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土家榮哥

    家永遠都是家,永遠都是牽掛。外邊的世界再精彩,城市再繁華它也不屬於自己!

    當假期從城市回到了真正屬於自己的家的時候,我感覺自己就像大海里的小魚小蝦回到了山間小溪,清澈自然。不會經歷大波大浪,也不用防備自己進入它人口中還以為就是天堂。

    也許我們現在還年輕,也許我們身上還有許多自己無法駕馭的慾望與夢想需要去洗刷或闖蕩。我們從來都沒有顧慮過自己的內心,其實她也會疲憊不堪。

    放假了,回家了,放下了,夢醒了。可能也只有這個時候,我還是我…

  • 2 # 阿偉視野

    我在城裡待久了就想回家待一段時間,現在在外工作了11年了每年臨到春節就很想回家,心情相當的激動 感受到一家人在一起很幸福,一回到家就能感受到家鄉熟悉的味道很舒服。但是在家待不了多久,又得去城市 感覺相當矛盾,相信很多人都有這樣的體會,在家沒有經濟可以支撐,只能做短暫的停留,希望國家能早點開發鄉村這樣我們都可以在離家不遠的地方找到適合自己做的工作。

  • 3 # 子亦不語

    現在一年回老家次數有限,每次都匆匆忙忙,甚至當天往返。對於老家感受最大的就是變化大,總是能夠看到新鮮的東西,以及人們思想意識的改變。

    1、住房

    以前離開家鄉時,房子都是單層的,普通紅磚院牆,大門會裝飾的高大美觀些。其他方面基本沒有什麼花哨的東西。

    隨著一批批外出務工者眼界的提高,房子的變化也越來越多,從翻蓋更高大的房子,到二層小樓,再到現在的小洋房,從門、院牆、房子造型、室內裝飾等各方面都有很大的改變,越來越美觀、實用。

    2、生活

    大概十年前開始,原來的種菜自留地被不斷擴張的宅基地覆蓋了,土地被集中承包,即使還有零碎的土地也因為年輕人外出務工被迫給鄉鄰種了。米麵糧油、瓜果蔬菜全靠購買,甚至飲用水都使用桶裝水了。

    3、觀念

    應該是與國家政策有很大關係,消費觀和價值觀也逐漸在改變。

    以前買東西要跑到鎮上,或靠集市集中購買,現在已經遍地商店了。每個村裡都有幾家,鎮上會有一千平米左右的綜合超市,繁華路口或村莊集中地方也逐漸形成微小商圈,人們在身邊就可以買到很多生活必需品,因此,對於消費也就更放得開了。

    除了在老家蓋房這個選擇,現在一大部分人還會選擇在縣城購房,主要用於自己居住和解決孩子上學問題。為了孩子的學業,不遺餘力地報培訓班,甚至比大城市課外補習風氣更重。也說明了人們對於教育的重視程度在逐步提高,不再單純地只想將孩子養大為家裡輸入勞動力就完了,已經意識到並推動孩子們應該去更廣闊的天地發展。

  • 4 # 小函豆

    家就是我們的避風港,身在異鄉,不管是處境多麼艱難,一旦回到家,就全部拋之腦後了,家是一個真正使人憩息心靈的地方。每次回家前的晚上,就要失眠,也許因為太興奮了,久別已久的親人現在已經什麼樣子了,家裡的一切還是和當初一樣嗎?思慮萬千,難以入眠。

    踏上火車的那一刻,心情又是緊張興奮的,想想很快就見到親人了,還有一站兩站......終於到站了,爸爸來接站了,那一刻眼淚在打轉,爸爸又蒼老了些許,身體消瘦了,白髮已經明顯增多。趕快回家吧,媽媽準備了你最愛吃的,突然的幸福感爆棚。

    回家後,當拋棄一切煩惱壓力,吃到媽媽做的飯,那一刻彷彿是最幸福的。不用再盯著手機電腦,所有的事情拋之腦後,美美的睡個好覺,再也不用因為什麼事情而導致失眠了。

    平時工作太忙,也只能在假期回家,雖然路途遙遠,很艱辛,但是看到父母蒼老的臉上露出的那一絲微笑,再累也值了,再經意的打量下父母蒼老的面孔,心裡頓時湧現出一股酸楚,年邁的父母一年比一年蒼老,見一次少一次了,年少時以為不怕距離,再遠再忙都可以回家的,交通很發達的,直到後來才知道當初的背井離鄉其實就是一生。也許是因為太遠了的原因,結果就是現在的寂寞。

    最後希望,遠在異鄉的你們,不管路途多遠,有空多回家看看,不要再讓遠方的父母牽掛。

  • 5 # 上海夢想成真

    回家的第一感受就是熱鬧,從小看自己長大的鄰居叔叔阿姨見到了都會笑問一句:回來啦,啥時候走?

    睡著自家的大炕,看著自家的大院子,有那麼一瞬間不想再回城市裡那個合租的臥室。

    但同時回了老家也是寂寞的,從小玩到大的發小們基本都結了婚,甚至都有二婚,下一代已經成長起來會叫叔叔了,能一起玩兒的越來越少。

    回家時間一長,就覺得不太習慣,在城市裡規律的生活習慣,提前安排好的週末生活,在回家的第一天就通通丟掉,每天除了打麻將就是聊天嘮嗑,總感覺這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雖然假期結束上班第一天就會想念這樣的日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考完CPA,去哪個行業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