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尋良醫

    中國的 傳統節日 在漫長的歷史變遷中展現了極強的生命力,而韻味悠長的古代節日風俗,是重要的文化遺產,更值得今天的人們研究和保護。那麼就讓我們從中國八大傳統節日的角度,來一探古代節日風俗有哪些。

    1、春節

    中國傳統習俗中最隆重的節日。此節乃一歲之首。古人又稱元日、元旦、元正、新春、新正等,而今人稱春節,是在採用公曆紀元後。古代“春節”與“春季”為同義詞。春節習俗一方面是慶賀過去的一年,一方面又祈祝新年快樂、五穀豐登、人畜興旺,多與農事有關。迎龍舞龍為取悅龍神保佑,風調雨順;舞獅源於鎮懾糟蹋莊稼、殘害人畜之怪獸的傳說。隨著社會的發展,接神、敬天等活動已逐漸淘汰,燃鞭炮、貼春聯、掛年畫、耍龍燈、舞獅子、拜年賀喜等習俗至今仍廣為流行。

    相傳東海度朔山大桃樹下有神荼、鬱壘二神,能食百鬼。古人用桃木畫二神像,懸掛在門口來驅鬼。五代開始在符上寫聯語,後來演變成春聯。王安石有《元日》詩:“千門萬戶瞳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2、元宵節

    中國民間傳統節日。正月十五,又稱正月半、上元節、燈節、元宵、元夕、元夜。宋代始有吃元宵的習俗。元宵習俗有賞花燈、包餃子、鬧年鼓、迎廁神、猜燈謎等。元宵即圓子,用糯米粉做成實心的或帶餡的圓子,可帶湯吃,也可炒吃、蒸吃。亦稱。古代習俗在上元夜張燈為戲,所以又稱燈節。宋朱淑真《生查子·元夕》:“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3、清明節

    中國民間傳統節日。按農曆算在三月上半月,按陽曆算則在每年四月五日或六日。此時天氣轉暖,風和日麗,“萬物至此皆潔齊而清明”,清明節由此得名。其習俗有掃墓、踏青、盪鞦韆、放風箏、插柳戴花等。歷代文人都有以清明為題材入詩的。杜牧有《清明》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4、端午節

    中國民間傳統節日。又稱端陽、重午、重五。“端”是“初”的意思。端午原是月初午日的儀式,因“五”與“午”同音,農曆五月初五遂成端午節。一般認為,該節與紀念屈原有關。據說屈原忠而被黜,在五月初五投江自盡,人們爭渡去救屈原,後來演變成了划龍舟的傳統。人們還投粽子到江裡,以保護屈原的遺體,又有了吃粽子的傳統。端午的習俗還有喝雄黃酒、掛香袋、插花和菖蒲、鬥百草、驅“五毒”等。唐以後端午成為大節日,朝廷有賞賜。杜甫有《端午日賜衣》:“端午被恩榮。”

    你可能也喜歡:

    5、乞巧節

    中國民間傳統節日。又稱少女節或七夕。相傳,天河東岸的織女嫁給河西的牛郎後,雲錦織作稍慢,天帝大怒,將織女逐回,只許兩人每年農曆七月初七夜晚在鵲鳥搭成的橋上相會。民間傳說在牛郎織女鵲橋相會之時,婦女們結綵樓,陳酒脯瓜果於庭中,以乞巧(乞求織布繡花的技巧)。和凝《宮詞》:“闌珊星斗綴朱光,七夕宮嬪乞巧忙。”

    6、中秋節

    中國民間傳統節日。又稱團圓節。農曆八月在秋季之中,八月十五又在八月之中,故稱中秋。秋高氣爽,明月當空,故有賞月與祭月之俗。圓月帶來的團圓的聯想,使中秋節更加深入人心。唐代將嫦娥奔月與中秋賞月聯絡起來後,更富浪漫色彩。中秋節的主要習俗有賞月、祭月、觀潮、吃月餅等。歷代詩人以中秋為題材作詩的很多。韋莊《送秀才歸荊溪》:“八月中秋月正圓,送君吟上木蘭船。”

