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這個專業比較相關的工作是管理資訊系統的實施或開發,很多都是做企業的ERP,這兩種工作都要求對企業的業務、管理特別熟悉,財務方面的知識也很需要,而且要時常與企業的領導、員工進行溝通,另外實施需要熟悉相應的軟體(比如:用友、金蝶,國外的有SAP、Oracle等等),而開發需要懂開發語言。也可以到企業中的資訊部門去工作,維護其資訊系統什麼的。
下面是用友學院寫的一篇文章,最後有點做廣告的意思,但說得很對。
信管專業畢業生的尷尬
學習資訊管理專業的學生,許多是在高考中調劑過來的,還有一些是在報志願時對專業不瞭解,對名字好奇就報了的。經過4年的學習,到了即將畢業的時候,卻發現,資訊管理專業畢業生就業率很低。另外,很多同學對信管的就業去向也很迷惘。
資訊管理專業是一個管理學與計算機科學交叉的專業,是所學的課程一般包括管理學相關課程,資訊檢索相關課程和計算機相關課程。很多同學認為,本專業畢業後會出現既不如管理專業學生的管理技能,也不如計算機專業的計算機技能的情況,學的很雜卻不精。
“信管”在用人單位面前也一直面臨著這樣的尷尬:要管理的有管理專業的學生,要計算機的又計算機的學生,幹嘛要你們這些什麼都懂但什麼都不專的人呢?這種尷尬,有以下兩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用人單位還沒有很好的意識到“信管”學生的強大的競爭力和企業自身對資訊化複合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國外是在完成了工業革命之後再進入資訊革命,每一步都經歷了比較長的時間。而在中國工業化革命還沒有完成,就碰到了資訊化革命,資訊化剛剛起步就進入了網際網路時代。中國要資訊化,難題不在資訊科技,人們因循守舊的思想是資訊化程序的最大阻礙,同時也是資訊化人才得不到應有的重視的真正元兇。
第二、高校中資訊管理專業的教學方式培養出的學生不能勝任企業的要求。從事教學的教師大部分來自計算機專業及相關專業,他們不乏計算機資訊科技能力,所缺乏的是管理知識以及如何把計算機與管理知識有機地融合起來,使之有別於計算機軟體專業和計算機應用專業。因此,大部分教師在從事計算機技術課程教學時,往往就事論事,沒能把計算機同管理知識有機地結合起來。專業培養過程中會學到企業管理、會計學的基本知識,以及計算機方面知識的課程,但這些課程在大學中學習都是不完整的,況且即便是學習了這些內容也大多因為沒有結合具體的案例和ERP系統進行系統的學習,導致知識不能直接轉化為自身的工作能力,為企業創造價值。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缺乏職業化素質,企業不能招來即用,當然對畢業生而言會頭疼找不到工作。
信管專業畢業生最佳的職業出路
從另一個方面而言,倘若經過了嚴格的訓練,達到企業的要求,信管專業的學生就會成為搶手的香餑餑。管理專業不懂技術,計算機專業不懂管理——現在企業更多是需要綜合型的人才。無疑,只要我們學得夠專業,複合型就成為了我們的優勢。
有一篇文章大意如下:一個賣食品的連鎖企業實施了一套MIS,但是經營業績並沒有得到任何提升;相反,迫於同行的競爭和顧客對產品的挑剔,有些連鎖店甚至經營不下去了,有關門的危機。老闆就把責任推到了這套系統上,將火發在了負責實施系統的技術員小張的身上。小張也很鬱悶,他認為自己只是一個技術人員,負責系統的安裝和維護,保證系統能正常的執行;而公司的問題明顯出在管理方面,如何提高產品的競爭力,怎樣滿足客戶的需求,這些都不在自己的職責與能力範圍之內。文章最後的出的結論是:既懂技術,又通管理的複合型人才是目前企業緊缺的人員。
資訊系統的建設是個複雜性較高的系統工程,不是找幾個技術人員就可以解決的事,沒有管理經驗、技術平臺的積累、專業的實施手段是難以達到效果的。這類複合型人才定義為“既懂管理又懂計算機”。成為技術與管理於一身的優秀人才是“資訊管理”專業學生的最佳出路。
信管專業畢業生典型職位:ERP實施工程師或ERP實施顧問
