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靈魂的香氣

    問題的根源,在家長身上。

    一般的情況都是,拖延症的孩子家長都是那種急性子,有什麼事兒不給孩子完成的時間,孩子遇到問題,家長不是幫助他想辦法去解決,而是傳遞給他焦慮。這樣的家長整天說的最多的就是:你快點!快點嘛。

    比方,從叫孩子早上起床開始,到穿衣吃飯,一直到離開家門去上學,這30多分鐘內,家長會說這樣的話:你快點兒起床了,別磨嘰,不要和昨天一樣。 你穿衣服快點兒,再不快點就沒時間吃飯了。快點兒吃,別趕不上校車。穿鞋子快點……

    從一睜開眼,孩子聽到最多的就是“快點兒”,從家長身上感受到的都是焦慮,不耐煩,這樣的氛圍讓孩子心裡很不舒服,但是孩子不敢說話,因為他知道一張口,會招來更多的指責。

    也就是說,孩子從家長那邊接收到的都是負能量,孩子的能量被削弱了 ,更沒有愉悅感。拖延症,是孩子能量被消耗後的麻木和無力表現。

    講到這兒,家長一定會急了,說本來孩子就磨嘰,拖延,我再不催他快點,他更慢。

    你催他,他快了嗎?他改變了嗎?

    沒有。

    如果你站在孩子的角度,去體驗孩子的感受,每天一睜開眼,就聽到焦慮、急躁和批判的聲音,不斷的催他快點快點兒。你心裡爽嗎?你情願按照家長說的去做嗎?放學後,想起回家,你心裡有愉悅感嗎?

    作為家長,你一定有下面這種深刻的體會。如果你身邊的人,比如親人比如同事,在你做事時,不給你好臉色,不是鼓勵肯定你,而是指責催促。

    比方領導交給你一項任務,他是這樣說的:小李啊,這項任務你要重視,你平時這個工作態度不好,工作起來磨磨唧唧,這項任務你可不能像以前那樣。

    請問,你聽到領導這樣的話有什麼心情?你感覺有力量嗎?

    對了,孩子的感受,比起你此刻的沮喪和抗拒,有過之而無不及。

    如果家長能夠保證,和顏悅色的與孩子對話,讓孩子感覺到愛和支援,就會傳遞給孩子愉悅和力量感,孩子就會高興去做事情。最主要的,來自家長的支援,是孩子的力量。

    如果家長能夠保證,在某一段時間內不催孩子,不給孩子傳遞焦慮和急躁,僅僅只是用和藹的口氣提醒他去做什麼。你會發現孩子做事的速度會快一些,至少孩子整個人是放鬆的。

    家長要做出改變,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家長的做法不改變,孩子就很難改變。建議家長閱讀《不吼不叫》,《正面管教》。

    關於孩子不聽話,家長有問過孩子的想法嗎?

    孩子感覺不到愛和尊重,就算是表面很聽話,他的內心也是抗拒的,是不自信的,他聽話是因為恐懼。

    孩子不聽話,反而比特別聽話的結果要好。至少他沒有恐懼到,完全服從家長。

    你可能會說,我怎麼能不愛我的孩子。小屁孩兒,能有什麼想法,他就得聽大人的話,我是家長,我怎麼還要尊重他。

    你愛孩子,你讓孩子感受到愛了嗎?你向孩子表達愛了嗎?

    在孩子一兩歲時,他一睜開眼,你會做什麼?他在學習走路,學習吃飯的過程中,摔倒了,把飯粒摸得滿臉都是,他並不按照你的方法去用勺子,你會怎麼做?

    是的,一兩歲的孩子醒了,你會笑眯眯的過去擁吻他,你同時看到的也是孩子滿臉的歡喜。

    一歲多的孩子走路摔倒了,你不會指責他笨,你會帶著愛,帶著欣賞,鼓勵他,給他力量。

    沒錯,請你用上面的方式,對待你已經上學的孩子。孩子長大了,但是他渴望愛的心和小時候一樣。只有愛會傳遞給他愉悅和幸福感,來自你的支援才是力量。

    一個有愉悅感有力量的孩子,他才會樂意配合你,有能量按照你說的去做。

    小孩子毫無力量和能量,獨自面對學習和這個世界,他需要來自家長的愛和支援。

    只有做一個正確的家長,給孩子傳遞力量,營造一個充滿了愛,不斷讓孩子蓄能的家庭,一切就會好的。

    是的,只有大人學會了如何做一個合格的父母,解決了自己身上的問題,才能夠解決孩子的問題。

  • 2 # 房樹人繪畫心理分析師

    對待孩子要有一顆寬容的心,靜待花開說的是,一份耐心,適當的引導,足夠的Sunny和雨水,給他們空間,等待他們長大。我們有時候是Sunny,有時候做雨水,還有更多的是一顆寬容的心,一個足夠大的空間,才能慢慢生根發芽,開花結果。不要著急,春天沒開花、夏天沒開花、秋天還沒開,他有可能是梅花冬天開放。我們不該做夏天秋天的時候責怪他長的太慢……

  • 3 # 笑薇讀書

    無論是學習還是工作,拖延症都是扼殺行動力的最大元兇,拖延症容易導致工作效率低下、時間利用率低,從而對自己的能力不自信。成人也好,小孩子也罷,很多人都有拖延的壞習慣,那麼如何擺脫這個壞習慣呢?

