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豫有布衣在江城
-
2 # 手機使用者87936685000
第一問:兩位詩人之所以都“把酒問月”,一是與當時他們所處的環境有關,天上有月,身邊有酒;二是古人對於月亮有太多的好奇,所以這“把酒問月”的動作其實是詩人對於月亮的想象與嚮往、探索與求知;三是月亮自古就是詩人抒懷的主要物件,兩位詩人又都各懷無限感慨的心事,於是對月抒懷,把酒問月就是自然而然的了。第二問:明知不可問而問之,其實是借月抒懷的一種形式,抒發自己的人生感悟和獨特情感。第三問:他們的人生感喟有很大不同。李白詩一是表達了對自然無限、人生短暫的感喟,二是表現了儘管人生短暫仍要瀟灑歡度的豁達態度;而蘇軾詞一是抒發了“高處不勝寒”“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等人生感悟,二是表達了無法與弟弟團聚的悲歡交集的情感,以及抒發幻想而戀人間、傷別離而處達觀的複雜感受。第四問:蘇軾的詞中比李白多了三層曲折。李白詩基本集中了人生短暫、瀟灑歡樂的一層意思,而蘇軾的詞上片就有二重意思一個轉折,即先是表達對月宮的嚮往,“欲乘風歸去”,但又害怕“高處不勝寒”,不如起舞人間。下片三重意思三重轉折。先是在天上人間之間徘徊迷離,接著轉向惱月,惱月圓人不圓;接著又轉為替月辯解,認為人月無常,自古皆然;接著再轉為更為豁達的自我寬慰和祝福: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第五問:多或少的好與不好,各人自有定論,但因為所抒發的感情不盡相同,所以兩詩自有多或少的妙處,各有千秋,應靈活看待。你可以試試101教育ppt裡面有許多的ppt背景素材可以讓你使用參考一下。
-
3 # 新浪陽春白雪
要回答好這個問題,必須熟悉原因,我們要從原文中去尋找答案。
首先來看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這首詞是中秋節,蘇軾喝醉時,思念弟弟蘇轍寫下的。
不見弟面卻見明月朗照,他突發奇想,明月是什麼時候出現的?今晚的月亮又是哪一年,問天天不語。他真想上天看看,卻怕天氣寒冷,自己受不了。他站起了,舞動著月下清影,心想去月宮那有人間好。月光在轉動不停,從樓閣雕花的窗戶上,照著失望的自己。不禁問明月,明月是怨恨我們嗎?為什麼在我們離別時這麼圓呢?轉念又一想,人有悲歡離合的變遷,月有陰圓缺的轉換,這種事自古以來難以周全。不能不許願,願世上所有親人能平安健康,雖然遙相千里,也能共享這美好的月光,也是一種幸福快樂。蘇軾這句“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得到古今中外,天下人的認可。被代代人傳頌。
再看李白的“把酒問月”的最後感喟之句。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願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裡。
李白也想到了,古人與今人都是過客流水,但看到的卻是一樣的明月。既然我們都是過客浮雲,只願喝酒時,月光照到杯子裡,充滿浪漫情調就夠了。
透過對比,可以看出蘇軾心繫天下蒼生,為大眾考慮,因而傳下“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這樣的千古名句。
而李白只管自己浪漫快樂,那句“唯願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裡”又有幾人可吟?
-
4 # 楓葉173
我對同樣都把酒問月的,都膾炙人口的,蘇,李的一詞一詩,都佩服的五體投地。但相比之下我更欣賞蘇軾的那一句:”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因為從唸誦方面的感覺來講,蘇軾的更琅琅上口。而李白的”青天有日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就稍顯呆板一些。
但是兩位偉大的詩人都是以問月的形式來表達自己對時空的困惑和對人生的無奈。
正如李白的那句:”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於人相隨”。
不論古時還是今日,能與人相隨到永遠的只有日月星辰,連山川河流都不能與人步步緊跟的。
而日月星辰中最能引起暇思的就是明月了。
想想在古時候的沒有任何汙染的湛藍天空中皎潔的明月下,那正在借酒消愁或借酒助興的詩人的目光怎能不與天上的明月交集嗎?
但詩人手中的酒杯卻不能與天上的明月碰撞,無奈之下只有靠聲音來連結了,接著就腦洞大開。。
於是嚮明月探尋古人的資訊,嚮明月遐想自己的未來,嚮明月傾訴自己的迷茫。嚮明月抒發人生的感慨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雖然有對牛彈琴之嫌,但這正體現了詩人的浪漫情懷,或者說沒有浪漫情懷者是成不了詩人的。
而我認為此時的詩人一定感覺到了自己只不過是在星月輪轉中的一粒塵埃,觸控不到過去,確定不了自己的將來,思念的親朋好友不得見,逝去的時光不復轉,又發現就連月亮自己也保證不了自己天天圓滿如意,何況凡人乎?
於是便有了蘇軾的那句:”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此事古難全”。
總而言之凡是舉杯邀明月的詩人都是孤獨寂寞的詩人。孤獨寂寞的詩人們在抒發自己的情懷時其實也是在感慨月亮的孤獨寂寞。
但那一句:”高處不勝寒”好像也不單單是詩人對月亮的同情,也是在同情詩人自己。
-
5 # 有一個夢10
《水調歌頭 中秋》是宋代詩人蘇軾,中秋之夜望月懷人之作,表達了對胞弟蘇轍的無限懷念之情。《把酒問月》是唐代詩人李白的一首詠月抒懷之作,反映了詩人及古人對宇宙的困惑不解。我們是否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在這兩首詩中,為何兩位大詩人都“把酒問月”呢?
