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洲文苑

    熟悉劉禹錫的詩很早了,他的‘‘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是文革時大字報與兩報一刊社論慣用的開頭語,我寫作文時也沒少用過,不是用在開頭,就是用在結尾,很給力。奇怪的是,大家都在用,也沒覺得俗套,可見古詩魅力是穿越時空與階級時代,是人類共同永恆財富。

    劉禹錫詩人人生很曲折,因詩而大起大落卻痴心總不改。寫‘‘玄都觀裡桃千樹,盡是劉郞去後栽’’而丟官,多年後回京寫‘‘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郞今獨來’’,顯然是前詩的繼續,又得罪一把奸邪小人,因詩獲罪,又一次貶出京城。就憑這一定,他是條漢子。 正因為劉禹錫是條漢子,所以才寫出了一系列名鑠千古的精美警句:千尋江鎖沉江底。飛入尋常百姓家。道是無晴卻還晴.....

    劉禹錫墓一說在鄭州滎陽的狼窩劉村,是新修的,卻無一件遺蹟舊存,看上卻總讓人感到不像。

    上網搜尋,找到劉禹錫墓舊照,亂土茅草一大丘,看著才像真的墓。據說以墓為中心修成紀念園,以各種藝術形式展示詩人一生,這倒是值得大讚的!

  • 2 # 梅園布衣

    劉禹錫,出生於世代以儒學相傳的書香門第,是漢中山靖王后裔。貞元九年(793年),進士及第,起初在淮南節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職,被杜佑所器重,後隨杜佑入朝,為監察御史。貞元末期,與柳宗元,陳諫、韓曄等人志向相投,與主張改革朝政的太子侍讀王叔文結交,形成了一個以王叔文為核心的政治集團。他們的政治主張是剝奪宦官和藩鎮的權力,加強朝廷的中央集權,振興唐室,時稱“永貞革新“。但是,由於保守勢力的極力反對和皇帝的更替,王叔文等人主張的革新失敗,王叔文被殺,劉禹錫,柳宗元等人於公元805年被貶官出朝。之後,歷任朗州司馬、連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禮部郎中、蘇州刺史等職。

    劉禹錫文學造詣很深,在中唐詩人中屬於豪放派,被稱為“詩豪”。因為政治志向和詩詞豪放,留下了許多為人稱頌的佳句。但也因此遭受了一系列的排斥和打擊。兩次因桃花詩被貶就是明顯例證。

    公元815年2月,劉禹錫奉召回京。十年恍惚,京城已是物是人非。看著朝廷中得意的新貴和趨炎附勢、攀高結貴之徒,劉禹錫感慨萬千,於是借遊玄都觀寫了一首詩:

    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觀裡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後栽。

    明眼人一看,這是暗指十年來小人得志的朝政。如果我劉某當年沒被貶,哪有這些小人得志的機會?此詩一出,劉禹錫立刻遭到政敵的攻擊,很快就被貶到播州去當刺史,幸有裴度、柳宗元諸人幫助,改為連州刺史,劉禹錫在這裡呆了近五年。之後有幾次調動,但一直外放。

    十年後,新帝登基,劉禹錫被調回京。他重遊玄都觀,寫了《再遊玄都觀》:

    百畝庭中半是苔,桃花淨盡菜花開。

    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

    比較前一首詩,諷刺更為辛辣,態度也更為倔強。這首詩一出,朝廷給他安排的職位又被吹了,一直袒護他的裴度已經下臺,再也保護不了他了。劉禹錫被外貶到蘇州、汝州、同州去了。

    公元836年,65歲的劉禹錫因患足疾,向朝廷上書,辭去官職。至此,經過三起三落的他結束了自己的政治生涯。

    唐代雖然沒有文字獄,但這種不是文字獄的政治打擊也是很厲害的。偏偏劉禹錫又是個倔強的人,不肯屈從於邪惡勢力,為了一吐胸中塊壘,遭受打擊也無所謂。這是一個人的品格,決不象某些輕薄世俗小人所說的那樣:不識時務。

