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應不應該?家長和老師應該如何處理?
7
回覆列表
  • 1 # 我的教育觀

    學生早戀這一說法本身就是錯誤說法。青春期男孩女孩有曖昧心態本身是正常現象,不必大驚小怪。成人也難免會有心怡的異性,何況是個孩子?

    早戀一詞早被改稱男女不正當交往。早戀無法界定,並有貶低之意。

    男女生不正當交往原因分析:

    1.缺少關愛,父母感情不好。在父母親的爭吵中孩子無所適從,不知自己應該是什麼角色。甚至有些父母遷怒於孩子,家庭缺少孩子需要的溫暖,在外找感情寄託就不可避免。

    2.缺乏有效溝通。家長對孩子要求嚴格好像沒有問題,但達到孩子而生畏的程度就有些過了。孩子遇到不順,犯了錯誤不敢給家長據實相告,而是找閨蜜傾訴。最願意傾聽的當然是異性,不正當交往就有了滋生的溫床。

    家長應對策略:

    1.不可生硬對待。家長採用高壓態勢只會讓孩子的交往更隱秘,不易被家長髮現,甚至加深對父母的隔閡,讓孩子產生更嚴重的對異性的依賴。問題不但得不到解決,反倒更加糟糕。

    2.緩和家庭氣氛,發揚民主,給孩子平等地位。孩子有權參與家庭決策,父母矛盾孩子有權評判,孩子自己的事情有一定的決定權,孩子有權對父母的缺點提出要求並監督……。這樣的家庭氛圍能挽回孩子,尤其是媽媽作用更重要。

    3.多關愛,多支援,多鼓勵,從側面引導。出現問題的女生大多缺少父愛,男生缺少母愛。發現不正當交往,提醒父母該對自己反省反省了,付出真愛感動孩子。幫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正確對待青春期的萌動,學會剋制不能放縱。

  • 2 # 皮卡丘放電啦

    這個問題,確實是現在中學生的一大難題。

    因為真的不好管。管學生的話,他可能會聽進去,但絕大部分都是左耳進,右耳出。情況糟糕一點的話說不定還要找你拼命。

    為什麼會早戀?

    我個人認為是由於學生對於異性的好奇,同時認為自己對異性的好感當成了喜歡。同時,會放大對方的優點,缺點被無限縮小。更有甚者,缺點都能看成優點。畢竟“情人眼裡出西施”。

    早戀有何危害?

    由於受到家庭、學校和社會的嚴厲打壓,早戀的學生各方面都有很大的壓力與矛盾,早戀者可能注意力分散,使得自己的志趣和目標發生改變。可見早戀造成危害主要不是因為早戀本身,而是來自早戀者受到的多方面壓力。 身體上:由於很多早戀者情緒不夠穩定、好衝動、易動感情、自控力較差,常常會產生各種影響身體健康的不良情緒。這會導致一系列身體不適,久而久之,有可能會出現消化道病症、低血糖等症狀。 心理上:對於早戀者而言,早戀是一個既充滿歡喜而充滿苦悶的過程。由於對對方的愛戀,早戀者常常因為對方的苛刻要求而造成情緒變化;也有因為早戀而遭到父母、同學、老師的壓力,造成心理失衡;當不能與戀人見面時,早戀者常常坐臥不安而沉迷於幻想,在幻想中乞求慰藉。如果這種心理發展過深,少部分人會抑制不住自己的情緒而與異性發生性關係。

    當然了,看問題要全面看待,早戀當然也有好處:

    不可否認的是:在一些情況下,早戀也有其益處,這種觀點普遍存在於學生中。一些學生認為早戀者常會在成績上互相追趕,以取得對方愉悅與偏愛,使得成績上升;也有因為對某人有愛慕之心,從其所好,在生活中處處約束自己,以被愛慕者的標準作為生活的準繩,使得原本一些不良的性格和習慣得到改正。早戀也可以使人鍛鍊自己的社交能力,增進人際關係。

    那麼該如何引導孩子呢?

