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池記①
羲之之書晚乃善(12),則其所能,蓋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後世未有能及者,豈其學不如彼邪(13)?則學固豈可以少哉!況欲深造道德者邪?
墨池之上,今為州學舍(14)。教授王君盛(15),恐其不章也(16),書“晉王右軍墨池”之六字於楹間以揭之(17)。又告於鞏曰:“願有記!”推王君之心,豈愛人之善,雖一能不以廢(18),而因以及乎其跡邪(19)?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學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後人尚之如此,況仁人莊士之遺風餘思(20),被於來世者如何哉!
慶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鞏記。
①本文是作者應撫州州學教授王盛之請而寫的一篇敘記。文章先由墨池的傳聞推出王羲之書法系由苦練造就的結論,然後引申到為學修身要靠後天勤奮深造的普遍道理。全文因小見大,語簡意深,多設問句,辭氣委婉,體現了作者獨特的文風。
②臨川:宋撫州臨川郡。即今江西撫州市。
④王羲之:字逸少,東晉著名書法家,世稱王右軍,後人號為“書聖”。
⑤荀伯子:南朝宋人,曾任臨川內史,有《臨川記》。《太平寰宇記》卷一一○載其記敘王羲之官臨川及墨池的事。
⑥張芝:字伯英,東漢著名書法家,善草書,人稱“草聖”。
⑦豈信然邪:難道是真的嗎?
⑨極:至,達。
⑩出滄海:泛舟東海。據《晉書·王羲之傳》載:“羲之既去官,與東土人士盡山水之遊,弋釣為娛。又與道士許邁共修服食,採藥石不遠千里,遍遊東中諸郡,窮諸名山,泛滄海。”
(11)徜徉(chángyáng常羊)肆恣:縱情遨遊。
(12)“羲之”句:王羲之的書法初不如同時庾翼、郗愔,晚年才臻於精妙之境。見《晉書·王羲之傳》。
(13)彼:指王羲之。
(14)州學舍:指撫州州府的學舍。
(15)教授:官名,主管學政和教育所屬生員。
(16)章:同“彰”。
(17)楹:廳堂前部的柱子。揭之:標明。
(18)不以廢:不肯讓它埋沒。
(19)“而因”句:因而愛及到他的遺蹟嗎?
(20)仁人莊士:有道德修養、為人楷模的人。遺風餘思:留下來的風範,傳下來的思想
墨池記①
羲之之書晚乃善(12),則其所能,蓋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後世未有能及者,豈其學不如彼邪(13)?則學固豈可以少哉!況欲深造道德者邪?
墨池之上,今為州學舍(14)。教授王君盛(15),恐其不章也(16),書“晉王右軍墨池”之六字於楹間以揭之(17)。又告於鞏曰:“願有記!”推王君之心,豈愛人之善,雖一能不以廢(18),而因以及乎其跡邪(19)?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學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後人尚之如此,況仁人莊士之遺風餘思(20),被於來世者如何哉!
慶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鞏記。
①本文是作者應撫州州學教授王盛之請而寫的一篇敘記。文章先由墨池的傳聞推出王羲之書法系由苦練造就的結論,然後引申到為學修身要靠後天勤奮深造的普遍道理。全文因小見大,語簡意深,多設問句,辭氣委婉,體現了作者獨特的文風。
②臨川:宋撫州臨川郡。即今江西撫州市。
④王羲之:字逸少,東晉著名書法家,世稱王右軍,後人號為“書聖”。
⑤荀伯子:南朝宋人,曾任臨川內史,有《臨川記》。《太平寰宇記》卷一一○載其記敘王羲之官臨川及墨池的事。
⑥張芝:字伯英,東漢著名書法家,善草書,人稱“草聖”。
⑦豈信然邪:難道是真的嗎?
⑨極:至,達。
⑩出滄海:泛舟東海。據《晉書·王羲之傳》載:“羲之既去官,與東土人士盡山水之遊,弋釣為娛。又與道士許邁共修服食,採藥石不遠千里,遍遊東中諸郡,窮諸名山,泛滄海。”
(11)徜徉(chángyáng常羊)肆恣:縱情遨遊。
(12)“羲之”句:王羲之的書法初不如同時庾翼、郗愔,晚年才臻於精妙之境。見《晉書·王羲之傳》。
(13)彼:指王羲之。
(14)州學舍:指撫州州府的學舍。
(15)教授:官名,主管學政和教育所屬生員。
(16)章:同“彰”。
(17)楹:廳堂前部的柱子。揭之:標明。
(18)不以廢:不肯讓它埋沒。
(19)“而因”句:因而愛及到他的遺蹟嗎?
(20)仁人莊士:有道德修養、為人楷模的人。遺風餘思:留下來的風範,傳下來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