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鳶飛九天2018

    自一代天驕成吉思汗一統蒙古草原後,蒙古族作為一個獨立的民族,開始出現在世界歷史舞臺。從成吉思汗開始,經過數代蒙古大汗的東征西討,南征北戰,蒙古鐵騎打下了工業革命之前人類歷史上最龐大的帝國。

    蒙古帝國的疆域橫跨歐亞大陸,東西距離數萬公里,在冷兵器時代,堪稱絕無僅有的奇蹟。到今天為止,黃種人也被稱為蒙古利亞人種,其中的原因,未必沒有蒙古西征時給西方人留下的深刻印象的原因。

    在工業革命之前,包括中國中原政權在內,世界各地的農耕民族普遍受到了遊牧民族的威脅。憑藉騎兵這一天然優勢,遊牧民族雖然經濟、文化都十分落後,但武力十分強大。而在眾多的遊牧民族中,武力最強、打下的疆域最大、影響力最為深厚的,莫過於成吉思汗麾下的蒙古族了。

    那麼,蒙古族是怎麼來的呢?

    中國北方的蒙古草原上,由於特殊的地理和氣候,並不適合農耕,也因此,它一直是農遊牧民族的樂園。從強盛一時的匈奴開始,不同時期都有不同的遊牧民族在草原上興起衰落。如鮮卑、契丹、突厥、回鶻、蒙古等等遊牧民族,均曾強橫一時,給中原政權帶來了極大的威脅。

    蒙古民族的起源,多數人認為是出自東胡,東胡是跟匈奴在同一時期的遊牧民族。公元四世紀,遊牧於興安嶺以西的一支鮮卑人,被稱為“室韋”。而“蒙古”的稱謂,最早見於《舊唐書》,此時,他們被稱作“蒙兀室韋”,“蒙兀”,就是蒙古在歷史文獻中最早的記載。此時的蒙古,尚且屬於龐大的室韋諸部中的一員。

    到了公元十二世紀,隨著蒙兀室韋的發展,氏族和人數逐漸增多,它們分佈於克魯倫河、鄂嫩河、肯特山等地。到公元九世紀時,黠戛斯人的南下,回鶻人被迫西遷,蒙古族的先人們趁虛而入,大舉遷入漠北草原,並逐步發展壯大。

    蒙古族的先民逐步形成了幾個龐大的部落,最著名的如乞顏部、札答蘭部、泰赤烏部、兀良合部等,還有遊牧于貝爾加湖的塔塔爾部,位於色楞格河流域的蔑兒乞部等等部落。

    公元12世紀,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崛起,他逐步統一了蒙古諸部,並將位於今天東北、蒙古草原,乃至於部分西伯利亞的遊牧民族幾乎全部征服。公元1206年,鐵木真在忽裡勒臺大會上被推舉為蒙古大汗,號成吉思汗,建立了政權蒙古汗國。隨著蒙古汗國的建立,它所佔領的疆域被稱為蒙古地區,而他麾下的遊牧民族,也被統稱為蒙古人,蒙古族徹底形成。

  • 2 # 關東俠客

    草原上的民族風俗語言相似,是各個部落聯合體,而不是血緣傳承。公元89年,竇憲和耿秉率南匈奴和鮮卑聯軍打敗了北匈奴,北匈奴戰敗西遷,剩下十萬戶加入鮮卑,自稱鮮卑人,鮮卑人中的宇文部就是這批人。東胡人被匈奴冒頓單于擊敗後形成烏桓和鮮卑兩部分。三國時期,曹操打敗袁紹諸孓和烏桓聯軍,張遼陣斬烏桓酋長踏頓,從此烏桓部眾星散。鮮卑人南遷後進入中原逐漸融入漢民族中,留在草原上的鮮卑人建立的柔然帝國在六世紀被興起的突厥帝國擊敗。部眾分成兩部分,逃到老哈河流域的演化成契丹和溪。十世紀時在首領耶律阿保機帶領下建立起強大的國家縱橫中國北部,十二世紀時被女真國皇帝完彥阿骨打的大金國滅掉,耶律大石西遷後建西遼帝國被西征的蒙古人滅掉,契丹族做為一個民族總體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矛然人另一支逃到興安嶺,經過幾百年的休養生息,到隋唐時期又以室韋人的身份登上歷史舞臺。其中一支蒙兀室韋又叫萌古子是蒙古族的祖先,1206年在翰難河源,蒙古貴族推舉鐵木真做大汗一成吉思汗,標治著統一的蒙古民族和蒙古帝國正式形成。成吉思汗和他的子孫建立一個疆域遼闊的蒙古帝國對世界歷史產生深遠的影響。法國科學家對古代匈奴貴族墓中遺骸進行DNA研究,認為現代蒙古人同匈奴人有血緣關係。還有一種說法,成吉思思汗黃金家族為炎黃子孫。

