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柚子愛寫真

    班級是學校發揮育人功能的一個重要載體。作為傳承人類文化、文明之所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應有著自己的獨特的文化內涵,而這一文化內涵應對學生的教育和學習、成長、成才起著積極的薰陶、影響,是為孩子學習、生活創設的一個寬鬆、健康、文明的環境。但筆者從事小學教育教學十年來,卻發現絕大多數的班級都是一個只有外在形式的學校機構,其缺少獨特的文化內涵,對孩子的主體性、能動性的激發,對孩子的心理感受的關注,對孩子今後成長、發展的需求產生的積極作用微乎其微。因此,筆者一直在思考,班級作為孩子學習生活中的“家庭”,如何用濃濃的文化來滋潤孩子,讓班級插上文化的翅膀伴孩子齊飛呢?在此,筆者結合一些所學就這方面的思考、實踐作一個簡單介紹。所謂班級文化,就是指在班主任的指導下,班級師生透過教育、教學與管理活動,創設和形成的精神財富、文化氛圍以及承載這些精神財富、文化氛圍的活動形式和物質形態。班級文化構成了班集體形成和發展最穩固、最有活力的基礎,體現了一個班級特有的風格。它反映的是班級這個特定的社會組織的價值觀念和行為準則,是一種滲透在班級一切活動中的東西。它是以班級為主要活動空間,以師生為主體,以班級物質環境、價值觀念和心理傾向等為主要特徵的群體文化。班級文化是由顯性的班級物質文化、行為文化和隱性的班級制度文化、精神文化文化交織而成的。而各種不同層面的文化對學生的思想道德的形成、智慧的提高、身心的健康發展都產生著獨特的作用,因此在構建班級文化時,要綜合考慮這四種文化,在結構上努力形成班級文化的不同層面:(1)班級物質文化——班級文化的表層面,是班級文化建設的“硬體”。它主要包括班級教室的設計、佈置以及班級的教育設施等,是班級文化最直觀的外在表現形式,是一個班級精神面貌的具體反映,也是衡量一個班的班級文化的最基本的尺度。(2)班級行為文化——班級文化的淺層面,主要指班級開展的各種文化活動。它是班級文化中最活躍的因素,反映了班級的精神面貌、教學作風和管理水平,是班級精神和群體意識的動態反映。(3)班級制度文化——班級文化的中層面,主要包括班級的規章制度、道德規範、行為準則和組織機構等。制度文化是人與物的中介,是班級文化的關鍵。(4)班級精神文化——班級文化的深層面,是班級在發展過程中形成的獨具特色的意識形態和文化觀念,是班級文化的核心。它主要包括班風、學風、班級人際關係、集體輿論、價值觀念、理想追求等。因此,筆者在實踐過程中,主要就這四個不同層面的班級文化構建做了一些嘗試。一、營造物質文化,讓學生在文明的學習環境中放飛。杜威指出:“學校是一種特別的環境,它用專門的裝置來教育孩子”。蘇霍姆林斯基也說:“只有創造一個教育人的環境,教育才能收到預期的效果”。作為一個班集體學習和受教育的基地——教室,其環境的優劣對學生會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透過對所在班級課室環境的佈置及對教室環境的要求,構造一種教育和學習的外部文化環境,能增添學生學習生活樂趣,消除學習後的疲勞,養成文明行為習慣,培養正確審美觀,鍛鍊創新能力,增強班級向心力、凝聚力,激發愛班愛校的熱情。因此我透過下面幾種方式來營造這種學習環境。1、充分利用空間,“讓每一塊牆壁都說話。”為了給學生營造賞心悅目得環境,提供展示才華的舞臺,我在教室四周的牆壁上開闢“塗鴉風景線”、“讀書天地”、“班級小明星”等欄目。“塗鴉風景線”,時而展示班級活動剪影,時而貼上學生日記佳作與書畫作品,時而展出學生編輯製作的手抄小報。