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職場百寶箱ing
-
2 # 陪娃樂趣多
這從小了講,屬於工作上的壞習慣,從大了說,是職業素養有問題。
首先要對此行為提出批評,不提倡,不跟風。
其次該種行為極易影響其他同事的工作,從而引起同事反感。
上班前,一般同事說的多的話,不外乎:早啊,吃了嗎,等簡單的問候語,然後就會各自忙碌自己的工作事情,但是一直能聊上20分鐘的人,才能進入工作模式,這樣的人是什麼樣的人,他們聊的內容又是什麼樣的內容?
偶爾一兩次的這種行為,可以理解,比如上班路上碰到了有趣的事情,花20分鐘分享一下,這個沒什麼,可以原諒,但是每天都必須要聊個20分鐘才能進入工作狀態的人,真的讓人難以理解和想象。難道你每天上班路上都會碰到讓你不的不和其他同事共勉的趣聞?那你上班路也太豐富多彩了,不去寫小說真是白瞎了。
說白了,這完全是慣得,企業慣得,領導慣得,同事慣得,企業的規章制度慣得,你本身的職業素養慣得。
上行下效,制度不嚴,素質低下,說的就是你。
很多人說,這是小事,是工作狀態轉換的一種方式,人從一種狀態轉換到另一種狀態,可能時間長短不同,方式也不同。但是如果你佔用的是工作時間,那就不是小事了。小事不小,小事折射出大道理,值得反思。
我覺得這與所屬部門、個人性格和個人心情有關。
1.所屬部門
對於新媒體或者廣告部的人來說,上班時是必須先聊上20分鐘甚至更長時間才能進入工作狀態的。如果所屬的部門是新媒體部,那麼上班後主管便會召集“手下”開會,會議內容圍繞今日發文主題進行,步驟是部門成員把自己的想法都提出來,然後整合、彙總、討論,所用時長肯定是20分鐘+。
2.個人性格
對於外向的人來說,一般是很難一開始就靜下心來工作的。同時因為外向的人喜歡交談,所以一旦有人願意和自己交談,他們便會說個不停,甚至會忘記上班時間。
3.個人心情
有的人可能上班路上遇到了意外,比如電車鑰匙被偷了、開的車不小心被刮蹭了;也可能生活中遇到了不順心的事,比如男女朋友分手了、家長不同意自己現在的男女朋友......這些都會使人的心情變得壓抑,最好的辦法就是和別人交流,從而獲得安慰。這種情況下聊個20分鐘也是正常的。
每個人的性格都是不同的,或許我們會反感那些上班時間不好好工作,用聊天打擾別人的人。但只要他們沒有惡意、為人善良,這些應該是可以被包容的。如果實在難以忍受,你也可以去提醒或者向領導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