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600243053435

    先秦時期(原始社會、夏、商、西周、春秋戰國)

    1、夏、商、西周

    (1)政治:夏啟以王位世襲製取代禪讓制;商實行內外服制度;西周實行分封制、宗法制和禮樂制,擴大了統治區域,鞏固了西周統治。

    (2)經濟:①農業:耕作方式:刀耕火種、大規模的簡單協作,土地制度:原始社會的公有制,到夏商西周時期的國有制(井田制)。) ②手工業、商業:商周時期青銅鑄造技藝相當成熟,絲織技藝發展迅速商朝時職業商人和最早的貨幣產生。西周時期工商業為官府壟斷(工商食官)。

    (3)文化:商朝的甲骨文已是較為成熟的文字。

    2、春秋戰國(東周)

    (1)政治:春秋戰國社會大變革時期,由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分封制、宗法制、禮樂制崩潰,王室衰微,諸侯爭霸戰爭不斷,政局動盪,各國變法圖強,士人階層興起。

    (2)經濟:①農業:鐵犁牛耕出現,生產力發展;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出現,小農經濟產生,租佃關係產生。②手工業:逐漸形成了官營、民營、家庭三種經營形態,手工業部門不斷增加,技術不斷進步。③商業:官商壟斷被打破,出現私商。重農抑商政策產生。

    秦漢時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

    秦漢是中國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形成和初步發展時期。

    1、政治:

    (1)①秦朝結束了春秋戰國的分列割據,建立了統一的多民族國家。②秦朝確立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皇帝制度、中央實行三公九卿制、地方廢分封,行郡縣,秦律、選官制度,崇尚法家思想)。

    (2)漢武帝時期鞏固了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建立中朝,設定刺史,頒佈推恩令,“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2、經濟:

    (1)①秦朝統一度量衡、統一貨幣,為國家統一和經濟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②秦朝以法律的形式維護封建土地私有制,但其暴政又極大地破壞了社會生產力。

    (2)西漢初期的休養生息政策為社會經濟恢復和發展提供了政策保障。政府實行編戶齊民政策和較嚴格的重農抑商政策。

    3、文化:

    (1)文學:漢賦是這個時期具有鮮明時代特色的文學形式;

    (2)科技:出現了許多領先世界的科技成就,醫學、造紙術、地動儀是主要標誌;

    (3)思想:①從秦始皇“焚書坑儒”;②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思想開始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思想。

    魏晉南北朝時期(220年~589年)

    這是中國封建國家的大分裂和民族融合時期。

    1、政治:(1)政權更替頻繁,政治上長期處於分裂的狀態。(2)士人(士族)階層興起;(3)北方民族融合加強,北魏孝文帝改革(背景、內容和影響),加速了北方少數民族封建化、農業化的程序,北方少數民族基本完成封建化,促進了民族大融合,有利於隋唐的大一統。

    2、經濟:(1)北方戰亂.生產遭到破壞;(2)北方人民南遷,帶來了先進生產工具和技術(比如牛耕技術),使南方生產水平不斷提高;(3)長期分裂、戰亂導致商品經濟水平低。

    3、文化:

    體現了分裂割據和民族大融合的特色。在農學、數學、思想、書法、繪畫方面都有突出成就。出現了著名的科學家祖沖之、賈思勰,書法家王羲之,畫家顧愷之等,書法成為自覺的藝術形式。

    4、民族關係:出現民族大融合的局面。

    隋唐時期(581~907年)

    這是中國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

    (1)政治:國家統一,社會安定,政治清明,三省六部制和科舉制進一步完善了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古代中央集權的政治制度走向成熟。

    (2)經濟:隋和唐朝前期實行均田制和租庸調製,曲轅犁出現,生產技術水平提高,促進了農業的發展;手工業和商業繁榮。中唐以來,重農抑商政策鬆動,城市的經濟功能增強。

    (3)文化:隋唐文化在思想、科技、文學、藝術等領域全面繁榮,領先世界,兼收幷蓄。書法理論日趨成熟。

    (4)民族:民族間的經濟文化交流頻繁。

    (5)對外:對外的經濟文化交流頻繁,陸海絲綢(陶瓷)之路空前繁榮,隋唐先進的物資文化極大的影響周邊國家和民族。

    (6)交通:海、陸交通發達。

    五代十國遼宋夏金元時期(907~1368年)

    這是中國政治局勢由分裂走向統一、封建經濟和科技文化繼續發展、民族融合進一步加強的時期。

    1、政治:

    (1)北宋:①北宋完成區域性新統一,與多個少數民族政權並立;②加強了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收精兵、削實權、制錢谷),結束了五代十國的分裂局面,有利於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但同時導致了宋代的“三冗”和積貧積弱;③民族矛盾、階級矛盾尖銳;④統治者“重文輕武”“守內虛外”。

    (2)南宋:①偏安東南,與多人少數民族政權並立;②民族矛盾、階級矛盾尖銳;

    2、經濟:

    (1)宋元時期農耕經濟走向成熟,南方經濟獲得較大發展,南宋時經濟重心完成南移;

    (2)農業:農業得到較大發展,農產品商品化程度提高;土地兼併嚴重,租佃關係普遍化。

    (3)手工業:手工業生產技術和規模進一步發展.

    (4)商業:商品經濟活躍,商業活動的時間、空間限制被打破,突破了“坊”和“市”的界限,紙幣出現。統治者重視工商業的發展,工商稅成為重要的稅源。

    3、文化:

    (1)科技:科學技術高度發達,領先世界,出現了活字印刷術;印刷術、指南針和火藥外傳。

    (2)思想:理學有了較大發展。

    (3)文學藝術:文學藝術的平民性、世俗性增強,宋詞、元曲是這一時期的主要文學形式,出現了反映市民生活的風俗畫。

    4、對外:海外貿易發達,海上絲綢之路(絲綢、陶瓷、茶葉)空前繁榮。

    明清時期(1368~1840年)

    明清的基本特徵是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封建社會漸趨衰落,封建地主階級統治者趨於保守、沒落。

    1、政治:明太祖廢丞相、設定殿閣大學士,明成祖設定內閣;清朝設定軍機處,封建君主專制空前強化,封建制度日益衰落。

    2、經濟:

    明清時期,封建經濟繼續發展,農業、手工業發展超過了前代水平,高度發達;商品經濟空前繁榮,資本主義萌芽出現;重農抑商政策和海禁政策嚴重阻礙了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租佃關係、私營手工業佔據主導地位。

    3、文化:繼承性、總結性成就突出、但創新性不足。

    ①科技:建立在自然經濟基礎之上的傳統科技仍走在世界前列,但自然科學未得到發展,中西方差距拉大;②思想:理學是占主導地位的統治思想;八股取士與文字獄體現了君主專制的強烈色彩;反封建民主啟蒙思想產生。③文學藝術:明清小說深刻反映出封建制度的衰落;京劇出現。

    4、對外關係:①鄭和下西洋後,對外政策由開放逐漸走向閉關自守,中國開始落後於世界。②西方早期殖民勢力騷擾,華人民開始了反殖民、反侵略的鬥爭。

    5、民族關係:統一的多民族國家進一步鞏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諡號“宣”的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