    7、重陽節

    中國民間傳統節日。《易經》將“九”定為陽數,兩九相重,故農曆九月初九為“重陽”。古人認為九是陽數,日月都逢九,稱為重陽。重陽時節,秋高氣爽,風清月潔,故有登高望遠、賞菊賦詩、喝菊花酒、插茱萸等習俗。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8、冬至節

    在中國古代對冬至很重視,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而且有慶賀冬至的習俗。《漢書》中說:“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人們認為:過了冬至,白晝一天比一天長,陽氣回升,是一個節氣迴圈的開始,也是一個吉日,應該慶賀。《晉書》上記載有“魏晉冬至日受萬國及百僚稱賀……其儀亞於正旦。”說明古代對冬至日的重視。在中國北方地區有冬至宰羊,吃餃子、吃餛飩的習俗,南方地區在這一天則有吃冬至米團、冬至長線面的習慣。各個地區在冬至這一天還有祭天祭祖的習俗。

    中國古代傳統節日延續至今天,有很強的內聚力和廣泛的包容性,一到過節,舉國同慶,這與我們民族源遠流長的悠久歷史一脈相承,是一份寶貴的精神文化遺產。

  • 2 # 水凝結成花

    立春,也叫打春。立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節氣,在古代也是一個重要的節日。天子要在立春日,親率諸侯,士大夫迎春於東郊,行布德施惠之令。

    在民間立春當天,村裡人聚集在一起,推選出一位老者,用鞭子象徵性的打牛三下,意味著一年的農事開始。俗稱“打春牛”。

    民間藝人會捏許多的小泥牛,稱為“春牛”。藝人把“春牛”送往各家各戶,叫“送春”。收到“春牛”的人會給送“春牛”的人一些錢或物作為回報。其實也就是節日銷售活動,也促進了節日氣氛。

    也有地方是在牆上貼一副畫者春牛的黃紙畫。黃色代表土地,春牛代表農事,俗稱“春牛圖”。

    在民間還有吃蘿蔔,姜、蔥、麵餅稱為“咬春”。

  • 3 # 喬維芸

    二十四節氣,運轉而行,週而復始,一年一度的冬至即將來臨,數九寒天九九八十一天,節氣的頭一天,民間稱之為“交九”北方民俗習慣,鐵鍋燉大鵝,羊肉餡兒的蒸餃子,捏捏餃子,搗搗蒜,捏寒食,捏運氣,平平安安,包福氣……相對性南方冬至吃湯圓,也是冬至傳統習俗,在南方煮湯圓尤為盛行,有團團圓圓,粘在一起,又一年,民間有“吃了湯圓大一歲”之說!祝大家身體健康,冬至節氣快樂!

  • 4 # 老年樂蜜遞

    冬子吃餃子,各地有各地的說法,我們那說冬至吃餃子,不凍耳朵,還有過年吃隔夜餃子,除夕夜吃餃子,大年初一吃餃子⋯

  • 5 # 小豬豬波米影視

    臘八吃臘八粥,立秋貼秋膘,立春吃春餅,立夏吃麵條等等,南北方的二十四節氣習俗也因地域的差異而有所不同,身在北方的夥伴瞭解北方,身在南方的夥伴更瞭解南方,所以有好多的習俗我們不一定都瞭解完全,中國地大物博,節氣和習俗更是歷史悠遠,從很久就有留傳,也是我們國家獨有的文化。

  • 6 # 生產隊長老楊

    問:除了冬至吃餃子,還有哪些二十四節氣的習俗?

    冬至吃餃子,說是吃了不凍耳朵,其實愛凍耳朵的人,即使吃了冬至的餃子,如果三九里不把耳朵保護好,耳朵也會凍的,這是人們的一個美好願望,就演變成一個習俗。

    差不多每個重要的節氣裡都有個習俗,但除了這個節氣裡特定習俗,都要吃餃子的,餃子,是常年的食品,也是常年節氣的寄託,因為,餃子最簡單方便,只要有面,一年四季都有它的餡,有了餡,和了面,就等於做成大部了。

