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遠處吹來陣風

    這兩位有仇,高迎祥帶軍攻破鳳陽皇陵時,張獻忠問李自成討要十幾個吹打樂器的小太監,李沒給還殺了這幾個太監,自此就結了仇。後來李自成南原大敗十八騎入商洛山,曾密會谷城假降的張獻忠勸張起兵,差點被張獻忠殺了,及時脫身才保全生命。再之後張獻忠被左良玉大敗投靠李自成,又險些被李自成殺死,幸虧曹操羅汝才相勸,又撥給了一些人馬才能入川自立建大西國。李自成國號大順,張獻忠大西國第一個年號就是大順,就是存心噁心李自成。

  • 2 # 老牛有話說

    俗話說得好,志不同,道不合,不相為謀,更何況他們兩個壓根就沒有遠大的志向,更不會去講所謂的道義。

    在後高迎祥時期,各路造反人馬就已經到了你容不下我,我容不下你的局面,互相都想吃掉對方的人馬,以擴大自己的實力。張獻忠和李自成一樣,都沒有遠大的政治目標,更沒有崇高的革命精神,他們起兵造反的目的,說的難聽一點,就是為了自己能過上榮華富貴的生活。他們當時的情況就只能稱為各路反賊,誰有本事誰就去攻打大城市,沒本事就東躲西藏,完全一副各自為戰的局面。

    他們沒有崇高的理想,所以就不會去委屈求全。想想我們國家的那些革命家,為了抗擊日寇,為了祖國的統一,他們做出的捨身就義,以及委屈求全的事情還少嗎?為了革命的成功,我們的毛主席幾次被排在黨中央的邊緣,但為了理想,這又算什麼呢?可李自成不一樣,他不可能屈身去投靠張獻忠,就是去了張獻忠也容不下他。

  • 3 # 大金Lance

    合兵根本就不可能的事情,因為有以下幾個事情沒法解決。

    第一、距離太遠。李自成於1644年攻破北京城建立大順政權。同年張獻忠在四川建立大西政權。北京到四川啊!在那個沒有鐵路、沒有飛機、沒有告訴公路的年代。他倆要合兵,得跨過半個中國,起碼得走個半個月。

    第二、實力差距太大了。李自成北京兵敗後只剩了五萬殘兵,而且被清兵追著跑呢!而張獻忠在四川有二十萬部隊,這二十萬雖然不是精兵,但起碼是完好無損。李自成根本有沒有和張獻忠合兵得實力,充其量也就只能求人家收留。

    第三、倆大老粗目光短淺。這兩位爺都是大老粗,根本沒有革命方針和計劃發展。都是走一步看一步得主。李自成戰敗前,自認為自己能打的過滿八旗,根本就沒考慮過合兵得事,他想的是:等老子滅掉清兵轉頭就幹掉張獻忠,誰知只一個回合就讓人打得屁滾尿流。張獻忠也是,他在坐等李自成和清兵斗的兩敗俱傷,他好坐收漁翁之利。

    兩個自以為是的二貨,分分鐘就讓清兵打了個屁滾尿流。實際是,明末農民起義的戰鬥力極為差,他們的優勢是:人多。而且由於百姓都吃不上飯,所以短時間內能積聚大量兵力。導致的結果是:對付一般的二流部隊還行,對付像早期滿八旗這樣的精英部隊,一個回合也扛不住啊!

  • 4 # 史海尋蹤

    李自成、張獻忠兩人,是明末最重要的兩支農民軍領袖。兩人都是陝西人氏,而且年齡相同,均為1606年生人。

    兩人都曾從於高迎祥帳下,要說交情,沒多少。更多的是彼此提防,總想收編對方。

    李自成不投奔張獻忠,原因不復雜。

    李、張二人的關係處於互害模式

    雖說同為農民軍,乾的是造反的營生。但農民軍也是派系林立,各有山頭的。起初高迎祥是實力最大的一支,1635年,各路義軍齊聚河南滎陽,各方義軍勢力有十三家,當時局面之亂可見一斑。

