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王司徒軍武百科
-
2 # 裡土包子設計師
歐洲大陸與美洲大陸親戚關係是美英的事,美利堅大表哥英格蘭受遠房親戚德意志的氣,血氣方剛青春旺盛土財主美國正愁有力無處使,德國弾盡糧盡被美國捅了一刀。
世界一戰索姆河絞肉戰,雙方傷亡約134萬人,其中英軍45萬餘人,法軍34萬餘人,德軍約53.8萬人。德皇退位,逃避荷蘭。二戰更是全面出擊,不僅支援大表哥,還提供已是未來敵人物件-—蘇聯巨大經濟武器。最後希特勒自殺帝國大廈,徹底征服德國。
美利堅總統杜魯門心向大同世界,防止英、法、俄肢解德國,引發三次世界大戰,於是在北約和華約之間柏林當起維和部隊的—維持隊長。軍事基地就在兩大軍事組織一字排開,雖著資本主義和斯大林主義的絕裂,美國做了北約盟主,直接和斯大林爭奪世界的頭號交椅,軍隊是最大籌碼,德國土地上美軍海、陸、空基地佈滿萊茵河畔!
-
3 # 雲中史記
目前,駐歐洲美軍約有十萬人,其中7萬多在德國,不過駐德美軍全部都在德國南部地區,也就是四國佔領德國時的美軍主要駐防區,包括巴伐利亞、黑森、巴登-符騰堡等州,即使冷戰結束之後,美軍基地也沒有擴充套件到德國北部沿海或原東德境內。
總的來說,伴隨著冷戰的結束,蘇聯的解體,實際上俄羅斯已不構成對歐洲的直接威脅,不過歐洲麼畢竟是美國一手從二戰帶大的,德國這個位置處於歐洲中心,又是歐洲大陸上最強的國家,保持一定的駐軍對美國來說是必要的。所以即使德國想端茶送客,美國也賴著不肯走,德國也無可奈何,就這麼留著吧。
當然相對於日本的附庸地位,駐德美軍在法律層面上是一種美德之間的安全合作機制,放大了說就是北約框架下的一種軍事合作,不過因為俄羅斯不再是主要威脅,所以駐德美軍基本上就是象徵性的部署,也真沒打算往實戰化去準備。
題目說德華人為什麼不反對,其實我們可以這麼理解,德國二戰後經濟快速崛起,美華人提供的安全保障也是功不可沒的,至少德華人可以省下大把的軍費搞經濟啊,也不用擔心對面那洶湧的蘇聯鋼鐵洪流,所以這也是特朗普比較惱火的地方:你們佔了美國的便宜,卻連2%比例的軍費也不肯掏,美華人幫你們白白打工。享受了美軍幾十年的安全服務,可以說習慣了吧,翻臉趕人,於情於理說不過去,掏個十億二十億歐元啥的意思意思,補貼一下美國駐軍費用。不考慮美國對歐洲的控制需求,但從軍事和安全形度,德華人這些年是享受了不少好處的。
相對德國,日本比較悲劇,它是美國單獨佔領的,即使到今天,駐日美軍依然可以被視為佔領軍,美軍一家說了算,美軍基地在日本那是密密麻麻的分佈,很多都佔了最好的地兒,東京灣還有一大片“橫田空域”禁區日本的飛機都不能進入,日本強大了也只能乖乖地簽下廣場協議,任由自己的經濟陷入幾十年的停滯。不管美軍在沖繩犯下多少罪行,不管日本老百姓怎麼抗議,美軍在日本地位巋然不動。
不過日本在比較長的時間內將繼續成為美國的提線木偶,這個也沒辦法,對於美國來說,日本週圍有它最警惕的最具潛在威脅的國家,它要藉助日本這個基地經常搞事情。對於日本來說,它的鄰國基本上都是有翻臉可能的國家,4個鄰國裡,3個有核武,近百年裡都是打過幾十年的仗的,沒辦法,只能抱緊美國大腿。
