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韓的李退溪(1501-1570年)出生於詩書官宦世家,一生淡泊名利,以研究朱子學為畢生事業,取得了輝煌的藝術成就。
中國儒學經典和儒學傳入北韓半島並生根發展,又有李退溪等巨儒的傾力推動,從而使南韓成為了東亞文化圈中儒家文化積澱極為深厚的國家。
對於每年都要兩三次來華的南韓安東大學李潤和教授來說,今年5月份的來華似乎有著特別重要的意義。2001年10月,南韓安東市將召開世界儒教文化節並紀念南韓名儒李退溪誕辰500週年,受安東市委託,李教授專程帶領攝製組前來拍攝有關儒教在中國的專題片。作為一名專門研究儒家文化的學者,在中國追尋先哲的足跡,內心的激動可想而知。為此記者特意採訪了他。
李退溪(1501——1570年),開啟一張面值1000元的南韓紙幣,上面赫然印著一位眉目清秀、面容慈祥的長者,他就是聲震古今、名聞世界的南韓一代名儒李退溪。
字景浩,號退溪。他出生於詩書官宦世家,在父兄的嚴格教育下,從小就收到了儒家程朱性理文化的薰陶。他一生淡泊名利,超然於經常演為“士禍”的黨爭之外,以研究朱子學為畢生事業,取得了輝煌的學術成就。他被認為是北韓李朝時代最有影響的哲學家,為朱子學在北韓半島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在北韓被譽為“海東朱子”、“東方百世之師”,有人評價他為“北韓五百年推為第一儒家”。
李退溪
李晃,字季浩,後改景浩,號退溪、退陶,生於北韓燕山君七年,即明孝宗弘治十四年(公元1501年),
卒於宣祖三年,即明穆宗隆慶4年(公元1570年),為16世紀北韓李朝朱子學大師,他的學說主要奠基以朱子學為宗,而對當時的諸子性理學之說之異同,亦得曲暢旁通,折中於朱子。退溪自雲:“志於性理之學……於書無所不讀,而尤用心於性理之學”
李退溪是北韓朝儒學的泰斗,他繼承了王明陽的學術理論,並自己開創了退溪學派。李退溪的經世思想,是典型的儒家思想。遠承孔、孟的心法,近守朱子的遺教。政治方面,注重德治,而以孝、悌、慈為本。德治的實現,則端在乎君臣。君明臣賢,天下致治;君暗臣佞,天下混亂。而君臣二者間,國君與德治的關係更為密切。為撫養聖德,退溪以筆代口,上疏帝王之學,此即史家稱道的「戊辰六條疏」。同時獻「聖學十圖」,並親自進講。退溪愛君憂國的熱忱,由斯可見。對於人才的培育,退溪更引為己任。陶山書堂,即是退溪親手建成的教育場所,曾培養出三百餘名的國家棟梁。對於推展教化,蔚養學風,卓有貢獻。
李退溪畢生窮究理學,而志在聖賢事業。雖以身病體弱,不堪重任,但是退溪無論在朝在野,都非常關心君國大事,留意民生疾苦。「其術足以匡時,其言足以救世」,“稱先生為通儒,誰曰不宜”。
李退溪在大韓民國家喻戶曉,南韓政府為了紀念這位思想家,將其頭像印在了1000元的韓圓上。此外,首爾鍾路區北部亦有一條退溪路用以紀念他。
南韓的李退溪(1501-1570年)出生於詩書官宦世家,一生淡泊名利,以研究朱子學為畢生事業,取得了輝煌的藝術成就。
中國儒學經典和儒學傳入北韓半島並生根發展,又有李退溪等巨儒的傾力推動,從而使南韓成為了東亞文化圈中儒家文化積澱極為深厚的國家。
對於每年都要兩三次來華的南韓安東大學李潤和教授來說,今年5月份的來華似乎有著特別重要的意義。2001年10月,南韓安東市將召開世界儒教文化節並紀念南韓名儒李退溪誕辰500週年,受安東市委託,李教授專程帶領攝製組前來拍攝有關儒教在中國的專題片。作為一名專門研究儒家文化的學者,在中國追尋先哲的足跡,內心的激動可想而知。為此記者特意採訪了他。
李退溪(1501——1570年),開啟一張面值1000元的南韓紙幣,上面赫然印著一位眉目清秀、面容慈祥的長者,他就是聲震古今、名聞世界的南韓一代名儒李退溪。
字景浩,號退溪。他出生於詩書官宦世家,在父兄的嚴格教育下,從小就收到了儒家程朱性理文化的薰陶。他一生淡泊名利,超然於經常演為“士禍”的黨爭之外,以研究朱子學為畢生事業,取得了輝煌的學術成就。他被認為是北韓李朝時代最有影響的哲學家,為朱子學在北韓半島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在北韓被譽為“海東朱子”、“東方百世之師”,有人評價他為“北韓五百年推為第一儒家”。
李退溪
李晃,字季浩,後改景浩,號退溪、退陶,生於北韓燕山君七年,即明孝宗弘治十四年(公元1501年),
卒於宣祖三年,即明穆宗隆慶4年(公元1570年),為16世紀北韓李朝朱子學大師,他的學說主要奠基以朱子學為宗,而對當時的諸子性理學之說之異同,亦得曲暢旁通,折中於朱子。退溪自雲:“志於性理之學……於書無所不讀,而尤用心於性理之學”
李退溪是北韓朝儒學的泰斗,他繼承了王明陽的學術理論,並自己開創了退溪學派。李退溪的經世思想,是典型的儒家思想。遠承孔、孟的心法,近守朱子的遺教。政治方面,注重德治,而以孝、悌、慈為本。德治的實現,則端在乎君臣。君明臣賢,天下致治;君暗臣佞,天下混亂。而君臣二者間,國君與德治的關係更為密切。為撫養聖德,退溪以筆代口,上疏帝王之學,此即史家稱道的「戊辰六條疏」。同時獻「聖學十圖」,並親自進講。退溪愛君憂國的熱忱,由斯可見。對於人才的培育,退溪更引為己任。陶山書堂,即是退溪親手建成的教育場所,曾培養出三百餘名的國家棟梁。對於推展教化,蔚養學風,卓有貢獻。
李退溪畢生窮究理學,而志在聖賢事業。雖以身病體弱,不堪重任,但是退溪無論在朝在野,都非常關心君國大事,留意民生疾苦。「其術足以匡時,其言足以救世」,“稱先生為通儒,誰曰不宜”。
李退溪在大韓民國家喻戶曉,南韓政府為了紀念這位思想家,將其頭像印在了1000元的韓圓上。此外,首爾鍾路區北部亦有一條退溪路用以紀念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