    李自成和張獻忠在攻下鳳陽後,甚至為了搶奪鳳陽皇宮中的小太監和樂器而結怨。張獻忠在谷城降明又叛時,李自成帶殘部前往投奔,張欲害李,李逃走。後來張獻忠兵敗,前往信陽投李。李自成想收編張獻忠的隊伍,張不願意,李自成便起了殺心,張得知後逃走。

    張獻忠佔四川時,說道:“漢中在三國時就是西蜀的,得拿到手!”,於是在李自成兵敗山海關時,張獻忠在後面補刀,攻打李自成的地盤漢中,後因敗於李部將賀珍之手,未能得逞。

    李自成兵敗後,與張獻忠實力已不對等

    李自成在山海關一片石戰敗後,十幾萬部眾僅剩下三萬多。如想學劉備取西蜀,這麼點人馬無異於羊入虎口。何況前往四川一路遠隔千里,還有來自明朝殘部的威脅。

    明末農民軍的狹隘性

    李自成、張獻忠兩人本都出身貧苦,借民亂起事。他們本身就不具備什麼崇高的宗旨,說的好聽是義軍,難聽點就是流寇。解救萬民不是他們的理想,登位稱皇才是終極目標。這從他們相繼建立大順、大西政權,就可以看出來,即使成功,也不過是翻版為另一個王朝。

    如李闖,依靠謀臣李信的“均田免賦”,才集合了一大批活不下去的農民。如此狀態的隊伍,有的只是怎樣能爭得最大的利益,在這個大前提下,李自成兵敗投張,就成了不切實際的猜想。

  • 5 # 與風互語

    李自成兵敗後為什麼不和張獻忠兵合一處,反而被清兵各個擊破?

    李自成兵敗後生死不明,一直是個迷。

    九宮山據推測是李自成自導自演而設了個迷局,為什麼李自成要布這個局呢?

    咱們就來設想一下當時李自成的處境,兵敗後的李自成在當時的情況下也確實沒有退路了,進雲貴困難重重,進四川投張獻忠那更不可能,因為他們倆個曾有過兩次合兵的機會,但都因容不下對方而作罷,李自成九宮山演了一出金蟬脫殼之計,而據媒體報導的情況來看,李自成潛回了西北尋機東山在起,據報道稱他藏身於甘肅、蘭州.愉中縣的一個小山村裡,那裡有村民自稱是李自成的後代,並說李自成的墳墓就在那裡,當然了傳聞真實與否至今邊沒有相關部門的訊息加以證實。

    李自成在蘭州愉中領導農民起義後,於1633年率領農民起軍經過多次轉戰到了陝西西北部,投奔闖王高迎祥,恰巧此時張獻忠也前來投奔高迎祥,那時李自成的實力遠沒張獻忠的實力強大,多少也有點小嫉妒因張獻忠率部十幾萬其影響力幾乎和高迎祥相等,所以李自成在當時還是挺佩服張獻忠的,所以在那一段時間裡倆人的關係還算可以,高迎祥率農民起義軍在中原被困,為擺脫困境高迎祥組織起義軍將領在河南滎陽開了一個軍事會議,會上李自成提議分兵出擊的方案被採納。

    闖王高迎祥帶領一路農民起義軍的東進發,所率起義將領有李自成和張獻忠,而張獻忠的部隊是東路軍的主力,大該有十幾萬吧,一路上張獻忠率部英勇作戰連克河南固始和安微的霍丘等州縣,直逼明朝的中都鳳陽。

    張獻忠率部,在一個大霧瀰漫的清晨包圍了鳳陽城。

    用了不到半天時間,就全殲了守衛鳳陽的兩萬官兵,斬殺了守將朱國正等人,俘獲了鳳陽知府顏容暄,開了個公判大會,當著百姓的面,論述了他的所有罪行後,當眾斬殺了朱國正。

    也就是在這次戰鬥結束後,因李自成和張獻忠爭搶戰利品,引發了和張獻忠的衝突,從此倆人結下了怨恨,

    (1636年)九月,闖王高迎祥遭伏擊被俘,被凌遲處死,當時李自成率部在潼關以西與官兵作戰,高迎祥舊部眾將領一致推舉李自成為闖王,而此時在潼關以東與官兵作戰的張獻忠聞言,心裡大為不快。

