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娛樂最精華
-
2 # 無敵1147468
這問題問的有點幼稚了,我不知道題主問這個問題是什麼意思,是想提醒大家不要忘記郭德綱對相聲的貢獻嗎?那大可不必,因為大眾普遍認可包括業內人士都承認這一點,的的確確是郭德綱把已經走向沒落的相聲又拉回了大眾的視野,這是不爭的事實,不需要小編用提問題的方式提醒大家郭德綱對相聲的貢獻,
-
3 # mimidustie
以前我基本完全不看相聲,偶爾看或聽到相聲,頂多一兩分鐘就覺得無聊透頂,不會再繼續看或是聽。
一直到幾個月前,意外看到郭德綱和于謙的相聲後,基本天天看,欲罷不能。
對我而言,郭德綱/于謙=相聲,現在也看岳雲鵬/孫越了,雖然水平不高,但是非常逗趣,完全滿足娛樂的需求。
基於好奇,看了一次姜昆的相聲,感想:什麼玩意兒?
-
4 # 娛扒府
挽救沒挽救不知道,但是,因為郭德綱的努力和奮鬥讓相聲再次繁榮了起來
是任何人都承認的一個事實!
也是別人無法抹殺掉的,這一點來看的確是中興之功!
相聲幹不下去的年代說到相聲,這門傳承了百十年的藝術差一點就在上個世紀90年代就消亡了。這可都是人所共知的事實。相聲不好看,沒人聽,處在了一個很尷尬的境地。
加之當時各種藝術門類的復興和各種喜劇方式的增多,相聲的市場份額也越來越小。當時的主流相聲界抱怨相聲不好乾、沒人看的人可不在少數!於是,一夜之間紛紛跳槽、轉行的也是數不勝數!
處於邊緣的非主流相聲演員郭德綱這個時候還正在餓肚子
自幼學習的就是相聲,5歲開蒙、7歲拜師,學成了你給他說沒了市場,這就如同要命。
沒得辦法,和幾個不錯的人一起組團開了個小劇場,三個人輪替著,單口、對口、快板、群口,這幾種形式輪換著就算是把這個買賣做下來了,好歹是有了口飯吃。
開小劇場,延續相聲生命在相聲《論五十年相聲之現狀》中郭德綱說的很好,我愛相聲,我怕它完了。聲嘶力竭的控訴,無非就是想討口飯吃。可是,事情本沒有那麼如意!
經歷了幾次風波,一路的坎坷走來,箇中的苦楚只有自己知道。
好在,一切都過去了。德雲社的商演也是如火如荼的進行著,多年的努力沒有白費。
觀眾們(至少進劇場的觀眾)也多了起來
這就是貢獻。
-
5 # 郭鵬學暖通
我覺得這麼說,雖然是有點大,但是也算是中肯的。。。他對於相聲這個行業的貢獻是比較大的。
相聲從最早的天橋把式,混到了劇場裡,當時也出現了很多高水平的藝人,窮不怕,相聲八德之類的等等,建國之後,把相聲帶到了一個新的高度的,有侯寶林、劉寶瑞、馬三立等,尤其是侯寶林大師。相聲受當時的影響,逐漸取其糟粕,取其精華,由諷刺的變成歌頌的形式,尤其是以馬季為代表,他說的雖然是歌頌型的,但是很多段子還是非常好的,,,像什麼宇宙牌香菸、五官爭功之類的,,,上個世紀,尤其是八幾年的時候,也出現了很多笑星,尤其是馬季的弟子們,,,當時還是有很多膾炙人口的相聲,隨著電視的普及,對於相聲來說前期是個機會,後期就有點災難了,,,電視裡的相聲,還是受限制的多些,有些劇場裡能說的,在電視裡是不能說的,有些會後期被剪輯,,,例如近期爭議比較大的,就是喜劇人裡張雲雷的相聲,被剪了亂七八糟的,,,然後就是九幾年,新的相聲逐漸減少,很多相聲演員去弄小品了,,搞的相聲不相聲,小品不小品,觀眾逐漸把相聲忘了,認為有兩人在上面就是相聲,多人在上面就是群口了,,或者兩者都無所謂了,,,,能笑就不錯了,,相聲也在逐漸走向沒落。
郭德綱的德雲社出來後,零幾年在網路上火了,使得相聲重新迴歸劇場了,很多人又開始重新說相聲了,,,很多人不喜歡的戲劇,被他們一唱,感覺還是可以聽聽的,,,
對於相聲來說,俗不俗,雅不雅的問題,這個不好判斷。同樣一個事情,就看怎麼說了。倫理綱常在相聲裡經常被咋掛,那麼同樣的東西,放到電視劇裡就沒事。那些手撕鬼子,褲襠藏雷就雅了?
