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憶隨風飄924
-
2 #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當然有,諸葛亮是三國曆史上真實存在的人物。
史書《三國志》專門為諸葛亮立傳,而《三國演義》是小說,三國演義中所述為虛構,為了瞭解真實的諸葛亮,主要看《三國志》諸葛亮傳。
諸葛亮,徐州琅邪郡陽都縣人,字孔明,號臥龍,生於公元181年,卒於公234年。
諸葛亮生於官宦世家,但父親早逝,早年隨叔父諸葛玄投靠荊州劉表,叔父去世後,諸葛亮在荊州南陽種地,與徐庶熟識,徐庶向劉備推薦諸葛亮,認為其有管仲樂毅之才。
後來劉備去了三次才見到諸葛亮,兩人一見相見恨晚,諸葛亮為劉備分析天下局勢,並給劉備做好戰略規劃,簡單說就是聯吳抗曹,先取荊州再取益州,以益州為基地,統一全國。
後來的事情大致與諸葛亮規劃的差不多,只是沒想到關羽丟了荊州,失去荊州後,諸葛亮只能從漢中北伐,劉備去世後,諸葛亮躹躬瘁輔佐劉禪,並積極北伐,由於蜀國國力有限,數次北伐均未成功,最後病死在軍中,享年五十四歲。
諸葛亮一生勤勤懇懇,盡心盡力輔佐劉備父子,雖未完成統一大業,但終其一生,都在為蜀國操作,躹躬盡瘁,死而後已,讓人為之動容。
-
3 # 我是一個小書蟲
我想之所以會有一個問題,可能是因為題主認為諸葛亮出現在《三國演義》裡,而《三國演義》又是本小說,不是正史,所以有疑問有沒有諸葛亮這個人物?
毫無疑問,歷史上有諸葛亮這個人物。
諸葛亮,字孔明,東漢末年人。早年隱居荊州南陽,公元207年被劉備三顧茅廬而請出,提出歷史上著名的隆中對,第二年,出使東吳,說服東吳聯合劉備,共抗曹操。諸葛亮一生堅持“聯吳抗曹”,赤壁戰後,拜為軍師中郎將,後隨劉備入蜀,平定成都。221年,劉備即位,出任宰相,後來舉兵北伐,病死在五丈原!
諸葛亮是華人心目中智慧的化身,忠臣的化身,完美人格的化身,千百年來,受到人們的喜愛。
題主之所以有疑惑,估計是分不清《三國演義》與正史的區別。
《三國演義》是家喻戶曉的歷史小說,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優秀的歷史小說(沒有之一),《三國演義》普及了群眾的歷史知識。
《三國演義》“七分實,三分虛”!作者將歷史真實與虛構糅合在一起,《三國演義》中的虛構成分(比如借東風,黃蓋苦肉計),並非隨意胡編亂造,而是與書中主旨密切相關,虛構成分也已經成了中華文化的組成部分,也是華人的精神食糧!
-
4 # 奕天讀歷史
諸葛亮,在歷史上當然有這個人。正史可以參看陳壽著的《三國志》,其中《卷三五.蜀書五.諸葛亮傳》記載的就是諸葛亮的生平事蹟。諸葛亮,雖然不像小說《三國演義》中所描述的那樣,神乎其神,但是很多事蹟的的確確是真的。
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號臥龍,琅琊陽都(今山東省臨沂市沂南縣)人。漢代司隸校尉諸葛豐的後人。其父是諸葛珪,字君貢,漢末為太山郡丞。諸葛亮早年喪父,他的叔父諸葛玄當時任袁術所署的豫章太守,諸葛玄就將諸葛亮,及諸葛亮的弟弟諸葛均一起帶出來做官。後來諸葛玄投靠荊州劉表,諸葛亮也跟隨前往。這才有了諸葛玄死後,諸葛亮躬耕隴畝,劉備“三顧茅廬”的故事。而諸葛亮也的確是徐庶推薦給劉備的,《三國志》記載,徐庶見先主(劉備),先主器之,徐庶謂先主曰:“諸葛孔明者,臥龍也……”,然後劉備“遂詣亮,凡三往,乃見”。“三顧茅廬”的確是史實,不是演義虛構的。
