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5291291313975

    一、 葡萄糖酸—a一內脂豆腐概述

    中國豆腐製品的生產,據史料記述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發明製作豆腐的是西漢孝文帝時代安徽淮南王劉安(公元前160年)。豆腐的生產方法於公元1183年南宋時期傳入日本及東南亞各國,這一營養豐富的產品,在一直不予問津西方國家近年也名聲大振,被譽為八十年代的“最佳食品”,是高蛋白,低膽固醇,價格低廉,來源豐富的食品,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如對高血壓、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糖尿病及婦女保健、美容等方面均有一定的作用。

    豆腐這一中國古老傳統食品的方法,雖經歷了不斷的革新,但至今仍以手工操作,用石膏作凝固劑為主。八十年代,在日本出現了一種新的凝固劑:葡萄糖酸一a一內脂豆腐凝固劑已取得成功。可提高豆腐出品率30%以上,並有保鮮期長,鮮嫩味美、成本低、利潤高、技術容易掌握等優點。因此,用內脂作豆腐凝固劑,將逐漸被人們所認識,所利用,發揮更大效力

    二、製作高產豆腐的主要原料

    製作豆腐的主要原料大豆(黃豆)。大豆有“植物肉”之稱,蛋白質含量40%,脂肪含量20%,碳水化合物含量25%,水份含量10%,還有少量無機鹽。

    中國傳統的豆腐加工,一般採用鹽滷(氯化鎂)和石膏(硫酸鈣)作凝固劑。用鹽滷生產的豆腐質地粗糙發硬,稱之為北豆腐。用石膏做豆腐,水份大雖顏色較白、質地軟嫩,但產量低,稱為南豆腐。

    三,製作高產豆腐的主要裝置 

    廠房設計應以適合於豆腐專業生產者的規模而定。一般按日生產50斤豆子計算,廠房面積以20平方米左右為宜。在廠房內的一角並聯搭兩口50印左右的大鍋,靠外面的一口用作蒸煮“內脂豆腐”,在鍋臺上空設天窗和鍋臺間適當接做一段50釐米左右的介面,在熬漿鍋臺的一角處放置磨漿機,離之一米處放吊包,作為濾漿用,做普通豆腐都是用“土布”制在的吊包,生產“內脂豆腐”不宜用“土布吊包”,應用40目籮底製作為宜,將其縫成1.5平方米吊在“工”架上即可,高度以操作時方便為宜,  

    四,高產豆腐的生產原理

    葡萄糖酸一a一內脂是一種新型凝固劑易溶於水,為白色晶體,在常溫下緩慢水解,加熱時水解速度加快,水解產物為葡萄糖酸,葡萄糖酸能與蛋白質作用而產生凝聚現象,從而蛋白質溶液由溶膠狀態(豆漿)變成凝膠狀態(豆腐)用葡萄糖酸內脂作凝固劑生產豆腐就是這個原理,它是由葡萄酸氧化,脫水而得。

    葡萄糖酸—a—內脂水解速度受溫度和PH值(酸減性)的影響,溫度高、水解速度快

    例如在溫度100"C時,內脂80%轉化為酸,當溫度達到66~C時內脂水解生成的葡萄酸已可使豆漿凝固成豆腐。一般煮漿完畢出漿後即加入內脂,不要等豆漿太冷了再加內脂,入內脂以後30分鐘內豆漿凝固就可結束。

    五、高產豆腐的生產工藝流程

    選料一浸泡一磨漿一過濾一煮漿一加內脂點漿一成品

    1、選料:以顆粒整齊、無雜質、無蟲眼、無發黴變質的新豆子為好。

    2、浸泡:泡豆子的目的是使豆子膨脹,充分吸收水份,便於提取蛋白質,泡豆的用水量,豆子的吸水量是幹豆的1.2—1.4倍,膨脹後的體積是幹豆的2—3倍,泡豆時間的長短與蛋白質多少有密切關係,一年四季隨著氣溫的不同,夏季泡豆時間約為4----6小時,春秋季約8—9小時,冬季泡豆時間約為1l一12小時,如果泡豆的水面出現泡沫,說明浸泡時間長了會影響豆腐的產量和質量。

