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胡記胡吉
-
2 # 2021水逆退散
據傳說,有一位神,擁有一臺二十五絃樂器,但是他有兩位天才的女兒也喜歡使用這件樂器演奏。到了兩個女兒成年的時候,神希望有一位女兒能繼承這把樂器,但是最後兩個女兒都想得到它,神感到很為難,以至於最後無計可施,只能把樂器一分為二,一個有十二絃,另一個有十三絃。
但是神卻驚奇的是,新的樂器音色圓潤,比原來的聲音更美麗。於是,高興的神給新樂器取了一個新的名稱為箏。
“箏”字,就是這件樂器的名稱,有著發音相同的爭字,意思是“爭論”或“爭議”。中國漢字的由來,表示這件樂器很早以前可能是用竹子做的,不過在今天,這是不同的。
這個神的故事可能是真實的,不過根據中國漢字的起源,很可能是古箏這件樂器引用了這個典故,即古箏很可能是一個接近某種樂器的聲音。這在中國文學中國是很常見的,特別是古代詩歌中,古箏的聲音常常被描述為“箏箏”
早在公元前5世紀至公元前3世紀的戰國時代,就在當時的秦國(現陝西)一帶廣泛流傳,又名秦箏。相傳當地有一 個愛彈瑟的人, 他有兩個獨生子也都很喜歡音樂,想將瑟佔為已有,父親只好把瑟一劈兩半,兩個兒子一人一半。因為這件新的樂器是兩生的,於是就稱他為箏。這種稱謂最早見於漢人劉向的《九嘆·憂苦》。這種稱謂綿延了近兩千年,“秦箏”則成了箏的專有名詞。
據史料記載,漢、晉以前張12根弦,唐、宋以後增為13弦,明、清以來逐漸增至15至16根弦。採用絲絃,每弦置一柱(也稱馬或雁足),移動柱位可調節音高。本世紀六十年代開始流行21弦箏。通長約130釐米,改用鋼弦或尼龍纏鋼弦。近年來也有增至24或26弦的箏。一般都依五聲音階定弦,有時也用七聲音階定弦。
箏的音色悠揚、典雅。彈奏時可左右手並用,也可右手彈奏,左手按揉,產生吟、滑音效果。演奏手法非常豐富。現已成為重要獨奏樂器,也常以歌舞伴奏。代表曲目有《漁舟唱晚》、《寒鴉戲水》、《出水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