    1、和孩子制定規矩

    做家長的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孩子回到家裡,書包一放,就坐在沙發上吃零食、看電視,叫他去做作業,他嘴上說著一會兒就去做,看完一集動畫片馬上就去,但一直就沒見挪窩兒......

    這時候家長往往就失去了耐心,很可能就會變得很生氣,進而打罵孩子,孩子哭哭啼低的,做家長的心裡也是煩躁得很,本來做作業的時間,最後變成了家長和孩子集體崩潰的時間。

    出現這種情況一個很關鍵的原因是沒有提前和孩子制定規矩,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比如,在孩子剛剛上學的時候,就要和孩子約定:看電視可以,但必須先完成作業,做完作業後每天可以看一個小時電視(具體時間根據孩子課業情況進行設定)。

    可能一開始,孩子並不願意,畢竟沒有人願意被束縛,但無論如何,在這一點上必須要做到約法三章,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這樣做一方面可以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一方面也可以讓孩子意識到,權利和義務是統一的。要想看電視,那麼完成作業是前提。時間久了之後,先做作業再看電視,這樣的一個意識和習慣就建立起來了,剛開始需要家長多監督孩子去執行,但後期的話基本上就不需要操太多心了。

    2.設立獎勵機制

    好孩子是誇出來的。擺脫拖延症並不容易,很多時候,孩子可能會抗拒遵守大人制定的規矩,這時候怎麼辦呢?我的建議是建立獎勵機制,如果孩子能夠堅持放學回來就完成作業,或者努力完成某個任務,那麼大人是可以適當讚美一下孩子,並許諾獎勵孩子的,比如帶孩子去遊樂園玩一次,或者給孩子送一個心儀的禮物等等。

    得到誇獎和讚美的孩子,往往也會更有自信,從而能夠自覺遵守大人制定的規矩,拖延症自然也就形成了。年幼的孩子就像是一張白紙,他成年後的習慣和性格其實很大一部分都是取決於童年時期,父母對他們的養育方式是怎樣的。

    3.藉助工具

    昨天我給自己買了一個時間管理器,訓練自己對時間的感知度。因為最近總覺得自己工作效率低,喜歡拖延,想要糾正這個壞毛病。今天試用一天,感覺效果還不錯,不管是寫作的時候,還是看書的時候,或者敷面膜的時候,都先設定一個時間,然後儘量在這個時間段內完成任務。執行下來,明顯能夠感覺到自己對時間的感知度大大提升,做一件事情大概需要多長時間,我需要怎樣才能高效完成心裡都有了數。

    人和動物的區別就是因為人會使用工具。雖說人可以靠自我意識約束和管理自己,但也要承認人天生就是有惰性的,而工具卻能最大化減小我們與惰性對抗的痛苦程度,以更加簡單高效的形式幫助我們達成目標。

    所以,如果想幫助孩子養成不拖延的好習慣,也可以考慮給孩子準備一個時間管理器,比如番茄鍾之類的。

  • 4 # 學習力教育視點觀察

    家長在教育孩子上一定要注意以下幾點:

    不要把家長的意志強加給孩子,尊重孩子的思考。

    多數家長都普遍覺得孩子還小,缺乏思辨能力,所以我們的家長就經常代替孩子做決定。當這樣的決策不是發自孩子的本心的時候,孩子的抗拒和對立就會變得非常的明顯。而事實上在人格上孩子和家長是平等的,所以我們應該尊重孩子的意見和思考。當然很多的時候,孩子的意見和思考是不成熟的,甚至是錯誤的,但這又有什麼關係,當孩子經歷過了就會意識到問題所在,這個時候孩子就慢慢的學會了分辨真善美,並且讓自己的思維越來越成熟,越來越具備完善的思辨能力。

    讓孩子自己承擔責任,慢慢具備良好的責任心。

    當孩子碰到問題的時候,多數家長都是本能地給孩子擦屁股。所以慢慢的孩子就養成了不負責任的習慣,碰到問題的時候,總是本能的依賴家長,依賴老師。所有的能力都是在生活中慢慢鍛鍊和培養出來的,而不可能透過催促、要求來幫助孩子建立。

