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古靈精怪的熊
-
2 # 長劍不出鞘
毫無疑問,楷書這種書體最晚出現,最晚成熟,可是多年以來,一直有一種說法是學書法要先從楷書學,再學其他書體,如行、草、隸、篆,乃至甲骨文等。反對者爭辯說,現在學的楷書,如顏柳歐趙等體,人家王羲之,衛夫人,鍾繇、李斯都沒練過,可是人家那行書、草書、隸書,後人還真難以達到。
對於少年兒童來說,學楷書起步,最容易達到讓兒童迅速熟悉筆,熟悉紙,建立基本的習字規範。而且,孩子上學的時候,課本上都是規範的宋體字等楷字,課堂與書法學習相輔相成相得益彰。而對於行書,草書等對線條控制要求高、情感表達需要高的書體,不適合還沒有建立完整的人生觀價值觀的孩子書寫。而篆書、隸書畢竟和孩子課業有距離。
對於成年人學書法來說,情況就不一樣了。成年人理解能力、人生閱歷都強得多,對於規矩理解得快,但是掌握起來慢,因此,與其嚴守先寫楷書的成規,不如選擇一個自己真正喜歡、真正用得著的書體入手,行、草、隸、篆,說白了無非是筆法、墨法、章法、文法等等東西,能迅速掌握一個書體,雖然功利,但是也可以迅速讓自己入門。
-
3 # 碧瀛1
你喜歡那種書體,就練那種書體,很簡單,先有什麼體,後有什麼體,誰看見了,我沒看見,都是借鑑文物碑帖,推理到現在,不是專業的沒必要看先有誰,後有誰,練練字還是不錯的,不要糾結,有的東西是需要天賦的,書法和寫字不一樣,一個字,, 悟。謝謝
-
4 # 放歌聲野老梁
謝謝邀請。此問題不敢苟同,也從未聽說書法從草書開始再到楷書。本人淺識,不加評論。但從我本身學書法而言,沒有遵循學習書法的正確方法,和書法學習應從楷書開始,而直接從草、行入手,真是打臉的很;不但書法未成,最後,還是被告誡楷書功底不行,而行、草不入。而且,再學楷書,費九牛二虎之力,不見楷書樣,倒寫出了四不象;人見啐之。書法家說:要想寫出一手好字,必從楷書始練,若有功底,行書自然;行書為草書之底,行書已成,草書不遠。其感受深也,不知合乎書家之道法否?
-
5 # 勁竹62018343433
學習書法?不管你愛好那一種形體書法,首先是勤學苦練,創新求變,從書法的高度來看待,如筆法,結體,字型和恪式都要經得起推敲,特別是字型的美感筆法是書法的靈魂。
-
6 # 使用者1451204604546
這個問題的本身是提問者不懂書法的人提出的,中國文字每次的變化和改革都圍繞著提高書寫速度進行的,但也有文字改革中違被了這一原則,其結果是很快被人們所淘汰,如秦統一全國後李斯所創的小篆就是這樣,小篆的藝術性雖然加強了,但其書寫的速度和難度增加了,所以很快就被棄用了。楷書是在東漢末年出現的,這段時間以鍾繇為代表的一群知識分子創造性的發明了八分書體也就是楷書,而行書的出現至少晚於楷書一百年左右的南北朝時期的南朝東晉,它的出現主要是為了提高楷書的書寫速度,而北朝也就是史稱北魏是沒有行書的。當時南朝上至皇帝,士大夫下至普通官員都以能用行書書寫檔案為榮。現有皇帝司馬睿的行書貼以及王導等很多上層社會的文人雅士都能寫出一手漂亮的行書,而這個時期王羲之還是個孩子,王羲之是將行書推上了一定的高度,行書並非是王羲之創造發明的,行書是南朝一大批文士所共同努力的結果,是書法發展的必然,決非是某個人的功勞,我希望同道的朋友不要再神化王羲之個人,而要將這行書的出現的功績算在大眾文人的智慧結晶,在這裡我想告訴提問者,提的問題一定要嚴謹,自已不懂或似懂非懂的事就拿出來問大家這會嚴重誤導廣大讀者。
-
7 # 千千千里馬
以楷書為書法的基礎,真不是從王羲之時代開始,也不是從顏真卿開始,但是,起碼從蘇東坡開始固定下來是沒有問題的。
為什麼以楷書為書法的基礎這個說法,這麼晚才出現?
不是王羲之就有楷書了嗎? 不是唐代就已經是楷書的天下了嗎?