    羅汝才因與張獻忠不和轉而投奔了李自成。

    張獻忠在信陽兵敗後也前往投奔了李自成,李自成和前來投奔的張獻忠商量,想把張獻忠的部隊給改編了,張獻忠不同意,李自成想殺了張獻忠,被羅汝才阻止。

    羅汝才私贈了張獻忠五百騎兵,張獻忠率部率部自河南經安微東下。

    此時李自成的隊伍正在圍攻開封,督師丁啟睿和左良玉等官兵主力都北上救援開封。

    張獻忠乘機攻陷了毫州、入英、霍山區,與革左五營會師,從此張獻忠率領的農民起義軍又壯大了。

    崇禎十六年(1643年)正月,張獻忠率部乘夜攻下鄲州。

    三月,農民軍接連攻克鄲水、黃州、麻城,張獻忠招募補充了數萬兵員。

    五月,農民軍西取漢陽,從鴨蛋洲渡過長江,訊速的攻佔了武昌城。

    武昌是楚王朱華奎的王府所在地。

    守城官吏聞風而逃,楚王守軍.開啟城門迎接農民軍進城,張獻忠處死楚王后,與部下分食其肉,同時把楚王宮裡的金銀珠寶等財物統統收為已有,據說用了數百輛車子也沒拉完。

    發銀六百餘萬兩,召集各地流民。

    在武昌,張獻忠自稱“大西王”,建立了大西農民政權,並設六部和五軍都督府,及委派了地方官員。

    而比時,李自成也在襄陽建號稱王號"大順”,他對張獻忠佔領武昌自稱王的行為極為不快,李自成寫書信派人帶給張獻忠,稱對張獻忠在武昌稱王的行為極為不滿。

    此時,左良玉揮兵西上,大西政權受到了重創,很多官員被政府軍所殺,張獻忠分析了一下形勢,他面對的兩大勢力,李自成、官兵左良玉,此時都比他強大,他無力對坑。

    八月,張獻忠率部南下湖南脫離與兩大勢力對抗的局面,用兵二十萬攻克嶽州。

    隨後率部進攻長沙,明總兵、尹先民、何一德投降。

    張獻忠佔據長沙後,宣佈免徵三年稅糧。

    接著,又攻取衡州及其所屬州縣,所到之處,義軍紀律嚴明,至此張獻忠又處在了一個很好的發展時期。

    分析一下為什兩人不能合兵的原因:

    主要原因其實就是誰來掌握農民軍的最高權力的問題,雙方誰也不服對方,並都有過想吃掉對方的舉動,比如,張獻忠投李自成不是羅汝才勸阻,就被李自成給殺了最後張獻忠在羅汝才的資助下脫離了險境,而高迎祥戰敗被俘遭殺害後,李自成率殘部投奔了張獻忠,而張獻忠也謀劃著準備除掉李自成,李自成識破後率部逃離了險境。

    從以上種種跡象表明,他們倆個一直在明爭暗鬥,都想吞併對方,所以他們倆個從根本上是不會合兵的。

    闖王高迎祥的死,使原來團結一致的農民軍統一線因兩人的明爭暗鬥而隨之瓦解最終形成了兩大派別,農民軍也就此成了一盤散沙。

    而李自成和張獻忠就此各自為政,互不相容,這也就使得清兵利用兩人不合而佔據優勢從而分別擊破了李自成和張獻忠所領導的兩派農民起義部隊。

    他們兩個因爭權所導致的後果,使得原本一場轟轟烈烈的農民起義運動因此徹底的以失敗告終。

  • 6 # Sunstar02

    一山不容二虎,投奔過去讓張獻忠為難?用什麼藉口殺好呢?