  • 3 # pku小動物

    我估計問和關注這道題目的大多數人是關心蒙古人與之前北方草原上叱吒風雲的各種遊牧民族的關係。亦鄰真先生有一篇文章《中國北方民族與蒙古族族源》講的很詳細。

    北方遊牧民族和蒙古族的關係是由各種不同說法的。有匈奴-蒙古說,有匈奴-突厥-蒙古說,也有突厥-蒙古說,

    我簡單說結論啊。無法證明匈奴和蒙古有關。突厥和回鶻人明顯不是蒙古人。

    蒙古人的祖先是室韋-韃靼人,也被稱為原蒙古人。他們原本居住在內蒙古東部地區的呼倫貝爾草原、大興安嶺東西、額爾古納河與黑龍江兩岸。

    在匈奴時代,居住在這片地區的遊牧民被稱為東胡。戰國時期東胡就經常與燕國作戰。燕國因此修築了長城抵禦敵人的入侵。東胡的後裔是烏桓、鮮卑、契丹以及室韋-韃靼。

    鮮卑貴族曾在南北朝時期進入內地,建立了好幾個政權,最後統一黃河流域,建立北魏。鮮卑人進入內地之後,東胡故地居住的主要是契丹人和室韋人。契丹人建立遼朝之後,大部分被漢人同化,小部分分散入正在形成的蒙古族中。

    之後就是隻愛潘多拉老師所寫的,蒙古高原上的權力真空造成東北的原蒙古人進入外蒙古高原和內蒙古西部,受到突厥文明的影響。因此《元朝秘史》記載說:成吉思合罕(皇帝)的根源,是有命於上天而生的孛兒帖赤那(人名,意為“蒼狼”)與其妻豁埃馬蘭勒(人名,意為“慘白色鹿”)。他們同渡著騰吉思水來,到斡難河源不兒罕山做營盤,生子巴塔赤罕。

    在巴塔赤罕之後記載了一連串只有人名的世系。直到成吉思汗第十世祖朵奔·蔑兒乾和他的妻子阿闌·豁阿這一世時,分裂出尼倫蒙古和迭列列斤蒙古兩個分支,並分別在之後形成諸多部落。

    阿闌·豁阿有一個著名的感光生子的故事,感光而生的三個兒子中最年幼的一個名叫孛端察兒,《元朝秘史》記載,孛端察兒的後代成為孛兒只斤氏。因此他被認為是成吉思汗家族的始祖。

    從孛端察兒之後,各氏族的祖先起源以及彼此關係都在傳說故事中交代出來。傳說故事中,基本上每個兒子都形成了一個氏族。這種繁衍速度當然是不可想象的,表現得其實是原蒙古人進入蒙古草原後,同當地的突厥人混合,掠獲其他部落和民族人口,迅速擴充自身規模的過程。

    成吉思汗崛起之後統一了蒙古高原上的各部落,形成了現代蒙古族的前身。不過也有人認為真正的蒙古族是元朝滅亡之後才形成的。那時候來到北方草原上的人,別管之前有什麼血統,之後就都是蒙古人了。