    除了冬至吃餃子,小寒大寒節氣裡的臘八要喝"臘八粥″,

    但早晨喝完臘八粥,下午還是要包餃子的,臘八餃子的餡主要就是大白菜,講究的人家配韭黃蒜黃,一般的人家就是配大蔥。

    立春這天的習俗是咬春,立春咬春是為了春天不打盹,這時過去北方的人們哪有那麼多蘋果鴨梨水果的?時令食品就是從窖裡刨出來的青蘿蔔,特別是天津西郊小沙沃的蘿蔔,青脆水甜。

    立春咬完春,下午還是白菜餡餃子。

    過年吃餃子那是一定的了,不過,過年的餃子餡就豐盛多了,因為過年可以有肉吃了,一個肉丸的餃子那才叫個香!

    雨水節氣前後正是正月十五,正月十五的主打食品不說人們也都知道,那就是元霄,

    元霄多好吃,但它吃不飽人,最後還是讓餃子來收尾。

    驚蟄節氣裡有個二月二,二月二龍抬頭,二月二的主打食品是煎餅,二月二的煎餅就要有芫荽來提味了,據說二月二攤煎餅是"揭龍皮″,

    人們雖然圖騰龍,崇拜龍,有吃也要那龍來撒撒氣的,吃完煎餅還是包餃子,二月二包餃子就是捏龍耳了。

    春分吃春餅,也要包餃子。

    清明節祭祖掃墓,雖是寒食節,但也不能餓著,早晨過寒食節,下午更要吃餃子了,清明風帳前的頭茬韭菜能割了,清明的餃子就可以是韭菜餡的了。

    五月端午節正是芒種節氣前後,蘆葦也一人多高,吃粽子正好有了葦葉,粽子是家家都吃的,

    但吃完粽子還是要餃子來墊底的,端午的餃子就是西葫餡的了。

    夏至過後是數伏,頭伏的餃子二伏的面,三伏烙餅炒雞蛋。

    秋分節氣前後是中秋,中秋賞月吃月餅,可月餅不是飯,最終還得是餃子!

    立冬也是餃子。

  • 7 # 北窗談易

    立 春

    立春為二十四節氣之首,這一天後,草木復甦,萬物始生,春天到來。

    “一年之計在於春”,在三千年前的周朝,就有迎“春”儀式,天子率三公九卿諸侯大夫去祭拜居住在東方的芒神,祈求豐收。

    雨 水

    雨水後,降雨增多。桃花梨花含苞,草地樹梢多了一絲綠意,忙碌的春耕也開始了。

    “雨水節,回孃家”,出嫁的女兒要帶著自己的丈夫,提著兩把藤椅和“罐罐肉”,回孃家看父母,有孩子的,還要為自己的兒女拉保保(父母給孩子認乾爹乾媽的意思)。

    驚 蟄

    “驚蟄至,雷聲起。”

    正如其名中的“驚”,轟轟轟,冬眠的小動物全被春雷震醒,除了要為莊稼防蟲,這一天,還要“打小人”驅走黴運。

    因為“梨”與“離”同音,不知從什麼時候起,驚蟄這天,吃梨成了保留節目。

    春 分

    春分一天,晝夜平分,寓意公平,古人會在這一天校對度量衡器具。

    此外,每年這一天,無論男女老少,都“童心未泯”地玩著同樣一個遊戲:讓圓滾滾的雞蛋立起來。

    這個看似簡單又高難度的遊戲延續了數千年。

    清 明

    在二十四個節氣中,既是節氣又是節日的,只有清明。

    這日的很多習俗與郊遊踏青有關:盪鞦韆、放風箏、蹴鞠、插柳。

    清明這個節氣很糾結,既有思念故人的悲傷,又有踏青賞景的愜意,黃庭堅就寫了“佳節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自生愁。”

