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放結論:
0.6%左右的碳鋼,淬火後的硬度在HRC62-64左右,一般達不到900HV。
這個硬度的鋼,考慮無回火處理,有較大的殘餘應力,容易開裂。
在這兩篇文獻的基礎上,我們基本可以得知,材料為含碳量0.6%以上的鋼,經過了淬火熱處理,且存在區域性淬火的工藝。
但是一方面,900-1170HV的硬度這一描述出現在中國古代塊鍊鐵技術這篇文獻中,但是由於這是一個介紹性質的文獻,缺少對當時實驗方法及裝置的具體介紹,考慮到1999年的技術,所以硬度在較大的範圍變化。而在金相分析技術在研究秦漢鐵兵器製作技術中的應用,則給了一個較為準確的數值 。
另一方面,硬度測試是隨測試條件變化的測試方法,用顯微維氏硬度計測量時,所用的載入力的不同,得到的壓痕大小不同,壓痕覆蓋在不同區域、不同大小的顯微組織區域會得到不同硬度值。(非金屬氧化物夾雜比馬氏體硬得多)在金相分析技術在研究秦漢鐵兵器製作技術中的應用中,描述的是刃部顯微維氏硬度,而不是刃部馬氏體硬度。
考慮到古代的相關兵器製造資料並沒有流傳下來,我們只能根據已有的資料判斷這個劉勝墓佩劍做了區域性淬火的熱處理。得到了對當時生產工藝技術的考究結果這就足夠了。同期出土的其他文物經過檢測,組織中或有貝氏體組織,這同樣說明了當時生產的不穩定性,硬度這個指標說明不了太多問題。
說明白點,這個硬度可能不是馬氏體組織的硬度;雖然很硬,但這只是用來陪葬的佩劍。
先放結論:
0.6%左右的碳鋼,淬火後的硬度在HRC62-64左右,一般達不到900HV。
這個硬度的鋼,考慮無回火處理,有較大的殘餘應力,容易開裂。
在這兩篇文獻的基礎上,我們基本可以得知,材料為含碳量0.6%以上的鋼,經過了淬火熱處理,且存在區域性淬火的工藝。
但是一方面,900-1170HV的硬度這一描述出現在中國古代塊鍊鐵技術這篇文獻中,但是由於這是一個介紹性質的文獻,缺少對當時實驗方法及裝置的具體介紹,考慮到1999年的技術,所以硬度在較大的範圍變化。而在金相分析技術在研究秦漢鐵兵器製作技術中的應用,則給了一個較為準確的數值 。
另一方面,硬度測試是隨測試條件變化的測試方法,用顯微維氏硬度計測量時,所用的載入力的不同,得到的壓痕大小不同,壓痕覆蓋在不同區域、不同大小的顯微組織區域會得到不同硬度值。(非金屬氧化物夾雜比馬氏體硬得多)在金相分析技術在研究秦漢鐵兵器製作技術中的應用中,描述的是刃部顯微維氏硬度,而不是刃部馬氏體硬度。
考慮到古代的相關兵器製造資料並沒有流傳下來,我們只能根據已有的資料判斷這個劉勝墓佩劍做了區域性淬火的熱處理。得到了對當時生產工藝技術的考究結果這就足夠了。同期出土的其他文物經過檢測,組織中或有貝氏體組織,這同樣說明了當時生產的不穩定性,硬度這個指標說明不了太多問題。
說明白點,這個硬度可能不是馬氏體組織的硬度;雖然很硬,但這只是用來陪葬的佩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