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7489047083528
-
2 # 吳小林550309
德軍有幾百萬精兵不假,但隨著一路長驅直入,戰線拉得太長,加上寒冷的天氣,後繼給養跟不上,傷亡不可避免,歷史再次證明,以掠奪為目地的侵略戰爭,是非正義得都以失敗告終。
-
3 # 東方瑞4
你問的很無知啊。德意志人是那種貪生怕死的民族麼?最後還剩有幾百萬精銳部隊,是誰告訴你的?
德國投降這種說法其實是不確切的。政府堅持到了最後一刻,希特勒選擇了自殺。準確地說,戰時的德國希特勒政府直到終結,也沒有投降。
-
4 # 唐俊龍55398571
希特勒與愛娃交換了戒指,他們在黨衛軍的頭面人物見證下結婚了,這是帝國元首最後的幸福時刻,婚禮在地堡裡草草舉辦,為這場典禮做氛圍的是同盟國的大炮和機槍及喊殺聲,或許撒旦的婚禮就該如此的激烈。
希特勒與愛娃婚禮結束後走向房間,不久傳來槍聲,希特勒自殺了。希特勒自殺之前與自己內閣舉行會議交待了遺言,任命海軍元帥鄧尼茨為最高軍事統帥兼總統,戈林為新政府總理,一切都按照德華人的嚴謹精神進行有條不紊的交接,此時此刻柏林已經被盟軍包圍了,德國其他戰略基地也面臨盟軍進攻,希特勒自殺瓦解了日耳曼人的戰鬥意志,鄧尼茨決定結束這場邪惡的戰爭。
1945年5月8日德國總統鄧尼茨代表納粹政府與盟軍簽署投降協議,隨後被關押到英軍集中營看管,鄧尼茨後被盟軍軍事法庭以戰爭罪判處十年有期徒刑。鄧尼茨出獄後仍然繼續納粹宣傳和復仇主義推廣,直到1989年逝世。鄧尼茨晚年回憶錄中還原了納粹最後的時刻,伴隨著莫斯科戰場的節節敗退和北非戰場失去隆美爾不理後果,希特勒開始變得狂躁和多疑起來,應對盟軍東西兩線作戰局面,德國大本營制定的戰略在前線參謀部得不到執行,元首總是朝令夕改且無厘頭的搞出新花樣,德國27位元帥大半被黨爭謀害,黨衛軍滲透到各級黨政軍中讓日耳曼嚴謹和科學作風化為機械執行命令,林林種種讓自己接手了一個摧枯拉巧的帝國,為了儲存民族希望,投降是唯一選擇。
鄧尼茨政府的內政部長希萊姆逃亡拉美,最終被緝拿歸案,盟軍軍事法庭上圍繞“惡法亦法”還是“惡法非法”進行辯論,納粹黨衛軍頭目希萊姆讓數百萬猶太人死於非命,而他卻辯稱自己在執行國家法令。希萊姆對鄧尼茨投降一事充滿鄙視,他認為這是對元首背叛。“海底魔王”鄧尼茨從來沒想過改造自己的信仰,從第一次世界大戰擔任潛艇艦長開始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發明“狼群戰術”讓盟軍聞風喪膽,或許帝國最後時刻,散落在各處仍在戰鬥的德國軍隊保持著戰鬥力,可是他們為誰而戰呢?納粹的精神導師希特勒已經作古,德國將成為正常國家,第二次世界大戰不同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一次世界大戰是帝國主義之間分賬不均的戰爭,而是反納粹則是維護人類尊嚴和人權正義與邪惡戰鬥。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經過盟軍審查的納粹黨政軍人員得到了公正法律制裁,他們成為重建德國主力軍,長期的國家軍事化機制鍛鍊他們超強紀律性,德國上下進行深刻反思將和平正義寫入憲法,透過各種社會機制讓人權深入人心,沒有人懷念納粹的輝煌,沒有人意淫穿越歷史的美好,因為那將是犯罪。
-
5 # 薩沙
打仗不是人多就行了,還要有維持軍隊的資源。
到了德國投降時,這些資源基本全部耗盡了。
大家都知道,在德軍投降前半年的阿登反擊戰後期,德軍因缺乏油料,把很多寶貴的中型重型坦克都丟棄了。
其實,即便到投降之前1年,德國的軍工企業仍然有巨大的生產能力。
1943年9月,斯佩爾被任命為軍備與戰時生產部長,德國軍火產量暴增。
斯佩爾後來不無得意地指出:儘管空襲不斷,工業生產的上升勢頭依然保持到1944年秋季。這一年,新生產的武器足夠裝備200萬人,包括130個步兵師和40個裝甲師。德國經濟研究所算出的數字更高:僅1944年生產的軍火,就可以裝備225個步兵師和45個裝甲師。
然而,德華人卻缺乏運轉這些軍火的燃料和補給。
到了1944年,第一季度到最後一個季度,石油產量和進口石油產品的總數降低了三分之二,也就是說德軍燃料缺口高達三分之二,那還怎麼打仗。坦克、自行火炮、飛機、軍艦甚至汽車,都會成為一堆廢鐵。
更可怕的是,還有盟軍的破壞。
1944年5月9日也就是盟軍在諾曼底登陸近一個月的時間,盟軍的轟炸重點轉向煉油廠,第一次空襲900多架飛機轟炸德國的煉油設施,這一炸德國的石油生產馬上從500萬噸降到20萬噸。
到了德國投降之前,柏林戰役中的德軍補給其實已經基本耗盡,普通老百姓已經斷糧多日,在死亡線上掙扎,已經無法繼續打下去!
