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九久是短髮
-
2 # 美文共享的靈兒
不想去給奶奶拜年我認為是不對的,怎麼說,奶奶是個長輩。小時候奶奶的不好,即使如今我們過不了這個坎,但起碼的敬重我們還是要做的。
我的奶奶是個非常重男輕女的傳統老太太,雖然她一輩子沒有閨女,但就是不喜歡女孩。這在農村其實也比較常見,她常說,農村養女孩沒用。現在想來,也有一定的道理,從當時的情況來看確實養閨女用處不大,幹不了體力活,出不了力,幫不了多少家人。
我呢,又是很臭很臭的閨女,因為上面還有姐姐,比較多餘,而且小時候還很饞,所以我奶奶就不喜歡我們。不過,不喜歡歸不喜歡,但也沒對我們怎麼樣,只是不怎麼親近罷了,只是我們吃不到她的好東西。
我因為一直上學,和奶奶相見的機會不多,因此長大了,好像對奶奶也沒有啥仇恨。記得小時候該拜年還是拜年,大人讓送好吃的還是去送,沒有別的。
其實,奶奶老的時候,我在外地,還都是我姐伺候她多,奶奶臥床半年多去世的,因為她沒有閨女,幫著擦身子,理髮洗頭什麼的,都是我姐去做的。
-
3 # 愛吃肉的小饞貓丶
百善孝為先,即使老人做得不好,做為小輩的我們,也不能那樣做,即使不喜歡也不要讓你愛的人為難。作為一個成年人應該有成年人的思考方式和為人處世的方法。無愧於心就可以了。千萬不要做讓自己後悔的事情就行。樹欲靜而風不止,人慾養而親不在。
-
4 # 石頭哥情感故事說
很能理解樓主的心情。但是我感覺還是應該去拜年的,畢竟她是長輩,我們沒有必要跟她過多地去計較曾經。
我們才是正年華的時代,奶奶一個即將故去的人,雙方的思想不在一個層面上,我認為給老人足夠的尊敬與理解是應該的,而且根據樓主的表達,樓主的父親還是很希望樓主可以去給奶奶拜年的,所以就算看在父親的面子上,一年也就只去一次,還是不要傷害了父親的感情。
想當年,我父親過世後,我的親伯父多次為難我們,害怕我們給他加負擔,恨不得讓全天下的人都知道他跟我們沒有關係,我也從那一年開始,有10多年沒有跟他有過交集。
在我結婚的時候,我的姑媽叔叔都來勸我,讓我去請一下他,我最後也沒去,因為我媽咽不下曾經的那口氣,忘不了在我們最難的時候,別人對我們的落井下石。
這麼多年過去了,他過得並不好,前年幹農活把自己的腰弄傷之後,親戚朋友去看他,他多次回憶曾經,也可能是上了年紀的原因,給很多親戚表達了對我們的愧疚與歉意。
最後在前年春節,我也帶著孩子給他去拜了年,過去的就讓過去吧,畢竟他跟我父親是親兄弟,我敢說估計到他去世,他都會對他曾經的所作所為而愧疚,而我一個成年人沒有必要老活在過去中,跟他去計較了,沒有必要了。
希望樓主能放下過去的那些不愉快,華人的家國天下觀念還是比較重的,而且這個觀念在一定程度上來說也是有道理的。
奶奶那些年做得不對,與她自己的思想侷限性與思維模式分不開,我們已經長大了沒必要再去計較曾經了,一切向前看,我們也在給別人及後輩子孫再做榜樣,你說呢?