隨著資訊化的廣泛普及和應用,社會和企業對資訊化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而既懂業務、管理,又懂技術的複合型人才目前在中國十分缺乏。據ERP專家、清華大學教授侯炳輝估計,目前國內合格的ERP實施顧問不過千人,這相對於中國需要資訊化的幾十萬家企業而言,只是杯水車薪。
目前,ERP人才主要在三個方向就業,一是到軟體公司就職,從事軟體實施工作;二是到軟體應用單位就職,提升使用者的軟體使用效益;三是自己創辦提供軟體諮詢實施服務公司,作軟體公司和使用者之間的橋樑,在未來幾年中,中國需要大量的專門從事軟體諮詢實施服務的第三方公司。
專家建議:做ERP實施顧問,最重要的首先是溝通能力。每個企業內部的管理和業務千差萬別,當某個企業請你做ERP實施,你必須到該企業每個部門去熟悉人家的業務流程,沒有溝通怎麼做下去?勇敢地開口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別人,並學會傾聽和認錯,溝通無所不在。
其次,就是管理和市場、和財務方面的知識。做ERP要整合的是企業所有部門甚至該企業上下游資源,所以對一個企業運轉的各個部門工作內容和先進的、流行的管理方式和體制都應有所瞭解。可以看一些優秀管理期刊,上邊有些實戰類的文章應該有啟發,登陸一些專業網站、看一些文章或參與一些討論也不無益處。
最後,必須具有一定的計算機應用能力,掌握企業管理軟體系統的應用。
另外,有條件的同學可以參加ERP相關課程培訓,拿個ERP人才培訓認證證書,對求職有一定的幫助。不管是國家某部委,還是管理軟體廠商,頒發的ERP認證,都有配套的ERP培訓課程。以用友軟體為例,在2008年投資創辦了用友管理軟體學院,首創“管理軟體應用工程”專業,畢業後獲得“管理軟體應用工程”專業畢業證和“管理軟體應用顧問”資格證書,不僅掌握了一款主流的管理軟體,更重要的是在理論基礎、實踐應用、職業素養等多方面得到整體提升,從根本上具備了從事“管理軟體顧問”的綜合素質。
跟這個專業比較相關的工作是管理資訊系統的實施或開發,很多都是做企業的ERP,這兩種工作都要求對企業的業務、管理特別熟悉,財務方面的知識也很需要,而且要時常與企業的領導、員工進行溝通,另外實施需要熟悉相應的軟體(比如:用友、金蝶,國外的有SAP、Oracle等等),而開發需要懂開發語言。也可以到企業中的資訊部門去工作,維護其資訊系統什麼的。
下面是用友學院寫的一篇文章,最後有點做廣告的意思,但說得很對。
信管專業畢業生的尷尬
學習資訊管理專業的學生,許多是在高考中調劑過來的,還有一些是在報志願時對專業不瞭解,對名字好奇就報了的。經過4年的學習,到了即將畢業的時候,卻發現,資訊管理專業畢業生就業率很低。另外,很多同學對信管的就業去向也很迷惘。
資訊管理專業是一個管理學與計算機科學交叉的專業,是所學的課程一般包括管理學相關課程,資訊檢索相關課程和計算機相關課程。很多同學認為,本專業畢業後會出現既不如管理專業學生的管理技能,也不如計算機專業的計算機技能的情況,學的很雜卻不精。
“信管”在用人單位面前也一直面臨著這樣的尷尬:要管理的有管理專業的學生,要計算機的又計算機的學生,幹嘛要你們這些什麼都懂但什麼都不專的人呢?這種尷尬,有以下兩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用人單位還沒有很好的意識到“信管”學生的強大的競爭力和企業自身對資訊化複合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國外是在完成了工業革命之後再進入資訊革命,每一步都經歷了比較長的時間。而在中國工業化革命還沒有完成,就碰到了資訊化革命,資訊化剛剛起步就進入了網際網路時代。中國要資訊化,難題不在資訊科技,人們因循守舊的思想是資訊化程序的最大阻礙,同時也是資訊化人才得不到應有的重視的真正元兇。
