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性巖是酸性。按照SiO2的含量,可以把岩漿岩分成酸性巖類、中性巖類、基性巖類和超基性岩類。基性巖,岩漿岩的一類。二氧化矽含量為45%~53%,鐵、鎂質含量高,基本不含石英。主要有輝石和基性斜長石組成。代表岩石是輝長岩,因輝石呈黑色,斜長石呈白色,故常呈黑白斑雜岩石,粗晶狀或似斑狀結構,密度較大。基性巖類(基性岩石),一般是輝長岩-玄武岩類,SiO2含量為45%~53%,隨著SiO2增多,Al2O3可達15%,Cao含量可達10%,均比超基性岩高,但Mgo和Feo含量比超基性岩低。表現在鐵鎂礦物含量顯著下降,而淺色礦物增加約5o%。本類岩石色深,其侵入岩為輝長岩、輝綠岩,數量較少,噴出巖為玄武岩類,數量極多,是噴出巖中分佈最廣的一種,它的面積幾乎為其他噴出巖分佈面積的5倍。擴充套件資料:超基性岩(ultrabasicrock),屬於火成岩的一類。深灰黑色,比重大。二氧化矽含量低(小於45%),為矽酸不飽和巖,鐵、鎂質含量高,以不含石英為特徵。主要由橄欖石、輝石,以及它們的蝕變產物,如蛇紋石、滑石、 綠泥石等組成。代表性岩石金伯利岩類、橄欖岩-苦橄巖類等,常與鹼性岩、基性巖共生,形成雜巖體。超基性岩常沿深大斷裂帶分佈,受其控制,形成巖帶。巖體的規模大小不一,常呈透鏡狀、脈狀或不規則狀。與超基性岩有關的礦產有鉻、鎳、鈷、鉑族金屬、金剛石、石棉等。
基性巖是酸性。按照SiO2的含量,可以把岩漿岩分成酸性巖類、中性巖類、基性巖類和超基性岩類。基性巖,岩漿岩的一類。二氧化矽含量為45%~53%,鐵、鎂質含量高,基本不含石英。主要有輝石和基性斜長石組成。代表岩石是輝長岩,因輝石呈黑色,斜長石呈白色,故常呈黑白斑雜岩石,粗晶狀或似斑狀結構,密度較大。基性巖類(基性岩石),一般是輝長岩-玄武岩類,SiO2含量為45%~53%,隨著SiO2增多,Al2O3可達15%,Cao含量可達10%,均比超基性岩高,但Mgo和Feo含量比超基性岩低。表現在鐵鎂礦物含量顯著下降,而淺色礦物增加約5o%。本類岩石色深,其侵入岩為輝長岩、輝綠岩,數量較少,噴出巖為玄武岩類,數量極多,是噴出巖中分佈最廣的一種,它的面積幾乎為其他噴出巖分佈面積的5倍。擴充套件資料:超基性岩(ultrabasicrock),屬於火成岩的一類。深灰黑色,比重大。二氧化矽含量低(小於45%),為矽酸不飽和巖,鐵、鎂質含量高,以不含石英為特徵。主要由橄欖石、輝石,以及它們的蝕變產物,如蛇紋石、滑石、 綠泥石等組成。代表性岩石金伯利岩類、橄欖岩-苦橄巖類等,常與鹼性岩、基性巖共生,形成雜巖體。超基性岩常沿深大斷裂帶分佈,受其控制,形成巖帶。巖體的規模大小不一,常呈透鏡狀、脈狀或不規則狀。與超基性岩有關的礦產有鉻、鎳、鈷、鉑族金屬、金剛石、石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