  • 4 # HuiNanHistory

    蒙古民族的族源是東胡。這是自1979年亦鄰真(Irinčin)先生的經典之作《中國北方民族與蒙古族族源》一文發表後學界形成的共識。

    亦鄰真先生的判斷其實是基於豐富的考古學、語言學知識。例如,他在否定白鳥庫吉等人提出的“蒙古族源匈奴說”時,就指出對方用零星的所謂“匈奴語”與蒙古語構擬的做法並不可取;在漢文史籍中雖然有用漢字記錄了部分匈奴單詞,但是“用秦漢魏晉古韻譯寫的匈奴專名”的做法是很牽強的,譬如《漢書·匈奴傳》有云:“ 匈奴謂天為撐犁。” 白鳥庫吉就將“撐犁”構擬為蒙古語的tngri。但是,tngri這個詞是阿爾泰語系的通用詞,無法據此區分匈奴屬於哪一個語族。總而言之,企圖把匈奴語說成是蒙古語的嘗試,沒有一個獲得成功。

    亦鄰真先生認為蒙古的族源是東胡。東胡人及其後裔的居住地大體就是內蒙古東部地區。從昭烏達松漠到額爾古納河流域,這是以東胡人和他們的後裔——包括鮮卑人、契丹人、室韋-達怛人為主體的語言相近、地域相連、風俗相似的各個部族的居住地。最初的東胡人是鮮卑、烏桓,並逐漸形成東部鮮卑、拓跋鮮卑等不同集團。後來,鮮卑人遷徙到內蒙古西部和內地後,北魏時期在東胡古地居住的主要有契丹人和室韋人。

    亦鄰真先生根據當時國內對契丹語的研究,注意到契丹語與蒙古語在記錄相似性:例如,蒙古語的taulai,意思是兔、卯,《遼史·國語解》則作“討裡”(taolia);蒙古語的noqai,意思是狗、戌,《遼史·國語解》作“捏褐”(nekhei);蒙古語的takiy_a,意思是雞、酉,契丹語作dakhaia;蒙古語的tabun,意思是五,《遼史·國語解》作“討”(tau);蒙古語yisun,意思是九,對應契丹語的is;蒙古語的ebül,意思是冬天,正是契丹語的u-ul。這些詞語都是數詞或者代表生肖、動物的名詞,很難受到外來文化的侵染。

    除此以外,亦鄰真先生還注意到室韋-達怛人。據《隋書》記載,其為“契丹之類也,其南者為契丹,在北號室韋”,他們主要活躍於呼倫貝爾草原,大興安嶺東西,額爾古納河與黑龍江兩岸。

    有唐一代,突厥、回鶻的統治使得室韋-達怛人與內蒙古西部、外蒙古高原聯結在一起;突厥的覆滅,回鶻的西遷,以及契丹人對外蒙古高原的遠征,使室韋-達怛人大批湧入內蒙古西部、外蒙古高原,給蒙古民族的登場提供了一個歷史的機會。

  • 5 # 使用者2005319950575

    要想看懂蒙古族歷史從本民族史書找在拉施特丁《史集》《烏擴汗史詩》《阿布哈其傳》之中明確記裁蒙古族是諾亞九世子孫亞伏西兒阿布哈其的後裔,阿布拉哈其大兒子突厥的第四代生了雙包臺兒子蒙古和塔塔兒後來成為兩個部落可訐那個時侯匃奴這個名稱還未岀現。要想看烏護汗史詩到法國家圖書館看該書是古埃及文寫的共有六十四頁難道亦令真汥看過嗎?不要跟隨他人的觀點,現在很岀土文物岀現了囚奴的大印上有突厥文歷史都改寫了蒙古國也岀波羅秘文寫的石碑由徳國專家閱讀早乙改寫蒙古歷史了。

  • 6 # 世界人文通史

    蒙古族真正的祖先是戰國時期的東胡人,並不是匈奴。據《史記》記載,秦漢之交時,匈奴冒頓單于統一了草原,並往東擊潰了東胡人。由東胡所衍生出的一個分支民族柔然人就是蒙古族乞顏部的直系祖先。柔然是南北朝時期統治漠北草原的遊牧民族,也是繼匈奴族、鮮卑族以後第三個稱霸蒙古高原的民族。