-
4 # HE觀察
駐德美軍,這裡說的是二戰結束後駐紮在西德,也就是聯邦德國的美軍,最初是與英軍和法軍一同組成的盟軍佔領軍,佔領德國東部也就是民主德國的,則是蘇軍了。美軍最初駐紮在德國,主要是為了防止納粹殘餘,其其後隨著冷戰的開始,駐德美軍與盟友一同,成為抵抗可能的華約入侵的第一道防線,對保衛聯邦德國安全起到關鍵作用,畢竟,駐德美軍不僅有重兵,還有大量的戰術核武器能對付華約的紅色裝甲鐵流。
冷戰結束後,駐德美軍大幅削減,但依然駐紮有一部分,這些駐德美軍幫助德國國防軍保護國家安全外,實際上其最初的佔領軍意義已經失去,經歷過戰後民主化改造,已經德國社會對戰爭的反思與抗拒,使得德國再次成為戰爭策源地的可能基本已經消失,但駐德美軍依然存在。
駐德美軍的存在,使德國政府能夠長期將軍費開支保持在一個較低水平上,這已經引發了美國的不滿,要求在2024年前,德國政府將國防開支提高到2%,並威脅可能會將駐德美軍撤走,現在的德軍實在太不像話,128架颱風戰鬥機中,只有10多架可用,這還是增加撥款後的結果,此前這個數字是4。
由於美軍的存在,不僅是德國,其他國家也是一樣,政府節省下的大量軍費,能夠用於刺激經濟和提高國民福利待遇,此前美軍一度打算裁撤多個駐歐軍事基地,還遭到了所在國民眾到美軍基地外拉橫幅抗議示威,擔心美軍的離開,會讓本國政府增加軍費,削減福利開支,美國方面也很惱火,承擔了北約70%的軍費開支,認為負擔太重,要求盟友儘自己的義務。相比東方國家,歐洲國家對本國的美軍並不怎麼牴觸,何況這些美軍也有強勁的消費能力,其實,即便是駐紮在日本和南韓的美軍,被報道的犯罪事件也很少,除了飛行噪音等,當地居民對這些拿高額薪水的大兵還是很歡迎的。
-
5 # 看天上飛的雄鷹
實際是德國歡迎美國駐軍,美國的駐軍實際是變相為德國承擔了防務,德國相當於節省了幾十年的國防開支,德國的國防支出比例一直低於2%,上面那麼點費用就換來了強大的國防,不要太划算了!有些人會說沒有美軍德國會更強大,因為國防自主了,也是想當然了,德國是二戰戰敗國註定無法發展核武,德國常規力量再強也無法交較量英法俄,惡果還會引起歐洲國家對德國的恐懼。目前的德國已經事實上成為了歐洲的領導國,一戰和二戰軍事上無法達成的目標,現在透過經濟已經實現了!另外一個當前世界,美國一家獨大,俄羅斯軍力一直在衰退,北約是最大的軍事聯盟,大多數歐盟成員國也在裡面,所以德國把防務交給美國是放心的。
-
6 # 知未是也
謝悟空!美國的確在德國有多個軍事基地,而且還有兩師個約三萬餘人的駐兵,其中斯圖加特是歐洲美軍總部駐地,另外歐洲美軍陸軍司令部和歐洲美軍空軍司令部分別設在海德堡和拉姆施泰因,美軍陸軍第一機械化步兵師和美陸軍第一裝甲師也駐紮在德國境內,上個世紀二戰結束以後,特別是冷戰時期,美國曾在德國駐軍曾達十萬人,法國、英國也在德國駐紮部隊,作為德國,為何對美英法在自己國土上駐軍不予以反對,竟默許外國軍隊駐紮在本國領土上?
