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草莓味的嫦娥

    其實並不是不想,只是壓力大而已,隨著社會的發展,各方面環境的變化,人心浮躁,還沒有經歷太多就結婚了,離婚率也是蹭蹭上漲,大家都有自己的個性,想要按著自己心意發展,等到30左右才會稍微定下心來,經濟才會好一點,也有的到了30還是一無所有,沒辦法只能不結婚。

  • 2 # 低調藝術

    很多年輕人,隨著近幾年受到社會的影響,在婚姻情感方面思想發生了變化,不是變得越來越美好,而是變得越來越不想結婚了。小情侶戀愛了幾年,到談婚論嫁的時候,卻都退步了,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呢?

    首先,我們來看看愛情和婚姻的不同:

    愛一個人,始於顏值,陷於才華,忠於人品。也就是說,對方總要有能夠吸引你的地方,你才可能去愛。

    婚姻是愛情延續的結果,也就是說,感情發展到一定階段,才萌發了兩個人想要共同構築美好未來生活的打算,對男女雙方來說,婚姻是愛情的昇華。

    接下來,我們就結婚問題分男女不同角度來簡單分析一下:

    1、男生

    現在年輕人結婚,基本都是男方買房子,而一二線城市房價讓眾多普通家庭的男孩望而卻步,偏偏女孩要求婚房不能太小,原因是以後有孩子,想讓一家三口住的舒適一些。首付款高的自己拿不出,貸款的還款壓力還大,即使買了房子,裝修錢還沒著落。假如這一切都搞定了,還要有彩禮,婚宴,婚紗照等等。而三四線城市甚至農村的男生呢,房子倒不是主要壓力,但是高昂的彩禮讓他們望而卻步,少則幾萬,多則幾十萬,嚇退了眾男生。

    物質方面的壓力,讓男生們感到壓力山大,能全款買房的,那基本都是富二代,能付起首付貸款買房的,那也是工作很不錯的,能給得起彩禮的,那是家境條件還比較優越的。可是大多數男生家境普通,在巨大的物質壓力面前,讓他們產生了恐婚的心理。

    2、女生

    不知道各位發沒發現,最近幾年,女性對女權主義的訴求越來越強烈,強烈到有些偏激,她們有了工資,即使每個月月光,只要付得起房租水電費,買得起化妝品、衣服、包包,就自認為是自己養活自己了,是個“獨立的社會人”了。倘若還有餘錢,一定會拿來旅遊、健身或是搞點所謂的“高雅”活動,婉然一幅歲月靜好,人間四月天的樣子,繼而自認為是有“品味”的階層。

    我有一女性朋友,工資稅後1萬左右,在北京,除了房租3000每月,剩下的全部用來買化妝品,衣服,包。

    有一次我問她:你不攢錢麼?

    她說:我又不買房,攢錢幹嘛?

    我問:你不買房難道一輩子租房子住麼?

    她瀟灑的說:買房不是有男生麼。

    OMG,要麼給我愛情,要麼給我money,要麼給我滾,這就是典型的女權思想。

    更有甚者,婚前就計算著婚後的財產分割,以及婆家的一切大小事務與自己無關,單邊利己的女權主義往往要披著男權的外衣,卻打著女權的招牌在獲得實質性的好處,包括物質層面和精神層面的,這種思想讓大多數的男孩望而退步。

    真正獨立自強的女性才不會支援這種無限向男人索要利益的女權,這是假的女權!這是中華田園女權!

    獨立自強的真正的女權主義女性正忙著賺錢養家孝敬父母,而那些披著女權外衣的假的女權主義,那些懦弱貪婪的女性正忙著壓榨男友,男友一旦有所反抗,她們就開始怨天尤人。

    最後,如果兩個人相愛而有想要把這份愛當成一輩子,那麼,結婚吧。買不起大房子,買個小的,買不起小的,先租房子住,只要兩個人相愛,那就為你們一輩子的愛情去奮鬥吧。

  • 3 # 尋找開啟密碼的鑰匙

    這個問題有複雜的社會根源,一方面中國孩子成長的家庭環境越來越不如從前,試問有多少真正幸福美滿的家庭?聽說中國離婚率世界第一,離婚的家庭長大的孩子將來的婚姻十有八九會有問題,他們對婚姻的態度很悲觀,所以不想結婚。另一方面各種壓力、高額的結婚成本等等導致他們不願意結婚。