我仔細琢磨,原因有四個“因為”:
一是因為詩人應該受到中國古代“問天”文化的影響。問天文化包括問天問地問日月星辰。春秋戰國時期,屈原放逐,彷徨山澤,賦《天問》,洋洋灑灑170餘問,開詩人問天之先河。民間亦有問天之俗,人在迷惑、受冤或困境無援時,時有“呼天搶地”(成語)之舉。元雜劇《竇娥冤》:竇娥被押赴刑場時,問天:“天地也,只合把清濁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盜蹠、顏淵?”又有偉人語“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二是因為詩人應該受到中國古代“酒”文化的影響。曹操於《短歌行》中寫道:“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後代文人騷客借酒一澆憂愁,庶幾不無例外。熟語亦有“一醉解千愁”。
三是因為詩人應該受到中國古代情有獨鍾的“月亮”文化的影響。月亮文化深深影響著我們華人的審美情感,古代文人在文學創作中喜愛用月亮這一意象來表達自己的情感。如《詩經 月出》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糾兮,勞心悄兮!……”,詩中主人公透過清澈明亮的月亮,想起那漂亮的愛人,抒發痛苦思念之情。
四是因為兩位詩人具有豪放性格,又慣於運用浪漫主義的創作手法。他們的詩歌,比喻形像,想象豐富,脫俗的聯想,大膽的誇張,傳世佳作,千古名句,常常非常人之所想,非常人之所及。
綜上所述,《水調歌頭 中秋》《把酒問月》,兩位詩人為什麼都“把酒問月”就不足奇怪了。
-
6 # 我愛詩詞曲
李白和蘇軾的人生都經歷過很大的浮沉。李白曾在宮中供奉翰林,感慨於自身才華得不到施展,再加上奸臣的誹謗與排擠,離開了長安。晚年甚至還因為永王叛變事件遭到牽連而入獄。
蘇軾在仕途上也曾有過很高的名望,遭遇了變法風波和“烏臺詩案”等事情後,接連被貶,也是經歷了很多波折。
-
7 # 觀海聽濤
李白和蘇東坡,史上兩位偉大的詩人,不同的年代,各有著不同的人生。當他們抬首望著天上皎潔的明月,發自肺腑的感悟,千百年來,留給後人無盡的遐想。想其兩人當時,喝得醉醺醺,望著藍天皓月,直抒胸臆,給我們留下不朽的詩篇。
《把酒問月》唐•李白
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
皎如飛鏡臨丹闕,綠煙滅盡清輝發。
但見宵從海上來,寧知曉向雲間沒?
白兔搗藥秋復春,嫦娥孤棲與誰憐?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願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裡。
青天中的月亮啊,你什麼時候到來了?侍我放下酒杯來問問你;人是不可能攀爬上去的吧!但你為什麼總是跟著我呢?你照耀著亭臺樓閣,連綠色的樹木大地都變成銀色的了。你晚上從海上升起,但你可知道早上你會隱沒在雲霞間嗎?月中那個小白兔成年累月地搗藥,嫦娥孤獨地往在月宮,又有誰可憐呢?古時候的月亮我沒見過,但我知道現在的月亮曾經照過古人。人生在世,滄海桑田。古人,今人若匆匆的流水,倏忽而過,大家所看到的月亮都是一樣嘀。還是讓我們對酒當歌,不負這般良辰美景。來!再喝一杯吧!
李白的《把酒問月》觸景生情,撫今追昔,有感而發。感悟人生匆匆,有很多無奈。就連住在月宮的嫦娥,辛勤勞碌的小白兔,也有她們的苦衷。人世間;逝去和未來的象那匆匆的流水,每個人都是一樣,倒不如把握現在,該幹嘛就幹嘛最好。
蘇東坡的《水調歌頭•中秋》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睛圓缺,此事古難存。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中秋之夜,蘇東坡喝得大醉。醉眼朦朧間抬頭向天空望;哈!什麼時候月亮己升這麼高了?待我來問問青天;在天庭的世界裡,今夜是那一年啊?我想乘著清風去到天上,但又怕那裡的高樓大廈那麼高,上邊一定有點冷,恐怕受不了。在那兒形單影隻,怕是還不如人間好吧!
轉過紅色的樓閣,低矮的雕花窗戶,今夜恐怕要失眠了。不應該心懷忿恨,月亮那有永遠圓的呢。世人都有悲歡離合,月亮有陰晴圓缺。從古至今都是這樣,我們無法要求完美或去改變。但祝願人能長久,雖遠隔千山萬水,卻都同樣欣賞著這皎好的月光,度過這美好的時光,足矣!
每當月夜,我們仰望天空,皎結如銀的月亮,總能觸動我們的心靈。兩位詩人的把酒問月,是詩人心靈深處的自白,面對此情此景,思如泉湧,每個人的境遇不同,感受也不盡相同,而偉大詩人與常人的不同之處,是他能把自己心中的感悟,用最優秀的文字語言表達出來。把酒問月,是詩人透過問月來抒發自己的感情。把酒問月,是詩人靈魂深處的表白。把酒問月,是詩人天馬騰空的浪漫情懷!
“月”本不可問,為什麼他們明知不可問而問之?他們的人生感喟有相同之處嗎?蘇軾的詩中比李白多了幾重曲折?是多好還是少好?
回覆列表
中秋,秋之中,月至明 ,故人千里難聚,惟月最可寄思情。
世間無人可傾訴,惟有明月暫相伴。
與其說非把酒問月,不如說是一種無奈,也是種寄託心緒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