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799474536354

    說清楚還蠻複雜的,只有簡要的說一下吧,如能弄懂個大概意思就行了。民間之所以至今仍流傳著“十五的月亮十六圓”的說法,其實是有這種客觀現象存在的。我們平常使用的農曆,是在綜合了陽曆和陰曆特點的基礎上組合而成的,因此難免會存在誤差。比如,按農曆的月相來說,每個月的初一是不容易看見月亮的,叫做新月;至農曆初七、初八就可以看到月亮的西半圓亮的,叫做上弦月;至農曆十五、十六整夜都能看到全圓的月亮,叫做滿月;至農曆二十二、二十三可以看到月亮的東半圓亮的, 叫做下弦月……。農曆八月十五或八月十六是否處於滿月,主要還是受月球公轉速度不均和農曆曆法誤差等因素的影響。雖然會出現十五的圓亮不如十六圓的現象,但這種現象並不是恆定不變的。事實上十五的月亮常常也是十五圓的,不是絕對……。 我們的農曆裡把一年分成了春、夏、秋、冬四個季度,每季度為三個月,四季累計共十二個月即一年。每季度的三個月中又分為:第一月叫孟、第二月叫仲、第三個月叫季。秋季是處於四季中的第三季,故又稱為“三秋”。農曆七月是秋季的首月稱為孟秋,農曆八月稱為仲秋,農曆九月稱為季秋。由於八月十五既是秋季三個月的一半,又是八月三十天的一半,故稱之為“中秋”。 “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中的記載,後至唐朝初年才有了八月十五中秋節的正式說法。定八月十五為中秋節的因素大約有這麼幾點:一是,八月十五的月亮是較其他月份的滿月更圓更亮,並未計較上述存在的誤差;二是,八月十五既是季中,又是月中,定中秋節於此或多或少是受到儒家的不偏不倚、折中調和的“中庸之道”影響。最早記載“中秋”一詞的《周禮》實際形成於戰國時期,而春秋時期就已經有了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中庸之道”的學說;三是,八月十五恰逢農業的秋收時節開始之際,作為傳統的農業國家家戶戶都要齊心協力忙秋收。此時的滿月恰象徵著糧食豐收的圓滿,又象徵著全家人口的團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速達財務軟體都有那些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