清潔,十分注重個人形象。

    十一、冷靜:不為小事或尋常之事或不可避免之事而驚慌失措。

    十二、節慾:少行房事,除非考慮到身體健康或者延續子嗣; 不要房事過度,傷害身體或者損害自己或他人的安寧與名譽。

    十三、謙遜:時刻保持謙遜,效法耶穌和蘇格拉底。

    製成表格清單,每一天打鉤看到自己做到了什麼沒做到什麼。於是自己不斷修煉成自己想要的模樣,且每一日自己是怎樣的。都清晰可見。

    在自己知道自己是如何的情況下,這時候別人的評價和看法中,好的吸收,不好的不管。

    根基穩定,那便不會因為這人那人的看法便會患得患失了。

    這便是,我自己所用的兩種辦法。確定自己的評價體系,和去創造自己希望的對方記得我的樣子。

    至少我如今面對別人看法的時候,內心是坦然和淡定。

    就像昨天,被一個人說我不專業的時候,我擺出我的事實,資格,而後對他說,你若沒有體驗過和我做諮詢,這樣的評價,我是不接受的。

    不會像之前,會不斷的質疑我自己,是不是哪裡做的不好,說的話不當才導致他這麼評價,而現在我會想,你怎麼可以在從來不認識我,沒有和我聊過之前,就這麼快的下了一個評價,而我又為什麼因為這個評價而不去做我想做的事情呢?

    自我穩固了,自己認可了自己,也知道做哪些事情別人眼中的自己是怎樣的。又可以做哪些事情加深彼此的聯結。

    你還會害怕他人的看法麼?

    哪怕是負面的看法,你也可以做點什麼事情改善形象。如此。希望你能在他人的看法中自我的看法裡,都是一次次變得更好的存在。

  • 7 # 言初twelve

    人性一個最特別的弱點就是:在意別人如何看待自己。這個弱點,其實是人性中最大的自卑。

    過於在意他人的想法,其實就是害怕得到他人的否定,並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

    這源於一種恐懼:生而為人,我們天生有一種害怕自己不被看見、不被肯定的恐懼。

    只有被看見、被肯定,我們才會擁有一種存在的安全感。

    所以我們特別需要被看見和肯定。

    然而現實是,在我們從小到大的成長過程中,我們或多或少不被看見、不被肯定。

    甚至經歷了非常多來自他人(特別是父母)的比較和否定。

    所以我們不斷地在經歷這種恐懼,不斷地在尋求一份安定的存在。

    一直很想吐槽這句話,「不要在意別人的看法」。這句話根本上就是錯誤的。我們遇到的大部分煩惱,原因都可歸於此。在意別人認不認同自己的想法,在意別人覺不覺得自己差勁,在意別人是否質疑自己的選擇。每次發現自己在意時,我們會煩躁、會氣憤,為什麼自己這麼在意別人的看法?為什麼無法做到「做自己」?

    但是什麼是「做自己」?

    大概是這樣的。我們認為,如果自己被他人的看法影響了,並且選擇了妥協和屈從,沒有聽從自己的意願,那我們就不是在做自己,而是在做別人。

    小時候,媽媽對你說:“你看看別人家的孩子,又懂事又聰明成績又好!”

    你內心頓時會收到幾個資訊:

    一是我的媽媽不喜歡我,因為我自己很不好。

    二是我本身沒有價值,是可以被別人拿去比較的。

    三是今後我只有在被比較中勝出才能夠得到肯定。

    四是今後我應該要按照媽媽的標準去塑造我自己。

    這些資訊在你的生活中不斷重複、紮根成為信念。

    你就會在今後的生活中,特別留意來自父母對你的要求、標準和態度。並逐漸養成了一種在意他人想法的思維模式。

    你慢慢長大,接觸的人、收到的評價和意見越來越多,這種思維模式也越來越得到強化和擴大。

    其實【一個人不應該去在意別人的看法,活出自己】這個道理大家都懂,但是實際上很少有人能夠做到完全不去在意別人的看法。

    因為我們都是【活在關係之中】的。

    問題在於,【過分】看重了別人對自己的看法,而且由此帶來了【過分】的情緒反應。這個其實是跟【自我價值感】有關的,自我價值感是關於一個人如何看待自己以及如何看待自身的價值。過於在乎別人的看法的人,通常都是把自我價值建立在別人的評價上。

    那麼針對這種情況,應該要怎麼去解決呢?

    1、分清事實和投射

    在一些情況下,我們以為的並不是別人以為的,意思是,我把對自己的看法投射到了別人的身上,以為別人也是這樣認為自己的。

    比如說你認為自己很差,比較自卑,當別人在一些場合說了一句很中立的話,“這個工作做得不是很好,你再花點時間改正一下吧”可能他並沒有影射或者貶低你的意思,針對的事情而不是你這個人,但是你聽了之後,自動地認為他在說自己很差,這就是把自己的想法投射到了對方身上。所以,你需要冷靜下來去思考:為什麼我會對這句話反應這麼大?別人的話是故意針對自己嗎?還是自己的投射?認清這一點,對於緩解你的情緒會有幫助。

    2、設定一個情緒分界點。

    可以是2個小時,可以是1天。(根據個人情況而定)

    在這個分界點之前,允許自己憤怒,允許自己悲傷,允許自己焦躁,也可以去宣洩,可以去哭泣。但是一旦過了這個情緒分界點,就要告訴自己,好,該哭也哭過了,該憤怒也憤怒過了,接下來我要收拾心情,投入到下一件事情當中去了,這件事情就此告一段落。這相當於一個儀式,給自己暗示。開始的時候,可以儘量把情緒分界點設定得長一些,後面再逐漸縮短。這樣可以避免自己長時間被一件事情影響到情緒。

    3、換位思考。

    請問自己一個問題:我自己會花多少時間去想別人的生活?

    有關於別人而不是關於自己的事情都可以。

    雖然在文字的表述上是“太過在意別人的看法”,其實這本質上指的是“過度的自我關注”。也就是說問題的實質根本不在於別人怎麼看你,而是你自己將別人對你的看法看的太重要,將別人對你的看法所導致的後果看的太重要。實際上你必須清楚地意識到這一點:並沒有多少人在關注你,也並沒有多少人對你有什麼“看法”。

    一個人成熟的標誌之一,就是明白每天發生在自己身上的99%的事情對於別人而言,其實根本毫無意義。

    因為對自我價值不確信,即不自信,所以才會受到恐懼的驅使,不斷向外去尋求認可的資訊。所以,我們需要建立自信,而且是真正的自信。

    人的自信有兩種模式:一種是“依賴自信”,即依靠別人的評判標準來看待自己。在得到別人的讚美與認同時會非常的開心,在被別人否定和拒絕時會嫉妒的難過。然而我們從外界收穫的那些肯定,只能暫時填補內心恐懼的黑洞,並無法帶來真正的“自信”。

    另一種是“無條件自信”,即不需要任何理由,不需要任何評判標準,不需要任何的條件,我完全的尊重和接納自己。只有這種自信,才是真正的自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人說“婚戀中,不要妄想去改變對方”你認同這句話嗎?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