原因一,作為二戰戰敗國,德國實屬無奈。二戰結來後,根據雅爾塔協議,戰勝國要在戰敗國德國和日本駐紮軍隊,維護和臨督德國和日本履行雅爾塔協議有關規定,防止德國法西斯和日本軍國主義死灰復燃,美、英、法三國根據有關協議在德國駐軍,主要是限制德國發展軍事,防止德國成為軍事大國,再次對世界和平與安全構成威脅,作為二戰戰敗國,德國等於失去了主權,沒有權利反對美英法在自己國土上駐紮軍隊。
原因二,為了對抗蘇聯為首的華約集因。由於德國(西德)處在北約和華約兩大軍事組織對峙的最前沿,處於冷戰需要,美、英、法、意、比利時等國加強在德國的軍事存在,西德當時也是為了防止蘇聯軍事入侵,不得不允許美國等北約其他成員國在西德駐軍,以防止來自前蘇聯對聯邦德國(西德)軍事威脅,隨著冷戰的結束,蘇聯、義大利、比利時等國先後從民主德國(東德)和聯邦德國撒走駐軍,唯獨美英法沒有從德國撤走軍隊,但駐軍人數比冷戰時間有所減少。按照美軍的戰略意圖,美軍之所以在德國建設軍事基地和駐軍,主要是德國處於歐洲板塊的心臟,在德國駐軍,可以對地區衝突作出快速反映,同時也有防範俄羅斯的戰略意圖。
原因三,德國國內有人對發展德國國防和軍隊存在恐懼心理和持反對態度。二戰對德國和德華人造成了嚴重心理創傷,二戰陰影不時折磨著許多德華人的心理,他們對發展德國國防和軍隊充滿恐懼和逆反心理,認為有外國軍隊駐紮和保護也不錯,德國不需要為此投入更多的人才和財力,沒有必要趕走美軍及其他外國軍隊。
但隨著特朗普政府要求德國增加美軍對德國的保護經費,默克爾政府和德國國內不是對美在德國駐軍一點反應都沒有,在一些德華人看來,與其給美軍駐軍拿出更多的經費,不如拿出這些錢來建設德國的國防和軍隊,相信隨著美國的咄咄逼人,德國一定會對特朗普政府做出前所未有的迴應。謝謝!
-
7 # 象眼觀天下
以前是因為德國是二戰戰敗國,沒有資格和權力反對,只有默默接受。
但是冷戰結束、德國統一後,德國政府對於美國駐軍是歡迎的,因為一可以保障德國的安全,尤其是美國可以為德軍提供核保護傘,二來德國可以不用付出高額軍費(這一點也是特朗普政府多次予以批評的)德國只維持最低的軍費、軍購即訓練,以至於德軍在美國的保護下,現在的戰鬥力已經連年下降,不過顯然德國對此並不是太擔心。所以對於德國政府和人民來說,美軍的駐紮對於德國是有很大好處的。
駐德美軍的演習
至於壞處,德國目前還沒有看到。德國和美國屬於價值觀同盟,他們的利益也很少有衝突的地方,即便有,也主要是經濟方面的而非安全方面的,且雙方有很強的互信以及矛盾控制和解決機制,所以德國並不擔心美軍會威脅德國的主權或者安全。此外,駐德美軍儘管也有醜聞,也有德國民眾抗議示威,但是總的來說,德國政府依然認為這種壞處相對於好處來說是可以接受的。
德軍參與美軍主導的阿富汗軍事行動
綜上,德國政府對於美軍駐紮和軍事基地的設立並不反感,相反還很歡迎。特朗普政府屢次要求德國提高軍費,至少也要到德國政府預算的2%,以便於共同承擔起歐洲的防務,但是德國就是拖拖拉拉不願意提高軍費,美國對此非常不滿,雙方一度發生爭執,以至於德國總理默克爾說“看來歐洲能依靠美國的日子已經過去了,以後我們只能依靠自己”。
-
8 # 淡然小司
德國憑什麼反對?德國有反對的資格嗎?德國作為一個二戰戰敗國,曾經發動了侵略整個歐洲和蘇聯的軍事戰爭,給世界人民帶來了深重的苦難。而在德國駐軍是1945年德國戰敗就是接受《波茨坦公告》後的結果。美國駐德國的軍事基地分佈圖。
