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星原影畫行
-
2 # 醫緣303
明明知道西藥的毒副作用大於治療作用,還有必要去服不???化療也是西藥的一種,其毒副作用也是大於治療作用的。只有愚蠢的人才會這樣治療的。
-
3 # 青青養生堂
化療是把雙刃劍,殺死癌細胞的同時也會對胃黏膜細胞造成損傷,引起患者噁心、嘔吐、食慾不振等。化療期間患者免疫力低下,急需補充營養,癌症患者該怎麼吃增加食慾補充營養呢?
化療前:化療前1-2周,消化功能正常的,可以選用高蛋白質如魚類、奶類、蛋類等以及各種穀物、新鮮蔬菜和水果給予營養支援。如果患者進食不足、消化功能差,可給予口服胡總管飼全營養腸內營養劑。
化療期間:用藥當天,早餐提前,晚餐推後,堅強噁心、嘔吐消化道反應。患者宜清淡進食,量取平時一半,3-4小時後進行靜脈化療,減輕症狀。化療期間大量補水減輕藥物對消化道黏膜刺激,幫助毒素的排出。化療期間噁心、嘔吐,宜清淡飲食,多食半流質食物,如粥類、麵條、米粉、豆漿、蔬菜水果以及清淡湯類等水分充足的食物,避免油膩肥厚的難消化的食物。同時根據患者食慾和化療反應調整飲食內容、數量、餐飲時間,食慾好,反應輕可以進食。飲食宜少量多餐,細嚼慢嚥,溫度適中。
腫瘤專家建議結合禾存有機硒給腫瘤病人。大量研究顯示,硒是腫瘤強有力的抑制劑,補硒可以降低腫瘤的發病率。硒被稱為抗癌之王。硒可以顯著減輕腫瘤化療藥物的毒性,抑制腫瘤的發生、發展,誘導腫瘤細胞凋亡、抑制腫瘤生長,減輕腫瘤病人化療的痛苦,能抑制癌細胞生長,阻斷癌細胞的能量供應,減輕抗癌藥物的毒副作用。
癌症患者血硒活性均低於正常人。所以腫瘤專家建議給腫瘤病人補充禾存硒,此外血硒水平的高低還與癌症的複發率、擴散程度、患者存活時間以及預後相關。.血硒水平較高的腫瘤患者,腫瘤可能侷限於原發部位,遠處轉移的可能性較小,複發率可能較低,預後可能會較好。相反,血硒顯著降低的患者腫瘤多有遠處轉移、惡性程度高及生存期短的可能。
化療後:這期間慢慢恢復患者飲食,清淡少量,由半流質如粥類、麵條、蒸蛋逐漸過渡到普通飲食。食物加工方法宜蒸煮燉等易消化為主,少吃油炸、燒烤食物,注意水分的補充。
如果患者很想吃酸豆角、鮮辣椒等食物,可以少量吃一些開胃口,但是一定要注意少量,不能多吃。也可以多選用健脾和胃助消化的食物,如山楂、陳皮等,對進食不足的患者,要注意給予高營養密度易消化食物,同時給予腸內、腸外營養支援。
食物舉例:
早餐:薏米紅豆粥、西紅柿炒雞蛋、饅頭
加餐:豆漿、水果
中餐:瘦肉末碎菜麵條、酸奶
加餐:果汁或者水果、紅棗百合羹
晚餐:餛飩、鮮菇豬血
-
4 # 劉永毅醫生
消化道症狀無疑是化療後最常見的併發症,噁心、嘔吐以及食慾不振,這是由於化療藥物作用於胃腸道粘膜造成損傷所致。雖然近些年新型止吐藥物廣泛應用於臨床,比如帕洛諾司瓊、阿瑞匹坦等,注射劑、口服劑都有,噁心、嘔吐發生率大大降低,但是胃腸粘膜損傷並不會因此而減輕,也就是化療後食慾不振普遍存在的原因。
除了一些必要的藥物治療,飲食上有哪些建議呢?