歷史上的諸葛亮還非常英俊帥氣,身長八尺,換算一下,大概是1.8米到1.9米的身高,打籃球都可以的。諸葛亮經常將自己跟管仲、樂毅相比,對自己的才華信心十足。
諸葛亮在投靠劉備後,任蜀漢丞相,是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文學家、書法家、發明家,這些可都不是隨便給與諸葛亮的評價。
政治家。諸葛亮第一次和劉備見面,就有了著名的《隆中對》,定下了奪取荊州、益州,南聯吳會,北出秦川,成就霸業,光復漢室,一統天下的策略。諸葛亮的隆中對,絕非是“三分天下”那麼狹隘。諸葛亮在治理蜀川時,明禮制法,寬嚴相繼,蜀漢朝臣都敬畏他,治國的能力的確和管仲不相上下。同時,還興修水利,發展農業,讓蜀漢逐步富足起來。
軍事家。赤壁之戰,諸葛亮促成孫劉聯盟,孫劉聯軍大破曹軍;與劉備入蜀,迫使劉璋投降,攻佔益州;南征戎狄,富饒國力;其後又五出漢中,北伐曹魏。雖然其軍事才能不像《三國演義》中所述,但也相差不大,除了北伐曹魏一直沒有成功,其他的軍事行動都是值得肯定的。諸葛亮還著有多部軍事著作,《南征》、《北出》、《兵要》等,還推演了八陣圖。
外交家。諸葛亮初期就幫劉邦透過外交手段,取得了荊州;後又說服孫權,聯合抗曹,並且多次化解孫劉聯盟之間的危機;魯肅去世時,還曾弔唁魯肅。
文學家。諸葛亮的《前出師表》、《後出師表》大家都應該耳熟能詳了,前有“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後有“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三國志》中記載,諸葛亮著作至少有“二十四篇,凡十萬四千一百一十二字。”
書法家。諸葛亮的書法作品,大家直接看圖吧。
發明家。諸葛亮是發明家,這個毫無疑問,木牛流馬、諸葛連弩都是史料記載的諸葛亮的發明創造。
諸葛亮死後葬漢中定軍山,因山為墳,冢足容棺,斂以時服,不須器物,還是非常的簡樸。諸葛亮就一個品格,就值得萬世頌揚了。包括陳壽在內,後世諸多名人,如王羲之、王勃、杜牧、蘇軾等等,都對諸葛亮讚許有嘉,據傳王羲之還經常臨摹諸葛亮的書法。可見自三國到兩晉,及其後上千年,諸葛亮的影響力都非常的巨大。
-
5 # 曙光即將來臨諸葛亮,大部分人瞭解這個人都是從(三國演義),歷史中也確有諸葛亮其人。
(三國演義)中對諸葛亮的介紹非常詳細,但是存在普遍捧高蜀國的現象,如諸葛亮、趙雲、關羽等等。都被過度美化。
諸葛亮,可能並不是劉備三顧茅廬請去的,而是他自己投奔的劉備。
早年,諸葛亮在劉備手裡並不受到重用。只是屬於中級幹部。到了後來蜀國名將名臣都漸漸退出政治舞臺,才有了諸葛亮的發展空間。 諸葛亮是著名的政治家,發明家,思想家。卻不是軍事家,蜀漢的家底其實都是劉備積攢下來的。諸葛亮只是個治國的能臣。卻不是一個擁有傑出軍事貢獻的人。
總體來說諸葛亮還算一個賢臣。
-
6 # 阿斗不傻
阿斗解讀《三國篇-不存在的孔明》我們上學都背過諸葛先生的名著《出師表》。你覺得國家會在教材上瞎編亂造嗎?
後來我仔細思索後,我發現提問者可能是受到啦太多三國演義的誤導,以為諸葛先生是神仙中人,完美的不像真實的。
好吧,我不得不認同你這個看法,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就是半人半仙的存在。
他半人半仙的事蹟在書中可謂遍地開花。我們稍微列舉一二。
隆中對,火燒博望坡,借東風,草船借箭,魚腹浦困陸遜,空城計,七星燈續命,七擒孟獲,安居平五路。。。可謂太多太多!
那如果我告訴你,以上所有除啦隆中對,其他都是羅貫中虛構的,不知各位作何感想!