  • 4 # 情感之初
    不願意結婚的年輕人只佔少部分

    咱們華人在婚配觀念上多數屬於傳統的,男女到了婚配的年齡就會結婚,即使自己覺得還年輕,結婚的事情可以再等等,但是父母和大爺大媽、叔叔嬸嬸們會很自覺的替孩子們著急,總會不斷聯絡自認為合適的帥哥美女安排相親。如果不喜歡遵從家裡指令,則每天晚飯的時候就會聽到很多的人生大道理。

    有人樂此不疲,有人心生反感,但是最後終會找到配偶結婚生子,因為大部分人懂得每個年齡段應該做相應的事情,不然會耽誤事。所以不願意結婚的年輕人只佔少部分。

    經濟兩極化的人群結婚難

    經濟兩極化是指經濟條件差和經濟條件很好。經濟差則可選範圍或被選機率極小,而且還會自信心不足,造成客觀影響主觀出現不結婚的想法。經濟好則可選範圍或被選的機率極大,優越感會強,如果主觀意識比較愛玩,也會出現不結婚的想法。

    門當戶對、性格相合更重要

    眼緣和第一印象很重要,但是門當戶對、性格相合更重要。前者傾向於感性,後者傾向於理智,雖然愛情是一種遲到的感覺,可冷靜的理智慧夠保護自己的感情減少受傷的機率。結婚是長久的事,要考慮的周全些。

    心氣別過度高於現實

    人找物件要找自己優秀的想法是正確的,但要切記不可過於高出自身條件太多,不然在感情上會很累,繼續發展的可能性會小很多。

  • 5 # fjgckjj

    現在只要年紀越大就也不想結婚,一方面沒有遇到特別想結婚的那種,一方面自己有點過習慣了,結婚了之後天天柴米油鹽醬醋茶,還有公婆關係,現在社會越來越好,結婚不是必須的,有的人覺得談戀愛其實更好,保鮮,而且自由,結婚就是兩個家庭捆綁一起了

  • 6 # 小水與魚

    我感覺,不是年輕人不想結婚,而是不敢結婚了。

    對於年輕人結婚這件事情,現在社會上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早婚,一種是晚婚。現在農村地區,一些年輕人讀初中就戀愛,初中畢業也就出去工作了,工作沒多久就和物件結婚了。還有一些就在城市裡打拼的年輕人,面對現實生活的壓力,想結婚,也挺難的。

    一個大學生畢業也就二十二三歲了,剛剛畢業,生活的重心肯定是在工作上。因為工作的事情都足以讓他們應接不暇。畢業,就得面對就業壓力。去哪工作?找什麼工作?自己的競爭優勢如何?為了找到一份好工作,自己也已經被折騰得夠嗆的了。哪還有心思理會其他事情呢?入職了,也就要適應職場環境了。他們要從學生轉變成職場人,這個過程需要耗費他們的大量的精力。

    當工作穩定下來了,想拍拖了。但是出到社會的戀愛也許經濟條件這個因素會發揮較大的作用了。其實,女孩子對男孩子經濟條件的要求也算能理解吧。誰都有權利追求更好的生活條件。她有條件選擇更好的男生,她肯定不會選差的啊。當然,也有例外。於過於追求經濟條件的婚姻,我其實也是不贊成的。所以剛畢業的男生,要找女朋友也是不容易的。其實,你發現沒有,大學畢業後,最開始結婚的,都是畢業前就有穩定的戀愛關係的了。所以,在大學裡,除了學習,能有一段美好的戀愛,也是非常好的事情。

    這樣的種種因素,就會讓年輕人結婚越來越晚了。難道他們不想結婚嗎?我覺得他們是想的,只是為了生活一直忙,有時候會忘記了結婚。有時候,面對現實生活的壓力,他們只能推遲結婚。

    不管現實壓力如何,什麼年紀就做什麼年紀的事情。沒有哪一代人的人生是容易的。人生不易,我們都需珍惜,也需努力!