事實是這樣。王羲之時代確實有楷書了,但是,王羲之時代大多數人還是寫隸書的,當然大家草書也寫。
經過二百多年的書法發展,隋唐時代,基本趨於楷書了。因為,楷書確實比隸書的書寫效率要好一些。
所以,唐代開始,書法的主體是楷書、行書、草書三大主流。
其它的書法,例如篆書退居次要地位,隸書,基本退出實用。
“魏碑”在唐代是沒有這個概念的,所以,魏碑在唐代仍然作為“隸書”的一種,是可以選擇學習的。
在唐代,也沒有“楷書”這個概念,所謂的“楷書”,唐代叫做“草隸”,這是大家都知道的。
但是,唐代在事實上是一個楷書、行書和草書三大書法並行使用的時代。
其中,楷書是官方文獻的規範字體,行書是日常字型。草書是文章草稿,或者書法藝術。
嚴格說, 草書不屬於“規範文字”,只是一種寫作文章的輔助書法而已。
由於唐代完善和強化了科舉制度,因此,書法規範確實是一個社會新問題,因此,寫好楷書,這是讀書人必須要具備的能力。
因為試卷不可能行書或者草書交卷吧?
那麼宋元明清,也就承傳了楷書答卷的傳統。
所以,從明代開始,楷書就成為館閣體的代名詞了。
楷書這個詞,也就從明清時代正式出現了。
既然宋元明清仍然承傳唐代書法傳統,書法的主流還是楷書、行書、草書,那麼,首先把楷書寫好,這是一種實用的需要。
比如說,你要考公務員,你草書寫那麼好有用嗎?不但沒用,反而有害!
所以,作為一個公務員,無論級別高低,楷書寫不好,首先就不錄取你!看你敢不敢亂寫!
例如明代大名鼎鼎的文徵明,我們今天知道他是書法家,而且楷書都是棒棒噠大腕。
但是,很可惜,文徵明大師考試的那年,他的書法不好,所以,沒有錄取為公務員。
文徵明生氣啊,老子這麼大一個才子,一個公務員也錄取不上,老子不考了,這個我說了算吧?
當然算啊!於是,大明帝國少了一個公務員。
文徵明專心致志學書法學繪畫,日子過得不比公務員差,還成為名人了。
由此可見,元明清時代,對一個讀書人的楷書要求有多嚴!
正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楷書是書法的基礎,才能夠建立起來。
而且,如果僅僅是在楷書、行書、草書這個體系範圍,應該說,楷書是書法的基礎,也是基本沒有嚴重問題的。
第一,楷書寫好了,書法的基本功也具備。
第二,書法是相通的,即使不考慮楷書與行書的近緣關係,那麼,楷書與隸書也是有近緣關係的。
所以,楷書是書法的基礎,主要是以楷書、行書和草書為體系而言的。
這其中並沒有包括隸書、篆書和一些魏碑。
但是,事實上,書法藝術的範圍,要遠遠大於書法的實用範圍。
所以,從學習書法藝術來說,楷書是書法的基礎,就經不起理論邏輯和事實的檢驗了。
比如,先學隸書行不行?先學行書行不行?或者先學篆書行不行?
甚至說,李斯也沒有學楷書,他不也是書法大師嗎?王羲之,不是也是先學隸書的嗎?
從實踐來說,如果是純粹的學書法,當然都可以。因為書法,也有相對的獨立性。
比如草書就是一個獨立的書法。楷書也是代替不了草書的。
但是,草書也不是常用的書法,只能作為藝術來學。
尤其是我們今天,楷書真的沒有多少實際意義,書法已經成為藝術而不是一種實用工具了。
所以,怎麼學書法,還是看自己的愛好選擇了。
但是,今天的書法框架仍然是楷書行書草書三大字型。
其中,大家最喜歡的應該是行書。
-
8 # 名廬書社許高鑑
從書法的歷史上看,的確是先有草書後有楷書,有些專家就提出“追根溯源”的書法學習理論,也就是按照書法的發展歷史來學習書法。這種書法學習理論有很多的支持者,這些人普遍都是篆書高手,他們覺得應該從篆書開始,感受中鋒行筆,領悟書法線條的美感,為今後發展做準備。小編對篆書的學習深度不足,不好下定論,但是我有自己的一套書法學習理論供大家討論。
我覺得書法學習的關鍵是學會控筆,做到指哪打哪,隨心所欲。只有打下堅實的控筆基礎,今後的創作才能得心應手。
基於這個理論,我覺得初學寫篆書、隸書還是楷書都是可以的。但是初學者直接入手行書或者草書行嗎?絕對不要。
一、篆書、隸書或者楷書都是靜態書法,初學者能夠慢速的對臨,留給書寫者的思考時間比較充裕,也就是說你可以“想清楚了”再往下,爭取做到每一個筆畫都寫到位。不爭每一分每一秒,但求每一筆每一劃都細緻入微。但是行書或者草書則不同,他們是流動的書法,沒有時間讓你想清楚了再往下,你必須堅決果斷,勇往直前,初學書法都不能細緻入微,你還怎麼將書法寫準寫精?