基於以上認識,我們難免會認為諸葛先生是神仙。那麼我就有必要告訴大家真實的諸葛亮是怎麼樣的。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先生,徐州琅琊陽都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文學家,書法家,發明家,玄學家,反正什麼都懂什麼都會。
早年因為避徐州之禍,隨叔父諸葛玄移居荊州南陽,在襄陽隆中隱居,拜師水鏡先生司馬徽。
劉備三顧茅廬才請出諸葛亮,經過多年征戰,安荊州,平西蜀,定漢中,建立蜀漢政權諸葛亮居功至偉。
蜀漢建立後,諸葛亮被封為丞相、武鄉侯,領益州牧,內撫百姓,束百官,從權制,開誠佈公,發展經濟,平定南蠻,外聯孫吳七次北伐,實現興復漢室的政治理想,不斷出征,但因各種不同因素而失敗,最後於蜀漢建興十二年公元234年,星隕五丈原,享年54歲。
劉禪追諡其為忠武侯,後世常以諸侯武侯尊稱諸葛亮。
因為出師表,誡子書等,還有“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名言,成為中國傳統文化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 -
7 # 布衣閒人10
諸葛亮,在中國歷史上實有其人。他的出身籍貫,他的煌煌偉業,他的智慧,他的巧技多能,婦幼皆知,這裡不再重複。
懷疑歷史上是否真有諸葛亮其人,就象懷疑昨天是否出過太陽;就象懷疑自己昨天是否吃過飯;就象懷疑自己是否有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就象懷疑自己是否還是個人。懷疑歷史上是否真有諸葛亮的人,是得了疑史性的神精官能症,以致胡思亂想。
得了疑史性神精官能症的人,一是讀書走馬觀花,淺嘗輒止,既不知其然,也不知其所以然;二是亂讀書,把小說當歷史讀,且深信不疑,當讀到正史時,感覺與小說說的不相符,於是對正史產生懷疑;三是人云亦云,亂跟風,一旦看到有人否定某個歷史事實,便歡呼雀躍起來,跟著胡說八道;四是標新立異,博人眼球,好象是自己發現了真正的歷史事實。這種懷疑論,是極其不靠譜的歷史觀的表現,與己與人有害而無益。
正史史書中的記載,雖然有失誤甚至有錯誤,但是,總體來說,是比較客觀地記述了歷史事實。利用史書中的失誤或錯誤大作文章,是極不道德的行為,其說辭毫無學術價值,是蠱惑人心的偽說。
-
8 # 趣味平臺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歷史中肯定有諸葛亮這個人物。
而且諸葛亮的作為大家也都是瞭解的,比如諸葛連弩,木牛流馬,三顧茅廬,隆中對,孔明燈,出師表。
那麼歷史當中諸葛亮真的有那麼厲害嗎?
其實並沒有,因為大家印象中的諸葛亮都是在電視劇中看到的,電視劇中諸葛亮是整個電視劇的智者的代表人物。但是電視劇中的許多劇情歷史中都是沒有記載的,比如草船借箭,空城計等等。
那麼諸葛亮的整個人生軌跡都發生了什麼呢?
躬耕於南陽,三顧茅廬隆中對,赤壁大戰,足食足兵,先主託孤,北伐中原,最後病逝五丈原。
可以說諸葛亮的一生很輝煌,更是中國歷史中的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
回覆列表
有就是沒有《三國演義》描述的那麼厲害!
正如陳壽所說:“諸葛亮之為相國也,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制,開誠心,布公道;盡忠益時者雖讎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服罪輸情者雖重必釋,遊辭巧飾者雖輕必戮;善無微而不賞,惡無纖而不貶;庶事精練,物理其本,循名責實,虛偽不齒;終於邦域之內,鹹畏而愛之,刑政雖峻而無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勸戒明也。可謂識治之良才,管、蕭之亞匹矣。然連年動眾,未能成功,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歟!”
在《三國演義》裡他成了智慧的化身,但其實:
火燒博望坡——此乃劉備所為,發生在建安七年,而建安十二年,諸葛亮才出山。
草船借箭——此乃孫堅、孫權父子所為,分別發生在跨江擊劉表和濡須之戰。
借東風——冬至時日,多有東南風,此乃曹操之天災,非人為。
赤壁之戰——只有智激孫權是史實,其它諸如舌戰群儒、智激周瑜、群英會、苦肉計、連環計等均為虛構。
三氣周瑜——從赤壁之戰結束到周瑜病逝的兩年間,諸葛亮正在零陵一帶搞後勤工作,根本沒有和周瑜見過面。至於周瑜病逝後,蜀國弔唁的代表是龐統,而不是諸葛亮。
徵漢中——徵漢中時的前線總指揮是劉備,諸葛亮留守成都搞後勤工作。
七擒孟獲——歷史上確有諸葛亮南征之事,也確有孟獲其人。但七擒孟獲《三國志》上沒有記載,只是在裴松之引注《漢晉春秋》時說了一句“七擒七縱”,但具體過程沒有記載。孟獲後在蜀國任御史中丞,是文官。
空城計——當時諸葛亮駐今陝西安康縣,司馬懿屯今河南南陽,如此之遙遠,何談空城計?
死諸葛嚇跑活仲達——確有此事,但並非諸葛亮遺計,而是司馬懿心虛。
告訴大家這些只是想說明諸葛亮他是個政治家、外交家,甚至是發明家,但不是軍事家。
不過我還是想對各位MM說要嫁人的話豬哥是不錯的選擇——第一,長得帥。第二,對愛情忠誠——黃月英是個醜女而且起先一直沒有孩子(後來才有),他都不曾移情別戀——如此之情難道不另人感動?
“舌戰群儒”在我的小說裡是放進去了,因為作為一個小說情節這真的是很精彩的,但仔細的你應該已經發現這和《演義》裡“舌戰群儒”的內容已多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