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生命解碼之易學堂
-
2 # 穿山之虎
愚昧民眾,替剝削階級和壓迫人民的人說話,象孔老二就是聖人。什麼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等等分明就是看不起勞動人民。
-
3 # 王強的價值經營
關於聖人,有很多方面的的理解和解釋。比如,有人說,毛主席是聖人,因為他帶領我們翻身做主人;鄧小平是聖人,因為他讓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王陽明是聖人,創立“心學”;天津老人白芳禮是聖人,默默無聞做好事20多年……從哲學層面上講,這些人都有一個共性,有自己的遵循自己信奉的道德標準,並且做到實事求是的人。
任何一個人,只要能夠真正做到實事求是,就是聖人。
-
4 # 張學紅871
能很好的化解七情六慾,邪情惡念在生命中發動,就是不食人間煙火的生活狀態吧。就可成為聖人,但我的狀況是食盡人間煙火。
-
5 # 忠誠5978
中華五千年,華夏有聖人。
品德智慧極高的人,德才兼備之人稱之為聖人,如孔子在漢以後被封建統治者推崇為聖人。
真正的聖人應該具備品德智慧極高,德才兼備,要有完善的理論思想,對民族、國家、百姓居功至偉,並能被天下人認可。我認為毛澤東就是中華民族最偉大的聖人!
-
6 # 東華禪寺
什麼是菩薩呀?有奉獻精神、有愛心、有責任心的人就是菩薩。
菩薩是覺悟的人,而且他的心胸氣量是包容萬物、接受萬物的。在菩薩的心中沒有什麼可以存在,可以不存在的,他都能夠從這個存在當中找出它存在的價值和意義。
也就是說菩薩能夠善於發現別人的優點,它不會被別人的缺點所左右,不會因為別人身上有一個缺點,就把他其他的優點否定掉。
可是我們凡夫恰恰相反,人家做了九件好事情你都沒看到,做錯了一件事情,窮追猛打,這種人是非常可惡的。人家幫了你九次,一次沒有幫到你,你把人家前面九次的幫助都否定掉了。
大家要知道,彼此之間誰都不欠誰的。如果你沒有感恩的心,感恩幫助過你的人,以後誰都不會幫助你的。人家沒有幫助過你,你也不要抱怨,因為人家不欠你的。
如果你抱怨你的父母沒有幫助你,那還說得過去,因為他是你的父母。其實,父母永遠會把自己的心都給孩子,父母永遠覺得自己對孩子做得不夠。那麼,我們作為孩子應該覺得我們對父母的盡孝永遠做得不夠,要這樣互相想才對。
所以菩薩就相當於父母親一樣,永遠覺得自己對眾生做得不夠。那麼我們眾生應該換位思考,就相當於我們做兒女一樣,對父母盡孝永遠不夠。
所以菩薩他任何時候總是在為眾生奉獻,從來沒想到回報,沒想到索取。父母親對子女是不是這樣?都是這樣的。
菩薩的高度夠了,父母的高度夠了,我們做子女的高度夠不夠呢?做眾生的高度夠不夠呢?我們也要把自己的高度給提升上來,要感受到自己對父母的盡孝永遠不夠。
因為你是子女就應該永無止境的對父母盡孝。我們作為眾生就要永遠感恩菩薩,感恩國家,感恩師長,感恩眾生。
——摘自【萬行書院】有奉獻精神的人就是菩薩
從童真入道、閉關證悟,到建寺安僧、講經說法,歷經三十餘年,總結出一條能讓人類證悟本源的解脫之道——《東華禪》
本著普度眾生的使命,萬行大和尚將《東華禪》修行法門無私奉獻,殷切期望天下眾生透過學修《東華禪》融通人生四大關係:我與家庭的關係,我與社會的關係,我與國家的關係,我與自然的關係,從而獲得幸福圓滿的人生。
-
7 # 揚州那些事
你覺得聖人的標準是什麼?古有文聖孔子,武聖關公。今有文武二聖,毛澤東和朱德。本人認為:聖人的標準是,心繫民族的存亡,為人民大眾謀福祉。胸懷天下,拯救民族於危難。關心人間困苦,救人民於水深火熱之中。官兵一至,人民公樸。表裡如一,終身踐行。一心為公,道德崇高。
-
8 # 德藝雙馨123
三人成虎!!!何況那時候認識字的不多,統治者和士大夫之流為了自己的利益吹捧所謂的聖人!標準的嘴上一套,背後一套!
