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深山老農民

    今年以來農民的日子就不太好過,近段時間才是傳出廣西蜜桔滯銷,幾毛錢一斤都沒人來收購,如今北方又傳出蔬菜滯銷,可見農民今年是賺不到什麼錢了。不過有人就想知道,為何菜農寧願棄收,也不將蔬菜送人,這是為什麼呢?

    蔬菜滯銷嚴重時,為什麼有些菜農寧可棄收蔬菜也不送人呢?

    要說為何菜農寧可棄收也不將菜送給別人吃,其實那是不懂農村的情況才這麼說的。其實農民也是願意送人的,畢竟自己都不要了,只不過想送也送不掉的。

    1、家家戶戶都種植蔬菜,不缺蔬菜

    在蔬菜產地,農民都是種有蔬菜的,可以說家家戶戶都滯銷了,誰家都不缺蔬菜,還想送給誰呢,根本就沒人願意要。至於送給城裡人,農民也沒有自己的渠道,也不願意花那個精力去宣傳,所以說寧可棄收了。

    2、採摘需要人工,費時費力

    很多人會說自己採摘出來,拉去城裡送,那肯定是可以送得掉的。只不過這句話說得就沒有道理了,農民既然採摘了怎麼可能還會費時費力拉去城裡送人呢,有那麼精力肯定是賣錢了。只不過拉去城裡賣也賺不到什麼錢,可能油費都賺不回來的,所以農民肯定也是不願意的。

    3、棄收在田裡還可以當肥料

    而農民直接棄收,看起來是挺可惜的,但是卻省人工了,農民不需要再花力氣去採摘了。而且蔬菜腐爛後還可以直接當肥料,這樣對於農民來說更加有好處的。

    所以說農民不是不願意送人,只願意爛在地裡,只要誰願意去採摘,那麼農民還是可以免費讓人採摘的,只不過送人還需要農民自己採摘,那真的就沒有必要了。

  • 2 # 隴州核桃之窗

    蔬菜集中採收,當地沒人購買,即時贈送也需要成本,很多農村都是留守老人和兒童也消化不了,只能爛在地裡,就是要送給別人,也需要花錢採收而且要有運費,不值得。這也是市場決定的。最苦的就是那些農民了,希望愛心企業能夠採購,送給員工以及需要的人。

  • 3 # 獨領視界

    每當聽到農民種的農作物滯銷的訊息,心裡都會莫名的感到一陣心疼!是的,做為農民的女兒,我非常明白農民的蔬菜滯銷意味著什麼!農民一輩子都跟田地打交道,生活來源收入主要也是來自田地間的農作物,農作物賣不出去,意味著幾個月的收入沒有了,幾個月也白乾了,甚至一年的盼頭也沒有了!蜜桔滯銷了!蔬菜滯銷了!農民生活確實真的不容易,每天面朝黃土背朝天,風吹雨淋的。可為什麼滯銷了都不送人?我想農民是有送的,只是僅限於鄰里之間有需要的人,而大部分農村人每家每戶都會種上一些菜,所以自己村裡人有需要的也較少,大家都是誰需要叫誰自己到田裡去弄,到樹上去摘。一般農主不會自己主動摘起去送人(親戚朋友除外),一,普遍有的菜,大家都有。二,摘起來送人需要人工。三,摘起來送人費力費時也不討好,在農村越賣不出去的東西越不能拿去送人, 因為別人會覺得是沒人要的東西,你才拿去送給她的!越這樣別人越不稀罕!所以,寧願爛在地裡也不拿去送人。當然,城裡倒是大把有需要的人,但是,要能拉的城裡去,農戶就是賣便宜點也會自己叫賣了,能賣多少都是個錢!農戶拉菜的運費 人工費 到城裡吃飯面的錢,怎不能還倒貼錢拉菜去送人吧,所以更不存在滯銷菜送人的說法了!如果偶爾有城裡人願意坐車去田地裡摘的話,農戶還是願意把菜送人的!