  • 7 # 等待黎明的一千零一夜

    一山不容二虎,同樣是農民起義軍領袖,又同樣稱帝,張不可能接受李,李去投張必死無疑。

  • 8 # 匹夫責智囊

    他倆矛盾很大,之前還有想火拼的事情。

  • 9 # 愛頂嘴的巧克力

    不是不會合,是來不及。

    看看李自成的行軍路線就知道了。

  • 10 # 瀟灑清泉P1

    打內戰,被清兵窮追,還派兵攻打漢中,獻賊地盤

  • 11 # 不忘初心SY

    1644年,農民軍李自成攻破了北京,崇禎自殺身亡,大明也宣告滅亡了。但李自成並沒有在北京站穩腳跟,在山海關由於吳三桂的投降,導致李自成大敗,倉促間逃出了北京,一路南下,也讓滿清順利入關。

    李自成敗退後,當時反清的力量還是很強大的。除了李自成外,還有南明政權,仍然佔據著半壁江山,當然了,還有一直被忽視的佔領了四川大部分的張獻忠。

    雖然滿清勢不可擋,但如果這些力量真的聯合起來,恐怕滿清未必是對手。

    滿清入關後,為何反清勢力並沒有聯合起來,反而被清廷各個擊破?

    要形成抗清統一戰線,得各方都認識到清軍的威脅,同時也要摒棄互相的矛盾和敵意。但這對於三方來說,都是很難的。

    李自成和張獻忠都是明末起義中農民軍領袖。李自成建立了大順政權還攻破了北京。而張獻忠是大西政權的建立者,雖然從實力上比與李自成差一些,但大西軍也不容小覷,尤其是騎兵還是很強的。

    在明末農民起義中,李自成的實力和威望已經超過張獻忠,摩擦也是在所難免的,不過張獻忠可不願意做李自成的下屬,打又打不過,所以張獻忠一直儘量避免與李自成正面衝突。當李自成對北京咄咄逼人的時候,張獻忠卻反其道而行,率部向四川進發,隨後還在成都稱帝了。

    李自成和張獻忠並沒有與滿清交過手,他們根本不明白滿清的力量有多強,沒有吃過虧,自然也就沒有血的教訓。

    而在李自成打進北京後,開始在各地接收了。在很多人看來,他已經實現了改朝換代,這個時候在他眼裡,張獻忠以及南明還都是敵人。

    這個時候的李自成是不可能和他們聯合的。而在李自成潰退後,一路上連個像樣的反擊都沒有了,這個時候對於他來說,保命要緊,不過可惜他死得太早了,也由於他的死,風光一時的大順政權覆滅,雖然餘部仍然在反抗,但難成氣候了。

    對於張獻忠來說,在四川也不太平。他不僅要面對李自成的入川,還有明朝在四川的殘餘軍隊對抗。所以在張獻忠的後期,他雖然拒絕了滿清的拉攏,但壓力並不小,與李自成和南明的政權關係也不好,聯合起來根本不可能。

    再說一下南明政權。南明政權問題更大。崇禎死後,由於沒有指定接班人,所以很多藩王被扶持,他們內部問題一大堆,互相誰也不服誰。而明朝延續下來的黨爭等問題,並沒有得到解決。很難與強大的清軍對抗。

    畢竟對於南明來說,李自成和張獻忠與滿清一樣,都是要推翻自己的,李自成還攻破了北京,逼得崇禎自殺,讓大明丟了北方大片領土。

    所以讓南明與起義軍聯合,這個難度也是很大的,對於那些滿嘴仁義道德的東林黨來說,自然也是不能接受的。

    基於此,反抗力量雖然強大,但是並沒有真正的聯合起來。也讓清廷利用了中原內部矛盾,對大順、大西和南明,實行各個擊破。

  • 12 # 眸子8552

    歷史很會考驗人性。

    當初李自成與張獻中還是好哥們,後來因鳳陽分贓不均而心懷介蒂,而李自成為人較陰。後來闖王高迎翔戰死,餘部投靠了李自成,並推舉李自成為新闖王。而實力一直比李自成強的張獻忠便心懷不滿。