    劉禹錫墓,位於河南省鄭州市滎陽市310國道與鄭上路交叉口南的豫龍鎮狼窩劉村高地上,古稱檀山。1987年3月4日,鄭州市人民政府公佈為鄭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 3 # 休驛站

    以詩言志,以詩傳情。在中國歷史上有許多詩人,在自己高興或難過時都會寫詩來表達自己的心情。而劉禹錫就是其中之一,他因為一首詩被再度貶謫,真應了禍從口出這句話。

    劉禹錫出身很好,年輕時可以說一帆風順。一心想要改變藩鎮割據的局面,將集中在宦官手中的權力收回,可是他錯誤的估計了形勢,被皇帝貶官十年。後來皇帝把他召回,當他回到長安,看到小人得志,寫了《玄都觀桃花》這首詩,“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觀裡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後栽”藉以諷刺得勢的官員,當年我得志的時候,還沒你們什麼事呢!皇帝知道後很生氣,後果很嚴重,劉禹錫遭到第二次貶謫。在結束了二十三年的貶謫之後,又被皇帝召回京城,按理不應該犯兩次同樣的錯誤,可是劉禹錫又因為寫了《再遊玄都觀》“百畝庭中半是苔,桃花淨盡菜花開。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遭到貶官。好在劉禹錫已經習慣了,人生在世開心就好,不久辭官,回到故鄉洛陽,七十一歲卒。葬於河南滎陽。

  • 4 # 清晨如風似水

    劉禹錫,字夢得,洛陽人。他是貞元九年進士,走入政壇以後,他參加了王叔文集團的進步政治改革。後來王叔文被攻擊,劉禹錫被看做是王叔文的同黨。唐憲宗下令將劉禹錫等八人一律降職,於是劉禹錫被派到邊遠的地方任司馬一職。 劉禹錫被朝廷任命為朗州(今湖南常德)司馬。唐代時期,朗州還是一個荒涼落後的地區,劉禹錫在那裡一待就是十年。後來,唐憲宗將劉禹錫調回長安,準備讓他在京城做官。 京城裡有一座著名的道觀玄都觀,觀裡種植了很多桃樹。春季桃花盛開,花瓣落地,芬香片片,招攬了很多遊客前來觀賞。一些老朋友約劉禹錫到玄都觀賞桃花。劉禹錫看到剛剛綻放的桃花,寫下一首詩《戲贈看花諸君子》: 紫陌紅塵拂面來, 無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觀裡桃千樹, 盡是劉郎去後栽。 中用桃樹影射了當時新得勢的權貴,傳到皇上的耳中之後,令唐憲宗非常的不滿,一氣之下將劉禹錫又派到播州(今貴州遵義)做刺史。刺史雖然比司馬高上一級,但是遵義比常德更遠,在唐朝時期還是一個蠻荒之地。柳宗元和大臣裴度替劉禹錫說情,唐憲宗才把劉禹錫改為連州(今廣東連縣)刺史。又過了十四年,裴度做了宰相之後才將劉禹錫調回長安。 劉禹錫重新回到京城,這時恰巧又是暮春季節。他舊地重遊,到了玄都觀。方才知道栽種桃樹的道士已經過世,他還看到道觀裡的所有桃樹被砍伐一空,剩下的沒有砍掉的桃樹也已枯死,滿地長著燕麥野草,一片荒涼的景象。觸景生情之下,他又寫下一首詩《再遊玄都觀》: 百畝中庭半是苔, 桃花淨盡菜花開。 種花道士歸何處? 前度劉郎今又來。 這首詩歌的諷刺比上一首更加辛辣,文情比前一首更加倔強。劉禹錫又一次的惹禍上身,僅僅過了三年,皇帝又把劉禹錫派到外地當刺史去了。 劉禹錫與白居易齊名,世稱劉白。其學習民歌、反應民眾生活和風土人情的詩作,題材廣闊,風格上汲取了巴蜀民歌婉轉、樸素的特色,清新自然,健康活潑,充滿生活情調。其諷刺詩往往寓言託物,抨擊鎮壓永貞革新的權貴,涉及較為廣泛的社會現象。歌頌平叛戰爭的詩,以《平蔡州》、《平濟行》兩首最為著名。晚年所寫詩作,風格漸漸趨於含蓄,諷刺而不露痕跡。劉禹錫的詩中寄託著身世和詠懷古蹟一類,歷來為人所稱道。如“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酬楊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富於哲理意味,而《西塞山懷古》、《烏衣巷》則韻味悠長。