    谷 雨

    穀雨是春季最後一個節氣。巴蜀等地開始下起夜雨。

    除了農作,古人們在穀雨做的事情還很多:青年婦女要“走穀雨”,即野外散步;南方要採穀雨茶,傳說可以清火、明目,還能辟邪;北方要吃香椿,提高免疫力。

    立 夏

    “槐柳陰初密”,立夏之後,萬物從初生進入了繁茂。

    其實,按氣象學意義,立夏並不是就到了夏天。

    不少人愛吃的茶葉蛋是因“立夏”而來,它可是這天最經典的食物,聽說立夏日吃了雞蛋可以祈禱夏日平安。

    不過,很多肥胖的人應該很不喜歡這個立夏,因這一天要“秤人”,這個殘忍習俗的“始作俑者”據說是諸葛亮。

    小 滿

    “滿”,此時,一些夏熟作物的籽粒已經開始飽滿。不過,又有個“小”字,所以它們還要等段時間才能成熟。

    “立夏小滿正栽秧”,小滿正是插水稻的季節,而農民們最重要的,就是保證稻田裡的水的充足,“小滿不滿,乾斷思坎”。

    芒 種

    芒種很忙,既有大麥、小麥等要搶著收割,又有晚谷、黍、稷等夏播作物要忙著播種。

    此時正值梅子成熟,而梅子味道酸澀難以直接入口,從夏朝開始,芒種時節便有了煮梅的習俗,酸梅湯也成了夏季最好的消暑食品。

    夏 至

    “吃過夏至面,一天短一線”,這一天,北半球的白天達最長,之後就慢慢縮短。

    雖然如此,夏至卻還不是最熱的時候,不過,由於空氣對流旺盛,尤其是午後或者傍晚,易下起雷陣雨,就像劉禹錫筆下的“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小 暑

    “萬瓦鱗鱗若火龍,日車不動汗珠融。”小暑有多熱,看陸游這句詩便知。

    小暑的標誌是出梅、入伏。過後,就是三伏天。

    不過,小暑也是個碩果累累的日子。農民勞作半年終於可以嚐到新稻穀了。

    大 暑

    大暑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極端天氣如旱、澇、風災也十分頻繁,因此,農民們要看準時機,搶收搶種,抗旱排澇。

    不過,他們也會忙裡偷閒,用吃來犒勞自己。

    浙江台州人吃薑汁來去除體內溼氣,廣東人則吃燒仙草來消暑,而福建莆田人卻要反其道而行之,吃熱性的荔枝、羊肉來“以毒攻毒”。

    立 秋

    立秋是秋季的第一個節氣,也預示著豐收的開始。

    宋代,立秋這天宮內要把栽在盆裡的梧桐移入殿內,等到時辰一到,太史官便高聲奏道:“秋來了。”

