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一代英傑,呂蒙軍事全才,陸遜文武雙全,魯肅前期外交高明。軍事上呂蒙攻心為上,不戰而屈人之兵,境界最高。陸遜善於防守反擊,但進取不足。周瑜由於缺乏戰鬥細節不好評價,但赤壁之勝足以說明其能力,計劃取益州頗有進取心,但由於最終沒有成行無法證明最終是否能成功。周瑜呂蒙都提出過整體戰略規劃,我稱之為東吳的兩次半攻半守計劃或者叫攻守平衡計劃,但都在規劃未實現時早死,實在可惜。此二人都頗有遠見,周瑜的第一次攻守平衡計劃目的是形成和曹操南北對峙的南北朝局面,呂蒙的第二次攻守平衡計劃目的是在三國局面已經形成的情況下使東吳最大可能的實施擴張,併為未來的擴張奠定基礎,可惜此二人都在最關鍵時早死,規劃都沒有成功實現。到了陸遜時期,陸遜注重發展經濟,對於軍事擴張興趣不大,雖說也是形勢使然,畢竟三國邊境基本確定,無法輕易改變,但陸遜也的確缺乏創造奇蹟的能力和想法,這和孫權的需求有一定差距,也是孫權對他不滿的原因之一。人際關係上呂蒙>周瑜>陸遜>魯肅呂蒙不僅搞定了主公孫權,還搞定了江東最硬的幾大刺頭:張昭、甘寧、虞翻,以及一開始看不起自己的魯肅。周瑜和程普的矛盾曾經很激烈,“幾敗國事”,然而周瑜憑藉自己的人格魅力讓對方折服,實為可貴,但周瑜綏靖的做法差點影響國事,也有很大的冒險性,故次於呂蒙。陸遜和同僚和睦,口碑很高,然而卻沒和主公搞好關係,導致結局悽慘。魯肅既沒有和同僚搞好關係(張昭對他很不滿,還差點經過偏將軍呂蒙領地而不打招呼,如果不是身邊有人提醒,那就是嚴重政治錯誤,即使呂蒙不計較,孫權等人也會不滿,說明魯肅神經大條,沒有敏感的官場神經),也沒有和主公孫權搞好關係(前期孫權很器重他,但後期被冷落,還被指責一短),但和諸葛亮關係不錯,因為魯肅的政策對劉備有利。孫權對他們的喜愛程度:呂蒙>周瑜>魯肅和陸遜孫權向來喜歡武人,不喜歡文人,呂蒙和魯肅直爽豪俠的性子都挺對他口味,孫權也喜歡周瑜,但由於周瑜身份敏感,所以孫權對他有所保留。陸遜儒家做派,和法家的孫權不對味,但陸遜能力比魯肅強,這點加分,魯肅荊州事件上減分,所以綜合下來孫權對此二人好感程度差不多,排在周瑜之後。呂蒙因為出身最乾淨,又是孫權自己培養的,所以在孫權心中最喜歡呂蒙。
周瑜一代英傑,呂蒙軍事全才,陸遜文武雙全,魯肅前期外交高明。軍事上呂蒙攻心為上,不戰而屈人之兵,境界最高。陸遜善於防守反擊,但進取不足。周瑜由於缺乏戰鬥細節不好評價,但赤壁之勝足以說明其能力,計劃取益州頗有進取心,但由於最終沒有成行無法證明最終是否能成功。周瑜呂蒙都提出過整體戰略規劃,我稱之為東吳的兩次半攻半守計劃或者叫攻守平衡計劃,但都在規劃未實現時早死,實在可惜。此二人都頗有遠見,周瑜的第一次攻守平衡計劃目的是形成和曹操南北對峙的南北朝局面,呂蒙的第二次攻守平衡計劃目的是在三國局面已經形成的情況下使東吳最大可能的實施擴張,併為未來的擴張奠定基礎,可惜此二人都在最關鍵時早死,規劃都沒有成功實現。到了陸遜時期,陸遜注重發展經濟,對於軍事擴張興趣不大,雖說也是形勢使然,畢竟三國邊境基本確定,無法輕易改變,但陸遜也的確缺乏創造奇蹟的能力和想法,這和孫權的需求有一定差距,也是孫權對他不滿的原因之一。人際關係上呂蒙>周瑜>陸遜>魯肅呂蒙不僅搞定了主公孫權,還搞定了江東最硬的幾大刺頭:張昭、甘寧、虞翻,以及一開始看不起自己的魯肅。周瑜和程普的矛盾曾經很激烈,“幾敗國事”,然而周瑜憑藉自己的人格魅力讓對方折服,實為可貴,但周瑜綏靖的做法差點影響國事,也有很大的冒險性,故次於呂蒙。陸遜和同僚和睦,口碑很高,然而卻沒和主公搞好關係,導致結局悽慘。魯肅既沒有和同僚搞好關係(張昭對他很不滿,還差點經過偏將軍呂蒙領地而不打招呼,如果不是身邊有人提醒,那就是嚴重政治錯誤,即使呂蒙不計較,孫權等人也會不滿,說明魯肅神經大條,沒有敏感的官場神經),也沒有和主公孫權搞好關係(前期孫權很器重他,但後期被冷落,還被指責一短),但和諸葛亮關係不錯,因為魯肅的政策對劉備有利。孫權對他們的喜愛程度:呂蒙>周瑜>魯肅和陸遜孫權向來喜歡武人,不喜歡文人,呂蒙和魯肅直爽豪俠的性子都挺對他口味,孫權也喜歡周瑜,但由於周瑜身份敏感,所以孫權對他有所保留。陸遜儒家做派,和法家的孫權不對味,但陸遜能力比魯肅強,這點加分,魯肅荊州事件上減分,所以綜合下來孫權對此二人好感程度差不多,排在周瑜之後。呂蒙因為出身最乾淨,又是孫權自己培養的,所以在孫權心中最喜歡呂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