    3、磨漿:加水磨碎黃豆,黃豆中蛋白質容易浸出,一般磨得越細,蛋白質提取率越高,但過濾難,漿磨得粗,過濾容易,蛋白質提取率低,豆腐產量少,新增的水量可決定豆漿濃度,根據黃豆吸水量及煮豆腐時蒸發量決定加水次數、數量,即一斤黃豆做成六斤豆漿。

    4、過濾:過濾的目的是把蛋白質與纖維素分開,一般用布過濾,但做內脂豆腐應用40目籮底過濾(即前面講的吊包),用水洗三次渣即可。  :

    5、煮漿:黃豆中含有一些對人有害的物質,例如;凝血素等,這些物質必須經過加熱使其失去活性,同時經過加熱去掉大豆中的特殊豆腥味,這就是煮漿的目的。具體要求就是將豆漿煮到100"C,維持3—5分鐘即可。

    6、加內脂點漿:內脂豆腐從選料到煮漿等工序和石膏豆腐的加工工序相同,其主要特點是把豆漿中全部營養成份轉移到豆腐中去,為了保證豆腐成型後的外觀形狀和質量必須掌握以下幾點:

    (1)對豆漿濃度的要求:由於內脂豆腐流出的黃水很少,所以對豆漿的濃度有嚴格的要求,在磨漿、洗渣時應控制水量,具體來說,一斤大豆浸泡後,在磨漿和分離過程中用水6斤,太稀成型外觀不好,太稠產量低。

    (2)內脂的新增量,一般10斤黃豆,加一兩半內脂,超過一兩八錢,豆腐口感有酸味,且增加了成本;少於一兩二錢,豆漿不易凝固,或凝固不好。目前由於內脂產量少、價格高,給豆腐生產者帶來一定的經濟困難,經過我們技術員試驗,摸索出了成功的降低成本的經驗,即混合凝固劑,它可降低成本提高經濟效益,具體方法是;用一兩內脂,一兩石膏,但應根據豆子的好壞,加工方法應適當調整。

     (3)點漿時把秤好的內脂石膏溶於2斤左右的水中,一手握勺劇烈上下翻動豆漿,一手慢慢地加入內脂和石膏的混合液3—5分鐘內點漿完畢,點漿的溫度應在80--85"C之間為佳。

    (4)點漿是做豆腐技術較高的一道工序,需要有較豐富的實踐經驗,但內脂豆腐點漿技術容易掌握,只要上下翻動均勻即可。

    7、加澱粉:為了進一步改善豆腐的品質,提高豆腐的產量,可加入少量的澱粉可精粉,先將澱粉或精粉加入適量的水調成糊狀,然後加入豆漿中攪拌均勻。

    六,高產豆腐的優點 ,

    1、用內脂做豆腐是提高大豆蛋白質和其它營養成分的一條途徑,內脂豆腐可以保持大豆大部分營養成份,在石膏作豆腐生產過程中大約有10%蛋白質和4%的脂肪及其它營養成份隨著黃水流失,內脂豆腐可以使豆漿中全部營養成份凝聚在豆漿中,一般說一斤黃豆可生產出5--6斤豆腐,其經濟效益顯著,以每100斤黃豆計算,用內脂一斤(35元)多生產豆腐200斤,按銷價0.80元計算,??60元,扣除成本,盈利125元(指在老式做豆腐的基礎上多出數)。 

    2、從食品衛生的角度來看,內脂豆腐比較理想,普通豆腐容易汙染細菌和維生物,豆腐保鮮時間短,放5--6小時就會變質。用內脂做豆腐,由於豆腐中有葡萄酸存在,抑制了細菌的滋生,延長了豆腐的儲存期,內脂豆腐在室溫12C存放五天不變質。室溫25C至少能放三天。

    3、內脂豆腐的色、味、香均優於石膏豆腐,沒有石膏豆腐那種澀味,在市場上有較強的競爭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風什麼俗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