    回到題主的拖延症和孩子聽不見大人的話,這其實就是孩子本能的對家長的抗拒。家長應該做的一方面是要尊重孩子自己的思考,哪怕孩子的思考是錯誤的,我們只要幫助孩子分析就行了,最終的責任讓孩子自己去承擔。比如孩子早上上學的時候拖拖拉拉,家長只需要告訴他,我希望你在6點半或者什麼時候及時的打理好自己,跟我出門就行了,沒有必要老是催促孩子。哪怕你早就整理好了,你就在邊上等著就行了。如果是因為孩子的原因造成了上學遲到,那麼孩子自己就必然會去承擔遲到所帶來的後果,比如說挨老師的批評,全班同學的嘲笑。事後我們只要給孩子分析透過哪些方面的改善可以變得效率更高,不至於拖延,最後造成上學遲到,慢慢讓孩子去改善就行了。並且明確的告訴孩子自己的責任自己承擔,家長不對孩子造成的後果承擔任何責任,而都應該讓孩子自己去承擔責任,想辦法去解決問題。慢慢的孩子自然而然的就會不斷增強自我管理能力,從而改變這種拖沓的惡習。

  • 5 # 蘄村小二

    拖延症的對付辦法是做什麼事情給他規定時間,比如早上起床上學穿衣服拖拖拉拉,讓他三分鐘穿好,沒有完成,把衣服拿在手上去學校,保證幾次認真執行下來,就能根治拖延症!說話沒有帶耳朵聽,找他感興趣的話說!然後再慢慢說到主題上,小孩子的好奇心強!

  • 6 # 愛讓世界充滿美好

    對小孩子的拖延症和不聽話,該怎麼辦?

    對於這倆個問題,針對小孩子來說,這也算不上很大的問題,但是如果時間久了,不及時糾正改變,對孩子來講,在以後的生活中有不小的損失和危害。

    孩子小,天性貪玩和做事拖延在生活中常見的,但這種習慣一定要引起家長們的重視,一旦這種習慣養成後,會毀掉孩子一生的前程和幸福。

    對於這個問題,做為父母是關鍵所在,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扮演者重要角色,培養一個優秀的孩子,父母的言傳身教,功不可沒,一個成功者的優點,就是擁有一個好的習慣,做事從不拖延,認真做事,從小就聽從父母及老師的教誨,這樣的好習慣,是父母們對孩子從小慢慢的培養和說教分不開來。

    在孩子幼小的心靈,培養他好的習慣不算是太難問題,父母言行一致,做孩子的好榜樣,做事講原則,說到做到,不馬馬虎虎。對待孩子好的行為加以鼓勵表揚,讓孩子知道怎麼去做,會讓人受到尊敬。在平時的生活中,制定一些所謂的家規,會對孩子的成長起到一定的影響。

    習慣的力量是巨大的。思想決定行動,行動養成習慣,習慣形成品質,品質決定命運。

  • 7 # 天天陪伴

    小孩子的拖延症和聽不見話是因為他與拖延的這個事或需要聽見的這個話產生了不好的連線,讓他想要回避,自然就選擇一拖再拖,假裝聽不見了。其實大人也是如此。那麼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當然是要想法設法的建立美好的連線。可是小孩子還小,大道理說不通,家長要發揮榜樣的作用。

    首先家長自己遇事不要拖拉,速戰速決。

    其次面對孩子的拖拉,不要焦慮,一催再催。

    比如小孩子寫作業拖延,家長的我們只需要提醒他時間很晚了,再不寫就會來不及,而來不及會導致你沒法完成,睡眠不足,或是明天到學校被老師批評等等,告訴他拖延的後果,以身作責,告訴孩子你也有工作要做,然後徑直去書房就好了。

    如果孩子對寫作業依然無動於衷,再次提醒他時間,強調後果。還是拖延,就讓他自己承擔後果。一次兩次三四次,相信每個孩子都有自我完善的期望,當他稍稍有點不拖延了,也不要要求太高,比昨天好就表揚他,鼓勵他,從而將這個好習慣漸漸確認下來。

    還想說的是,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在對於改善孩子拖延症和聽不見話這種情況很重要。

    美好的親子感情之下,家長對孩子說什麼都是愛他,反之則是一己之私的控制。

    讓孩子體會家長父母的良苦用心,其前提是家長要充分尊重和包容孩子,無條件地愛孩子。真正做到這些了,我想說什麼話孩子都會聽得見的,而拖延症的解決只是時間問題。

  • 8 # 香圃茶餘飯後

    首先家長和老師應該用樂觀包容的態度來看孩子的這個問題。而且心理學家也提醒了,男孩子生理性的問題,有時他投入做一個遊戲的時候,你叫他五遍六遍,真的是沒聽到的,並不是孩子故意拖延耍賴皮的。我在實踐中也總結了,孩子拖延,你越催越慢,你越急他越拖拉?不如平心靜氣的用多幾分鐘給孩子做一個選擇題,給他兩個答案選擇。當然這個答案由你自己規劃設計,引導他選擇你想要的結果。比如晚上拖拉不洗澡,我一般給他選擇,第一,他,可以接著玩,但是馬上到了,睡覺的時間,我就會關掉所有的燈,然後我就睡覺了,他,不準上床睡也不準開燈了。第二個選擇,可以再玩兩分鐘,然後去洗澡,洗完澡還可以再給他玩兩分鐘,或者還可以再和我做一個遊戲。最後的結果,可想而知,但是,一種好的方法也需要家長一個好的堅持,讓孩子有個適應和習慣的過程

