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泉城小亮
-
2 # 易鳴謙心理提分術
真是一個非常普遍的好問題,很值得深入探討。
疑問:因為「理念不合」,所以「產生矛盾」,為什麼在多數人眼裡,會成為一種必然?按照大多數人的經驗當然如此。身邊不知道多少朋友向我吐槽,因為帶個娃,跟上一輩之間鬧得十分不愉快。
究其根源,無非一條:我是對的,你是錯的,所以應該按我說的做。
孩子父母會想:我看了那麼多網路課程和育兒書,你們爺爺奶奶懂個球~
孩子爺爺奶奶會想:我們當年就是這樣做的才拉大了孩子,我們的父母也是這樣做的,這些經驗輩輩相傳,你們又沒經驗,懂個毛線~
在雙方的心裡都是這樣想的:
1、我的方法是對的,相比之下更合理。
2、教養方式會對孩子將來產生很大影響。
3、事情一定要按正確的方式做。
讓我們一點點來分析。
疑問:我從哪裡得知,我的方法是對的?爺爺奶奶的道理很簡單,這是代代相傳的方法,如果我的方法存在問題,那用這種方法養大的兒子豈不是有很大問題?既然有很大問題,你嫁給他做什麼?
這樣看起來,似乎用爺爺奶奶的方式也沒太大問題嘛。但是,顯然他們對待孩子和對待孫子輩的方式是不一樣的。在無意識裡,溺愛多於責罵,獎賞多於懲罰。
相比於父輩的經驗,父母雖然沒有經驗,但多從網路和所謂“親子專家”那裡吸收了不少“教養知識”,因此自覺比上一輩要高階一點。所以,父母的經驗來自於“專家”。
知名心理學大V李松蔚曾經批判過這些教養知識,他有句話我深表贊同:當你知道這些教養理論都是從哪裡來的時候,你會因為它的廣泛流傳而感到害怕。
比如很久之前在美國流行一種訓練嬰兒不那麼哭鬧的方法:當嬰兒哭時,等一會再去抱,久而久之,他就不那麼哭鬧了。稍有心理學知識的人都知道這源自行為主義的“獎懲”原理,當年被包裝成育兒的技能在國外流傳甚廣。
後來被另一位心理學家哈洛的“猴子實驗”推翻,發現如果缺少擁抱,長大的猴子會變得極為殘忍,不會做父母。
就是這樣,一個個小範圍適用的原理被放大,被包裝,用於教養人類的後代。講真,還不如信任祖祖輩輩相傳的經驗來的可靠。
教養是一件玄之又玄的秘密,它尚未被全盤揭秘,別那麼自信,認為自己從別處得來的知識有多麼的可靠。
疑問:教養方式會不會對孩子將來產生很大影響?近些年,在“育兒專家”的推波助瀾下,“原生家庭”是被談論最多的一件事。與此相對的,就是教養用處不大的“基因論”。
“原生家庭論”認為,教養方式決定一切,一個人今後的一生都很難逃脫童年。“基因論”認為,呵呵,教養沒啥用啦,基因早就註定了你是什麼樣的人。
怎麼說呢?兩種說法都有依據,也都偏激了。實際上,一個謹慎的心理學家會這樣說,基因好比是一顆種子,教養好比是生存的環境,什麼種子開出什麼花,但花能不能開,開的豔不豔就是環境的。
這裡不得不提一下詹姆斯·法倫,這位神經學家在研究腦部掃描圖的時候偶然發現,自己竟然有變態殺手的基因。不僅如此,他開玩笑給自己家人都做了一次腦部掃描。不做不知道,做完嚇一跳,簡直是“真·變態殺手世家”!
他在TED講了這件事,並著有《天生變態狂》一書。他有一個殺人犯的大腦,但他同樣可以成為好丈夫、好父親,反過來一樣,他雖然是個好丈夫、好父親,但他仍然會有殺人的衝動。這足以說明,一個人的行為既是基因決定的,也是環境決定的。
有人說了,這不恰恰也說明,如果沒有好的教養方式,他不就成為殺人犯了麼?