既然是胃腸道粘膜損傷,食物軟、爛、細、碎是基本要求,較硬、不易消化的食物使損傷加重,不利於營養吸收,也不利於損傷恢復。並且要求少量多餐,量少易消化,也是降低胃腸道負擔的一種方式。
食物儘可能顏色鮮豔,多樣,廚藝好的家人可以把飯菜做的精緻些,以感官刺激病人的食慾。有些病人愛吃辣、麻食物,可以稍稍來一點,“發”不了腫瘤的,讓病人能多吃一點點飯。但是過於辛辣刺激、油膩的食物應避免。
必要時“強迫”病人定時、定量進食,進食後沒有太多難受就行,保證營養補給,以利於恢復,以利於抗腫瘤。
注意病人的飲食習慣,愛吃哪些食物,不愛吃哪些食物,細節問題也要關注。每個病人具體情況可能有一些不同,比如有病人就喜歡聽孫子、孫女的話,不妨讓孩子去叮囑病人,也是個辦法。
-
5 # 癌症康復治療知識普及
現代醫學界普遍認可並推崇MDT多學科結合系統診療方式,四川省腫瘤醫院·巖正中醫醫院,奉行將西醫,中醫,心理,營養膳食,運動康復五個維度結合的MDT系統結合診療方式,旨在讓更多癌症患者得到科學的治療的方式,能有更好的治療體驗和服務。如有需求,請關注。
營養支援一:間隙療法
化療那幾天,化療反應比較重,飲食應以補水為主。可食用半流質、流質、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腸內營養劑)等清淡、易消化的食物。每日的液體量比原來增加50%以上,達2000~3000毫升,以促進化療藥在體內代謝和排洩,減輕毒性。補水的措施包括多喝水、喝湯、粥、淡茶、菜汁、果汁等。
化療間隙,化療反應漸漸減輕,逐漸給予“三高”,即高熱量(增加20%)、高蛋白(增加50%)、高維生素(增加50%)的飲食,維持體重在正常水平,有利於機體遭受化療損傷後的修復;增加餐次,進食量逐漸增加,與食慾、消化功能協調。食物攝入不足時,可兩餐之間補充易消化的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腸內營養劑)。
具體來說,每日食量要有所增加,食物結構科學合理,注意營養平蘅,膳食多樣化。下面分三大類來介紹 “三高”。
第一大類:肉、魚、蛋、奶、大豆及製品、堅果類
這類食物含有豐富的優質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也可增加熱量。例如每日增加二兩草魚、一杯奶、一個蛋就可增加約30克蛋白質、300千卡熱量。
這類食物有4條腿的畜類如豬、牛、羊、兔的瘦肉及內臟(肝、肚、腸、心等);2條腿的禽類如雞、鴨、鴿子、鵪鶉等及內臟;水中游的即水產類有各種魚類(淡水、海水)蝦、貝、烏龜、水魚、河鮮、海鮮等;蛋類有雞蛋、鴨蛋、鵪鶉蛋及製品;奶類有純牛奶、酸奶、奶粉等;大豆類及製品:大豆包括黃豆、黑大豆、青大豆,乾的、新鮮的象毛豆 ,大豆製品有豆腐、豆漿、香乾、素捆雞、百葉、豆筍等,大豆製品比大豆易被機體消化吸收(注意日本豆腐不是豆製品,而是蛋製品)。
儘量選用新鮮的原料,正常人該大類食物每日推薦量為:肉魚蛋100克~200克(2~4兩),奶300克、大豆40克或其製品。
第二大類:穀類(米、面、雜糧)、薯類、雜豆等糧食
穀類有大米、麵粉製品(很多)、玉米、黑米、薏米、燕麥等,薯類如紅薯、芋頭、淮山、藕等,雜豆如綠豆、赤小豆、芸豆等,建議每天2兩以上。如每日增加100克(2兩)此類糧食,便能增加360千卡熱量(肥胖者不增加)。
第三大類:新鮮的蔬菜和水果
可提供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及植物化學物質,對機體有保護作用。根據統計學結果,多食新鮮的蔬菜、水果有預防癌症的作用。