    柔然曾經統治漠北數十年,但後來被突厥汗國所滅。柔然民族的名號雖然不再使用,但他們的血統卻得以延續了下去,逐漸形成了蒙古族最早的乞顏部落,包括後來的成吉思汗鐵木真。

    除了柔然外,蒙古人的另一個遠祖是室韋,而且室韋也是東胡的分支,並且與契丹族有著很深的聯絡。在室韋各部中,有一支名為“蒙兀室韋”的部落,他們也是蒙古族的祖先。“蒙兀”也就是蒙古族最早的稱呼。

    在遼國時期,蒙兀室韋臣還服於契丹人建立的遼國。而在遼國滅亡後,失去了控制的蒙兀室韋才逐漸發展壯大起來。到了公元1206年,蒙古族乞顏部的首領孛兒只斤·鐵木真統一了蒙古各部,首先起來反抗金國統治。他建立了大蒙古汗國,並被尊稱為“成吉思汗”。

    蒙古汗國剛剛建立後,先後攻滅了西遼、西夏、金國、吐蕃、大理等割據勢力,將南宋王朝壓縮在淮河以南。1259年,大蒙古汗國的忽必烈篡位奪權,導致統一的蒙古汗國瓦解為了5部分。忽必烈在1271年建立元朝,隨後攻滅了偏安一隅的南宋,結束了自唐末以來諸侯各自為政的局面。

    現在的內蒙古是明朝末年3大蒙古之一的“漠南蒙古16部”的後裔,而蒙古國是明末的“漠北蒙古4部”的後裔。此外,俄羅斯、烏茲別克、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等國也有部分蒙古後裔存在,這部分人則更多的是“漠西蒙古5部”的後裔。

  • 7 # 青年史學家

    說到蒙古族的族源、族屬,頗為複雜。因為由於時代的變遷,在中國北部地區先後出現過許多民族的實體。一次又一次的政治變動以及因此而引起的民族遷徙和民族融合,使各民族的成分,名稱,居地和語言等,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而最為一個早期沒有文字記載的民族,蒙古族的成分也同中國北方諸民族的歷史關係密切。

    戰國時期北方匈奴與東胡相爭,東胡敗而東遷,一部分逃到了現今赤峰市的烏桓山,另一部分逃到了如今的呼倫貝爾的鮮卑山。於是形成了兩個新的民族,烏桓族和鮮卑族。

    烏桓族經過兩次南遷,漸漸的與漢族融合,而鮮卑族卻不斷的發展壯大,成為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入主到中原的少數民族。鮮卑有許多支系,其中拓跋鮮卑居於大鮮卑山(大興安嶺北部)地區,後來他們南遷建立北魏王朝。拓跋鮮卑故地被稱作“室韋”,室韋是許多部落的總稱,在唐代,其中一支叫“蒙兀室韋”,他們是最早的蒙古人,蒙兀室韋是蒙古民族最早的核心部落。

    每一個民族都是從不可思議的傳說和神話中走出來的。中國直到現在還流傳著伏羲造人和女媧補天的故事。作為一個草原民族,蒙古族也有自己口口相傳的神話傳說。

    1熔鐵出山內容 :

    大約距今兩千年前,古代被稱為蒙古的那個部落,與另一些突厥部落發生了內訌,終於引起戰爭。據值得信賴的貴人們的一則故事說,另一些部落戰勝了蒙古人,對他們進行了大屠殺,使他們只剩下兩男兩女。這兩家人害怕敵人,逃到了一處人跡罕至的地方,那裡四周唯有群山和森林,除了透過一條羊腸小道,歷盡艱難險阻可達其間外,任何一面別無途徑。在這些山中間,有豐盛的草和良好的草原。這個地方名叫額爾古涅—昆。昆字間為“山坡”,而“額爾古涅”意為“險峻”;這個地方意即“峻嶺”。那兩個人的名字為:捏古思和乞顏。他們和他們的後裔長時期居留在這個地方生息繁衍。(《史集》第一卷)

    2感光生子內容:

    3折箭訓子內容:

    阿闌豁阿教訓五個兒子說:“你們五人都是從我的肚皮裡生出來的,恰像五支箭,如果分散開來各成一支箭,任何人都容易把它折斷,你們如果能同心協力,那就像束在一起的五支箭般地堅固,不會被任何人打敗。”

  • 8 # 歷史咖啡

    蒙古族源問題非常複雜。目前國內學界普遍認為源自“東胡”族系,但所謂東胡最初只是古代的一個地理文化族群概念,並沒有指向一個具體的民族。雖然發明此說的蒙古族學者亦鄰真將唐代文獻中的“室韋-韃靼人”鎖定為蒙古族的主要源頭,但仍留下諸多問題,例如,東胡和室韋是什麼關係?室韋的西伯利亞特徵如何解釋?室韋如何轉化為蒙古?等等。另外,分子人類學DNA檢測結果,也需要進一步的解釋。

    一、亞洲大陸北部的歷史人種

    前蘇聯考古學界掌握了相當豐富的資料,認為亞洲大陸北部在上古時期存在的清晰的一條分界線,即:西部多為印歐人種,東部多為蒙古人種,且西部考古文化通常較為發達。這個情況從公元前3000年一直持續到秦漢時期,當時匈奴第一次統一草原。這個大事件在後世遊牧民族中留下了深刻記憶,也導致了很多族源傳說的混亂,甚至有前蘇聯學者認為《魏書》鮮卑傳說中的始祖與冒頓單于是同一個人,且匈奴敗亡的史蹟與蒙古人的遷徙史也有一定相似性,等等。

    因此,蒙古族起源問題實際上就分為了東西兩派,西部起源說中的匈奴、突厥二說影響較大,多為日本人、歐美人、俄華人所認可。東部起源說則主要是“東胡說”、“東夷說”,其中東胡起源是國內學界的主流意見,由蒙古族學者亦鄰真發明(《中國北方民族與蒙古族族源》)。平心而論,東胡說的證據更紮實可靠,且能具體鎖定“室韋-韃靼人”為蒙古先民,但問題是“東胡”只是一個地理人群概念,室韋目前還未定論其族屬,且“室韋-韃靼人”這個提法本身也存在一些疑點。

    《舊唐書·北狄》:……其北大山之北有大室韋部落,其部落傍望建河居。其河源出突厥東北界俱輪泊,屈曲東流,經西室韋界,又東經大室韋界,又東經蒙兀室韋之北,落俎室韋之南,又東流與那河、忽汗河合,又東經南黑水靺鞨之北,北黑水靺鞨之南,東流注於海。

    一、東胡是什麼?根據正史,東胡最初是一個地理族群概念,主要指居住在西遼河源附近的族群。這個概念最早見於《逸周書·王會解》,其中提到東胡的特產是黃羆;戰國時,東胡、林胡等有與趙國交戰的記錄。以後到了秦漢之際,匈奴擊敗東胡,其部眾四散逃亡。東部地區進入一個相對沉寂的時期,直到其後裔烏桓、鮮卑在東漢以後興起才再次進入歷史舞臺。這裡可以確定的是,這些東胡人非常古老,且是遊牧民族,其地點在東北地區南部。

    《逸周書・王會解》:北方臺正東,高夷嗛羊,嗛羊者,羊而四角。獨鹿邛邛,距虛善走也。孤竹距虛,不令支玄獏,不屠何青熊。東胡黃羆,山戎戎菽《史記・匈奴傳》曰:燕北有東胡、山戎。……當是之時,東胡彊而月氏盛

    二、說室韋人出自東胡,具體是哪一支東胡?在這個環節就出現了四五種不同觀點,有的說是肅慎,有的說是烏桓,有的說是鮮卑,有的說是柔然,有的說是自成一系,等等。可以明確的說,烏桓、鮮卑、柔然都有正史記載出自東胡,但室韋出自東胡卻偏偏沒有信史記載。《魏書》“失韋傳”沒有提到族源,但描述的生活方式和風俗已經充滿了西伯利亞特徵。《舊唐書》室韋傳說室韋人是“契丹之別類”,而契丹與庫莫奚俱為“東部宇文之別也”(《魏書》),於是推定室韋人是鮮卑的一個別種,經過兩輪間接引證才追溯到東胡。這裡的問題是:室韋人是“契丹之別類”而契丹又是“宇文之別”,這裡有兩個別類,應該說是很不牢靠的,不能排除“別類”是外族依附的可能性。更何況,宇文氏在同一本《魏書》中被認為是“匈奴之別種”,可見這種觀點的漏洞何其明顯。值得注意的是,《舊唐書》的室韋人也顯露出西伯利亞特徵。