    據滎陽縣誌記載,“狼窩劉村地處壇山嶺北麓,京城街道辦事處以南,緊鄰310國道,劉禹錫公園、滎陽六小都位列村中,一代詩豪劉禹錫也長眠於此。”

  • 5 # 悅讀悅詩

    劉禹錫(772年—842年),字夢得,河南洛陽人,其祖先為中山靖王劉勝,典型的世家出身"官二代"。他十九歲遊學長安,上書朝廷。貞元793年,21歲與柳宗元同榜考中進士,同年又考中了博學宏詞科,後又當上監察御史,23歲授太子校書,可謂少年得志,前途光明。永貞元年(805年)正月,唐德宗駕崩,順宗即位後,授王叔文翰林待詔兼度支使、鹽鐵轉運使,聯合王伾、劉禹錫、柳宗元、德宗朝宰相兼度支使鹽鐵使的杜佑等人推進政治經濟改革,形成了一個以王叔文為首的政治集團,這幫文人想透過改革徹底瓦解藩鎮和宦官手中的權力,恢復唐王朝的興盛,結果以失敗而告終。皇帝被逼禪位下臺,帶頭的王叔文被賜死,王伾被貶後病亡。劉禹錫和柳宗元一起被貶為唐朝最邊遠八個州的司馬,這一貶就是長達23年之久。劉禹錫先後歷任朗州司馬、連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禮部郎中、蘇州刺史等職,可謂多地、多崗位歷練過了。

    劉禹錫死後葬於鄭州市滎陽市。現在在滎陽市,建立了專門的劉禹錫主題公園。

      人的一生遭遇逆境時,與逆境相處的態度最能說明一個人的胸懷。在這被貶的23年裡,身處"巴山楚水淒涼地",心在清風山水間,不抱怨、不消沉、不自棄,笑對人生風雨和世態炎涼,樂觀自信,不忘初心,情懷不改。這種胸懷和情懷在他被貶朗州後寫的巜秋詞》中得到充分體現: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雲上,

    便引詩情到碧霄。"

      秋風蕭瑟,秋雨愁煞人。在秋天萬木凋零的季節,詩人站在荒涼的田野裡,抬頭望天,一反常態,直抒胸臆,滿眼裡是秋高氣爽、萬里晴空、仙鶴凌雲、比春天還美的開闊景象,這需要的何等的氣魄!仙鶴列成一排南飛越冬,有畫面,有哲理,有藝術,發人深思,耐人尋味。

    對比一下他的落難兄弟柳宗元被貶到永州時寫的《江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同樣被貶,柳宗元鬱悶孤憤,一點也不開心。而從劉禹錫的巜秋詞》中我讀到的不僅僅是秋天的氣象萬千,更多的是一種底氣、骨氣混合而成的情懷和胸懷。

    被貶的日子過的很慢很寂寞,10年之後的公元815年2月,劉禹錫又奉召終於回到長安,但京城已經物是人非。10年河東,10年河西,看到一批新貴上臺後,仍然是趨炎附勢、權勢攀附的官場文化盛行,劉禹錫很不服氣,也看不慣這官場陋習。於是借遊玄都觀寫了首巜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詩:

    "紫陌紅塵拂面來,

    無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觀裡桃千樹,

    盡是劉郎去後栽。"

    這首詩口氣太牛X,不得罪人是不可能了。劉用比喻手法把“千樹桃花"比喻成十年以來由於投機取巧而在政治上愈來愈得意的新貴;而看花的人,則是那些趨炎附勢、攀高結貴之徒,他們為了富貴利祿,奔走權門,就如同在紫陌紅塵之中,趕著熱鬧去看桃花一樣。結句指出:這些似乎了不起的新貴們,也不過是我被排擠出外以後才被提拔起來的罷了。