更誇張的是,希特勒自殺前,曾命令將自己和妻子的屍體火化。但希特勒自殺後,副官在偌大的地堡中,竟然找不到汽油。他只能讓希特勒的司機去車庫內,從德軍將軍遺留下的汽車油箱抽油。
可見,當時德軍汽油已經窘迫到了什麼地步。
說難聽的,如果德軍堅持打下去,這幾百萬軍隊吃飯沒沒法解決。不用蘇軍和美軍來打,這幾百萬就都得統統餓死。
說白了,現代戰爭打的是國家實力,而不是人多。
-
6 # 我的天使176
德軍用兵過久,物資耗盡,人民戰死過多,雖百萬之眾,乃是拼湊的數字,遠非二戰初期的德軍戰鬥力可比。而盟軍有千萬之眾,物質、人員、裝備皆能源源不斷得到補充。敗局己定,再戰無益,徒增軍民傷亡。
倘偌當初希特勒和東條英機不是急於求成,放緩戰爭的腳步,一邊佔領一邊消化,把二戰全面戰爭變成世界局布戰爭,則二戰結局有改寫的可能。
-
7 # 軍旅縱橫
戰爭結束時德國大約還有700萬軍隊,但是其戰爭資源基本耗盡,反戰情緒高漲,能打的軍隊基本被團滅,再加上高層已經投降軍心更是不穩,只是從數量上聽著還行,其實德軍早已無心戀戰。
-
8 # 軍武小咖
根本沒法打,你以為打仗有人就行了,我始終認為德國二戰戰敗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石油資源的短缺,德國境內有豐富的煤炭資源,但是被稱為工業血液的石油實在是少的可憐,德國國內只能煤炭煉油,德國在1938年7月12日提出“凱琳大廈計劃”要求1944年初實現石油產量1100萬噸,但是目前很顯然沒有達不到那麼大的產量,希特勒的野心也讓他等不了那麼久,那還有大約一半的缺口怎麼辦?沒辦法只能進口,從哪進口?德國在入侵蘇聯之前主要的進口過有兩個羅馬利亞和蘇聯。其中羅馬里亞佔領了德國石油進口的半壁江山,蘇德戰爭後蘇聯這方面是沒指望了。於是希特勒的戰略就是在戰爭中獲得石油,以戰養站,這是很冒險的做法,因為一旦這樣不確定性因素太多,德國又是以閃電戰為聞名,消耗的石油簡直就是天文數字,一旦沒有拿下蘇聯的油田,德國就面臨著無油可用的尷尬境地。所以迫使希特勒在制定戰略時不得不優先考慮石油的問題而不是如何去更快速的打敗敵人。然而希特勒的戰略還是失敗了,他真的無油可用了。盟軍在攻入柏林時發現路邊大量的完好無損的坦克,就是因為沒有石油而不得不趴窩,希特勒和他的情人在地下室自殺後火化他們時用的汽油,可能就是德國最後的汽油了。
不光石油資源枯竭,盟軍攻入柏林時德國已經是苟延殘喘了,全憑一口氣吊著,當時柏林的民眾已經斷糧,無論是民眾還是士兵都飽受飢餓的困擾,在生死線上徘徊,已經無力再反擊。
最後希特勒這個二戰的罪魁自殺後,德國已經沒有的信仰和再打下去的勇氣,所以說無論省多少人這個時候都不可能再打下去,畢竟戰爭並不是有人就可以的。
-
9 # 讀史自思戰爭的目的是為國家與民族爭取更多的生存資源。當時戰敗的德國如果不選擇投降,只會對國家與民族更危險,所以只能放棄抵抗。1、德國發動二戰是為了擺脫一戰戰敗後的枷鎖,不是要把整個德國推向毀滅的深淵
德國一戰戰敗之後,簽署了《凡爾賽合約》,合約中戰勝國給德國強加了許多羞辱性的苛刻條件,強迫德國獨自承擔一戰起因的責任,除了要求戰爭賠款之外,還割據德國領土。
《凡爾賽合約》簽訂後,最先發生的是德國經濟的崩潰,德華人民期望的和平生活被打破,接踵而至的是通貨膨脹使得人民完全喘不過氣來。