老百姓喜歡,能花錢去看,至少對於這個行業來說,還是有利的吧。老百姓都不搭理了,,那麼這個行業是不是就完了。你怎麼看呢?
對於體制外的,草根們來說,自己努力奮鬥,努力過上好生活,難道不對嗎?並且還會順便把這個行業攪動了一下。雖然很多人會很痛苦。
哈哈,你們怎麼看呢?
-
6 # 散人堂主
在德雲社之前,相聲一直是姜大溼那樣的水準、那樣的框框,人們已經誤以為相聲就是那個樣子,有幾年的春晚還出盡了風頭。
後來,隨著趙本山的橫空出世,小品明顯搶了之前相聲的風頭,這一點從那幾年的春晚就能去看出來。千家萬戶擠坐在電視機前等趙本山,相聲節目經常因本山大叔的節目而被推到午夜後,用本山大叔的話講“相宣告顯幹不過小品”。
終於,藉著網路影片的迅速普及,“德雲社”如驚雷般炸開了大家的眼鏡,原來還有這樣的相聲。隨後德雲社的一大批段子,陸續呈現在我們視野之內,讓我們徹底改變了對相聲的認知。
而後,雖幾經波折,但德雲社終成大事,才有了今天的江湖地位。而今,一提起相聲,所有人第一想到的就是《德雲社》“郭德綱”,雖然有點獨孤求敗的意思,但這是一項藝術變革必須經歷的,革新就要有帶頭之人。
希望郭德綱越來越紅、《德雲社》越來越紅、相聲藝術越來越紅。
-
7 # 打工進行時
這個挽救的詞用的有點太誇張了!應該是促進了相聲行業的發展,不錯論功勞郭德綱是有很多,但是以此否認其他的人也是不公平的,比如高曉攀的嘻哈包袱鋪等一些相聲團體都是促進了相聲發展。
-
8 # 小鋼絲一枚
我睡聽郭德綱相聲10餘年,每晚不聽著郭德綱和德雲社的相聲就睡不著覺,平常也很關注郭德綱及德雲社,所以還是很有資格回答這個問題的。
還記得小鋼絲小的時候,聽相聲是隻能在收音機裡面偶爾聽到的,稍微大一點兒了,家裡有了電視,也就可以在電視上看到電視了,那個時候就特別喜歡相聲這種形式,兩個人往臺上一站,透過語言就能把人逗的捧腹大笑,不過,大概到了90年代前後的時候,好像一夜之間,就感覺相聲不行了,電視上的語言類節目,更多的被小品這種形式所佔據,雖然小鋼絲仍然喜歡相聲,可是卻總也不能在電視上看到聽到喜愛的節目了。
這種落寞的情況,直到2005年有一天,哥們兒從北京出差回來,帶回來了兩張盜版的CD,裡面是鳳凰衛視為郭德綱,為德雲社錄製的上下兩期的節目,那個時候似乎還不叫德雲社,而是叫北京相聲大會,聽了那裡面的節目,小鋼絲心裡是止不住的竊喜,喜歡的相聲節目又回來了,那個時候老郭的作品也多,小鋼絲經常一個人對著電腦螢幕上的郭德綱相聲傻樂,真的是開心啊,又可以聽相聲了,又可以聽好聽、好玩、有趣的相聲了。
其實,是不是郭德綱挽救了相聲,這真的不是很重要,我們喜愛的是相聲這門藝術本身,只不過現在的相聲界,真正會說相聲的人,真正好聽好玩的節目,大部分集中在德雲社,集中在郭德綱的門下而已,有了郭德綱,有了德雲社,勾起了童年對相聲的美好回憶,這比郭德綱是不是挽救了相聲好像來的更加的開心。