  • 9 # SAERXL

    那就不說唄。說多了,他是再也沒收到的。所謂事不過三是有一定道理的,三次還沒記住,就是他對事情不上心。孩子對於他沒興趣的事一般不上心的,你再多說也沒用。好好和他談談,以三次為界,爭取說一次加提醒一次。讓他自己知道應該做什麼,不要每次重複督促他,講得多,他也煩,也沒效果。簡單的事,讓他擔當起責任來。包括做一些簡單的家務什麼的,記住,自己要做什麼,怎麼安排,養成自己排時間表,記住按時完成。

  • 10 # 柚子姜薑茶

    引導孩子進行下一步動作,不要命令式的語言去和孩子溝通,拉近親子關係。

    例如孩子寫作業很磨蹭,我們很焦急的時候就會出現,你能不能快點寫,快寫吧之類的語言,而孩子不但不聽反倒是越來越磨蹭,我們可以換一種方式說,你是想在寫完作業後看電視,還是玩遊戲呢?孩子有了目標就有了動力,反倒是加快速度。

    孩子大一些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計劃,養成習慣後也就不用操心了

  • 11 # 老闆凳學堂

    小孩子有拖延症和聽不見話,根本原因是:

    1,你對他的要求太多了。一會讓做這個一會讓做那個,孩子本身不願意做,但是你覺得為了訓練他,就讓他多做。導致的結果就是孩子反抗.

    2,做任何都要求他快速!比如說:吃快點,走快點,作業做快點,快點睡覺等等!這些要求本身就不合理!而且小孩子本身就無法達到你的要求,再加上有的小孩天性就比較慢。你使勁催的結果就是越催越慢!

    3,經常吼孩子。很多父母經常吼孩子,導致的結果只能是選擇性失聰,假裝聽不見話!

    4,太喜歡禁止孩子的行為。很多家長喜歡限制孩子的行為,試圖培養出一個完美的孩子,其實這嚴重違反孩子天性的,任何孩子都是好動王,破壞王,過於限制孩子的行為,也容易導致孩子拖延!

    其實拖延症和聽不見話在成年人的身上也很多:早上不願意起床;上廁所玩手機,一玩20分鐘;

    今天可以做的是非等到明天;不願意理自己的老公或者老婆;別人跟你說話你一句也沒聽進去等等。所以,不要過於苛責孩子身上的這些毛病,其實我們身上也有。

    對於這種問題比較嚴重的孩子,家長一定要有耐心。因為要改變一個人需要下大力氣,需要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具體方式可以參考下面方法:

    1,不要吼孩子。我知道你可能忍不住,但是必須忍。

    2,不要要求他立刻馬上完成。他不是成年人,沒那麼強的執行力。

    3,合理的訓練。好的辦法就是:在規定的時間完成幾件事,這樣他慢慢的就會形成時間管理和自我管理!比如放學了,做作業,看電視,玩耍的時間,讓他自己安排,到點必須睡覺,作業沒做完也算了,這樣他受過老師幾次懲罰,自然就知道什麼事比較重要,不必家長去說教!

    其實,拒絕拖延症最好的方法就是讓孩子自己去承受拖延的後果。而不是父母為了避免孩子受罰而去催促,這樣孩子只會越催越慢,越吼越沒效果!

  • 12 # 高貴蜻蜓CI

    其實孩子愛拖延,不僅有生理方面及心理方面的原因,也有行為層面的原因。但是,在拖沓的行為背後,其客觀的原因往往是缺乏時間觀念,缺少計劃性和做事沒有條理,又或者無論做什麼事情都注意力沒法集中。

  • 13 # 阿桂愛原創

    你說的情況,我也正在面對!

    我談一下我的體會。

    我經常告訴自己,需要改變的是我自己,不是孩子。

    我就嘗試著轉移我自己的注意力。

    我覺得,我們做家長的,活好自己了,孩子自然而然就跟過來了!

    對一個人的改變,不是咱們說教督促,而是提升自己,影響孩子,做孩子榜樣影響他!

    還有就是,一定要有耐心!慢慢來,一切都有一個過程!一切都會越來越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買手機,買華為還是小米好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