二、篆書、隸書和楷書的章法比較容易掌握,也就是大家所說的“寫的一樣大”就好,行書和草書就不同,不僅不能“寫的一樣大”,為了全域性你有時候還要故意找事情,需要有大有小,錯落有致,這對於書寫者的要求就很高,你寫的有大有小有可能就變成邯鄲學步,不僅不能將行書、草書的章法美表現出來,還可能誤入歧途,字都寫不整齊了。
三、篆書、隸書和楷書需要你平心靜氣、屏氣凝神的練習,容易養心。而行書和草書充滿了表現欲,沒有一顆波動的內心也寫不出好的行、草書作品,所以寫行、草書的時候經常有“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之感。我們平時工作已經夠煩的了,難得坐下來練練書法平和一下內心,練練靜態的書法比較容易放鬆。
小編建議初學書法的人士最好從楷書開始,可以選擇顏真卿的《多寶塔碑》、《顏勤禮碑》。既能夠讓初學者建立書法的法則,又相對容易入手。直接入手歐體也是可以的,但是相對比較難以掌握,有些歐體學習者學習網路上的“跪筆彈鋒”,容易養成“畫字”的習慣。
-
9 # 獨上高樓看月亮
一般的話從楷書開始,因為楷書的筆法比較嚴謹,對於學習書法的筆法有較好的作用,當然草書是脫胎於隸書,所以從隸書開始學書法也是可以的,寫好之後學習草隸也可以,這樣可以更快的上手,有了這方面基礎在學習草書應該是水到渠成。
-
10 # 地下文物看歷史
首先糾正提問中的一個問題。書法的演變並不是說草書行書楷書這樣一個順序。而是隸書之後,草書行書楷書同時出現。非常有代表的例子就是漢代的簡牘,漢代的簡牘中行書、草書已經基本具備,唯獨楷書並不是十分明顯,但是楷書也已經有了萌芽。楷書這種字型的演變應該是行書的規範化才產生了楷書。如果大家有興趣的話可以看一下裘錫圭《漢字學概要》和啟功的《古代字型論稿》都有梳理。
-
11 # 琴音萬古
自然要先練楷書。練楷,如打太極拳練功。練楷是目的克服用筆的浮躁,用筆浮躁何談有欣賞價值。行,草是體現書者的性情,沒透過在楷上的練功,行,草線條必然虛,浮,躁,傲體現著書者的性情。習楷的功力下使書者由浮躁到
貞靜。貞靜必相應而虛心,書法藝朮與作人審美是一回事,較真地說,就是體現作人審美。人虛心,才能附著作人審美。書法脫離此,不認可此,哪所謂的創作只能自欺欺人,什麼價值也沒有。
-
12 # 廣東梅州梅縣黃紹傑
個人觀點是先學楷書,後學行書,或草書。還有篆書,隸書。先學再學走比較好,也可根據各人實際情況學習,也可一輩子專門學一種書法體,只要學有所成實用就好的。
-
13 # 瀚墨無極
學習書法應該先從哪種書體開始?類似這樣文章寫過幾編,網上爭議也非常大,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今天,題主提到的只有草、行、楷三種書體,這就毫不猶豫回答,當然要從楷書開始學習,因為,草字不認識,行書還沒掌握筆法,所以還是從基礎學起。
學書法臨帖是首要,多臨是進步升級的訓練,是培養提高書寫技能及大腦對字形的記憶能力,同時,還要仔細讀帖、研帖、觀察字型結構、用筆技巧,達到心領神悟,吸取精隨,把握規律,打下堅實基礎,才能在書法實踐中不斷進步。
-
14 # 謹慎不糊塗
書法史是先有漢隸,後有大草,行書及楷書。但是練書法應從精楷書開始是正確的,或者從漢隸開始也行,或從魏碑開始也行。這三個比較唐楷與趙書佔上風,沒有楷或隸的基礎寫好字不可能,更談不上什麼書法了。
-
15 # 貴陽國鋒練字—薛春生
書法的發展歷史遵循著從象形字到簡化字的發展歷程。越來越簡化,所以楷書屬於簡化的字型,規範嚴謹。而學習書法要遵循從簡到繁的規律,所以要從楷書入手,首先是容易入手,二是楷書的嚴謹法則給剛入門的愛好者以規範書寫,隨著學習的深入加入自己的風格,也就是向行,草,等字型的演變,形成自己的風格,同時又留下了歷史的根源。正所謂來自傳統,超越傳統。
-
16 # 林慶逢358
草書是與書體沿變結伴同行,草書原本是為了加快書寫的速度,其實就是一種潦潦草草的書體。直到王羲之創立新草才算是規範了書體。草書的實用性不強,受眾不大。學書還是從楷書入手為好,先學好筆法的運用及對結體的認知,若對其它書體有興趣,再旁涉諸體。
回覆列表
範在十歲前就能寫五體書法,這似乎不合理,因為十歲的孩子就寫草書篆書讓人想不通。
其實範老師先學隸,再學楷,然後是篆,草。個人覺得比較實用合理。這種學習方法明顯就奔著書法家去的,不是有的孩子學書法只是為了把字寫好看,於是都學大楷歐顏。
隸書可以練習用筆,又可以鍛鍊書法的古韻審美,不像嚴謹的楷書,往往會因苛刻而失去學字興趣。
但學隸書要學成熟的漢隸,不可學《褒開通斜道》那種早期未成熟的隸書,或者《石門頌》那種不羈風格。最好是禮器,史晨,乙瑛,華山,曹全等碑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