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3136867717565

      博物館內

      以館長被殺開始,穿插了蘭登博士關於符號學的演講的場面,緊接著他被帶到博物館協助調查。接著索菲探員出場了,演員還算清秀漂亮。她透過電話留言暗示了蘭登正處於危險的境地,之後兩人施計逃跑。鏡頭轉向白子西拉向教堂走去尋找拱心石,後來發覺上當受騙。

      這段內,原著花了大量筆墨描寫了推理過程,電影中大約因為時間關係,他們迅速地就找到了他們所需要的資訊,並刪除了原著中博物館警衛與他們對峙的情節,許多關於聖盃傳說的分析和對話,以及主角人物的一些回憶片段。注意到,原著中教堂內的修女被燭臺多次毆擊致死,電影中卻是被所謂的拱心石一下就砸死了。電影中特製銀行鑰匙上的地址是刻上去的,而原著中卻是手寫上去的。

      銀行內

      蘭登和索菲在保險箱銀行內經過努力,終於獲得了索菲祖父所留下的保險箱內的東西----藏密筒。

      電影再一次節約時間,他們只插入了鑰匙就走進了銀行內部。而原著中手續還是挺繁瑣的。而接待他們的卻不是原著中所寫的小經理,而直接是銀行負責人。在輸入帳號時,他們直接輸入了原著中最後的號碼。出銀行時的小插曲(勞力士手錶)倒是蠻忠實原著的,哈哈,只不過對話改了些。

      城堡別墅內

      蘭登和索菲在逃亡中躲進提賓爵士的別墅尋求幫助,提賓解釋了一下關於聖盃傳說的歷史。西拉再度闖入但是被制服,他們又乘車乘飛機逃往英國。

      原著中對這段關於聖盃的故事花費了大量筆墨進行描述。電影中我覺得那些關於聖盃傳說的分析挺有趣,尤其是油畫《最後的晚餐》,很神奇的電腦合成技術。電影中擒拿西拉的情節與原著有些出入。在飛機上破解密碼的描述也相對少了些。而且原著中的藏密筒是筒中藏筒,在飛機上就打開了大的,取出了裡面的小的,在電影裡面卻只描述了達芬奇反轉文字的密碼。另外,原著中重要的揭示幕後主使的身份的情節被電影漏掉,就是關於城堡內閣樓監聽設施被發現的那段。

      在英國機場內

      他們將落在英國鄉村機場內,機智地躲過了警方的追捕。電影並沒有像原著那樣花費筆墨描述那警察在機場佈下的圈套,只寫了包圍飛機和放行。中間還穿插了一段風趣的對白。

      在聖殿教堂內

      他們到了聖殿教堂內尋找答案,對比了詩句但不明白,白子西拉和僕人黑密持槍綁架走了提賓,蘭登和索菲落荒而逃。黑密在執行任務後被殺。

      這段電影與原著有些不同。原著中描述他們如何騙得教堂內男童開門讓他們進去尋找騎士墳墓,電影中卻無體現。電影刪除了釋放西拉的場面,以及僕人黑密的暗中觀察。對於黑密的死亡,電影給人的印象就好像是簡單的中毒窒息死亡,實際上原著中是花生過敏反應死亡。

      在西敏寺內

      蘭登和索菲商量著儘快找出謎底開啟藏密筒,透過公車上的手機上網查到了原來暗語中所指的騎士墓是科學家牛頓的墓。白子西拉在警方逮捕過程中被擊斃。他們直接到了牛頓墓前,結果被突然出現的提賓制服,在鬥智過程中,藏密筒杯摔碎,提賓也被捕。

      這段我覺得真是一筆帶過的感覺。跟原著相比,他們查聖盃資料不是去著名的宗教資料圖書館,而直接用公車上一名乘客的手機直接查到了謎底,真是太簡單了。在西敏寺內的牛頓墓,原著寫蘭登和索菲是被騙至一個僻靜的地點,電影描述了提賓早就等候在那抓住了他們。在爭奪藏密筒的過程中,那些激動人心的描述和思想鬥爭都體現不出,藏密筒摔碎了提賓也沒有像原著一樣,開啟來看。

      在羅斯林禮拜堂內

      高潮部分,他們根據藏密筒內的線索尋找到了聖盃文獻的最終藏匿處。在發現了地下室內的資料後,索菲被確認為耶穌的最後血脈。

      原著在此段中描述了索菲如何與其祖母相遇,並透過祖母的講述,認了親生弟弟和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在電影中並沒有體現或以蘭登的口說出。電影中蘭登和索菲在羅斯林教堂離別的那段,還算有點搞笑,索菲居然要測試自己能不能像其祖先耶穌一樣在水面行走,哈哈!

      在博物館前巨大的玻璃金字塔

      蘭登在刮鬍子時突然想起了最後一句詩中描述,並按照線索尋至博物館前的巨型玻璃金字塔,猜測到聖母的埋葬處就是在金字塔下,全片結束。

      原著中蘭登是在旅館內睡醒後才去尋找最後一句詩的秘密。其餘的情節基本符合原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小古文《大雨》全文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