注意了,這裡很關鍵。當我們談論「環境」的時候,是不是等同於「原生家庭」?當我們談論「原生家庭」的時候,是不是等同於「教養方式」?當我們談論「教養方式」的時候,是不是等同於「對待孩子的方式」?
實際上,很多人把「父母對待孩子的方式」等同於「孩子成長的環境」。
請問,「在家庭裡遇到不同觀點時,如何對待持不同觀點者」算不算一種「教養」?你如何對待自己丈夫的父母,算不算一種教養方式呢?
孩子不會看你怎麼說,往往是看你怎麼做的。
分析了這兩點,第三點也無需去分析了。
實際上,孩子未來面對的社會總是錯綜複雜的,並不會有單一的觀點和看法。因此,在家庭環境中出現不同的教養方式和理念,反而有可能是一件好事。這意味著,孩子很小就能感知到這個世界真實的樣子。
據我個人的觀察,一個複雜家庭裡的孩子往往情商會很高,而一個單純的家庭孩子也會更單純一些。也沒有好壞,只有不同而已。
最後,引用《奇葩說》選手陳銘的一句話來總結:過去教養的物件是孩子本身,現在教養的物件是環境。
深刻理解這句話,能減少很多矛盾。
-
3 # 杜杜love滑鼠
當今時代,由於年輕人的工作越來越忙,大多數家庭都選擇讓父母過來一起照顧孩子,由於新老觀念的不同,在孩子的教育上往往會出現很多不一致的地方,如何更好的處理這種關係,下面從兩個方面進行分析:
對待孩子方面:以自己的教育方式為主,老人的教育為輔,不管孩子在老人那邊如何,但是在自己這邊還是要按照規矩來,不要因為長輩護著而去慣著孩子,要給孩子樹立一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對待父母方面:對父母進行適當的引導,父母年紀大了,接觸新事物的敏感性不如年輕人,在教育方式上會略顯落後,在一些問題上要與父母進行多多交流,引導他們去了解接觸一些新鮮事物,提高他們的認知水平。
只有處理好孩子和父母的關係,才能在以後的生活中和和睦睦,才能給孩子一個好的生活環境,孩子的良好成長是一家人的幸福。
在這裡祝願所有的家庭都能美美滿滿、和和睦睦!
-
4 # 務y實
謝邀,這就是人常說的孩子要自己帶的原因。因為畢競不是一個時代,環境、觀念都有所變化,及便是父母帶子女有分歧也很正常,莫不說隔代親了,在我看來這很正常,主要是要理性分析看誰的教育更適合咱的孩子就以誰的來,畢競無論是孩子父母還是上代爺奶或姥爺姥姥都是為娃好如確實分歧太大那就自己帶好了,畢競自己帶好歹沒有怨言再說也免得大人們設力不討好,再說爺奶們年齡也大了,應該讓他們息息了,不要因隔代親破壞了他們本應快樂晚年的心情。愚見。有好見議歡迎共同探討,謝謝
-
5 # 美好的明天8246
謝謝邀請:說起爺奶帶孫子現在這個年代還真有些落伍啦,老人的舊觀念的教育方式還真跟不上時代的發展,可是小孩子的父母工作繁忙還真沒有時間去教育孩子,必須老人去邦忙,實際上老人該怎樣替兒子媳婦帶孩子心裡也會作盤算,自己有時也再想,不要把孩子帶壞啦,不要溺愛孩子,要多經求兒子媳婦的意見,和他們多溝通統一思想觀念,教育孩子怎樣做人,讓孩子看到什麼是高尚,什麼是下流,老人們的言傳身教,父母的文化科學知識的敖育,會讓孩子成為品學兼優的好苗苗,這樣孩子的未來會錦上添花,家庭會更和諧幸福。
