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文章大視野
-
2 # 錦小馬
朱棣,一代雄主。也是宿命所歸,生於戰火死於戰火。朱棣出生的時候他爹老朱天天忙著搶地盤,朱棣在軍營中長大,受那些軍人的影響,他也愛上了領兵打仗,並且表現出了很高天賦,以至於後來朱元璋將北方最重要的大都(當時的北京)交給他。後來朱棣死於征討蒙古的征途之中。
首先造反成功的重要條件就是,打鐵自身硬,自己的能力要相當的強,朱棣也可謂是軍事天才!
還有朱元璋幾乎殺光了和他一起打天下的老哥們,要知道那些人領兵打仗可是一等一的好手,為了避免他們老朱幾乎把他們都殺了,留下了比較善於防守的將領,比如耿炳文。
可以說,朱棣當時就是天下最優秀的統帥,沒有人比他更厲害。而且他手下的將領和士兵都是身經百戰的精兵強將,還有姚廣孝這個奇才輔佐。
反觀朱允炆身邊呢,靠著一群老儒生,軍事戰略上一點用都沒有,而且前期一直重用李景隆這個草包,白白送給朱棣好多人頭。
而且我一直想不通朱允炆發的白痴命令,不要讓我背上殺害叔叔的罪名啊。這不是腦殘麼這不是,這是打仗啊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啊,他來搶你的皇位啊,造反了都還不殺,真不知道他是咋想的。因為這個朱棣耍了好幾次賴,幾次打不過了,自己獨自殿後,因為有聖旨,士兵也不敢往他身上下死手,朱棣憑藉這個也幾次死裡逃生。
還有啊,朱棣的運氣是真好。生死關頭,老爺爺都幫忙,狂風大作飛沙走石,把朱允炆大軍吹的暈頭轉向的,古代又迷信,朱棣這邊士氣高漲,朱允炆大軍以為朱棣有老天幫忙,那是潰敗啊!
後來朱棣,繞過一些地方,孤軍升入直取南京,朱允炆這個死腦筋不跑,自焚了。這不就給朱棣登基的機會了麼,他隨便跑個別的地方號召勤王,只要自己不死朱棣就是造反,朱棣想當皇帝也是沒那麼容易的。
總結來看,朱棣當皇帝似乎是上天註定了。朱棣乾的也不錯,算得上一個偉大的帝王。
-
3 # 華之道也
自古以來,儒家思想根深蒂固,君是君,臣是臣,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臣弒君,那就是大逆不道,必將引起人神共憤,天誅地滅。就算是三國時期的董卓,曹操也只能挾天子以令諸侯,不敢廢漢帝自立為王。尤其是在大一統的情形下,一般人更不敢造反,即使個別的膽大妄為之徒,也沒有成功的,不過朱棣除外。
朱棣造反成功,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朱元璋處事不公
本來朱元璋是立長子朱標為接班人,朱棣也沒什麼意見,可是朱標短命,夭折了。朱標死後,按道理朱元璋應該在朱棣等兄弟中選一位立為太子,可老朱偏心眼,非要把朱標的兒子朱允炆立為太子,這勢必會引起其他二十幾位皇子的不滿。試想一下:朱允炆當上皇帝,這些叔叔們見了侄子還得下跪,心裡自然不服。
二·朱允炆撤藩不明智
朱允炆年幼,少不更事,上臺伊始,急於撤藩,鬧得所有的藩王人心惶惶,有的藩王甚至被搞得家破人亡。朱棣也是在這種被逼撤藩的情形下造反的。
三·朱元璋生前殘暴爛殺造成的