    後來,李自成在北方戰鬥,張獻忠不來援助,只在南方看熱鬧。最後,李自成徹底失敗、滅之。而坐視不管的張獻忠,孤掌難鳴,也做了清軍的刀下鬼。

    如果,起義軍內部團結,互相駛援。嚴明軍紀,不貪小利。按當時的南北呼應的作戰形勢,起義軍聲勢以相當龐大(再迫使吳三桂及明軍投降)。那麼,做天下的應是起義軍。皇帝應叫:高迎詳。根本沒滿清什麼事,歷史將出現一個新名子的朝代。

  • 13 # 使用者8681475513734

    李自成是農民起義領袖,不可能投騰張獻忠,這是一個人的尊言。(天變地變人在變)(老變)

  • 14 # 阿慶還是阿慶

    李自成跟張獻忠,同屬於農民起義軍,但是卻不屬於同一支起義軍。所以雖然一起鬧革命,但是隻是共同聽命於高迎祥而已。後來高迎祥戰死了,李自成成為了新的闖王。但是在攻打襄陽王府的戰爭之後,倆人因為一件小事鬧得分崩離析,為啥呢?原來襄陽王府有一支鼓樂隊,但是倆人都想要,結果李自成搶佔先機弄走了,這讓兩隻起義軍徹底決裂,也提現出了農民起義軍的典型特點:眼頭實在是低呀。

    後來李自成在山海關戰敗,一路先是想要去陝西老窩避難,可惜清軍追的緊,而張獻忠更是在四川雲貴已經自立為王,可謂山高路遠了。李自成就算要跑過去也是路途遙遠呀,何況倆人的小矛盾這麼鮮明的公示給外界呢。

    最終李自成在逃跑的路上就戰死了,更談不上去投奔張獻忠了。

  • 15 # 夢香寒冰

    在九宮山的李自成,其實是向找張獻忠的援軍,而且張獻忠也派了援軍。只是沒想到遇到了陳久國。

  • 16 # 快樂冰淇淋J

    李自成兵敗,不是敗在敵人之手,而是敗在自己手裡,標題提出李自成兵敗,為什麼不去投張獻忠,這一點用不著解釋,就是我也不去投張獻忠,不去投張獻忠,有三個理由,第一如今兵敗去投張獻忠,會被張獻忠看不起,丟不起這個人,第二張獻忠也未必收留李自成,理由是怕李自成奪了他的地盤或人脈,因為李自成非一般之人,第三李自成並未想到失敗會帶來如此後果,還想東山在起,如果假設李自成投靠了張獻忠,張獻忠也高興收留,並給予相當的重用,大清一時半會也可能迅速統一,我認為人最要臉面,恰恰這個面子擔誤了事。

  • 17 # 張細水

    李自成兵敗如山倒一路往南逃,只不出三月就逃到了湖北境內。想數月前入北京城,兵卒百萬,戰將千員;現在身邊兵不過數千,將不足百人。李自成長嘆一身,嗆啷啷一聲抽出寶劍就要抹脖子。

    站在左近的前軍驃騎將軍趙言志忙伸手攔住。勸解道:“闖王,萬萬不可如此。諸位兄弟還指望你帶大家突出重圍呢!”李自成長嘆一聲道:“如今都到了這步田地,我也是無力迴天了!不如待我自刎後,你們拿我人頭,去向追兵求條活路罷了!”

    “李自成,我們這幫兄弟跟著你出生入死這麼多年,豈是那種賣主求榮之輩?”趙言志聞言斥責反激道:“當初咱們陝西起兵,什麼樣的挫折沒有遇到過?你怎麼能說如此這般喪氣話?”

    見李自成低頭不語,拔寶劍的手也鬆了些。趙言志繼續道:“當年咱們在河南遇險,幾乎全軍覆沒。當時是你攔著不讓兄弟們和官兵同歸於盡。說是‘留的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當時大家都沮喪之極,誰也沒想到幾年之後你真的能帶著咱們攻進了北京城。現在這境況比那時強上百倍,你當初永不言棄的豪氣呢?”