    奏畢,梧桐應聲落下一兩片葉子,以寓報秋之意。

    這一天的風俗很多,例如摸秋,婚後尚未生育的婦女,可在夜裡到田園摸索摘取瓜豆。

    摸南瓜,易生男;摸扁豆,易生女;摸到白扁豆更吉利,除生女孩外,還是白頭到老的好兆頭。

    處 暑

    “處”含有躲藏、終止之意,“處暑”表示炎熱暑天結束,氣溫逐漸下降。

    處暑後,秋意漸濃,正是人們暢遊郊野迎秋賞景的好時節。

    就連天上的那些雲彩也顯得疏散而自如,而不像夏天大暑之時濃雲成塊。

    民間向來就有“七月八月看巧雲”之說,其間就有“出遊迎秋”之意。

    白 露

    天氣漸轉涼,會在清晨時分發現地面和葉子上有許多露珠,這是因夜晚水汽凝結在上面,故名白露。

    白露期間,各地的習俗也有不同。

    例如,舊時南京人十分青睞“白露茶”,而資興興寧、三都、蓼江一帶歷來有釀酒習俗。

    每年白露節一到,家家釀酒,待客接人必喝“土酒”。

    秋 分

    秋分時節,中國大部分地區已經進入涼爽的秋季,氣溫也一次次下降。正如可謂“一場秋雨一場寒”。

    古人認為雷是因為陽氣盛而發聲,秋分後陰氣開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

    此外,勞動人民對秋分節氣的禁忌也總結成諺語,如“秋分只怕雷電閃,多來米價貴如何”。

    寒 露

    寒露時節,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結成霜了。

    此時北方已呈深秋景象,白雲紅葉;南方也秋意漸濃,蟬噤荷殘。

    從中醫的角度講,此時這節氣在南方氣候最大的特點是“燥”邪當令,燥邪最容易傷肺傷胃,應該注重養生,適當多食甘、淡滋潤的食品。

    霜 降

    霜降節氣含有天氣漸冷、初霜出現的意思,是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

    這時,養生保健尤為重要,民間有諺語“一年補透透,不如補霜降”,足見這個節氣對我們的影響。

    在中國的一些地方,霜降要吃紅柿子,在當地人看來,這樣不但可以禦寒保暖,同時還能補筋骨。

    有些地方對於這個習俗的解釋是:霜降這天要吃杮子,不然整個冬天嘴唇都會裂開。

    有些地方的說法是:霜降吃丁柿,不會流鼻涕。

    立 冬

    立冬,冬季自此開始。冬是終了,有農作物收割後要收藏起來的含意。

    漢族民間以冬至為冬季之始,需進補以度嚴冬的食物。

    另外老話常說“今冬麥三層被,來年枕著饅頭睡”,這時節正是秋收冬種的大好時段。

    小 雪

    小雪時,醃臘肉是南方人最熟悉的民俗。所謂“冬臘風醃,蓄以御冬”,小雪後氣溫急劇下降,天氣變得乾燥,是加工臘肉的好時候。

    另外吃餈粑也是南方在小雪的習俗,餈粑最早是農民用來祭牛神的供品。有俗語“十月朝,餈粑祿祿燒”,就是指的祭祀事件。

    大 雪

    大雪,顧名思義,雪量大。

    到了這個時段,往往在強冷空氣前沿冷暖空氣交鋒的地區,會降大雪,甚至暴雪。

    凍雨(雨凇)、霧凇等特殊氣候現象也成為該時節的獨特景觀。

    此時,“觀賞封河”也是北方獨特的景觀。到了大雪節氣,北方河裡的水往往都被冰凍起來,人們可以盡情地滑冰嬉戲。

    冬 至

    冬至這天,太陽直射點到達一年的最南端,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Sunny最少,白晝達到最短,且越往北白晝越短。

    在中國北方有冬至吃餃子的風俗,而南方則是吃湯圓。

    民間有從冬至日開始“數九”的習俗,宮廷從周代起,就有祭祀活動。冬至也是養生的大好時節。

    小 寒

    小寒標誌著開始進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

    根據中國的氣象資料,小寒是氣溫最低的節氣,只有少數年份的大寒氣溫低於小寒的。

    進入小寒,年味漸濃,人們開始忙著寫春聯、剪窗花,購置年貨,為春節做準備。

    涮羊肉火鍋、吃糖炒栗子、烤白薯成為小寒時尚。俗語說“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說的就是冬令食羊肉調養身體的做法。

    大 寒

    大寒是最後一個節氣,是天氣寒冷到極點的意思。

    這一節氣中,比較重要的一環就是“食補”,八寶飯,芪杞燉子雞,羊肉燉白蘿蔔,紅杞田七雞等都是百姓餐桌上必備的佳品。

  • 8 # 遊子他鄉記

    在北方有冬至吃餃子,夏至吃麵的說法。但在四川冬至有吃羊肉喝羊湯的習俗!還有元宵節吃湯圓,端午節吃鹹鴨蛋和粽子,中秋吃月餅等等…

  • 9 # 歐德昂蔻

    二十四節氣是我們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現在也是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那具體二十四節氣有哪些習俗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

    我們按照一年從前往後的順序來看一下二十四節氣習俗。

    立春。立春也叫咬春,也有叫“打春”的,寓意就是勸農春耕和祈求豐收的時候能夠大豐收。在立春一般都是吃春捲或者咬蘿蔔。

    雨水。雨水節氣的民間習俗有這樣的說法:在這一天出嫁的女兒要帶上禮物回孃家拜望父母,如果生了小孩,就需要帶上肉啊、椅子等禮物,感謝父母的養育之恩。

    驚蟄節氣。驚蟄節氣的習俗,可能每個地區都都有不太一樣的地方,驚蟄民間習俗有“打小人”,驅趕黴運,人們會拿著清香、艾草,在家裡燻四角,驅趕蟲子、蚊、蛇、老鼠和黴運,後來演變成“打小人”的習俗。

