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0
回覆列表
  • 1 # 暢然若思

    林清玄的文字素來以優美、簡明、清靈、富有哲理而著稱,他的文章讀來猶如一陣微風拂面,使人覺得舒暢、寬懷。

    最喜歡的作品是《人生有味是清歡》

      清歡是一種生活姿態,是一種尋找自我的方式,是一種至高的人生境界。它並非來自別處,而是來自我們對平靜、疏淡、簡樸生活的追求和熱愛。

  • 2 # 延邊小二vlog

    第一點,作者用詞精煉。從這篇散文中"無視外圍的汙濁"這句話可以看得出,作者對於用詞還是相當考究的,基本上又要用的經驗,而且還要把環境的美,和自己心裡的感受寫出來。

    第二點,這篇散文會給讀者一些思考的空間。作者擅長用一些優美的話語,來帶動讀者的想象,最後還能用一些辭藻把讀者的思考給你出來。

    第三點,這篇散文能夠打動讀者的內心。比如文中所寫"柔軟的心是大悲心的苗芽"把心寫出來了又把讀者想見到的一種感覺也描繪出來了,這樣寫很快就能讓讀者感同身受,被他的語言所打動。

  • 3 # 考文學

    本人最喜歡林清玄的《煮雪》。

    煮雪,看到題目,似乎感受到了一股暖暖的飄香……不過,這裡可不是一份菜餚,是真的拿雪來煮。先生沒有說“化雪”,而是“煮雪”,在平平淡淡的生活裡,細細品味“煮雪”。

    這是一個浪漫的傳說:

    在北極的人因為天寒地凍,一開口說話就結成冰雪,對方聽不見,只好回家慢慢地烤來聽... ...

    於是出現了一幅這樣的畫面:木柴擺放成堡壘狀,火紅的精靈在其間穿梭飛舞,它們有時還會施展魔法,發出噼裡啪啦的小火星。一口鍋,架在上方,從竹筐裡把雪倒入鍋中,再倒到再倒到,生怕遺漏關鍵詞語。用一把銀勺啊,慢慢地把雪攤開,銀勺與鍋發出清脆的碰撞聲。從雪化成第一滴水起,文字也出來發聲了,邊煮邊聽這筐雪裡到底是藏了什麼秘密。既然是煮雪,那火候上可大有學問,就像是烹飪,小火慢燉,大火爆炒,那煮雪該用什麼雪啊?這個問題也苦惱了作者,但是萬事都有解決辦法:

    與性急的人交談,回家要用大火煮烤;與性溫的人交談,回家要用文火。倘若與人吵架呢?回家一定要生個烈火,才能聲聞當時嗶嗶剝剝的火暴聲。

    看,還是先生有主意,對待不同性格的人用的火也不一樣。他是個什麼脾氣秉性,那我就用與他相配的那個火候,文火還好,遇到大火和烈火,文字霹靂般蹦出,煮的時候勺子怕是拿不穩了,內心也便是火急火燎。

    那談情說愛的時候呢,要是我,必定給他準備上優質的燃料和上等的餐具,坐在海綿墊上,拿起火柴,猶豫害羞著,火還沒點呢,臉就紅了……單純的煮還不行,先生說,先用情詩情詞裁碎,再加上一點酒。洋溢在爐火旁,微醺的樣子,再來一杯咖啡吧,不至於太迷醉。大概最喜歡這樣吧,耳邊悠悠地傳出心愛人的情話,那一定是個溫柔雌音,還帶有溫度和酒香。雪,你要慢慢的融化啊,我還沒聽夠呢……雪化成的水能不能回收呢?如果可以,我要冷凍再聽一遍。

    我也開始嚮往北極這樣一個說話的浪漫世界,在一個冰天雪地裡,萬物俱寂,沒有喧囂,說是你的事情,聽也是我的事情,不必為了聽到了一些難聽的話而傷心難過。在這一個想說就說的時代,說話成了一門學問,又很難拿捏聽者的感受。而到了北極,聽“話”卻成了一門藝術,冰雪的處理都在於自我的選擇,選擇聽的時間,聽的方式,對珍貴的字句要好好斟酌品味,那些廢話,敷衍,阿諛,諂媚,空話,大話,虛言等等亂七八糟的雜音,讓自己有片寧靜的心田。