朱元璋生性疑心重,為了順利讓子孫接班,把朝廷裡的能臣名將幾乎殺光,到了朱棣造反之時,朱允炆手下沒有一個能和朱棣抗衡的將領,眼看著朱棣勢如破竹,攻城略地,最後攻入京城,朱允炆也只好逃之夭夭。
以上只是簡要地介紹了朱棣成功造反的偶然性和必然性,朱棣登基後,幹了很多名垂青史的事蹟,也足以成就他是一個成功的皇帝。
-
4 # 歷史春秋網
朱棣成為中國歷史上惟一一個造反成功的王爺,是因為天時、地利、人和具備,逆襲成功。
第一、朱棣是明朝開國的元勳,又是皇帝朱元璋的兒子。他本身是一個馬上皇帝,不但自己武功高強,能夠御駕親征,立下無數戰功,而且集聚了強大的武裝力量。這是他奪取江山最強大的本錢。
第二、朱棣的對手,是他的侄子建文帝,從姓氏上來說,一筆寫不出兩個朱字,誰坐江山,都是朱姓江山,不會遭到人們的拚死反對。朱棣造反,投降的文臣武將不可計數。相對於朱棣,建文帝是一個非常弱勢的皇帝,從文韜武略上,都不是朱棣的對手。朱棣當時擁有的文臣武將,不是建文帝的手下所能相提並論的。
第三、朱棣在多年的戰爭中,積累了豐富的作戰經驗。而朱元璋在建國初期,大殺功臣,一方面為建文帝剪除了威脅,一方面也削弱了建文帝的勢力。面對朱棣的威脅,事實上形成無將可派的不利局面。
第四、朱棣表面上雖然只是一個藩王,但實際上明朝建國初期,藩王的權力非常之大,形成了國中之國的局面。建文帝也看到了藩王勢力強大對朝廷的威脅,但他的削藩政策,急於求成,手下文臣又屢出昏招,至於偷雞不成,反蝕了一把米。
朱棣的成功,對於明王朝的發展,其實是利大於弊的。朱棣開創了永樂盛世,這是明朝最輝煌的時侯,尤其是鄭和下西洋,永樂朝的影響遠播海外。從另一個方面來說,朱棣這個皇帝對於中國的統治,比軟弱的建文帝統治好得多。
回覆列表
按照套路,還是從主觀和客觀兩方面來說吧。
在主觀上,朱棣本身不管是軍事素質還是政治手腕都十分高明。朱棣比建文帝年長17歲,早年便跟隨在朱元璋身邊南征北戰。他在10歲時被封為燕王,在洪武十三年(1380年),朱棣正式坐鎮北平,之後更是多次受命參與北方軍事活動,兩次率師北征,曾招降蒙古乃兒不花,並曾生擒北元大將索林帖木兒,眾多的軍事實戰不僅進一步加強了朱棣的軍事修養和指揮藝術,而且無形中增加了他對北方軍隊的控制力。在政治能力上,朱棣多年來治理北藩,早就積累了無數的政治經驗,這是年輕的建文帝無法比擬的。
朱棣
在客觀上,首先,朱元璋為穩定朝局,在晚年大殺功臣良將,使得朱允炆即位之時不論是智臣還是良將都出現一個斷層,靖難之役時,朱允炆雖然佔據的地盤以及擁有的軍隊數量都是朱棣的幾倍,但是他派出的將領大多昏聵無能,兵馬雖然多,但卻不是久經沙場的朱棣的對手;其次,朱允炆剛剛即位不久,朝局新變,根基不穩,卻好大喜功,急於求成,導致在軍事上失利之後,自己的大廈就轟然倒塌了,其實朱允炆如果不過於著急,按照他當時所掌握的實力,只要徐徐圖之,之後朱棣即便起兵造反,也沒有太大的勝算。
朱允炆
和朱允炆條件比較相似的是西漢的漢景帝。當時他剛剛即位時也是諸侯擁兵自重,不將天子放在眼裡,剛剛即位三年就因為削藩策導致以吳王劉濞為首的七國叛亂,但當時漢景帝劉啟依靠太后竇氏的勢力,根基已經穩定,在加上身邊並不缺乏良將勁旅,終於平定了諸侯叛亂。此例可作為佐證。
漢景帝
(本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