1945年時,不只是美國攻佔了德國,還有一個強大的二戰勝利者,就有蘇聯,同樣佔領德國的另一半。這樣在戰後就形成了東西兩德。美國,英國,法國佔領的德國叫聯邦德國,也就是西德。而蘇聯佔領的德國叫民主德國。也就是東德。
1949年以美國為首的北約組織的成立,和1955以蘇聯為首的華約組織的成立,冷戰正式開始。而東西德國就成為冷戰交鋒的前沿。那麼美國在德國部署大量的軍隊就變成了北約勢在必行的措施。為了抵禦強大紅色蘇聯帝國的。威脅,所以當時的德國還是相對歡迎美國的駐軍。
當1990年柏林牆倒塌之後,東西得宣佈合併,德國正式走入了統一的程序。1991年蘇聯的解體,讓這個昔日的敵人突然間消失,整個世界進入了近10年的平靜期。然而美國為了維護世界霸權,1999年3月發動了科索沃戰爭,正式將俄羅斯樹立成為強大的對手和敵人,這樣整個歐洲必須要圍繞著美國,尋求美國的保護,對於當時的德國,自然也在其中。
整體上來說,美國在德國的駐軍,對德國是有很多好處的。最起碼德國可以不用擔心國家防務問題,安心發展經濟,每年可以省下大量的軍費開支,用以改善民生。德國的老百姓整體還是受益的。鋼鐵洪流是需要龐大的軍費開支來維持的。
這也是最近特朗普在召開的北約峰會上,特別指出德國享受著美國的保護,而卻不拿出更多的軍費,美國不應該為了歐洲而花費太多。特朗普要求整個歐洲國家將軍費提高的GDP的2%,而到2024年建議要求達到4%。
這也導致了德國與美國在軍費問題上的矛盾,特朗普威脅要撤出駐紮在德國的駐軍,意圖讓德國增加軍費投入。如果按照美國的要求,德國將從目前的458.5以美元軍費,一下子提高到 765億美元特朗普要求的2%的標準,這對於德國政府,和民眾是極其不歡迎的。德國民眾不想國家軍事化。2017年,德國的軍費佔GDP的1.24%。
而調查還顯示,德國絕大多數民眾是不支援國家將軍費提高到GDP2%,只有15%個民眾支援德國政府將軍費提高到2%。而36%的德華人覺得現在的德國軍費已經夠高了,不希望德國政府在增加軍費投入。那麼美國要推行提高北約國家2%軍費開支在德國似乎很難實現,這也是導致默克爾政府在北約峰會上與特朗普在駐軍問題上護互懟的重要原因。
特朗普的這次“獅子大開口”直接要求北約國家今年就將軍費提高到GDP的2%,而不是2025年前。而在2025年前希望北約各國將軍費提高到4%。這讓許多歐洲主要國家反對,只有東歐的一些成員表示了支援。特朗普又要讓歐洲傷不起了!德國想要藉此機會讓美國撤軍也算是時機準確,就是怕德國很難如願!
-
9 # 原創點評
美國在德國的軍事基地我們要從兩個時期來看,二戰後和冷戰時期,冷戰後全球逐步互通有無一體化時期。
德國以前是無力反對,無權反對,無膽反對。二戰後德國是戰敗國,冷戰時德國直接面對前蘇聯的威脅。那時德國是哭著喊著要求美國駐軍的,美國的多個軍事基地既起到了對德國安全保護傘的作用,又起到了帶動基地周邊地區經濟和就業的作用。現在的德國逐步重新回覆國力和國際地位,在美國一再失去信譽四處敲詐盟友的前提下,德國已經有了尋求軍事自主的呼聲。但現在美軍撤出對美德雙方都為時尚早,美國需要德國這個北約中轉中心和後勤保障基地,德國現階段也需要美國的軍事保護。但歐洲已經開啟了歐洲軍事一體化的行程,在未來漫長的磨合時期後歐洲的軍事將會獨立出來,那時美軍基地會徹底從德國撤出。關注留言,檢視更多!