    李自成鬆了手中的寶劍,抬起頭來看著趙言志,激動的說道:“兄弟,我算是被你罵醒了。你說現在我該如何應對?”

    趙言志想了想,從口中迸出來一句話道:“進四川,向張獻忠求援!”

    一聽此言,李自成的頭搖成了拔浪鼓,道:“張獻忠以前和我在舅父手下攜手征戰沙場不假。但後來進鳳陽的時候,張獻忠貪得無厭,就憑他先攻進城,就想獨佔八成物資。我與他大吵一架後分道揚鑣,從此後形同陌路。當年我被洪承籌打敗投奔於他,他差點就害了我性命。現在如何能投奔與他?”

    “闖王此言差矣。正所謂大丈夫能屈能伸。如今咱們先且投了張獻忠,躲過這一劫。等穩住陣腳,再出川,東山再起就好了。”趙言志勸道。

    “可是我怕這張獻忠容不得我,如何放我入川?”李自成仍然心存疑慮。

    趙言志跪地道:“闖王若不疑心,我願單騎前往四川一趟,勸說張獻忠來援,接闖王入川。”李自成此時無計,只得同意趙言志入川求援。

    話說趙言志單騎快馬來到成都面見張獻忠。張獻忠與趙言志有舊,知道老友來訪,吩咐拉開儀仗金鸞殿接見。

    趙言志來到大殿也不向張獻忠三跪九叩,只是單膝跪地行禮。禮畢就嚷嚷著李闖王危在旦夕,要張獻忠立刻發兵去救。

    張獻忠見趙言志如此無禮,還當是當年攜手征戰一般呼喝,心裡一陣的不痛快,冷冷的道:“闖王麾下百萬,逼崇禎吊死煤山,如何需要我救?”

    趙言志是個急性子,吼道:“當年咱們在陝西同生共死,如今你怎能忘恩負義見死不救?”

    張獻忠也罵道:“闖賊與我還有何恩義可言?當年我被左良玉擊敗投奔與他,若不是你阻攔,他早就將我身首異處,別當我不知道!”

    趙言志見他知道當年實情,也不便再為闖王說話。只得流淚誠懇的道:“既然這事大王都已經知道了。我只求大王念在咱倆的素日情份上給我一支精兵,好前去與闖王同生同死。”

    此時張獻忠手上恰好有支明軍降兵一直放心不下,再者趙言志與自己確是有過命的交情。遂在降兵中點了五百兵馬,七日口糧,殘破兵器若干,交由趙言志去救李自成。

    趙言志一路上浴血苦戰,待到了湖北九宮山下,身邊已無兵卒一人。渾身是血的趙言志從重圍中殺到山頂,正見到李自成持劍自刎。

    三尺青鋒在手,無奈身處絕地。一腔英雄血,只恨壯志難酬。抬眼夕陽飛霞處,再無往日紅。

    趙言志雙目涕血,大叫一聲闖王。身後數柄長槍穿胸而過,也倒在了血泊之中……

  • 18 # 94310417小云

    一山怎容下二隻大老虎,,李自成的性格特點是不會向個喪家犬一樣的用自己的熱臉貼冷屁股,,,而張獻忠是個實時務懂進退的善變人物,,多智彗懂隱忍,,也決不會與李闖賊同幹共苦,是二個形同水,老死不相往來的剋星,與他們各自的智謀集團有關係,這便是二個西北漢子的悲劇,,,放在今天二個強勢的創業者也不會報懷相捅,共享天下的,,。

  • 19 # 自在的風中雲

    都想當皇,不想當臣。一山不容二虎。不會團結的。

  • 20 # ggggg寶貝

    1.沒糧食,張獻忠都吃人上癮了,李自成都當皇帝了還老本行靠搶劫吃飯,他倆在一起就不用別人動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破布廢物利用手工製作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