    1、一、提高認識,著重疏導,不可盲目地批評和粗暴地扼殺。

    很多家長,可能一個暴脾氣,直接打罵孩子,但這是最愚蠢的做法。不僅會傷害孩子自尊,還會影響父母和孩子的關係。到時候,交流溝通恐怕更難了。所以,要正確引導孩子,旁敲側擊,使他自己的思想上轉變。

    2、二、家校聯合,加強溝通,生活和感情上給予尊重和關愛。

    這個就很明顯了,要聯合學校的力量。讓老師適當對孩子進行心理疏導,當然了,這個方法可能引起孩子對父母的怨恨,風險大,不推薦,但可以把情況告知老師,讓老師多多關心是可以的。

    3、三、開展活動,友愛互助,積極倡導同異性的健康交往。

    可以帶孩子觀看一些青春期教育的影片,這樣可以在和孩子一起觀看的過程中指導孩子。同時,還可以帶孩子出去散散心,這也不錯。比如,郊遊啊,野餐啊。也可以培養孩子興趣愛好,幫助孩子轉移注意力,不過必須是孩子自己喜歡的活動,否則沒多大意義,還浪費錢。正好,還能幫助孩子培養一個愛好,以後說不定能用上。

    以上就是我的全部觀點。

  • 3 # 青雨讀書

    有一種早戀,只是男女學生互有好感,相約逛個街、一起去自習、約定考某個大學,家長不必大驚失色。

    少年慕艾,喜歡異性,不是很自然很天性的嗎?為什麼要用高考做分界線,讀大學談戀愛就是理所當然的,讀中學談戀愛就是錯誤的,天理不容的,一定要窮追猛打拆散為止呢?

    對於那些只是作伴學習互相促進的,家長不妨放寬心,多溝通了解自家孩子的想法和他們的相處方式。有目標有競爭,對學習更有幫助。早戀,也算是孩子們的人生之課吧。

    另一種早戀家長絕對要棒打鴛鴦的,就是孩子(特別是女生家長留意)像成年人那樣談戀愛,不僅僅是精神作伴,更有身體交流的。

    有些學生受影視作品和網路資訊的影響,談戀愛越界了;有的女學生交上的男朋友是社會上的成年人,被忽悠了性解放等思維,都會對女學生的身心造成很大的傷害。

    君不見街頭巷尾鋪天蓋地的人流廣告和節假日後那些面容稚嫩獨自來醫院婦產科的女孩子們!

    這就需要家長和老師們的監護、教育、正確引導,還有及時的圍追堵截棒打鴛鴦!

    婚戀教育,也應該作為家庭教育的一部分。孩子們在求學時期有遠大的目標,就不會停步於眼前的方寸之地,就懂得去尋找能與自己步調一致,體貼愛護的伴侶。

  • 4 # 莫戀棧

    我認為中學生不應該早戀,為什麼呢?

    第一,中學生從生理、心理上來講,都是不成熟的。叛逆,是中學生典型的特徵,這個時候談戀愛,無疑是引火上身,百害而無一利。更何況,從現有的例子來看,中學生談戀愛還真沒有什麼實際性的好處。

    第二,中學生這個時候除了好好學習之外,最緊要的任務應該是學會正確找到自己的定位,度過這一叛逆期。身心都健康才是真正的健康,要學會正確處理好現階段該處理的事。

    至於家長、老師該如何處理?

    我認為,家長和老師應該正對這個問題,和孩子們一起探討,然後傳授經驗,而不是一味的抵制,否則很容易激起孩子們的逆反心理,導致他們因為叛逆、或是好奇而去嘗試早戀。

  • 5 # 雪地寒鴉許老師

    什麼是早戀?那是在我們成人眼裡給孩子胡亂套上的代名詞,也許你認為早戀的孩子,他們壓根沒有意識到也並不知道早戀是什麼,但是,這樣亂給孩子扣上的帽子確實讓這些孩子的大部分孩驚慌失措,甚至和老師,家長產生牴觸,對抗心理。

    作為一名老師,我從學生的角度來分析問題。

    首先,我們從心理學角度來看孩子成長,同年齡段的男孩子發育要比女孩子晚。孩子會在心裡朦朦朧朧覺得男女是不一樣的,充滿好奇,願意一起玩,也不足為怪。因為,他是展現在她面前未知的,神秘的事物。

