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詩詞曲精品庫
-
2 # 青衫客23
這是歌頌哥舒翰的詩,其實李白也有一首。原因是當時哥舒翰正是紅的發紫。可見當時的詩人也勢力,哥舒翰為了一個沒用的石堡城死了數萬將士,使唐軍精銳盡失。而真正的良將王忠嗣卻沒人歌頌。可見馬屁早就有哇。李白也是拍中高手。
這是歌頌哥舒翰的詩,其實李白也有一首。原因是當時哥舒翰正是紅的發紫。可見當時的詩人也勢力,哥舒翰為了一個沒用的石堡城死了數萬將士,使唐軍精銳盡失。而真正的良將王忠嗣卻沒人歌頌。可見馬屁早就有哇。李白也是拍中高手。
《唐詩三百首》中有一位很特別的作者,寫了一首很特別的詩,那便是“西鄙人”的《哥舒歌》。所謂“西鄙人”,現在多認為是西部邊地的一位無名氏,而《哥舒歌》這首五絕,也是由當時的一個民謠改編而來的,但是,這首詩卻成為了膾炙人口的千古佳作,在後世廣為流傳。
此詩大概寫於唐玄宗天寶十二年之後,當時哥舒翰率領唐軍,大破突厥,多次擊退吐蕃的侵擾,對大唐邊境的局勢,產生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可以說是安定邊疆的大功臣,哥舒翰也因此受到當時西北邊境人民的愛戴,也因之產生了一些歌頌其戰功的歌謠,其中一首說:“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帶刀;吐蕃總殺卻,更築兩重壕”。
《哥舒歌》的前兩句,與這個民謠一致,所以《哥舒歌》這首詩,很有可能是某位詩人修改加工後的作品,其樸實無華的語言,明朗疏放的風格,獨具特色,表現了當時邊境人們,對哥舒翰安定邊疆的讚頌,同時,也寄託了當邊境人們,渴望安定與和平的理想與願望。
哥舒歌
唐·西鄙人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帶刀。
至今窺牧馬,不敢過臨洮。
詩的前兩句,是民歌中常見的起興手法,表現了哥舒翰勇武的形象,詩人用高掛在天上的北斗星,表達當時百姓們對哥舒翰的敬仰,將這位將軍的高大形象和在人民中的威望表現了出來。一個“夜”字,用得十分形象,不僅將哥舒翰勇武的形象表現了出來,而且將邊地劍拔弩張的氣氛也表現了出來,黑夜中帶刀的英勇將軍,何其傳神!
後兩句,說吐蕃即便有窺視唐境內牧馬的心思,但因為哥舒翰,他們卻不敢入侵臨洮以東來搶奪,在表現哥舒翰赫赫武功的同時,也體現了人們對於和平的渴望,“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安定與和平永遠都是時代的主旋律,當時邊地的人們,更是如此,他們感恩哥舒翰為他們帶來的安定,因此充滿了讚揚之情。
這首詩寫得雄渾有力,氣勢不凡,作者獨闢蹊徑,寫法創新,他不從激烈的邊地戰鬥中表現哥舒翰的勇武善戰、用兵如神,而是全用側面烘托的手法,來表現他戍邊抗敵、保家衛民的功績,因此留給讀者極大的想象空間,正如清人沈德潛所評價的:“與《敕勒歌》同是Teana,不可以工拙求之”,此話得其三昧。
或許這首詩在用詞煉字上比不上一些精巧的名作,但是在感情和手法上,卻獨具特色,短短20字就能如此生動,而寄寓的感情又是深厚的,所以才會受到後世讀者的喜愛,將其選入《唐詩三百首》,的確是恰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