-
6 # 陪我伴你
既然我們與父母的育兒觀念不合,那就開誠佈公的談談。因為目的都是一樣的,皆是“為了孩子好”。
如果父母和我們一起住,我們這樣談:
現在離父母養育我們的那個時代已經很遠了,儘管許多東西是一樣的,但是還有許多已經發生了變化。
雖然父母也把我們撫養長大並同樣成為父母,但是時代變了,觀點就會隨之改變。
父母不要一味的給予我們批評和忠告,覺得我們還是小孩子。相反,要儘可能地給我們支援,並且尊重我們的觀點和做法,同時還要對我們有足夠的耐心。你們可以給我們分享你們的觀點與方法,但是不要強求與你們的觀念一致。
如果談了後沒什麼效果,我以為可以和父母適當的分開一段時間。
觀念不合會造成家庭矛盾,最終導致家庭不和諧。
孩子處在不和諧的家庭中長大,對將來他所形成的人生觀、價值觀毫無益處。
如果父母沒有和我們一起住:
首先減少了意見不合對孩子所造成的影響。“隔代親”是肯定的,我們不能阻止父母前來看孩子。當他們來看孩子的時候,我們要和父母商量好,父母該如何向我們提供幫助。如父母可以幫助我們對孩子做一些基本看護,如換尿布、給孩子餵奶、帶孩子去樓下玩耍等,但是育兒主要還是由我們來承擔。
告訴父母教育子女是我們的事情,父母看孩子就是幫我們減輕下負擔,讓我們適當輕鬆下。
雖然無法經常和孩子見面,父母可以根據我們的時間安排,給孩子影片通話。讓孩子知道爺爺奶奶雖然沒有和他在一起,但是也是定期關心他,愛護他的。
實際上,我個人倡導即使再苦再累,孩子也要自己帶。咱且不說孩子是誰帶大的,會和誰親的觀點。但至少避免了長輩意見不合造成孩子左右搖擺的情況。同時,自己帶孩子對親情維護、情感穩定方面都有好處,孩子的安全感隨之增加!
-
7 # 看熱鬧的不嫌事兒大啊
辯證法說:沒有矛盾就沒有世界,時時有矛盾,事事有矛盾。人,終其一生,都在製造矛盾解決矛盾。
我覺得這個問題表面看起來是兩代人的問題,實質孩子是矛盾的主因,是三代人之間的問題。
說兩個真事吧。
有個三歲的小孩,有一階段不高興了就耍賴,躺在地上不起來,或者打他爺爺奶奶的臉,如果他看你表情生氣了,就更哭起來沒完了,原來脾氣很臭的奶奶居然每次都和顏悅色地哄。孩子媽看到這事訓斥並打了孩子屁股兩下,孩子大哭跑向奶奶,奶奶心疼:孩子小不懂事,長大了就好了,讓他打幾下能咋地?直到孩子撒潑打滾見誰打誰爸媽也不放過,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孩子媽一方面做老人的工作,先是一頓忽悠,肯定了爸媽的辛苦和對孩子的愛,然後又說咱家孩子你們領出去這樣表現,多給咱丟人啊,就怕長大了還這麼任性,咱就想管也來不及了。孩子媽又和兒子談,他雖然小,話還沒說全,可會察言觀色,大人說什麼他心裡明白著呢,有時故意為之。說服教育加震懾,這種壞習慣已經改了。
有個大的孩子,父母和爺爺奶奶之間總是爆發口水戰,使他不勝其煩。起因是輔導孩子寫作業,從開始的和風細雨演變成暴風驟雨,經常如此,老人看不下去了,就會說:你們當初也沒人這麼管,不一樣活的挺好嗎?何必為難他,長大了幹啥不是一輩子!