-
10 # 聯合防務
二戰德國戰敗投降,美蘇英法將德國肢解並且駐軍,德國心裡不服又能如何,只能乖乖接受。冷戰開始之後,德國成了兩大陣營對峙的最前線,兩個德國都無力單獨對抗另一方的集團軍力,所以雖然心裡不情願卻也不敢公開反對美蘇等國的駐軍。
相比之下,西德慢慢對美國駐軍從心裡也不厭惡了。一是美國在戰後實施的馬歇爾計劃讓西德經濟得到了恢復和快速發展,二是美國的軍事保護讓西德省去了很大的軍費開支和軍隊建設,能夠安心搞經濟,提高生活水平。
兩德統一,蘇聯解體,德國迎來了新的歷史期。北約東擴之後,德國還從前線國家變成了後方,面臨的外部軍事威脅極速減小。但是德國並沒有就此反對美國駐軍,這裡有習慣成自然的因素,但更多的還是美國的軍事保護讓德國形成了不願花太多錢在軍備發展和軍隊建設上。特朗普就對德國軍費開支少而不停批評,今年以來更是指名道姓,稱德國的軍費開支一直不達標(即達到國民生產總值的2%),給其他歐洲國家做了“壞榜樣”。(S)
-
11 # 一江1955
在等別人回答,還是另圖他想?二戰德是戰敗國,蘇聯攻克柏林後,德國深感岌岌可危,美當時又與德無直接衝突。所以相信美國應是德上下共識,因此美在德建基地應無他說。
回覆列表
德國當然反對,但是這話只能嚥進肚子裡,作為戰敗國和北約成員,漢斯們拿什麼去反對?不僅不能反對,甚至還得為美國的駐軍買單。
二戰戰敗後,美國在歐洲的駐紮部隊大約留了10萬人,其中7到8萬人在德國,可以說美國搭上了駐歐美軍(USAREUR)八成的兵力在德國,實在是太看得其這個戰敗國了。
駐德美軍中最大的大本營是海德堡的第五軍,要不怎麼說美華人不傻呢?這支部隊在美軍編制裡都算是最胖的那個,有人多、錢多、帥鍋多的美三多之稱。待在和平的歐洲,既不用打仗,日子過的又舒爽,哪兒去找這麼好的部隊?
對了,美軍的“老勇士”,合眾國陸軍唯一的裝甲師“第一裝甲師”就駐紮在德國巴特克羅伊茨納赫,本來他們的駐地應該是風沙滾滾窮鄉僻壤鳥不拉屎人煙稀少民風彪悍鬼不下蛋的德克薩斯州布里斯堡,現在連總部都搬到威斯巴登去了。
不知還有人記不記得2016年歐洲人在拉姆施泰因空軍基地抗議美軍的事情?這個美國最大的海外空軍基地擁有3萬人的編制,負擔著無人機全球打擊的訊號操控。
可以說美軍既然霸佔了這些個地方,就沒想著要撤走,都已經當成自己老窩建設了,給默大媽100個豹子膽,她敢讓美軍滾蛋嗎?
話說駐德美軍其實就是個歷史遺留,要不怎麼還得說戰敗國呢?這些駐紮的美軍部隊很快就轉變為冷戰時期與蘇聯隔著柏林對峙的武力。在東西德一分為二的情況下,面對蘇聯虎視眈眈的鋼鐵洪流,整個歐洲都在瑟瑟發抖,此時美國就是救命稻草,扯住褲腿都必須留下的老大。
所以,1975年西德跑去與美國簽訂了喪權辱國的《管理協議》,協議承認了美國在德國土地上的建設權,美國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在德國土地上建設各種小型建築,只需要對西德政府報銷財務就行。
然而無論是當年的西德還是今天的德意志聯邦共和國,都沒有膽子跑去找美國報銷這筆錢。德國財務部曾經公佈了一份賬單,顯示了2003到2010年,德國為駐德美軍提供了10億歐元的建設費用,但美國壓根就從沒有理會這些按協議應該他們報銷的賬單。從1945年到現在,幾乎全部的賬都等於讓德國納稅人嚥了。
美軍拿這些錢修的“小型建築”有哪些呢?呃...幼兒園、Golf球場、飛機場、機庫、大型生活設施...可能還有相當多的費用被美華人拿去泡金髮妹紙了。以至於後來美國從德國有階段撤軍時,德國甚至要根據北約條款,對美國軍營經營的美國僱員們支付經濟補償和失業救濟。德國要不是早早與法國簽訂了共同發展的條約先富了起來,現在恐怕得讓美軍吃死。
不過話也不能說死,駐德美軍的高消費同樣為德國帶去了大量的投資以及消費,伴隨著的是大量的工作機會與相關產業,德華人早把伺候美軍這項光榮差事做開了花,每年能從中攫取極大的經濟利益。
要說德國不惱怒不反對?肯定惱,肯定反對。但有什麼辦法呢?美國實際防備德國比防備日本厲害的多,透過卡死德國這個歐洲核心,美國達到了整體遏制歐洲發展的目的。
否則歐洲必不是今天這個寒酸的樣子。這也是美國全球戰略的一部分,哪怕歐洲人有歐盟一體化框架,也仍然被吃的死死的。只要壓制了德國,就壓制了一半的歐洲,除非指望義大利、荷蘭那幾位能有出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