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76651703812笑抒心語

    我覺得書法既要模仿古人又要創新。模仿古人是基礎,創新是目的。不模仿古人就體現不出傳統,書法就沒了根;不創新,就會千人一面,書法就沒了生氣。

    為什麼學習書法必須從模仿古人做起?這是由中國書法的本質和特點決定的。中國書法是中國獨有的具有中國文化本質屬性的藝術,它是以中國文字為載體的寫字,即寫中國字的藝術。經過幾千年無數人的努力,中國書法在文字的形體結構以及書寫的技法等方面已基本完備,我們只有老老實實地學習古人的東西,才能真正學到書法的本質和技法所在。書法最關鍵的兩個要素一是字二是規矩和技法。不寫傳統字必然成為醜書;不按規矩和技法寫字,寫出的字也必然會成為江湖體。幾千年來,書法是一代一代傳承下來的。因此,模仿古人是傳承,是根本,是必由之路。

    模仿古人,繼承傳統,目的是創作適應時代要求的書法作品。因此,創新是目的。在書法創新上,自古以來無數文人志士都孜孜以求,極大地促進了書法事業的繁榮和發展,使中國書法這顆璀燦的明珠光芒四射,異彩紛呈。但創新絕不是對傳統書法的否定,更不是崇洋媚外,別出新裁。這些年一些人借位高權重,抓住歷史上某些片面理論大做文章,在書法界引起了極大的混亂。如小篆,比較流行就是秦朝那個很短的時期,它的特點是秀麗圓通,可有的人生要把它寫的東倒西歪或滿紙飛白(小篆沒有飛白),使小篆原來端莊秀麗的面貌蕩然無存,這何來的創新,其實這種理論是對書法的誤導,這種做法無疑是對書法的毀容。更甚者風靡一時的醜書,把書法創新幾乎引向了旁門左道。醜書之所以不是創新是因為它把著眼點放在了改變幾千年約定俗成的中國字上,寫成了誰也看不懂的塗鴉,所謂的字已不成字了。這是在動搖書法的根基。載體沒有了,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國書法是中國獨有的文化。堅持傳統,才能便中國書法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才能體現中國書法的本質和特徵,使中國書法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在世界文化中獨樹一幟,永葆青春。要虛心學習古人的東西,根據本人的喜好和審美情趣,以一家為主,取多家之長,並根據時代的要求融入自己的情感和筆墨功夫,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創新。

  • 2 # 鐵林書院

    首先題目不對,不是模仿而是臨習、學習。故此,書法必須要臨習古人,取其精華,然後創新。但,創新不是瞎創,要經得起考驗,不醜不媚不怪不俗,關鍵是於雅俗共賞!

  • 3 # 凌峰山顛

    現代書法本就是臨古而來。

    古代沒有書法家,沒有以書法為職業的人。代人寫信,寫對聯的不是職業,是臨時謀生。

    現代人有了書法藝術之說,有人以此為職業。教授古人書寫之道,說今人創新之事。

    說到學古,創新本是一體。沒有學古,沒有古人書寫體系,無以為創。體會理解了整個毛筆運用,熟練使用,毫不猶豫的下筆書寫,就基本上有了創新的可能。

    所謂創新,真正意義上的創新有本質區別。

    本質創新如歐,顏,柳,趙那是創新,同是楷書神采炯炯有神,各不相同。行書,草書變化的結體是創新,不是章法表現。

    今人創新方向有問題,以乾枯墨法,曲畫,象畫,揉合,沒有成體系的東西,東拉西扯。

    都學過古人,但都心高氣傲,但都沒有成氣度的東西。不服。

    現代人也只能說有人能熟練的書寫,創新書法還欠點。

    為了創新,你看有些書法家快瘋了。

    創吧!

  • 4 # 中州耕牛堂主

    書法創新的基礎,是先模仿古人的字,也就是通常說的要繼承傳統。做為一個書法家和書法愛好者,如果連繼承(模仿)都做不好,何談創新?

    我的觀點是,學習書法,還是先師法人,先繼承傳統,把根基扎牢固,爾後在傳統的基礎上進行創新。

    張繼老師說過,書法創新很可怕!但不創新更可怕!

    孫伯翔老師也說過,學習書法,不要輕易談創新二字。如果你的字超過古人的字了,在談創新不遲。

    那麼,書法到底怎麼創新?

    我認為,書法創新的前提是有傳統的根基做支撐,如果沒有傳統的根基支撐,那就是無根之樹,無源之水。尋根求源的最好的辦法,就是模仿古人的書法。這是其一。

    其二,用好用活啟功先生的“臨帖七分像”理論。啟功先生的“七分像”理論,重點講的就是臨帖,而且要臨摹(模仿)古人的法帖。當把古人的書法模仿到“七分像”時,加上三分自己的“個性”,你就成書法家啦!這是啟功先生的原話。但真正達到“七分像”,沒有二三十年的功夫是達不到的。

    其三,善於求“變”。求變,只能立足在傳統的基礎之上。但是,篆書、隸書、草書、楷書和行書的筆法是永遠不能變的!變,只能體現在字的結體、點畫、大小、挺臥、寬窄、線條粗細、墨法等方面,切不可隨心所欲的放飛自我。

  • 5 # 子衿書法

    我講個道理給大家聽,對於書法的創新就會有一個全面的認識。

    一個手藝精湛的工藝製作者,他要製作一件全新的工藝品,他是基於自己雄厚的經驗和高超的技藝去做的。製作出來的東西就會精美無比。另一個初學的製作者,他的手藝尚處於學習階段,經驗也不足,他要製作出比其他人精美的作品出來,這樣的可能性有多大?

