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老爸特別喜歡古典文學,所以很小的時候就被要求背唐詩三百首,雖然後來發現當時背的一個兒童版的並不是完全符合原著,但是隨著後來自己的補充,就全部覆蓋了。
小時候沒有特別強的領悟能力,所以背誦速度基本和押韻程度正相關。也常常在背誦中產生奇怪的想法,比如十分好奇為什麼李白杜甫可以有那麼多詩……因為杜甫七律多,在那個時候背《客至》《蜀相》這種詩都屬於hard模式,為此還專門乞求老爸能不能最後揹他的……但是背到像《登高》,《閣夜》這樣的佳作,還是能淺顯的感受到抑鬱頓挫的風格的。
但在二年級前終於完成了這個任務,老爸獎勵了10元大洋,在那個時候絕對算鉅款了……最後好像是我爸又“墊”了點錢買了本書……囧。反正當時是高興的不得了~
收到收穫,第一個就是在小學中學期間無視了好多需要背誦的古詩文,每次拿到新課本第一件事就是開啟語文書看看自己還有幾首不會然後當晚搞定,而且也掌握了比較自信的背誦能力,在之後學英語時屢建奇功~
然而第二個“收穫”就是後來長期擔任語文課代表,有時候早讀會帶領大家背誦所以並沒有因為這個節省了多少時間……相反還得要求自己不能有任何疏漏,比如高中時候默寫《琵琶行》就出現了“前月浮樑買菜去”的重大教學事故……
第三個收穫就是確立了一些會堅持一輩子的興趣愛好。在背完唐詩之後,又背了一些宋詞和《古文觀止》裡的文章,隨即就開始去了解那個年代的社會,最後去發現整個中國古代的文學歷史。唐詩三百首裡的很多詩雖然屬於耳熟能詳的級別,但卻是自己未來繼續去探索古代文學的基礎。偶爾也可以達到不會作詩也會吟的水準,自己平時寫文章也會不自主地注意韻律的和諧。它詮釋了古人是如何表達自己的感情,如何欣賞美的事物。這些事物的標準到目前為止只是載體不同,如同看到明月懸於高空,思鄉寂寥的情懷便不由自主的表現出來,“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有一次去鎮江玩,路過北固山,第一反應就是“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隨即登臨其上眺望長江,瞬間理解了“鄉書何處達”的情感,這大概是每一個喜歡詩詞的人最嚮往的共鳴吧。
這個愛好的原出發點雖然不是自己選擇的,但是我很享受當自己沉醉其中的狀態,也感謝爸媽能幫助我擁有這個興趣。
可能因為後來學理,所以有些不熟悉的詩可能會漸漸忘掉,現在如果自己背可能未必會背出來很多。但是在寫這個答案的時候,回憶起來一個人在家手舞足蹈的背《將進酒》;趴在窗戶上遐想《山居秋瞑》;背會《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後趴在地圖上認真地尋找路線,雖然好多年後才知道“之”的意思是到,但並不會影響當時自己痴迷於對孤帆遠影之景的迷戀。即使時光不會因此回去,也沒有必要因此扼腕嘆息,但依舊想去看看當時抱著書趴在床上,並不是特別情願在背誦古詩的自己。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因為老爸特別喜歡古典文學,所以很小的時候就被要求背唐詩三百首,雖然後來發現當時背的一個兒童版的並不是完全符合原著,但是隨著後來自己的補充,就全部覆蓋了。
小時候沒有特別強的領悟能力,所以背誦速度基本和押韻程度正相關。也常常在背誦中產生奇怪的想法,比如十分好奇為什麼李白杜甫可以有那麼多詩……因為杜甫七律多,在那個時候背《客至》《蜀相》這種詩都屬於hard模式,為此還專門乞求老爸能不能最後揹他的……但是背到像《登高》,《閣夜》這樣的佳作,還是能淺顯的感受到抑鬱頓挫的風格的。
但在二年級前終於完成了這個任務,老爸獎勵了10元大洋,在那個時候絕對算鉅款了……最後好像是我爸又“墊”了點錢買了本書……囧。反正當時是高興的不得了~
收到收穫,第一個就是在小學中學期間無視了好多需要背誦的古詩文,每次拿到新課本第一件事就是開啟語文書看看自己還有幾首不會然後當晚搞定,而且也掌握了比較自信的背誦能力,在之後學英語時屢建奇功~
然而第二個“收穫”就是後來長期擔任語文課代表,有時候早讀會帶領大家背誦所以並沒有因為這個節省了多少時間……相反還得要求自己不能有任何疏漏,比如高中時候默寫《琵琶行》就出現了“前月浮樑買菜去”的重大教學事故……
第三個收穫就是確立了一些會堅持一輩子的興趣愛好。在背完唐詩之後,又背了一些宋詞和《古文觀止》裡的文章,隨即就開始去了解那個年代的社會,最後去發現整個中國古代的文學歷史。唐詩三百首裡的很多詩雖然屬於耳熟能詳的級別,但卻是自己未來繼續去探索古代文學的基礎。偶爾也可以達到不會作詩也會吟的水準,自己平時寫文章也會不自主地注意韻律的和諧。它詮釋了古人是如何表達自己的感情,如何欣賞美的事物。這些事物的標準到目前為止只是載體不同,如同看到明月懸於高空,思鄉寂寥的情懷便不由自主的表現出來,“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有一次去鎮江玩,路過北固山,第一反應就是“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隨即登臨其上眺望長江,瞬間理解了“鄉書何處達”的情感,這大概是每一個喜歡詩詞的人最嚮往的共鳴吧。
這個愛好的原出發點雖然不是自己選擇的,但是我很享受當自己沉醉其中的狀態,也感謝爸媽能幫助我擁有這個興趣。
可能因為後來學理,所以有些不熟悉的詩可能會漸漸忘掉,現在如果自己背可能未必會背出來很多。但是在寫這個答案的時候,回憶起來一個人在家手舞足蹈的背《將進酒》;趴在窗戶上遐想《山居秋瞑》;背會《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後趴在地圖上認真地尋找路線,雖然好多年後才知道“之”的意思是到,但並不會影響當時自己痴迷於對孤帆遠影之景的迷戀。即使時光不會因此回去,也沒有必要因此扼腕嘆息,但依舊想去看看當時抱著書趴在床上,並不是特別情願在背誦古詩的自己。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