-
9 # 段食行者當智
至少是與人為善,不與人斤斤計較,不會滿嘴東家長西家短說人是非,不會瞧不起人而爭長論短,更不會王婆賣瓜常常自誇,一切言行皆以利他為目的,處處在幫助他人解決問題,而非是炫耀自己,最重要的是淡泊名利,不貪美色。聖人的言行一般只能是得到少數人的認可與支援,這個結果與壞人的引數大相徑庭。但是聖人在普通人眼裡只能是聽不懂他在說什麼,或者說是聽他所說都是雲裡霧裡的感覺,而不是很容易被人認定為就是一個神經病或者是壞人。這樣的人至少我會承認他是聖人!
-
10 # 十方龍王
聖人的標準:理悟,行圓。
第一步,理悟。什麼叫理悟?就是內心契合於道了。子貢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聞也;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也。”這是孔子的學生子貢說的,說的非常精闢,我們後來者讀讀孔聖人的書籍,似乎挺好懂,《論語》那麼多的註釋者,當今註解論語,解讀論語的也很多人,在社會中,都算是專家教授學者,研究人員級別,那反問下,這些人真的讀懂論語,進而明白了孔子之言性與天道了嗎?簡單地說這些大師真的明心見性了嗎?徹悟本來了嗎?孔子說的成性存存,道義之門,他們懂了嗎?
說實話,在文字儒的高度,去註釋,去解讀,這個不難,在內心契合於聖人心性,能夠大成至聖,理悟的太難。
王陽明做到了,做到聖人標準是什麼,以四句教鑑定,王陽明理悟了,再一起學習一遍四句教:
無善無噁心之體,
有善有惡意之動。
知善知惡是良知,
為善去惡是格物。
這四句教,就能證明王陽明是聖人心性,理悟了。
這和六祖惠能的有異曲同工之妙,五祖一聽就知道惠能悟了,再一起學習一遍:
菩提本無樹,
明鏡亦非臺。
本來無一物,
何處惹塵埃。
第二步,行圓。理悟是剎那的,內心通天達地,《六祖壇經》有一段文字很好,一起學習:慧能即會祖意,三鼓入室。祖以袈裟遮圍,不令人見,為說《金剛經》。至‘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慧能言下大悟,一切萬法不離自性。遂啟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效能生萬法!’祖知悟本性,謂慧能曰:‘不識本心,學法無益。若識自本心,見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師、佛。’
開悟後,還要行圓,繼續修行,開悟是懂得如何真正修行的開始,而不是最終的大圓滿。學道之人,應腳踏實地、循序漸進、持之以恆地如法修行,法於陰陽,和於術數,保合太和,元亨利貞。
回覆列表
聖人的標準是什麼?這個問題太複雜深奧,常人是回答不了,因此,世界級聖人老子擔心常人們胡說八道,所以,他用《道德經》中第四十七章來回答這個問題。原文:不出於門,以知天下;不窺於牖,以知天;其出也彌遠,其知彌。是以聖人弗行而知,弗見而明,弗為而成。譯文:足不出戶,就已經知道天下事;不從窗戶往外看,就已經知道宇宙萬物的生死迴圈規律;他們出門走得不遠,他們知道的並不少。因此,聖人具備不行走就知道,不觀察研究就明白,不去行動也能心想事成這三大特異功能。老子是微言大義的聖人,他為什麼要囉囉嗦嗦的首先對聖人的行為表現進行描寫,後面又對聖人進行評論呢?這是因為上古時代聖人們創作的《曲全》是宇宙在人間的投影,如果不說出聖人的特異功能,人們就會懷疑:古時沒有先進儀器,即使現在有很先進的儀都還不知道宇宙中有五百一十八萬四千種固定的暗物質,古人是怎麼知道的?為了消除人們對《曲全》懷疑,老子就專門寫這一章來為人們釋疑,因為《道德經》是對《曲全》的解釋和評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