  • 7 # 不驕泰山

    因為沒有期待了。兩個人在一起,不是為了感情就是利益,要麼就是兩者皆有。

    1.感情需求談戀愛時就可以獲得,而且選擇更多,沒有必須的責任來壓迫,合則來不合則分。未婚同居已是正常現象,差別就是一張證。也許會受到家裡長輩的嘮叨和不理解,但是隨著社會不斷髮展,不婚者已不是眾矢之的。同時因為少了一張證,兩個家庭間的摩擦完全不存在了,剩下的就是乾乾淨淨兩個人的事了,也不怕對方查戶口似的詢問是不是農村戶口、家裡幾套房、父母有沒有退休金等很現實的問題。

    2.不願意結婚不等於結不了婚,原因有很多,但不願意結婚一定是因為現在的自己一定比婚後的自己幸福。我們有經濟來源,有自我排解的渠道,有親朋好友的陪伴,感覺什麼都不缺了,甚至連孤獨我們都在學會享受。也許一個人時會很難,生病一個人打點滴,無人為你點亮家中那盞燈,但是難道多了個丈夫/妻子他就一定會陪在身邊嗎,他就一定會像你所希望的那樣體貼、照顧嗎?不一定吧。人生的路,你終究要一個人走。

    3.如果遇到了一個很好或者很喜歡的人,在一起就好啦,想要永久的在一起那也不是一張證就能簡單辦到的事呀。家不一定是你溫暖的港灣,但對的那個人一定是你想要的港灣。

  • 8 # 惜花公子

    在90後時代在變革,讓90後的年輕人從曾經各類鄙視與批評中長大的人。成為了如今社會的主力軍。結婚更是成為很多的人不可逾越的大山。從成長經歷、物質需求、精神需求、社會氛圍等等都阻礙著現在年輕人的走進婚姻的殿堂。

    一、成長經歷

    人生下來就是不公平的,有人含著金鑰匙長大、有人卻從從小就活在溫飽線上。這樣造就了不同的成長經歷,進而影響其整個人生。有錢人家的孩子可以接受更好的教育資源、見識上、生活上、交際上等等都要好的多。現在的校園裡,可能除了校服是一樣的外。其他的什麼都不一樣了。有錢人的小團體是,窮人孩子們心中的痛,會再很小的時候給其心理留下陰影。

    二、物質需求

    如今,畢業等於失業,在茫茫人海的就業大軍中,能夠找到一份好的工作是那麼的不容易,對於窮人家的孩子就是這樣的。但對於有錢人家的孩子,父母就早早的安排好了一切,有的進入了某某國企,有的回家繼承父業等等,更是早早的都有了房子、車子。而窮人家的孩子卻不一樣,一上班就揹負著家庭負擔。每個月的除了自己的生活開支外,還要補貼家用。面對居高不下的房價、與生活成本,能夠活著都很艱辛。

    三、精神需求

    現在朋友圈裡,有錢人家的孩子,曬著父母給買的車、房子、周遊世界的美景、與花花綠綠的各類妹子。人生真的好開心與快樂呀。而那些窮人家的孩子呢?用著微薄的薪水保障著基本的生活需求外,在精神上就是在路邊攤上吃著燒烤喝著扎啤、吹著牛逼、抱怨著社會的不公都成為精打細算後的奢華。最後,窩在出租屋裡哭泣,過著每天都想死卻又不敢的煎熬。與各種焦慮。

    四、社會氛圍

    從廣告詞、各類影視劇、茶前飯後人們的話題,都是房子、車子、票子。廣告詞告訴我們結婚,是隔房隔車隔她媽;影視劇告訴我們結婚,打敗我們的不是天真而是無邪;茶前飯後告訴我們結婚,是門當戶對的真理。

    不同的成長經歷、家世背景,卻要面對著同樣的高房價、高物價與結婚。有錢人家的孩子活的是逍遙自在,窮人家的孩子卻是寸步艱辛。看不透的人心,聽不完的謊言的背後。讓結婚成為了一種奢侈品,是有錢人的遊戲,窮人的奢侈。不是我們不想結婚,是太多太多的現實讓我們遙不可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人情越來越淡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