    書法肯定需要創新,但不是初學者去做的事。在筆法尚疏,虛實不明,結構向背不懂,避讓不能的情況下,去講創新,就好比去對老虎說:“嗨,老虎,你的這身皮很漂亮,把它脫下來給我吧”!與虎謀皮,其可得乎?

    書法的創新,本身是書藝的積累。當你的技藝和經驗積累到了一定的量以後,對創新的理解,就會有相應的技能做支援。你創作出來的作品,才能得到大家的共識。

    模仿古人,是為了從古人身上學習他們的筆法和他們所建立起來的書法美學觀。要打破幾千年來的書法審美觀念,也行,你要拿出讓人信服的作品。總不能以“高書不入俗人眼”來應對大眾吧!

    王獻之當年所創“一筆書”,氣勢貫穿隔行。他不是一拍腦門計上心來的胡寫亂抹。他的背後,有書聖這個父親作後盾。他曾對父親說:“古之章草,未能宏逸。今窮偽略之理,極草縱之致,不若藁行之間,於往法固殊,大人宜改體”。王羲之笑而不答。

    他為何笑而不答?他看到了兒子所具有的才識,自己已經享有盛譽,何不讓自己的兒子在書學上有所成就呢?王獻之沒有讓父親失望。其“一筆書”非草非行,流便於章,開張於行,草又處其中間。假如他不具備章、草、行書的功底,他的創新便不成立。

    以王獻之亞聖的書學功底,所創的書體尚且不被當時的人所接受。咱們現在連書法的皮毛都沒有觸及到,妄談創新,不亦謬乎?

  • 6 # 呂永亮

    恕我直言,真正能模仿好古人的書者已經很罕見了。

    創新是個水到渠成的事情,並且正是建立在學會了古人的基礎上

  • 7 # 不二齋

    書法既要去模仿古人,也要根基自身的特點進行創新,但模仿古人的經典作品是創新的基礎,不去學習經典的書法作品,創新也就沒有了支撐,古代的書法經典是書法創新的源泉。

    創新是書法不斷往前發展的動力,任何一門藝術,如果沒有了創新,就不會儲存下來,會隨著時代的發展而被淘汰,所以說書法既需要去深入的學習古人,也需要根據時代進行創新。

    1、越是對於古代的書法經典作品研究深入,越能夠在書法的創新上取得成就。只有不斷的學習和模仿古代書法作品,才能深入的瞭解書法的內在的規律,掌握了這種規律,才能根據不同的時代,不同的需要,創作出富有新意的書法作品。

    2、不學習古代經典作品,靠自我的想象和臆想去對書法進行創新,到最後寫出來的書法作品都是經不起考驗的,很快就會被淘汰。因為自己還沒有把書法弄明白,怎麼可能創新出好的作品。

    就比如一個不懂漢語,或者剛剛學習了一點漢語皮毛的人,他要成為相聲大師,並且開宗立派,這肯定是不可能的,要成為相聲大師,肯定要對於漢語、生活以傳統相聲段子深入瞭解的基礎上,這是最基本的。

    3、好的藝術作品,都是在學習傳統的基礎上,並對它賦予時代性的。書法更是這樣。

  • 8 # 松風閣書法日講

    有人問我,為什麼我們要要求書法一味模仿古人而不求變化呢?為什麼我們還在懷疑書法創新呢?

    之所以我們會對這些問題產生憂慮,那是因為我們搞混了兩件事情:

    A、分不清我們的目的和手段

    B、說不明創新標準

    這是比較致命的兩件事情。很多人因為這兩件事情弄不好而對書法創新產生諸多誤解,我認為這是完全不應該的事情。

    一、什麼是我們的目的?

    講到底,我們每一個人學書法、寫書法最終的目的是什麼?我想這裡面有相當大一部分人是想培養一個興趣愛好,希望修身養性,偶爾陶冶情操。這是最基本的一個想法。我認為這樣的想法很好。對於這樣的人,基本上建議他去臨摹古人書法就夠了,你就去寫古人的書法甚至去模仿今人的、你認可並且喜歡的書法就好,完全不必在意其他問題。

    但是有些人追求比較高,有些人就是想做出一番大事業,創作出屬於自己的東西,或者說在書法中體現出自己的東西來,因此這樣的人完全可以自己去追求屬於自己的目標,那麼,這類人的“寫出自己的東西來”就是他們的目的。而我們說對於這樣的人來講,他們的學習書法的手段就不應該像前面那些低追求的書法愛好者那樣,把學習古人的書法同時作為手段和途徑,而是應該儘可能的以學習古人書法為手段,最後想法設法的將自己的個性的東西展現在世人面前。

    二、我們為什麼要創新?

