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記憶死角
-
2 # 俯首豔陽天
人總是會在最親近的人面前放蕩形骸,把最醜陋的一面暴露無遺。有一種破罐子破摔的感覺!這叫做倚仗親情而無所畏懼。
-
3 # 每日養氣吧
⊙2019.02.28
你所說的最差的情緒其實就是發脾氣,脾氣是負能量情緒的一種表現,發是發洩的意思,發脾氣就是將負能量情緒傾洩給自已的親人。
“親人”是比“外人”更安定的一種關係,發脾氣者對接近的人心思預期太高了,以為親人就應該支援自己,一旦碰到不順,就構成心思落差,覺得”別人不瞭解我也就罷了,怎樣你也不瞭解”,越想越生氣。習慣了就養成”窩裡橫”,把家人對自己的好當作理所應當,對家人事事苛求,肆無忌憚的展示惡的一面。所有的光鮮亮麗在“外人”面前表現出來,在家人面前理所當然的放縱起來,全然不顧家人的感受。他們知道,即便言行出格,親人也不會計較、不會記恨;即便拿他們當出氣筒,也能取得寬恕、瞭解、忍受、體諒。
及乎所有人都存在這樣的心情兩面性—對不相干的人客客氣氣、文質彬彬,卻對接近的人毫無顧忌、任性無禮。
負能量情緒所表現的發脾氣應該控制,無論是對任何人都不應該亂髮脾氣,發脾氣會傷心、傷身、傷情、傷志。常言說,發脾氣是本能,收脾氣是本事。為了家庭和睦,請收脾氣。
順頌安康!
一一《養氣場》
-
4 # 素素56792842
朱熹老夫子曰:存天理,滅人慾;這句話被許多人斷章取義,羞辱攻擊了不知道有多少年頭了,朱老夫子這句話後面還有一句話曰:人之洗濯其心以去惡,如沐浴其身以去垢;兩句話一起說才能讀懂其意,朱熹老夫子曰:存天理,滅人慾;人之洗濯其心以去惡,如沐浴其身以去垢。有一箇中文詞正好和朱老夫子這兩句話相互輝映:喪盡天良。
人生來是自私的,自私的人就不能說是極善或極惡,而是善惡之間,因為,人是有良知的,親人離自己最近,一家人一起生活,難免發生爭執,家庭成員多,就會有性格強、弱,瞭解家人的性格,脾氣秉性好的總會讓著脾氣秉性火爆的,可是,家庭中常會發生脾氣秉性火爆的得寸進尺,有脾氣就發,從不想別人的感受,豈不是變成了親人是拿著傷害的。
朋友之間真摯的友誼越來越少見,相互利用挖坑,有事靠前沒事靠後,朋友最近賺多了點,買新衣服看到不服氣,朋友買新車妒忌得紅眼兒病,恨不得朋友現在就死,豈不是變成朋友是拿來利用的。
回覆列表
記得有一次。。。記得好多次。。。記得。。。
沒錯你自己都想不起來,一向自以為情商極高的你,有多少次在家人面前失控爆發,“我們是不是把最差的情緒都給了身邊最親的人?”如果把“都”去掉,我覺得答案是“是”。即使留下這個“都”我覺得我的答案也說的過去!
相信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歷,出門之前媽媽叮嚀囑咐多穿件衣服,她甚至會把衣服給你找出來,就放在門口你一伸手就能夠到的地方,但是大部分人的心裡活動是什麼?“好煩啊”“我冷不就自己穿了嗎”“我出去一會就回來了”“我又被覺得冷了”。。。諸如此類的心理活動應該不佔少數。
我親身經歷過的一次刻骨銘心,可能是起床姿勢不對,心情不是很好,剛入冬大部分年輕人都還只穿秋褲,我也是一樣,起床就發現疊好的棉褲放在枕頭邊,媽媽廚房喊了一句“棉褲換上吧”回了一句“不換了,還不冷”出門要上班的時候媽媽又跟到門口遞了件厚的棉衣“拿著萬一冷了就換上”當時身上還是小棉襖,不知怎麼情緒一時就失控了“磨磨唧唧,我多大了,冷了不知道穿衣服啊”摔門就走了,其實摔門的那一瞬間也就後悔了,邊走邊回頭,透過窗戶看見媽媽一手捧著衣服,一手用手背搽了一下臉,母親應該是哭了,母親一直是個很要強的人,從小家裡不富裕但是在村裡是最乾淨的人家,印象裡母親從來沒有因為生活困難,經濟條件不好而落淚哭訴,那天的上班路上心裡五味雜陳,最後寬慰自己的心理卻是“她就不能少管點,我都多大了”。到了班上也還是不能釋懷,渾渾噩噩過了一天,下班的時候打了卡要離開單位,一個管後勤的大姐見我穿的不多隨口囑咐了句“穿這麼少,明天得加衣服了啊”我盡然沒覺得煩,多管閒事,卻有一點被關心的感覺,就應了一句“嗯,知道了,寧姐”。
回家的車上,半個小時的時間,那是我人生中第一個最值得銘記的半小時,母親和單位的寧姐做的基本是一樣的事,為什麼一個換來了“磨磨唧唧”一個卻被我當成關懷?兩個人誰對我更好,這是個白痴問題,我也不是一個智力低至如此的傻子,我突然明白,這是生活的慣性,父母無疑是我們最親近的人,我們習慣了他們對我們的好,以至於有一點不順心都要在他們身上發洩出來,但同樣的事我們敢對別人發作嗎?
自古孝字論心不論事,論事自古無孝子,中國傳統文化使然,孝道一直是華人重要道德標準之一,但是對於生活交集最為密集的父母,我們無法做到面面俱到,無法保證每一次都能思而後行,這可以作為我們情緒失控後給自己的寬慰方法,但卻不能作為我們一次次犯渾的藉口。你可以算一算這套理論能否支援你“失控”的頻率。“不養兒不知父母恩”或許真的要等到我親手為我的孩子遞上棉衣的時候,我才能真正體會到母親那時候的心情吧!
母親總會提起一件事,小時候家裡條件很不好,母親去田裡幹活都要帶上我,一次從田裡回來,剛進家門母親就走到水缸前拿起水瓢喝水,我就抬頭看著她,她喝完水低頭看見了我,我不知道當時自己是什麼眼神,但是媽媽說她永遠忘不了!每次提起這件事媽媽總有些內疚,內疚的原因讓我每次想到都會有想哭的衝動,母親的原話是“哎呀,當時我怎麼就能先喝水呢?你在那不一定渴成什麼樣呢?眼巴巴瞅著我啊,哪有我這麼當媽的”第一次聽到這個原因的時候,我在屋裡還在笑,出了房間就控制不住哭了出來。我記不起當時自己渴不渴,也不知道當時是什麼樣的眼神,但是媽媽都記得,她把這麼個不算錯誤的錯誤可能要記一輩子的,你對你的錯誤又記得多少呢?
當天回到家後,我沒有道歉,親人之間真的是不需要這個,親人之間的矛盾我們也習慣了不了了之,媽媽也沒有因為早上的事而介懷,還是一樣的吃飯,爸爸一樣的喝上一點小酒,我把班上的事改成段子講給他們聽,吃完飯我幫忙收拾了桌子,又去廚房幫忙刷碗,媽媽沒有說類似於“今天怎麼這麼懂事”的話,只是一起安靜的收拾好廚房,然後一起看電視,偶然插上兩句吐槽一下劇情,一切事都沒有早上摔門離開的痕跡,電視看完我回房間休息前跟母親說“媽,我明天穿棉褲了啊,大棉衣也找出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