    《魏書·失韋》:失韋國,在勿吉北千里,去洛六千里。……國土下溼,語與庫莫奚、契丹、豆莫婁國同。頗有粟麥及穄,唯食豬魚,養牛馬,俗又無羊。夏則城居,冬逐水草。亦多貂皮。丈夫索發。用角弓,其箭尤長。女婦束髮,作叉手髻。……俗愛赤珠,為婦人飾,穿掛於頸,以多為貴,女不得此,乃至不嫁。

    《舊唐書·室韋》:室韋者,契丹之別類也。居越河北,其國在京師東北七千裡。東至黑水靺鞨,西至突厥,南接契丹,北至於海。……其人土著,無賦斂。或為小室,以皮覆上,相聚而居,至數十百家。剡木為犁,不加金刃,人牽以種,不解用牛。夏多霧雨,冬多霜霰。畜宜犬豕,豢養而敢之,其皮用以為韋,男子女人通以為服。被髮左衽,其家富者項著五色雜珠。

    《魏書·匈奴宇文莫槐》:匈奴宇文莫槐,出於遼東塞外,其先南單于遠屬也,世為東部大人。其語與鮮卑頗異。人皆剪髮而留其頂上,以為首飾,長過數寸則截短之。婦女披長襦及足,而無裳焉。秋收鳥頭為毒藥,以射禽獸。

    三、室韋人是很靠北的森林漁獵民族,西伯利亞屬性非常明顯,而東胡、鮮卑、烏桓等皆為遊牧民。且“室韋”即蒙古語中的“森林”,也就是蒙古人自己說的“林中之地”、“林中百姓”,與傳統的草原遊牧區域是完全不同的。

    四、室韋人是如何從森林漁獵民族轉化為蒙古遊牧民族的?《蒙古秘史》說到住在不爾罕山的五兄弟擄掠了一批尚未開化的遊牧人,這些人的特徵是“那一叢百姓,無個頭腦管束,大小都一般,容易取有”,從此以後,才“頭口也有,茶飯使喚的也有了”。從而轉化成遊牧生活,並逐漸分出後世的蒙古姓氏。這個傳說的可靠性如何?是否能夠當作信史,恐怕還是一個疑問。

    所以說,蒙古出自東胡這個觀點還缺乏一些細節上的支援,與其他如匈奴說、突厥說相比不見得可靠多少,至少還需要專家們繼續努力考證。

    三、分子人類學和其他奇葩觀點

    按照維基百科等公佈的Y染色體單倍群檢測結果,今天的蒙古人主體屬於C2單倍群,具體說是C2的北方支系,這裡的北方指西伯利亞。C2北支的民族包括拓拔鮮卑、女真、滿人、赫哲、錫伯、達斡爾及諸多西伯利亞人。跳脫中國式文獻考據的桎梏,很容易看到:室韋人的生活風俗更接近西伯利亞人。所以,為什麼不能認為“蒼狼白鹿”傳說起源於西伯利亞呢?且在蒙古語中,室韋一詞的含義是“森林”,也就是蒙古時代說的“林中之地”,屬於西伯利亞南線。因此,蒙古人也可能是南下的西伯利亞人,先在林中山地採集漁獵,而後又進入草原遊牧,在遠離草原霸權爭奪的幾百年裡逐漸壯大,最終在黠戛斯人偷襲擊敗回紇人之後的空檔期裡,忽然壯大崛起。

