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愛新覺羅·胤禵
愛新覺羅·胤禵(1688年—1755年),又名允禵,清聖祖康熙帝第十四子。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正月初九酉時生,胤禵出生,生母德妃烏雅氏,原名胤禎。從小聰明過人,才能出眾,胤禟曾語:“胤禵聰明絕頂,才德雙全,我兄弟皆不如也”,胤禵為康熙帝所厚愛,從少年時代起,就頻繁地扈從其父出巡,日常生活中,也往往被給予一些特殊優待。
康熙帝去世後,胤禵被召回京師,隨即軟禁於景陵讀書,後因皇太后去世,被授於郡王虛銜。
2、張古愚
張古愚,生於1905年,男,京劇史論、評論家。安徽定遠縣人,世居浙江鎮海。從小喜愛戲曲,為研究中國的戲曲組織形式和特點,在青年時期便深入民間對戲曲進行考察。1921年到河南,對開封以東地區的“靠山紅”、“羅羅”、“越調 ”、“大梆”等進行實地考察。1924年到湖北考察了漢戲和花鼓戲。對中國戲曲形式及其特徵有著比較真切的感受和領悟,並蒐集了不少第一手資料。
3、宋昊宇
北京京劇院演員,工老生,宗馬派,是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張學津先生的入室弟子。
八歲從藝,十二歲正式考入北京市戲曲學校,習老生,1997年畢業後加入北京京劇院工作。在校期間曾受到李甫春、白元鳴、譚元壽、張慶良、王志廉、楊汝震等諸多名師教誨,受益匪淺
1、愛新覺羅·胤禵
愛新覺羅·胤禵(1688年—1755年),又名允禵,清聖祖康熙帝第十四子。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正月初九酉時生,胤禵出生,生母德妃烏雅氏,原名胤禎。從小聰明過人,才能出眾,胤禟曾語:“胤禵聰明絕頂,才德雙全,我兄弟皆不如也”,胤禵為康熙帝所厚愛,從少年時代起,就頻繁地扈從其父出巡,日常生活中,也往往被給予一些特殊優待。
康熙帝去世後,胤禵被召回京師,隨即軟禁於景陵讀書,後因皇太后去世,被授於郡王虛銜。
2、張古愚
張古愚,生於1905年,男,京劇史論、評論家。安徽定遠縣人,世居浙江鎮海。從小喜愛戲曲,為研究中國的戲曲組織形式和特點,在青年時期便深入民間對戲曲進行考察。1921年到河南,對開封以東地區的“靠山紅”、“羅羅”、“越調 ”、“大梆”等進行實地考察。1924年到湖北考察了漢戲和花鼓戲。對中國戲曲形式及其特徵有著比較真切的感受和領悟,並蒐集了不少第一手資料。
3、宋昊宇
北京京劇院演員,工老生,宗馬派,是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張學津先生的入室弟子。
八歲從藝,十二歲正式考入北京市戲曲學校,習老生,1997年畢業後加入北京京劇院工作。在校期間曾受到李甫春、白元鳴、譚元壽、張慶良、王志廉、楊汝震等諸多名師教誨,受益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