    春分節氣。春分節氣民間習俗最主要的就是春祭活動了,祈求上天保佑五穀豐登。有的地方還有送春牛圖的習俗。

    清明節。民間習俗掃墓,還有踏青、插柳等等。

    穀雨節氣。民間習俗禁殺五毒、走穀雨、南方會有喝穀雨茶、北方吃香椿、穀雨祭文祖倉頡。

    立夏節氣。也沒有什麼特別的民間習俗,立夏日南方有吃蠶豆的習俗。

    小滿節氣。民間習俗還不太清楚,據說江南一帶有“小滿動三車”的習俗。

    芒種節氣。民間習俗送花神,農曆二月二花朝節上迎花神。在皖南地區有安苗的農俗活動。

    夏至節氣。民間習俗在山東要吃涼麵條,就是人們說的過水麵條,有冬至餃子夏至面的諺語。

    小暑節氣。民間習俗有句諺語: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所以頭伏吃餃子是傳統習俗。有的地方入伏吃羊肉,稱為吃伏羊。

    大暑節氣。民間習俗在廣東有句諺語六月大暑吃仙草,活如神仙不會老。仙草就是指的是涼粉草,福建地區的人們吃荔枝、羊肉、米糟來“過大暑”。湘中、湘北一帶有大暑吃童子雞的習俗。湘東向南還有大暑吃薑的習俗。

    立秋節氣。民間習俗立秋節、摸秋、貼秋膘、秋忙會等民間習俗。

    處暑節氣。民間習俗在處暑前後有“中元節”或稱“七月半”。南方民間有釀白露米酒的習俗。

    秋分節氣。民間習俗有吃“野莧菜”,有的地方稱為“秋碧蒿”。

    寒露節氣。民間習俗此時包括重陽節,所以有登高活動,還要吃花糕,寓意步步高昇。

    霜降節氣。民間習俗吃柿子。

    立冬節氣。民間習俗吃餃子,全國應該差不多一樣吧。

    小雪節氣。民間習俗吃臘肉、吃餈粑。

    大雪節氣。民間習俗醃肉、醃鹹貨。不知都一樣嗎?

    冬至節氣。民間習俗有吃混沌面的,過去老北京有“冬至混沌夏至面”的說法;有吃餃子、吃羊肉的習俗,諺語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在南方可能會吃紅豆糯米飯。

    小寒節氣。民間習俗南方講究吃菜飯,廣東吃糯米飯。

    大寒節氣。這裡有個非常重要的日子——臘八,即農曆十二月初八。在這一天人們要喝臘八粥。

    像除夕呀、春節、過年的半個月全國各地習俗有的一樣有的不一樣,就不一一列舉啦。

  • 10 # 小阿龍要努力

    除了家裡邊冬至吃餃子,還有的就是臘八節小時候記得臘八節每家每戶熬的臘八粥,吃著芝麻糖回想一下都特別懷念,小時候經常說過了臘八就是年,過年的時候更加熱鬧一家人在一起團團圓圓吃著年夜飯。

  • 11 # 茶餘飯後行

    在中國古代對冬至很重視,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而且有慶賀冬至的習俗。《漢書》中說:“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人們認為:過了冬至,白晝一天比一天長,陽氣回升,是一個節氣迴圈的開始,也是一個吉日,應該慶賀。《晉書》上記載有“魏晉冬至日受萬國及百僚稱賀……其儀亞於正旦。”說明古代對冬至日的重視。在中國北方地區有冬至宰羊,吃餃子、吃餛飩的習俗,南方地區在這一天則有吃冬至米團、冬至長線面的習慣。各個地區在冬至這一天還有祭天祭祖的習俗。

  • 12 # 漫步人生1999

    祖國幅源遼闊,各地不相同北方吃餃子的風俗由來己久,除年外和傳統節日,應時季節,仍有吃餃子的習慣。常言道,好吃不過餃子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伊朗不怕美國反而對美國的態度十分強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