第二、高校中資訊管理專業的教學方式培養出的學生不能勝任企業的要求。從事教學的教師大部分來自計算機專業及相關專業,他們不乏計算機資訊科技能力,所缺乏的是管理知識以及如何把計算機與管理知識有機地融合起來,使之有別於計算機軟體專業和計算機應用專業。因此,大部分教師在從事計算機技術課程教學時,往往就事論事,沒能把計算機同管理知識有機地結合起來。專業培養過程中會學到企業管理、會計學的基本知識,以及計算機方面知識的課程,但這些課程在大學中學習都是不完整的,況且即便是學習了這些內容也大多因為沒有結合具體的案例和ERP系統進行系統的學習,導致知識不能直接轉化為自身的工作能力,為企業創造價值。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缺乏職業化素質,企業不能招來即用,當然對畢業生而言會頭疼找不到工作。
信管專業畢業生最佳的職業出路
從另一個方面而言,倘若經過了嚴格的訓練,達到企業的要求,信管專業的學生就會成為搶手的香餑餑。管理專業不懂技術,計算機專業不懂管理——現在企業更多是需要綜合型的人才。無疑,只要我們學得夠專業,複合型就成為了我們的優勢。
有一篇文章大意如下:一個賣食品的連鎖企業實施了一套MIS,但是經營業績並沒有得到任何提升;相反,迫於同行的競爭和顧客對產品的挑剔,有些連鎖店甚至經營不下去了,有關門的危機。老闆就把責任推到了這套系統上,將火發在了負責實施系統的技術員小張的身上。小張也很鬱悶,他認為自己只是一個技術人員,負責系統的安裝和維護,保證系統能正常的執行;而公司的問題明顯出在管理方面,如何提高產品的競爭力,怎樣滿足客戶的需求,這些都不在自己的職責與能力範圍之內。文章最後的出的結論是:既懂技術,又通管理的複合型人才是目前企業緊缺的人員。
資訊系統的建設是個複雜性較高的系統工程,不是找幾個技術人員就可以解決的事,沒有管理經驗、技術平臺的積累、專業的實施手段是難以達到效果的。這類複合型人才定義為“既懂管理又懂計算機”。成為技術與管理於一身的優秀人才是“資訊管理”專業學生的最佳出路。
信管專業畢業生典型職位:ERP實施工程師或ERP實施顧問
隨著資訊化的廣泛普及和應用,社會和企業對資訊化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而既懂業務、管理,又懂技術的複合型人才目前在中國十分缺乏。據ERP專家、清華大學教授侯炳輝估計,目前國內合格的ERP實施顧問不過千人,這相對於中國需要資訊化的幾十萬家企業而言,只是杯水車薪。
目前,ERP人才主要在三個方向就業,一是到軟體公司就職,從事軟體實施工作;二是到軟體應用單位就職,提升使用者的軟體使用效益;三是自己創辦提供軟體諮詢實施服務公司,作軟體公司和使用者之間的橋樑,在未來幾年中,中國需要大量的專門從事軟體諮詢實施服務的第三方公司。
專家建議:做ERP實施顧問,最重要的首先是溝通能力。每個企業內部的管理和業務千差萬別,當某個企業請你做ERP實施,你必須到該企業每個部門去熟悉人家的業務流程,沒有溝通怎麼做下去?勇敢地開口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別人,並學會傾聽和認錯,溝通無所不在。
其次,就是管理和市場、和財務方面的知識。做ERP要整合的是企業所有部門甚至該企業上下游資源,所以對一個企業運轉的各個部門工作內容和先進的、流行的管理方式和體制都應有所瞭解。可以看一些優秀管理期刊,上邊有些實戰類的文章應該有啟發,登陸一些專業網站、看一些文章或參與一些討論也不無益處。
最後,必須具有一定的計算機應用能力,掌握企業管理軟體系統的應用。
另外,有條件的同學可以參加ERP相關課程培訓,拿個ERP人才培訓認證證書,對求職有一定的幫助。不管是國家某部委,還是管理軟體廠商,頒發的ERP認證,都有配套的ERP培訓課程。以用友軟體為例,在2008年投資創辦了用友管理軟體學院,首創“管理軟體應用工程”專業,畢業後獲得“管理軟體應用工程”專業畢業證和“管理軟體應用顧問”資格證書,不僅掌握了一款主流的管理軟體,更重要的是在理論基礎、實踐應用、職業素養等多方面得到整體提升,從根本上具備了從事“管理軟體顧問”的綜合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