三代人之間有代溝,但不是不可逾越的。孩子覺得父母總是逼迫自己,看自己不順眼;老人覺得自己老了,說話沒人聽了;孩子爸媽覺得自己辛苦忙碌沒人理解。
作為孩子父母必須一定要心平氣和地和父母,孩子溝通,讓他們願意相信你,和你說心裡話,瞭解他們的想法,把對立的情緒轉化為團結的力量,矛盾自然化解了。大家才能坐下來共同探討對孩子的教育問題,達成目標一致,思想一致,行動一致。
-
8 # 烘培新手2019
我的想法很簡單。
要不你抓住分分秒秒自己教育,讓長輩沒有教育的機會。
要不長輩教育的時候,你不要過多幹涉批評,彼此尊重。
誰的出發點都是好的,就我自己而言,我覺得隔代親的愛遠勝於我這個作為母親的。不過父母帶的孩子會更獨立。長輩帶的,更善良,有愛心。一起帶的,樣樣都齊了,哈哈哈
-
9 # 天馬154030281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庭教育起著不可替代及不容忽視的作用。一般來說,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和影響比較理性直接,但作為孩子的爺爺奶奶由於愛孫心切,一味滿足偏袒,放鬆教育尺度,長此以往,容易使孩子產生驕縱心理,對健康成長不利。產生這種情況,作為孩子的父母對自己的長輩愛孫護孫的殷切心意應深切理解,對施教有失偏頗會引發不良後果應理性溝通而取的一致。相信,只要家庭成員齊心協力,以表其身,施教得法,家庭教育會開出燦爛之花,結出豐碩之果。
-
10 # 泉媽育兒心得
導語:目前很多家庭模式都是三代同堂,父母工作繁忙,爺爺奶奶幫忙照顧小孩,隔代教育難免產生矛盾。那麼,作為孩子的父母究竟該如何處理這種家庭矛盾呢?這個問題需要從三個方面來解決。
爸爸媽媽應該做到的1、明確教育主體。明確教育孩子的主體是爸爸媽媽,而不是爺爺奶奶。在這一點上最忌諱的就是爸爸媽媽完全撒手不管,孩子的生活及教育統統交給爺爺奶奶,一旦三代共處必將矛盾重重。
2、起到示範作用。爸爸媽媽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當與老人在教育觀念上有衝突時,應該剋制自己的情緒,以耐心溫和的語氣進行溝通,在尊重孝敬老人方面,為孩子起到示範作用。
3、懷有感恩之心。爸爸媽媽應該明白,爺爺奶奶照顧孫子孫女不是義務,而是幫忙,既然是幫忙就應該懷有一顆感恩的心,而不要把這種幫助看作是理所當然,甚至是必須完成的任務。
爺爺奶奶應該做到的1、提前明確邊界。有些老人對邊界的概念不是很清晰,總想著干涉兒女的生活,甚至對孫子孫女也管得太多,如果三代同堂必將產生矛盾,因此,爸爸媽媽在打算讓老人幫忙帶孩子之前,就應該溝通好邊界問題。
2、做好後勤保障。我們家目前的生活模式就是三代同堂,相處還比較和諧,我認為這其中起關鍵作用的就是爺爺奶奶能夠樹立一個觀念,即老人只負責孩子的生活起居,做好後勤保障,其它問題一概不管。
3、明白輔助作用。爺爺奶奶還應該明白一個道理,此時的家庭主體是爸爸媽媽,尤其對孩子的教育責任更應該由爸爸媽媽來承擔,老人已經完成教育自己子女的責任了,現在應該退居二線,做好輔助即可。
雙方都應該做到的1、換位思考。其實,很多家庭矛盾都是缺乏換位思考造成的,在孩子教育觀念上的矛盾更是如此,無論是爺爺奶奶還是爸爸媽媽,雖然教育方式和理念不同,但出發點都是為了孩子好,都是愛孩子的,基於這個共同點,在發生矛盾時,大家可以坐下來慢慢溝通。
2、相互信任。俗話說:“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爺爺奶奶的經驗和智慧也是有可取之處的,而爸爸媽媽的教育方法與時俱進,也是最有利於孩子成長的,因此,雙方多一點信任,給彼此一定的空間,相互取長補短,相信矛盾會越來越少。
3、彼此理解。爺爺奶奶幾十年的固有思維不會輕易改變,而爸爸媽媽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又很強,在日新月異的教育觀念上產生矛盾在所難免,應該把這些矛盾當成正常現象,透過不斷的溝通、磨合以及相互理解,才能最終達成共識。
今日話題:你們在教育孩子方面與老人有衝突嗎?最終又是如何解決的呢?
回覆列表
自己都不會與父母交流嗎?
交流都做不好,還談什麼教育理念?
父母思想不統一?難道不能交流統一了嗎?
這都做不好?還教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