再看看《凡爾賽合約》簽訂給德國生存資源的影響,其中損失了13.5%的領土,12.5%的人口,所有的海外殖民地,16%的煤產地以及近半數的鋼鐵工業。
要擺脫經濟困難現狀,就需要拿回失去的資源,甚至佔據更多的資源。希特勒的上臺將個人政治與國家利益訴求完美地繫結在一起,發動戰爭已是必然。
所以,在戰敗後,分析繼續抵抗也無法達成最初發動戰爭所要實現的目標,投降反而能儲存希望,自然就選擇了投降。2、世界已經被打爛了,要進行重建的歷史階段。投降才有機會透過重建來達到戰爭所達不到的目標。以美國為首的反法西斯陣營實現了諾曼底登陸後,同時期都蘇聯也在往柏林推進,德國如果不想亡國滅種就只能選擇投降。
世界陷入戰爭已經把經濟基礎快耗盡了,沒有哪個國家願意再一直打下去,軍隊數量再多也不具備多高的戰鬥力,德國的幾百萬殘兵敗將是無法同時抵擋蘇聯與美國為首的兩面夾攻。
另外,讓戰爭繼續在德國本地發生,則對國家的民生經濟等各方面的破壞是無法估量的,更加違背當初發動戰爭的目標。
此外,德國透過與美國的交鋒與各種交流,發現其是一個徹徹底底的發戰爭財的販子,是一個利益至上的國家。放棄抵抗,將國家重建的利益與其分享,至少在經濟上是可以實現德國當初發動戰爭所希望達成的目標。
3、趕緊找保護傘以避免被之前侵略過的國家報復同時期的蘇聯是一個意識形態高於一切的國家,德國在對蘇的戰爭中對其傷害太大,需要找一個保護傘來避免蘇聯的報復,所以趕緊投降並投入美國為首的集團才是最明智之舉。
-
10 # 不正經的軍棍
德國不是還有幾百萬精兵強將,而死兩百多萬殘兵敗將外加一大堆國民突擊隊這型別的雜七雜八的隊伍,這些都不是什麼正兒八經的軍人,在德國兵眼裡,他們還是廚子、修鞋的......
為什麼不抵抗一陣,這會兒,德國首都柏林已經被盟軍攻陷了,蘇軍已經把旗幟插到德國國會大廈頂上了,這個時候德國難道還不投降麼?不投降德國也沒別的辦法了,希特勒自殺了,柏林沒了。
二戰到了1945年,德國基本就在垂死邊緣了。蘇聯軍隊一月份佔領東普魯士,二月份佔領西普魯士,大批德軍主力被消滅,三月盟軍圍殲德軍B集團軍群,四月份美蘇軍隊易北河會師,這個時候德國全境掌握在德國手裡的不剩下啥了。
而德國在投降前留下的兩百多萬部隊,90萬的中央集團軍群在捷克,丹麥挪威差不多有三十萬德軍,南斯拉夫有幾十萬,然後德軍各地駐守的算下來,基本上已經無兵可調了,這和德國還有沒有資源了有啥關係?
這叫啥?大勢已去。柏林被攻陷,有折了七八十萬人,德軍想反擊,你能有兵也行啊,兩百多萬人分散的到處都是,稀釋沒了,到哪裡都是被盟軍圍殲的命運了,想活命,也只能投降了。
▲德國都這樣子了,還不投降?
整個戰爭期間,德國死了五百多萬人,裡面大部分都是青年男子,到最後,黨衛隊把12-60歲的男子都徵集到一起了,這會兒已經窮途末路了,你和我說德國還能堅持?
回覆列表
由於德軍高強度機械化做戰,在歐洲戰場以壓倒性取得絕對勝利,將揮師主力精銳對蘇宣戰,德軍攻無不克,推進莫斯科城下,團團圍困做殊死一戰,甴於德軍優勢所限,轉入地面爭奪戰,本以勝利在望德軍被突如其來嚴冬寒殺打亂陣腳,死傷無數元氣皆失,蘇軍轉入反攻德軍前功盡棄節節敗退,雖然德軍在柏林做殊死抵抗但無力迴天,做戰裝備消耗待盡,主要原因德軍後期內部產生矛盾,影響了整個戰局,在正義的盟軍面前,在多的抵抗也是徒老的,儲存也許是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