    此外還有一種很奇葩,但也頗有道理的觀點,即蒙古人源自中國。上文列舉了蒙古祖先是“蒙兀室韋”,而室韋又被一些專家認為就是三代時期的豕韋、百韋。這些韋人擅長養豬,在殷商時曾經崛起為霸國,是夏人的盟友。進一步追溯又可以認為他們屬於上古東夷,祖地正好就在紅山文化區域的西遼河一帶,被一些專家認為是最早馴化野豬的民族。殷高宗武丁討伐豕韋后,其部眾有可能返回祖地西遼河一帶,成為周秦之際的東胡。這種觀點並不荒謬,因為《晉書》記載慕容鮮卑自稱“有熊氏之後”、《魏書》記載拓拔鮮卑自稱黃帝之後,說明在他們的記憶裡,其上古祖先曾經深度介入過中原歷史。

    最後,蒙古民族是不是源自東胡實際上並不重要,因為東胡是個過於古老的地理文化概念,而且範圍比較狹窄,僅限於內蒙東部西遼河周邊,並不能囊括整個東北地區的族群,“東胡族系”這個概念本身就有問題,強行追溯到所謂“東胡”,是沒有意義的事情。蒙古人的主體更可能是西伯利亞屬性的民族,其南部分支則與歷史上的諸多遊牧民族甚至華夏民族,有著糾纏不清的淵源關係。(完)

  • 9 # 106492757089

    原生長毛象滅絕後,倘氣候宜居則先民就近遷之,發展為遊牧,其時不遠,遊牧與農耕發端時。

    萬年之前,氣候轉暖,冰川積雪融化於原野,形成大沼澤。長毛象喜寒冷,散步於亞洲北部的長毛象群經常陷於泥沼中,給先民提供了豐富的食材,人口增多 ,而需求量增大。先民擲標槍大量獵殺長毛象,促使象群大量死亡。先民者,智人也,雙臂能側舉,這種天生的生理結構,比不能側舉的直立人來說,更能把標槍擲的更遠更準,於是智人勝出,直至長毛象徹底滅絕,食材隨之斷絕。於是遊牧生存方式產生,而使槍弄棒成為民間傳統,甚至產生了優秀的武術家呂布,亦善使長兵器方天畫戟,此是後話。。

    對於智人而言,在遊牧生活方式產生之前的一段時間裡,蒙古高原在全新世暖溼氣候條件下是相對宜居的,蒙古高原以南的黃河流域正經歷冰川融蝕期,巨大的冰川融水沖刷切割黃土高原,裹挾著泥沙在黃河中下游塑造並形成著華北平原,水天澤國,高山為島。而高原以北有長毛象等食物來源相對充足,又有標槍在手,也算是衣食無憂了,這段時光大約持續了千年左右。而這期間對馬的馴服尚在懵懂期,卻為後世的遊牧生活方式埋下了伏筆。

    順便說下,弓箭對於面板厚重的長毛象來說不起啥作用,所以標槍和強悍臂力乃是謀生的最主要方式。

    長毛象消失後,比較難對付的人群成了狼群的獵食物件之一。狼比長毛象跑得快,但是體型小,這就很必然需要藉助馬的速度和弓箭的靈巧來對付狼群,此即所謂存在決定意識,需求決定工具,於是騎馬射箭成為時尚,牧羊防狼,而逐水草焉。此時,黃河中下游大水退去 ,華北平原基本塑造成型,原野上生長著一望無際的狗尾草,這種草的種子味道格外好,於是泰沂山地洞穴而居的先民遷來到山前平原居住,原始農業隨之產生,而蒙古高原的先民則發展了遊牧生產方式,此時,距今約8500年左右。

    還有就是既然長毛象滅絕了,比長毛象更容易獵殺的羊群怎麼沒有滅絕呢?這是因為羊受到了人的豢養,狼群不能隨意侵犯,而要養更多的羊就必須騎馬執弓,逐水草而居,發生於夜間的人與狼的戰爭應是經常性的,標槍仍然有捍衛狼群偷襲的作用。所以,先民開始養羊與養馬的時間都很早,大約在長毛象滅絕之後的10000年前就開始了。先民對羊的養殖,縮減了狼群的食物來源,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狼群的自然發育。