    再次,十二到十八歲的孩子,處於青春期的敏感年齡,更渴望得到父母,老師和同伴的尊重。當孩子的這種舉動出現後,很多人都覺得孩子犯了很嚴重的錯誤,有的甚至被告知家長,通知學校,向著一條孩子憤怒的方向發展。既然我們有更好的處理方法,為什麼讓孩子像驚慌失措的小鳥一樣,忍受一次又一次的批評指責呢?這時,我們要適度引導孩子,既然能吸引到她,他肯定在某一方面很棒,例如,體育,音樂,學習等等。那麼優秀的孩子肯定有很多人願意和他玩,他憑什麼和你一起玩呢?你們走向高中,大學,到不同的學校了,他會和很多不同的女生玩,你們還怎麼一起呢?那就需要你也和他一樣的優秀的時候,你們才能互相幫助,鼓勵對方,這樣你才有機會和他一起成長啊。一般,轉移了孩子的注意力,慢慢的孩子就忘記了。

    第三,既然班級出現了這種情況,一般同學們都知道一點風聲,他們也在觀望,看看老師是怎麼處理這樣的事情的。只需在班會課上讓每個孩子上臺,讓大家說一說他的優點,進而引導孩子,每個人都有很多優點,不同的是,有些人優點比別人多,所以大家才喜歡他。就像你們喜歡老師一樣,老師也喜歡你們每一個人,因為你們都有優點啊。但是,每個人的優點都不一樣,如果我們能吸收所有人的優點,那麼我們也會是班級最受歡迎的人了。這是很正常的。所以,我們要多讓大家看到自己的優點,向每個人學習,你肯定最了不起!

    至此,相信所有班級裡的早戀風聲已經刮過去了,孩子們又能安心學習和成長啦!何樂而不為呢?

  • 6 # 說文寫作

    看到這個問題,本想再回答一次,鑑於之前回答過,便不再多言,恰巧曾經有名學生就這上問題,給我寫過一篇文章,現分享出來,供大家指正。

    論“是否早戀”

    我知識短淺,不知這是不是論文,不過進入正題。

    張老師您身邊有“線人”,我覺得非常可能。因為普普通通的同學之間沒什麼,張老師怎麼可能看出來?

    火眼精金麼?

    讀心術麼?

    透視眼麼?

    都不可能!

    對吧。

    那就一定有線人。推理一下有這麼幾種可能,第一,那個人一定跟張老師走的很近,也就那幾個寫小說的。

    第二,每天跟張老師放學下學走的很近的這好像不可能。

    那就只有每次張老師找過去談“人生”的。

    這段就是想表明喜歡沒有錯,我覺得同學之間的喜歡沒錯的,互相欣賞好處是什麼,是可以互相幫助,取別人之長,補己之短,而這一點我就很贊成。

    張老師,這沒什麼的,可壞處恰恰是走彎路,他們把這種意思扭曲了,相當於“假傳聖旨”。

    他們就是覺得喜歡就是結婚一樣的那種,從而走了下坡路,但如果走的上坡路那會更上一層樓。

    許多家長認為喜歡就是談戀愛,我一個比較膚淺的人覺得還是在胡扯!

    比較開放的相對來說三十多的家長,就會認為這沒什麼,但是,恰恰相反了,四十多五十的觀念比較傳統,就會責罵或者家庭暴力,從而導致學生的成績下滑在下滑。

    嚴重還有跳樓輕生行為。

    我只是想說,他們為什麼不支援自己的孩子,既然每個人都要過這關,為什麼不能讓他早點體會?

    我喜歡網上的一句話:早吃虧,不受害。

    讓自己的孩子去嘗試,有什麼不可以?這裡不是向著自己的同學,只是現在的學生壓力很大,只想找一個能說話的朋友,而這個朋友恰恰是異性不行麼?

    但同學們也要多體諒家長,有很多農村來的不識字沒文化,認知比較膚淺,這個時候你們就該站出來引導家長,來接受這個社會的新觀念。

    我知道叛逆期遇上更年期是什麼樣的體會,但是以後你們的孩子就不一樣了,你會去跟他談心,你會給他指道路,你會幫助他,對嗎?

    我想是的。

    同學們不要覺得這樣很害羞,沒什麼,這就是一個人要經歷的。

    這就是我的心裡話。在最後的學期裡,把握時間,那些事可以上初中再說。

    最後說一句。千萬不要走下坡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聲音的四要素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