-
9 # 小阿爺乓乓響
應該是吧,中國的相聲演員目前也只有郭德綱,于謙帶領著他們的一班人馬堅持著相聲事業上,大部分的相聲演員可以這樣說吧不務正業另找掙錢的門道去了,做廣告的,當主持人,反正不做本職工作這裡打打工哪裡剪剪綵,照這樣下去中國的相聲事業後繼無人了,有的是相聲演員出生的,他們自己不說相聲且指手畫腳說三道四,別人在做事情你們且看不慣別人,你們自己正天吊兒郎當你們有什麼資格去評論別人,個人覺得相聲屆只有郭德綱于謙他們在挽救相聲屆,國家應該大力支援和發揚光大,否則相聲屆將會後繼無人
-
10 # 不止看戲
這個問題,我們可以看看郭德綱自己做出的回答。 之前採訪郭德綱,問過這個問題,當時他說,“說郭德綱拯救了相聲,那不是說活人的話,那是以後的事兒,比如100年後出一本《中國曲藝史》說郭德綱如何如何,現在說這個沒用。” 從郭德綱的過往來看,十多年前一夜爆紅,之後經歷了何雲偉、曹雲金、劉雲天等愛徒離開德雲社,到被停演,再到“代言門”,到後來跨界綜藝等等,郭德綱經歷波折一手帶火了德雲社,現在也在國外開了分社,海外德雲社落戶墨爾本。 前幾日,德雲社在日本演出,劇場爆滿。可以肯定的是,以郭德綱為代表的相聲火了,但是相聲這個行業火沒火 還不好說。 曾經有一段時間,德雲社在北京展覽館劇場平均一個月一場演出,2700座的劇場總是售空。如果做一個對比的話,這麼大的場子,一個相聲演員的整個生涯在此辦一次專場也是不容易的事兒。 那麼在德雲社之外呢?其實整個相聲市場並不好,純粹靠商演的話整體還是處在“賠本賺吆喝”的狀態。之前在宣武文化館看過某社的相聲演出,目測也就是200個座位吧,也沒有坐滿。 因為德雲社,確實不少人又開始喜歡相聲,我們在肯定他的貢獻的同時也應該理性的看待這個問題。正如他自己所說,現在下定論還是早了些。
回覆列表
客觀評價,不能說是挽救了相聲,而是郭德綱本人對相聲有很大的推動作用。
我個人覺得是非常認可目前郭德綱為國內相聲界所做的努力的,他本人非常熱愛相聲這門藝術,不然也不會向大家積極的傳導相聲的好處。
老郭最大的貢獻就是讓我們在當下的喜劇作品中喜歡上了相聲,尤其是他的劇場相聲更是深受大家的推崇和喜愛。但有貢獻不假,但也有弊端,就是目前的相聲團隊不缺人才,缺的就是精品,什麼精品,就是專業有想法的創新團隊。換句話說這就是為何相聲在頭十年那麼受歡迎的原因。那時的相聲可謂是人說得好,作品質量又不錯,而目前在相聲界最缺少的就是這一點。
綜上所述,我本人非常喜歡聽郭德綱的相聲,但作為一位愛好者我們也不要把郭德綱進行誇大,他是人不是神,他對相聲界確實有積極的推動作用,但也不至於一人挽救了相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