      逞了一時口快,得罪一批新貴,於是劉禹錫又被貶到更遠的廣東連州,而後又輾轉到四川夔州。又過去了10年,劉禹錫又到了安徽和州。在這裡,劉禹錫受到知縣的故意迫害和屈辱而坦然面對,第一次搬家後在家門口卻貼出這樣一幅對聯:面對大江觀白帆,身在和州思爭辯。第二次搬家時又寫幅對聯:垂柳青青江水邊,人在歷陽心在京。第三次搬到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斗室裡,劉禹錫不寫對聯了,隨寫下了讓他名垂千古的《陋室銘》:“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公元826年,劉禹錫罷和州刺史任返洛陽,白居易從蘇州回洛陽,兩位大詩人第一次在揚州相逢,兩人一見如故,惺惺相惜,友誼保持終生,被後人稱為"劉白"。這是被貶13年後,劉禹錫又被召回京城。但劉禹錫老母去世,好友柳宗元病故令他悲痛交加,他扶著母親靈柩入京,派人料理好友柳宗元的喪事,收養了柳宗九6歲的兒子,對朋友可謂狹肝義膽。白居易感慨劉禹錫的不幸遭遇,為他名不平。在筵席上寫了一首題名為《醉贈劉二十八使君》的詩:

    "為我引杯添酒飲,

    與君把箸擊盤歌。

    詩稱國手徒為爾,

    命壓人頭不奈何。

    舉眼風光長寂寞,

    滿朝官職獨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

    二十三年折太多。"

    白居易說:老弟啊,你為我添酒舉杯同醉,我給你用筷子敲盤子唱一曲。嘆命運不濟, 你詩才堪稱國手又奈何。 你卻長守寂寞,他人升官發達你卻蹉跎時光。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但被貶23年真他媽的折磨太多了。

    劉禹錫舉杯謝過白居易說:多謝尊兄理解!我這點不幸算不了什麼,一切都會過去的,過去的就讓它過去吧!太陽每天都是新的,我也給您酬詩一首,助助酒興吧。劉禹錫起身,端著酒杯呤出了這首著名的詩篇《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巴山楚水淒涼地,

    二十三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

    到鄉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畔千帆過,

    病樹前頭萬木春。

    今日聽君歌一曲,

    暫憑杯酒長精神。"

    我在這巴山楚水這些淒涼的地方,己度過了23年被人遺忘的時光。呤賦聞笛聲懷念故人,被貶歸來感到物是人非。但是,你看那沉船的旁邊正千帆競渡,病樹的前頭也是萬木爭春。今天聽了你為我吟誦的詩篇,借這一杯美酒來提振精神吧。面對著好友的悲嘆同情,劉禹錫並未自憐自哀,一句“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的境界和"我言秋日勝春朝"一樣驚豔了千年,一個詩人的生命竟然可以如此灑脫不羈,活潑飛揚!

    公元828年,年近60歲的劉禹錫再回到長安,他又到給他帶來惡夢的玄都觀遊玩,看到這裡的千樹桃花已蕩然無存,只剩下青苔斑斑,兔葵、燕麥、菜花在春風裡招搖盛開,聯想到那批新貴也被雨打風吹去,自己卻又頑強地堅持了下來。於是他又寫了一首《再遊玄都觀》:

    百畝庭中半是苔,

    桃花開盡菜花開。

    種桃道士歸何處?