一篇篇折射學生思想火花的日記和經過電腦版面設計的小報,圖文並茂,文質精美;一張張反映學生假日愉快生活的照片經過學生的文字潤色編輯,能勾起甜美、難忘的記憶;一期期集學科知識、國事要聞、社會百科於一成的小報,學生從這裡開闊視野,瞭解社會,走向世界……“讀書天地”透過“讀書心得”、“好書推薦”、“閱讀之星”等子欄目激發學生讀書熱情,逐漸使學生養成與書為友,多讀好書的閱讀習慣。“班級小明星”按月評出在各項活動和平時學習生活中表現優秀的學生,在榜樣的感召下孩子們則在無形中變不文明行為為文明行為。課餘時間追打嬉鬧,吵吵嚷嚷消失了,代替的是靜靜閱讀,悄悄欣賞。同學間你追我趕,積極進取,勤奮好學,展示自我,關心集體的人越來越多,學生的心靈世界得到淨化和充實,文化素養得以提高。2、積極開發資源,使班級文化更富情趣。我經常在教室裡播放悠揚樂曲,創設輕鬆舒緩的氛圍;在班級養花,綠化教室;飼養小動物,增添情趣;還完善“班級圖書角”及管理制度,使學生養成閱讀習慣等,在這裡就不作贅述了。實踐充分證明健康和諧,文明優雅的班級物質文化,對學生具有枯燥呆板的說教所無法奏效的教育影響力和感染力。二、創設行為文化,讓學生在多彩活動與平等交往中放飛。組織和指導學生參加課外活動,是建設班級文化的重要途徑之一,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有效手段。小學生精力旺盛,活動量大,求知慾強。多數學生不滿足學校單調的甚至有些枯燥的課堂生活,他們嚮往和追求一種多維的、多層次的和多色彩的立體生活。正是由於課外活動的豐富多彩滿足了他們的求知、發展和實踐的需求,誘釋出他們青春活力,開發出他們創造發展的潛能,才使得他們對課外活動表現出強烈的興趣和熱情。讓學生們積極投入到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中,讓他們去體驗生活的樂趣,讓學生走向社會學會學習,這是我加強班級文化建設的另一項重要工作。1、精心安排班隊活動,寓教於樂。班隊活動是學校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一條重要途徑。學期初,我就召開班委會,結合學校大隊部工作計劃制定本班一學期班隊活動(含主題隊會、文藝活動、體育比賽、科技遊戲等)安排,使一學期的班隊活動錯落有致,有效開展,既生動活潑,又富有教育性。這些活動使學生明白集體活動需要友愛、關切和尊重,辯論需要理智和幽默,演講要有激情,下棋需要沉靜,閱讀能使人深刻、博大,體育比賽能使人勇敢、頑強,文藝活動能使人大方、活躍,科學研究需要要周密和耐心等等。2、組織雛鷹假日小隊,積極參加社會實踐。為了有效利用社會資源,提高學生社會實踐能力,我積極組織學生參加組織雛鷹假日小隊活動。如“茅山一日遊”,增進了學生對家鄉句容的瞭解,增強了學生對家鄉、對大自然的熱愛;“品味白兔草莓”,品味出一天的心情,品位出科技給農民帶來的財富;研究性學習活動“家鄉環境調查研究”,引導學生學會發現問題,探究問題的能力,嘗試走向社會,關注社會。3、開展各種競賽活動,讓學生在合作競爭中展示自我。如設計四人小組合作的“小報設計比賽”,人人動手參與收集資料,你負責標題,我負責內容,你書寫,我美工,各顯丰采,各展所長;各種球類比賽,展示了學生的活力與英姿;各類棋類比賽,顯露出學生的機智與心機。總之,積極組織學生廣泛開展課外活動,對於增長學生的知識和能力,豐富學生的精神生活和全面發展學生的良好個性都有著重要的作用,同時.學生在平等交往中也增進了瞭解,結下了深厚的友情,對於班級管理和集體教育以及學生進行自我教育也都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三、構建制度文化,讓學生在寬鬆、規範的體制中放飛。