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效應(英語:Matthew effect),指科學界的名聲累加的一種反饋現象,現在也指存在的兩極分化現象。最早由美國學者羅伯特·莫頓於1968年提出。其名稱來自於《新約聖經·馬太福音》中的一則寓言。1968年,美國科學史學者羅伯特·莫頓提出這個術語用以概括一種社會心理現象:“相對於那些不知名的研究者,聲名顯赫的科學家通常得到更多的聲望,即使他們的成就是相似的,同樣地,在同一個專案上,聲譽通常給予那些已經出名的研究者,例如,一個獎項幾乎總是授予最資深的研究者,即使所有工作都是一個研究生完成的。”值得一提的是,這個現象名符其實地發生了在1974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中。1967年安東尼·休伊什教授的研究生喬斯林·貝爾·伯奈爾發現了脈衝星,關於發現脈衝星的檔案共有5個作者,安東尼·休伊什位列第一,約瑟琳·貝爾·伯奈爾列在第二。結果,休伊什博士與馬丁·賴爾博士一同被授予諾貝爾物理學獎,但並沒有把貝爾作為共同研究者列入諾貝爾獎獲獎名單。這引起了爭議,遭到了休伊什的同胞——天文學家霍伊爾的譴責。莫頓考察了決定這樣一個效應的社會心理條件和機制,並發現了多重發現的重複功能與傑出科學家的聚焦功能之間的相互聯絡。傑出科學家會透過他們所發現的研究論述的重要價值,以及他們的自信心,而得到聚焦功能的強化。這種自信心一部分是固有的,一部分是在有創造性的科學環境中體驗和交往的結果,還有一部分是後來社會確認了他們的社會地位的結果;這種自信鼓勵科學家們去探尋有風險但重要的問題,鼓勵他們強調自己的研究結果。宏觀社會意義上的馬太效應原理,明顯地表現在那些現在導致科學資源和天才集中化的社會選擇過程之中。擴充套件資料應用1、經濟學馬太效應為強者愈強弱者越弱之現象,即是貧者愈貧富者愈富。現實中就是指,只要獲得了每一點的成功,就會產生累積優勢,使之擁有更大的機會獲得更卓越的成就。也是造就了貧富差距的原因之一。2、社會心理學在教育方面的長期馬太效應被運用在心理學家基思·斯塔諾威克的研究中,他曾廣泛做了對閱讀能力和語言殘疾的研究。斯塔諾威克用“馬太效應”一詞,來形容早期成功獲取閱讀能力,通常會導致作為學習者成人後的成功這一現象,而如若沒有能在頭三年或四年中獲得閱讀能力,將可能造成長期的、學習不同新技能的困難。3、圖書資訊學馬太效應有助於提高那些聲名顯赫的科學家的科學成果知名度。資訊產生和分佈中的“馬太效應”在社會資訊流的產生、傳遞和利用過程中,發現資訊及相關因素常常表現出明顯的核心趨勢和集中取向,如少數出版社會成為某類圖書的權威(核心)出版機構。為數不多的科學期刊因刊載了某學科領域的大量論文而成為該領域的核心期刊,少數作者(即資訊生產者)因寫得最多、被引用率最高而成為某一領域的核心作者;少數網站集中了大量使用者,傳遞功能強的辭彙被經常選用;SCI中80%的引文集中在15%~20%的期刊中等等現象。
馬太效應(英語:Matthew effect),指科學界的名聲累加的一種反饋現象,現在也指存在的兩極分化現象。最早由美國學者羅伯特·莫頓於1968年提出。其名稱來自於《新約聖經·馬太福音》中的一則寓言。1968年,美國科學史學者羅伯特·莫頓提出這個術語用以概括一種社會心理現象:“相對於那些不知名的研究者,聲名顯赫的科學家通常得到更多的聲望,即使他們的成就是相似的,同樣地,在同一個專案上,聲譽通常給予那些已經出名的研究者,例如,一個獎項幾乎總是授予最資深的研究者,即使所有工作都是一個研究生完成的。”值得一提的是,這個現象名符其實地發生了在1974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中。1967年安東尼·休伊什教授的研究生喬斯林·貝爾·伯奈爾發現了脈衝星,關於發現脈衝星的檔案共有5個作者,安東尼·休伊什位列第一,約瑟琳·貝爾·伯奈爾列在第二。結果,休伊什博士與馬丁·賴爾博士一同被授予諾貝爾物理學獎,但並沒有把貝爾作為共同研究者列入諾貝爾獎獲獎名單。這引起了爭議,遭到了休伊什的同胞——天文學家霍伊爾的譴責。莫頓考察了決定這樣一個效應的社會心理條件和機制,並發現了多重發現的重複功能與傑出科學家的聚焦功能之間的相互聯絡。傑出科學家會透過他們所發現的研究論述的重要價值,以及他們的自信心,而得到聚焦功能的強化。這種自信心一部分是固有的,一部分是在有創造性的科學環境中體驗和交往的結果,還有一部分是後來社會確認了他們的社會地位的結果;這種自信鼓勵科學家們去探尋有風險但重要的問題,鼓勵他們強調自己的研究結果。宏觀社會意義上的馬太效應原理,明顯地表現在那些現在導致科學資源和天才集中化的社會選擇過程之中。擴充套件資料應用1、經濟學馬太效應為強者愈強弱者越弱之現象,即是貧者愈貧富者愈富。現實中就是指,只要獲得了每一點的成功,就會產生累積優勢,使之擁有更大的機會獲得更卓越的成就。也是造就了貧富差距的原因之一。2、社會心理學在教育方面的長期馬太效應被運用在心理學家基思·斯塔諾威克的研究中,他曾廣泛做了對閱讀能力和語言殘疾的研究。斯塔諾威克用“馬太效應”一詞,來形容早期成功獲取閱讀能力,通常會導致作為學習者成人後的成功這一現象,而如若沒有能在頭三年或四年中獲得閱讀能力,將可能造成長期的、學習不同新技能的困難。3、圖書資訊學馬太效應有助於提高那些聲名顯赫的科學家的科學成果知名度。資訊產生和分佈中的“馬太效應”在社會資訊流的產生、傳遞和利用過程中,發現資訊及相關因素常常表現出明顯的核心趨勢和集中取向,如少數出版社會成為某類圖書的權威(核心)出版機構。為數不多的科學期刊因刊載了某學科領域的大量論文而成為該領域的核心期刊,少數作者(即資訊生產者)因寫得最多、被引用率最高而成為某一領域的核心作者;少數網站集中了大量使用者,傳遞功能強的辭彙被經常選用;SCI中80%的引文集中在15%~20%的期刊中等等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