    遊牧與農耕相比較,有一個很重要的不同,即,農耕每年有一段較充分的閒暇時間,而遊牧幾乎是天天有守護任務在身,而且不得有誤。這很重要,充分的閒暇為更高階的科技發明創造提供了充分的思考時間,所以河南舞陽賈湖的骨笛誕生之地是農耕地區,樂器是比刻繪更高階的科技發明。

    冰川融釋期結束,大水退去之後,在黃河中上游與濟水下游之間,出現了一條原始古道,有先民往來焉。久之,濟水下游兩岸,農耕發育,人丁興旺,在繼承北辛文化基礎上的大汶口至龍山文化時期,出現了兩座原始城垣,興盛期為龍山時期,一為景陽崗龍山文化城,一為城子崖龍山文化城。

    濟水下游而西也,延伸到中原,再西可至黃河中上游,蒙古高原的西南,即陝甘寧一帶。在西北者稱犬戎,在大東者稱畎夷,此皆後世稱謂,初始族名失考。這是一支亦耕亦牧的人群,濟水下游旱澇,則奔西北,西北有災,則奔返焉。夏朝受其影響,太康之卋不復務農,廢稷之官,不窋奔戎狄間。

  • 10 # 冷兵器研究所

    蒙古族的起源有匈奴說、東胡說、突厥說、吐番說、蒙漢同源說、混合說、白狄說、蒙朝同源說、蟒圖騰說、東夷說一共十種學術觀點。

    當然現在最主流、國內最認可的是認為蒙古出自東胡系。已故著名學者林幹認為,東胡包括烏桓、鮮卑,及從鮮卑分化出的慕容、宇文、段部、拓拔、乞伏、禿髮、吐谷渾部,及柔然、庫莫奚、契丹、室韋、蒙古。蒙古出於蒙兀室韋,屬於契丹系統。

    那麼蒙古人自己呢?

    《蒙古秘史》對蒙古人起源的說法是:“成吉思汗的根祖是蒼天降生的孛兒帖赤那(蒼色狼)和他的妻子豁埃馬闌勒(白色鹿)。他們渡騰汲思水來到位於斡難河源頭的不兒罕山,生有一個兒子叫巴塔赤罕”,

    《史集》中更明確說:“大約距今兩千年前,古昔被稱作蒙古的部落,與其他突厥部落發生了糾紛,終於訴之戰爭。據值得信任的可尊敬的人們口頭轉述的一個故事說:其他部落戰勝了蒙古人,並對他們進行殘酷的屠殺,活下來的只有兩個男人和兩個女人。這兩家人逃到了一個偏僻的地方,那裡周圍都是山林,除了一條狹窄難尋的小徑之外,別無他路可通。那些山中間有豐富的青草和良好的草原,這個地方名為額爾古納昆。那兩個人的名字是捏古思和乞顏,他們和他們的子孫就長久的居留此地,生息繁衍著”。

    國內曾對錫伯族、土族、南部蒙古族、蒙古國蒙古族、土爾扈特人、滿族、達斡爾族、巴爾虎蒙古族、喀爾喀蒙古族、哈薩克族、察哈爾、保安族、東鄉族、厄魯特蒙古族、呼倫貝爾布里亞特人、俄羅斯布里亞特人共16個族群進行過Y染色體檢測。

    結果土爾扈特人、巴爾虎蒙古族、厄魯特蒙古族、喀爾喀蒙古族、呼倫貝爾布里亞特人、哈薩克族、達斡爾族和蒙古國蒙古族 C3 單倍群頻率最高,分別佔總個體數 的 60. 4% 、47. 1% 、50. 0% 、46. 7% 、60. 5% 、50. 7% 、30. 4% 、52. 4% 。(《土爾扈特人 Y 染色體分子遺傳學特徵》)

    根據考古研究發現,C3是典型的東胡系Y染色體。

    也就是說,蒙古人的源頭是東胡人,但其在真正崛起前,曾經相當受到了突厥文化的影響。可以說,蒙古人是突厥化的東胡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人看過蛋蛋的雙戀嗎?男主角是齊夜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