制度,是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辦事規則或行動準則。班級制度是履行班級功能的標誌,是整合師生創新思維、創新意識、創新能力諸要素,並最終內化為創新個性品質的載體。以文化為特徵的班級制度強調的是學生與制度間的主體參與關係,而非被動接受。班級制度文化的建設將有利於引導學生共同參與和創新。在班級制度文化建設過程中,我遵循以下原則:1、民主性原則。即制度的產生源於學生的需要,採用一人提議,大家舉手表決方式確定。2、主體性原則。即制度在實施過程中,執行與監督也都有學生自己完成,我只是制度產生與執行監督過程中的一員,和學生共同遵守班級的制度,決不以個人意願左右制度。3、執行性原則。即只要制度一經大家認可透過,就嚴格對照執行,不允許有執“法”不嚴現象發生。4、人文性原則。在制度制定過程中,多正面引導,少嚴令禁止;在制度執行過程中,少一些當頭一棒,多一些“獎賞性”懲罰。如罰做好事、表演節目、看一本書等等。善於把班級有關公約、規定轉化為學生的一種觀念和形態存在,以無形制度替代有形制度,將“硬制度”與“軟文化”熔於一爐,使班級規章制度既起強制作用,又能發揮激勵規範作用。依據上述原則,我班先後產生了“班幹部(小組長)輪換制度”、週五晨會“誇誇我的同學制度”、“獎賞性懲罰制度”、“班委例會制度”等一系列班級制度,對班級管理產生了積極效果。四、追求精神文化,讓學生在積極向上的集體輿論中放飛。班級精神文化對人的感染力是巨大的,它使置身於其中的每一個學生都感到一種無形力量和高尚精神的存在,有意或無意地影響、支配著學生的行為,陶冶著學生的情操。創造一個團結、文明、勤奮、向上的濃厚精神文化氛圍,對提高全班學生素質有著重大的現實意義。其中班風是班級文化建設的核心和精髓所在,所以班級精神文化建設也集中體現在班風建設上。因此,在班級管理中我牢固樹立“每個學生都是班集體建設的主人”的觀念,實行班級民主化管理,喚醒和激勵學生的參與意識,充分調動和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力爭不讓一個學生成為旁觀者,使學生個個成為班集體的主人,在班集體這個舞臺上鍛鍊自己的能力,增長自己的才幹,挖掘自己的潛能,發現新的自我。1.首先要著力於培養學生“人人都是班集體主人”的觀念,幫助學生樹立“人人都得為班集體負責、作貢獻”的意識。如在培養良好的學風過程中,我非常注意樹立榜樣,示範引路。因為我知道一個良好的班風,開始時往往只是少數學生作出榜樣,透過一樁樁、一件件事例的積累,才能進而擴大為班級的一部分人和班級大多數人的行為,最後成為全班學生的行為準則和習慣。2.注意時刻把握班級的集體輿論和心理傾向,要把自己作為班集體一員參與到班集體活動中,不僅要把一些好的積極的集體輿論保持下來,讓它持久地發生作用,更重要的是對一些不良的消極的輿論,要能及時加以引導。如有些班上部分學生抄襲作業,教師多次批評教育也難制止,我就召開班會、組織討論,引導學生在班上形成正確的輿論,即抄襲作業是學習懶惰的表現,是一種可恥的行為,應受到大家的指責,從而使學生養成獨立完成作業的良好習慣。總之,班級文化是學生成長的重要載體,是學生終身發展不可或缺的條件。我的一點思考、實踐還很淺薄,我將繼續努力探索構建開放、體現學生個性,尊重學生人格的班級文化,為他們的成長奠定良好而紮實的基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女朋友說她有男閨蜜,你願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