    前度劉郎今又來。

      在這首詩的前面,專門寫了個序說明創作動因:餘貞元二十一年為屯田員外郎,時此觀未有花木。是歲,出牧連州,尋貶朗州司馬。居十年,召至京師,人人皆言有道士手植仙桃,滿觀如紅霞,遂有前篇以志一時之事。旋又出牧,於今十有四年,復為主客郎中。重遊玄都,蕩然無復一樹,唯兔葵燕麥動搖於春風耳。因再題二十八字,以俟後遊。時大和二年三月。

    比較前一首詩,一點教訓也沒汲取啊!這首詩氣勢更牛!諷刺更為辛辣,態度更是不服氣。 這首詩又引起輿情沸騰,他留在京城的職位又黃了,又先後被打發到蘇州、汝州、同州當刺史,但他坦然接受,遊山玩水,填詩作賦,交友唱和,似閒雲野鶴。

    劉禹錫被貶為蘇州刺史期間,曾參加好朋友李紳的家庭私人歌舞聚會。此時李紳也被罷官賦閒在家,任閒職司空,經常舉辦豪華舞會招待客人,舞會上有酒有肉有樂曲有美妓歌舞。一天,李紳為劉禹錫設宴,酒酣耳熱之際,樂曲響起,屏風後面一群舞女魚貫而出,在劉禹錫面前翩翩起舞,舞姿美妙,攝人心魄,讓人春心蕩漾。劉禹錫可能想起玄都觀的千樹桃花灼約了吧,發現其中一位舞女甚是與眾不同,笑靨如花,顧兮盼兮,秀色可餐。於是,至情至性的老毛病又犯了,藉著酒意對著那位仙女般的舞女吟出一首《贈李司空伎》詩:

    高髻雲鬟宮樣妝,

    春風一曲杜韋娘。

    司空見慣渾閒事,

    斷盡江南刺史腸。

    這首詩很直白露骨,完全為捧戲子而作。當時“杜韋娘”是唐朝著名歌舞明星,像今天的當紅影星"FB冰",劉禹錫以杜韋娘比她,可見是非常喜歡她。那舞女跳的正帶勁,忽然聽到著名的劉郎如此誇她,兩腮飛紅,芳心大亂,舞步亂了。李紳司空見狀啞然失笑,衡量良久,決心為朋友成君子之美,遂對歌女說:“願隨劉郎去否?”舞女低頭不語,然一絲淺笑悄悄盪漾在眉梢,能隨劉郎浪跡天涯也值得啊。於是劉禹錫把她帶走了。自此,劉禹錫和她郎情妾意,好不纏綿。留下了“司空見慣”這個婦孺皆知的成語,李紳由此而名留青史。劉禹錫在蘇州做三年刺史,留下了許多故事,這個香豔故事無疑是最讓他得意的。

    他曾寫一首《別蘇州》表達了對豔遇之地的深深眷戀。

    流水閶門外,

    秋風吹柳條。

    從來送客處,

    今日自銷魂。

    公元836年,65歲的劉禹錫因患足疾,向朝廷上書辭官,最終以正三品的虛職退居洛陽養老,與好友白居易,裴度等詩唱往合,飲酒品茶,退休生活過的有滋有味,悠閒自在。退居洛陽6年後,他寫下自傳《子劉子自傳》,為自己的一生做了小結,於842年在秋天,駕鶴西去,享年71歲。和他的老朋友柳宗元英年早逝相比,可以說他的胸懷讓他自己怡養天年了。

      縱觀劉禹錫的一生,命運多舛,寂寞孤憤,但他百折不撓,初心不改,坦然接受命運的安排,聽從自己心靈的呼喚,活出了自己生命的色彩。古來自稱“劉郎”的人中,只有三國時的劉備(劉玄德)和唐代的劉禹錫(劉夢得),兩個人都自稱“中山靖王之後人也”,也許是高貴的出身造就了自由狂傲的靈魂,這靈魂在他的詩文中閃光流傳千年,捲起中華文明源源流長的大河中的美麗浪花和波濤。

    維也納醫科大學心理精神病學終身教授維克多·E·弗蘭克爾在其《追尋生命的意義》一書中說:人有能力保留他的精神自由及心智的獨立,即便是身心於恐怖如斯的壓力下,亦無不同。人所擁有的任何東西,都可以被剝奪,惟獨人性最後的自由,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選擇一已態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一一不能被剝奪"。劉夢得一生被貶23年,以自己的生活方式為"詩豪"作出了註解。

    劉郎,做人要做你這樣的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3489有哪5種方法算24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