  • 4 # 與農隨行

    蔬菜滯銷,在現在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前提下,蔬菜產量不斷提高,種類也越來越豐富,可選擇性也多了起來,但是人們需求卻在停滯或者有些在減少,主要是人們對蔬菜質量和口感的追求越來越高,很多蔬菜口感還跟不上。這就導致了某幾類蔬菜,或者大部分蔬菜出現滯銷的事情常有發生。

    至於說出現滯銷,農戶寧願爛地裡也不收,或者倒掉也不送人,其實這很容易理解。從經濟學的角度,這是為了減少供給,需求不變的情況下,供給減少,價格會增加。但是實際情況卻不是這樣的。主要是叫人去採收或者送人,成本太高,收入卻很少,入不敷出。還有一點是,出現滯銷的蔬菜,恰恰也是消費者當時不願再消費的品種,送人人也不願意接受。

  • 5 # 瓜農之友馬博士

    蔬菜滯銷是最近網上線下大家談論最多的話題之一,也是自己作為一名蔬菜育種、栽培、推廣人員作為關注的焦點。

    先談個故事,也是發生在我身邊的事。九十年代末期,我的家鄉剛剛興起日光溫室,基本以種植黃瓜為主,初期只要種出黃瓜,地頭收購,都能賣錢,沒有幾年,家家戶戶都蓋起了新瓦房,戶戶都是磚牆的院子。我從小生活的院子還是老樣子,因為只有父母住那邊,也一直沒有重建。也是因為家裡不種大棚,所以家裡經常有人送菜過來,農村人也是非常的樸實。後來由於種植溫室大棚的面積越來越多,銷售難的問題也逐步顯現出來,種植效益也不斷下滑,有時候回家,村裡人知道了,那家裡的菜更是多的吃不了。有時候遇到滯銷,那麼情況就更慘,到處唉聲嘆氣的。種植蔬菜本來投資就大,耗工費時,遇到價格不好,所有的問題就來了。

    大家都知道種植業目前變成了一個風險較高的行業。不但要有高的投入,而且技術含量也不低,從多年的工作經驗總結,還是因為其發展初期回報率相對較高,但近些年進入這個行業的人越來越多,自然如同很多的行業有相同之處,供大於求的局面難以改變。

    有的人認為是沒有形成一個供需資訊暢通的關係,但是依據目前資訊的傳播速度,相信速度是很快的,同時各地在蔬菜種植的種類、品種繁多,因此一旦出現產量和上市期集中,則容易造成滯銷。

    投入大,且勞動力成本增加的情況下,送人則無形中增加成本,不如棄收更適合一點。

  • 6 # 淮陽紅太陽

    水果蔬菜滯銷都是大量上市的季節,價格最低,經銷商和菜農在沒有利益的情況下,不會販運,送人還要成本,又不討好!所以寧原打在地裡做肥料也不送人!

  • 7 # 社員網

    主要是因為資訊不對稱。農戶種植時:缺乏對市場的調研,使得農戶的種植相對盲目。農戶種植多數是看當年市場的農產品的價格,很多人覺得今年這個產品掙錢多,第二年就跟風種植,最後由於供大於求而使得該產品大降價,致使農戶虧本。再加上當地政府的政策引導,有些地區會下發農產品種植補貼等各種政策。如果政府的政策缺乏對市場的調研,就會引起農戶的盲目種植,最終引起整個地區的農產品都出現滯銷問題。

    渠道窄制約了農戶的產品出路,就像一個人只知道土豆可以填飽肚子,卻不知道其他的東西也可以讓自己吃飽一樣,農戶沒有更多的路子讓自己的產品賣出去。

    有些農戶甚至只有等待採購商上門才能將自己的產品賣出去,這樣存在著產品銷售的被動性。而收購商雖然多年在本地區採購,但農業種植戶每年的產品會有所更換,從而他們也很難得到準確的資訊得到哪裡有品質好的,數量多的農產品。這樣雙方對接出現問題,就更難銷售了。

    網際網路的發展,使得大批的農業資訊平臺出現,但是仍然會有滯銷的問題,主要是現在從事農業種植的人群文化水平相對較低,對網際網路的使用程度低,從而無法使自己的農產品與網際網路對接。

    應該有一個的高效的平臺,1.達到真正的產銷對接;2.多年對各地的農產品種植、銷售資訊記錄與統計,大資料分析,達到對各個地區農產品種植的合理引導以及對市場做出預判;3.平臺能在各地有相應的工作人員,能夠讓農民真正的應用平臺,逐漸在產地形成資訊統計、種植指導、銷售引導等功能;4.各地優質單品品牌建立;5.有較高的平臺流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不是豬翻譯英文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