    尤其是人多要開些無聊的會議時,可以把那塊嘈雜的大雪球扔在自家前的陰溝裡,讓它永遠見不到天日。

    先生的辦法也倒是可取,這樣一個大雪球,回家煮,得多費木柴和時間啊。而那些幸福啊,要用心火去感化。

    這麼一來,煮雪還真是一門功夫,每個人產的雪都不相同,有大的、小的、圓的、方的、結實的、鬆軟的、雪白的、鵝黃的……怎麼煮,配什麼火,都要十足的經驗吧。

    如果失戀,等不到冰雪盡溶的時候,就放一把火把雪都燒了,燒成另一個春天。

    春天啊,又是新的開始……

    一個“煮”字,悠哉悠哉,突然想到自己也喜歡用“煮”,可能也和烹飪掛點邊,曾經起的文章的題目就是“煮字熬湯”。“煮文字”,更像是一種生活態度,比“品”和“賞”更細膩,又更上一層。讀先生的《煮雪》,浪漫而不失情懷……

  • 4 # 譚詩詩689

    我喜歡林清玄的《感性的蝴蝶 》,感覺就像一卷溫潤的畫在我的眼前徐徐展開,山高水遠,肺腑如洗,使你感受到一種美好。滿滿的情、 滿滿的爰,雖然不是驚天動地,輝煌的大爰,只是人間撲實無華的小爰,甚而這種情爰顯得微末,如小到一滳水,一隻螞蟻,但這種爰具有穿透力,可以穿山越嶺一股、深深地滲入人心,帶來一種驚醒和沉靜的力量。 林清玄在文中描寫的諸多爰的物事,雖然平凡,撲實,大多不受人待見,往往被人忽略,但在林淸玄充滿情感的筆觸下卻具有震驚人心的力量,讓人驚詫不己,林清玄爰開在無人島上的天人菊,賦予最美花的稱號,天人菊在海風中活得是那麼盎然,沒有一絲怨意地心高采烈,最美的花往往和美的人一樣,很少人能看見,欣賞,還有酢漿花,馬鞍藤,水母和番薯等,林清玄都濃墨重彩於雕刻,甚而蚊蟲,蟑螂都賦予人性,賦予深情的吟唱,滿滿的爰意,浸潤金篇。

  • 5 # 盛世南迦

    對於每一箇中年人來說,林清玄這個名字也許並不陌生。這位臺灣著名作家,用他的人生智慧與感悟寫出了很多膾炙人口的散文名篇。文中既有劍氣花香,也有禪思妙語,時而平淡、時而旖旎、時而豪邁,值得每一位讀者在燈下細細品味、靜心賞讀。林清玄先生的作品按其創作歷程大體上可以劃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在七十年代他初登文壇的時期,散文集有《蓮花開落》《冷月鍾笛》等; 第二個階段是從1980年結集的《溫一壺月光下酒》起,相繼出版了《白雪少年》《鴛鴦香爐》《迷路的雲》《金色印象》《玫瑰海岸》等散文集;八十年代後期迄今,是林清玄散文寫作最高產的第三個階段,在這個期間裡,他以十本菩提系列震撼了文學界內外,這得益於他在寺院生活的感悟。

    我年輕時喜歡讀林清玄的散文,他的文筆真誠、感性,富有禪宗的智慧和人生的灑脫,在眾多紅塵俗事的文學作品中猶如一股清流沁人心脾。他在黃昏菩提一文中寫到:凡是樹,就會努力生長,凡是人,就不會無端墮落。凡是人,就會有人的溫暖,凡是樹,就會有樹的風姿。感恩這人世的缺憾,讓我們警醒不至於墮落,感恩這溫暖,讓我們走出匆忙或無知,找到生命之泉。林清玄用清澈而炙熱的文字撫慰著眾生浮躁、冰冷的心靈,像一陣清風吹過,散去我們心中的陰霾。他用樂觀與豁達的心態,教我們用心聆聽雨聲、感悟自然,用剛柔並濟的詞語,喚醒人們內心的善良與真誠。我喜歡林清玄,因為他不僅是一位文化的傳播者,更是一位紅塵中的修行人。他的文章通俗易懂,卻又不乏靈光閃耀;他心境樸素,但文字意境深遠。寥寥數筆,就能夠把紛繁複雜的人性勾勒的栩栩如生。他的心像花一樣清淨柔軟,卻又無比堅韌而富有生命力,充滿了智慧的氣息,為每一位讀者開啟心智、滌盪心塵。

    如今斯人已逝,經典猶在。每當我翻開林清玄的散文,彷彿依然可以看到他在為我們講述著一個個充滿禪意的故事,字裡行間,清淡委婉,卻猶如心燈,照亮著讀者的心靈,又如燃起的禪香,薰染著我們疲憊的靈魂。讓我用林清玄文中的一段話作為結尾吧:生而為人,心靈猶如暗夜的天空,從前我們在人間生起的愛有如星星點燈,使我們的心空溫柔而明亮,繁華而有致。 ------ 《清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過去和未來,如何去回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