這類食物的品種真是太多了,參照中國營養學會制定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每日提供蔬菜1斤-1.5斤,每日5個品種,水果半斤-1斤,注意蔬菜與水果不能互換,不能只吃水果不吃蔬菜。一般來說,紅、綠、黃等顏色較深的蔬菜和水果含營養素比較豐富,且含有較多的可以抑制腫瘤的植物化學物,所以應多選深色蔬菜和水果。菌藻類如各種蘑菇、雲耳、銀耳、海帶、紫菜等,這類食物含有一些多糖類化學物,如香菇多糖、銀耳多糖等,證明有抗癌作用,應該經常(每日)食用,且新鮮的比干的好。
以上三大類食物最好在三餐食譜中都具備。因此,如果食慾尚好,消化功能正常,適量增加上述三類食物攝入,可以幫助你實現“三高”——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但要注意高蛋白、高熱量的食物不宜長期進食太多,以免造成肥胖,消化不良,加重肝、腎負擔。
營養支援二:不同時期,不同營養方案
化療前營養準備
化療前1~2周開始,能進食、消化功能正常的,依照上述原則進行積極的營養支援;
進食不足,消化功能差的,或已有營養不良者,根據病情給予口服或管飼全營養型腸內營養劑(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
經腸營養不足或不能者,給予含有氨基酸、脂肪乳、葡萄糖、維生素、電解質、微量元素等的腸外營養支援(打營養針)一週左右。
化療進行時
化療用藥當天,將早餐提前、晚餐推後,拉開反應時間,可避免或減輕發生噁心、嘔吐等消化道反應。另外,化療病友要採取早餐進食清淡的食物,量取平時的一半,3~4小時後進行靜脈化療,可有效減輕化療所致的嘔吐症狀。
化療期間大量補水或飲料以減輕藥物對消化道粘膜的刺激,並有利於毒素的排洩。
化療期間一般都有噁心、嘔吐的反應,宜進食清淡一些的飲食,可多食一些半流質食物如粥類(如薏米粥、薑汁粥、陳皮粥、綠豆粥、肉末粥、魚片粥等)、麵條、米粉、豆漿、稀腸內營養劑、蔬菜水果及清淡的湯類、果蔬汁飲料等水分充足的食物,避免油膩肥厚的食物如大魚、大肉、雞、鴨等難消化的食物。還要根據病友的食慾和化療反應調整飲食的內容、數量、餐次和時間,食慾好、反應輕可以多進食。
飲食宜採用少量多餐制,喝水與進餐分開,少量多次,進食速度不要太快,溫度適中不燙不涼。
化療間隙期
間隙期,反應已過,應加強營養,給予富含營養的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的飲食,以促進機體的恢復。注意進食要循序漸進,由清淡少量開始,由半流質如粥類、麵條、蒸蛋等逐漸過渡到普食。食物加工方法以燉、煮、蒸等易消化為主,必要時做成勻漿飲食,少用油炸和燒烤的食物。增加餐次,注意水分的補充。
有味覺、嗅覺改變者,除在烹調方法和調味品的使用上多下功夫外,應避免接觸不喜歡的氣味和食物。
有時候,病友嘗試自己動手做一些食物來吃,可能會胃口大開、食慾大增,不妨試一試。也可以嘗試少量食用酸豆角、泡菜、腐乳、少辣鮮剁椒等開胃食物。
還可以多選用健脾和胃、助消化的藥物如多酶片、胰酶片、湘曲、保和丸、酵母片等,配合藥膳如淮山、薏米、黃芪、黨參,山楂麥芽飲(山楂10克、炒麥芽10克、甘草數片,泡開水服)等。
對於進食不足者,要特別注意給予高營養密度、易消化的食物,同時需要給予腸內、腸外營養支援(見前述)。
適量補充益生菌,或可改善腸道環境,利於腸道修復和功能恢復。
回覆列表
食慾不振化療毒副作用導致,飲食宜清淡,少辛辣,避免油膩;注意補充蛋白質,多吃雞蛋、魚肉、豆製品等。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維生素的食物,營養全面。化療後多伴有白細胞低,免疫力低下,注意保暖,預防感冒等疾病發生。切勿過度化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