    我們說這兩種追求哪一種是我們提倡的呢?我認為他應該是第二種。第一種學習書法的狀態就好像那些站在賽道兩邊給運動員加油鼓勁的觀眾一樣,雖然這樣也未嘗不可。但是當所有的人都是一個置身於外的看客的時候,都是站在路面默默鼓掌的人的時候,我想這場運動會還有開的必要麼?

    因此,書法也是如此。沒有書法的創新,就沒有那位在賽道上奔跑的選手,那麼我們的書法就永遠沒有出頭之日,就永遠只能以回味距我們幾千年之久的那些殘卷字帖而供我們沾沾自喜,像一個垂垂老者一樣,雖然潦倒一生、一貧如洗,卻把他千百年的家族光耀的時刻當作自己的人生經歷一樣開心自豪。

    這樣的回味和回想是沒有任何不好的地方的。但是他卻足可以拽住所有的人,讓他們不能向前再走一步。我們每一次的驚歎、讚賞和敬畏,都讓這個藝術離它凋亡和走進博物館裡那些冷冰冰的玻璃櫃子更近了一步。我們所有的不作為和沉溺於過往都會“謀殺”我們所有喜歡和熱愛的東西。

    三、創新的標準

    我們的書法創新之所以是被大眾唾棄的,是因為大眾的腦殼裡永遠沒有“創新允許失敗”這一理念。或許我們不能詳盡的給創新下一個完整、準確而又清晰的判斷,但是我們清楚的知道一點,具有一種創新的精神和創新的理念應該是判斷我們的創新是否成功的關鍵,而不是去看這樣的一個創新結果如何,只要他肯創新就是成功的,其結果當然允許失敗,甚至允許這樣的失敗結果被展示和表揚。

    但是當下我們的書法展覽動不動就是“偉大創作”、“偉大創新”,從沒有人可以公開的批評一件藝術作品的失敗的同時,又對他創新的精神基於高度的讚揚。我們的評論家從來沒有說過這樣的話,他們只會雕琢一些讓人云山霧繞的“生僻詞彙”,將一個句子儘可能的堆砌華麗的辭藻而顯示自己的“誇功”。

    但是我們目前最大的問題就是我們的創新也成為了一種“抄襲”和“模仿”。失敗的作品雖然失敗了,但是它像“拋磚引玉”一樣,可以引來一些好的藝術創新的作品。但是大家似乎忘記這一塊磚頭丟擲來的目的是為了“引玉”,結果大家紛紛看到原來這些磚頭也可以拿出來,就開始紛紛的一個個從後院裡面任何的同一個地方挖出這塊磚頭,迫不及待的開始往外扔。就算這時真的有一塊美玉,大家也權當看不見,在重重疊疊的磚頭塊裡被砸得七零八碎了。

    因此,我們常常看到這樣的狀態:大家看別人開始寫敦煌書簡了,自己也開始寫。大家看別人在學習創新書法作品展覽的樣式,大家也一窩蜂的開始往這裡鑽。這就是劣根性的東西。我們常常把創新當作是一些標新立異的東西,然而創新不是標新立異,不是譁眾取寵,而是表明我們真正的去思考、去努力做這件事情了。而不是想著我如何去抄襲和複製別人的成功。

    而如今我們有太多這樣的模仿了,太多這樣的抄襲,以至於創新都成為一種“因循守舊”。這才是最可怕的東西。雖然我們一直在強調創新,但是當這個社會不能把創新當作一件需要有一定風險和奉獻精神、開拓精神、具有勇氣、敢於承認失敗和接受失敗的事情的話,那麼我們永遠迎不來一個新的事物了。

  • 9 # 潘茂生書法文化研究

    模仿古人,是書法基本功技法訓練必修課程,也是通往書法殿堂的必經之路。

    書法創新,是運用藝術手法透過不同的表現形式驗證所學,企求發展與提高。

  • 10 # 千年蘭亭

    先說點題外話。都說乒乓球教頭劉月半厲害,只要國外冒出一位新人,他就錄了像去研究,要不了多久,他的弟子就會將其打得恨自己生錯了年代。

    古語云,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乒乓球如此,書法也是如此。

    書法如何才能創新?那一定是透過長期臨帖,精研前人筆法的基礎上,才有可能有所創新。

    以柳公權為例。按理說,楷書越往後創新越難,生於中唐的柳先生,其前輩楷書大家輩出,但他硬是在精研前人楷書的基礎上,吸收歐陽詢和顏真卿的長處,創作出近乎完美的柳體。

    歷史上任何一位書法大家,都是在充分臨習前人碑帖的基礎上,揚長避短,形成自己的風格。

    當然,順便說一句,我們學書法應該是抱著學習的心態去臨帖,首先想到的不應該是創新,那畢竟是小機率事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唐縣到曲陽梨花節怎麼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