最後祝願樓主全家幸福,新年快樂。
-
5 # 花辭樹0220
不只是不想去給她拜年,就是平時也從來不想念,小時候受了很多傷害,現在雖然沒有愛,但也沒有恨。好在我嫁的遠,一年到頭也碰不到她,但是如果回去,她剛好輪到我父母服侍時,我還是會買東西給她,或者她來到我在的城市的叔叔姑姑家,我也買東西去看看她,她過生日時我給她買衣服,她以前喜歡的那些孫子外孫沒有一個給她買過東西。
也許因為我爸爸媽媽性子直,不會哄人,我們家一直是她眼中釘肉中刺,記得我們小時候,她有得沒得的搬個凳子坐到我家視窗開罵,數落我媽不給我奶奶的孃家納鞋底,每次非要罵到我爸爸打我媽一頓,她才罷休。
我記得有一年夏天,我虛九歲,爸爸外出務工,媽媽趕集去了,我好不容易把出生幾個月的妹妹哄睡著,到外面樹蔭下,蹲在椅子上乘涼,我奶奶懷裡摟著二叔家五、六歲的大兒子,和我爺爺,坐在桌邊吃早飯,突然,我堂弟掙脫了她的懷抱,忽地衝過來將我椅子扒倒,椅背剛好壓到他自己了,奶奶走過來將他扶起來,邊抱邊說:“你弄人家幹嘛,看看,把自己弄傷了吧。”而我一下子腳腕摔扭了,腳腕很疼,心也很疼,忍不住嚎啕大哭,又把屋裡的妹妹哭醒了,只好自己忍痛爬起來,一瘸一拐地回屋抱起妹妹,坐在媽媽回來的路口等媽媽,姐妹倆一邊哭一邊等。……類似這樣的事情太多太多,我與奶奶之間除了一點血緣再無其他關係,連周圍鄰居對我們都比她對我們好。
所以很能理解你不想去給你奶奶拜年的心情,這個世界上所有的愛都是相互的,小時候沒得到過奶奶的溫暖,現在已經長大成人了,想做什麼按照自己的心走就行。
小時候,奶奶偶爾會來我家小住兩個月左右,這是我們家最頭疼的事。只有我爸挺高興的,我和我弟,媽媽都很無語。
剛開的頭一個多星期還是挺融洽的,慢慢的,奶奶就開始作妖了。
在我爸耳邊說我媽的壞話,挑撥他們夫妻感情。
媽媽給她洗衣做飯伺候她,可是得不到一點感激就算了。有好吃的只叫我爸一個人吃。
她連我和弟弟也不放過,說我們頂嘴啦對她不恭敬之類的。甚至因為沒有的事情胡編亂造說我和我弟要趕他走……有一次在我面前還揚言“叫我兒子趕你們出去”!
那個時候我才上初中,弟弟上小學。平時我們家都是很和睦的,可是奶奶來小住的兩個月,弄得我們家雞飛狗跳!簡直就是我們童年噩夢!
爸爸是個愚孝子,不分青紅皂白,只會責罵我們不對。
現在我們大了,就是很不願意見到奶奶,內心裡總是記得她以前陷害我們辱罵我們的畫面。
所以,我們過年很不情願去她家拜年。可是我的爸爸作為兒子,是一定要去的,他覺得我們不去拜年,他不高興。有時候看在爸爸的面子上,還是會過去露個面,象徵性的給老人家包個紅包。
可是我們心裡真的過不去那道坎,如果是你們,會怎麼做呢?
回覆列表
我曾經也有同類型的奶奶,但現在已是陰陽兩隔,在我三歲的時候,爸媽離婚跟他有很大的關係,我爸也是缺乏主見的那一類,所以總覺得童年單親家庭是她造成的,後來我爸娶了後媽,可能是因為老人家老了,也可能是會自我反思,變得不那麼愛計較了,但也不可能慷慨的,對後媽的態度也好了很多。後來我去了外地上高中,見面的次數也越來越少,偶爾見到,也總是儘量讓你吃喝,那一刻,我覺得她是真的老了。曾經記憶中,她對我媽就是典型的“惡婆婆”,對於我是一個女孩,不是男孩,有歧視;小時候,我沒打掃完院子不能吃飯,就不能去上學,所以在小學,我基本每天都在遲到。
到高中的時候,我也一直在想,為什麼她跟鄰居的那些和藹的奶奶不一樣,對她唯一的孫女這麼苛刻?我奶奶生於1932年,經歷過抗戰時期,體會過飢慌,沒有粒米下鍋的日子,每家每戶的兄弟姐妹又都八九十來個,孩子基本都是沒有讀過書的,十四五就嫁人,還有幾歲就被父母送去給人做童養媳的,原因就是家裡沒有吃的。在一家那麼多孩子的家庭裡,連自己的孩子都吃不飽飯,更何況是送來的童養媳,不給吃飽,多幹活是一定的,所以才有了那麼多的惡婆婆,媳婦只能盼著自己兒子再娶了媳婦,也就是“多年的媳婦熬成婆”才有了出頭之日,當然婆婆經歷了這麼多辛苦,眼裡見的也是這些,那以後能對自己的媳婦好到哪去。他們愛的只有自己的兒子,因為我奶奶生了六個,只有一個男孩我爸,小的時候,姑姑們只能多幹活,捱罵,吃野菜、玉米麵糊糊,我爸就是全家都得護著,誰也不能大聲說他,還能有時候給我爸單獨吃點白麵,由此可見一斑。
奶奶輩的問題顯而易見,但我們受過高等教育,能慢慢理解了,他們的做法是可恨,但也有侷限性,他們沒受過教育,家庭教育也是沒有的,所以隨著他們越來越老了,也會變得溫和很多,我們也長大了,我們變得越來越強,他們會越來越弱,當是尊老愛幼,當是孝順,跟他們計較那麼多,有什麼用,他們是不會懂了,但我們是越來越懂了。真的到了她們油盡燈枯的那會,再回想所有的計較還有意義嗎,所以過去的已經過去,做點自己能做的,不求能做到多誠心,當是盡點義務吧,哪怕只是做給爸爸看,其實這樣的日子也是沒有幾年的,心裡不糾結過去,也就過去了。
心放寬,往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