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你永遠追不上的巨人

    門檻應該是象徵地位和身份的,古話說:“官宦人家門檻高”就是這個道理。  看資料說有的門檻居然高到快要齊腰了,更有甚者,門檻高至前胸,用爬的才能進去。。。。。。。。  由此可見中國古代的封建等級觀念還是非常森嚴的。好象印象中很多地方都是不走正門的,都是走旁邊的側門。  門檻的本意是擋雨水的,後來引伸了,既擋財氣又擋命,所以在說一個人不順利時就說“遇著檻了”。民間老話,本命年即是“檻兒”,本命年裡據說人多災多難,日子過得要分外小心。紮根紅腰帶以辟邪,是為了邁過這“檻兒”。 也有將73歲84歲說成是老年人的“檻兒”,所謂“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叫自己去”;還講“孔子七十三,孟子八十四”,意思說,這“檻兒”在孔孟兩聖人身上也是應驗過的。人們說,闖過七十三這道“檻兒”,一準活到八十四;一旦過了八十四,還會更長壽。  還有與門檻有關的,就是去寺廟,過門檻一定男客要先邁左腳,女客要先邁右腳,不要邁錯了,男客邁左腳是入西方淨土,邁右腳是入十八層地獄,女客正相反,馬虎不得。還有就是不要踩門檻,這會使人在陰陽兩界飄浮不定,既成不了神也投不了胎。  在中國古代,門檻總是伴隨著門出現的,有門的地方,總有門檻,門檻似乎就是門的附屬品,甚至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果說門的大小是限制性的條件,是衡量深宅大院還是平民瓦房的標準,那麼門檻的則是地位高低、身份貧富最好的體現。走進一扇門容易,可跨過它的門檻可就不是易事了,或許那抬腳的一個動作有時就控制了人的一生,每一道門檻都是對人的考驗,能跨過所有門檻的人想必就是最優秀的。始於隋唐的科舉就足證這一點。一千三百多年以來,它就是一道門,一條在有些人看來步入官場、飛黃騰達的必經之路,一座架在官場與民間的通天之梯。然而,它又是由無數個門檻組成的,從鄉試到最後一搏,從“百不一用”的秀才到舉人到進士,一步一步都是難以逾越的門檻,最後誰能如此幸運成為那七百多位狀元中的一人,有誰在歷史的洪流中可以佔到甚至是一席之地。多少讀書人在“龍門”外徘徊,三年一試,一試千年,直到在成千上萬的人中消失。沒有人記得住他們,因為他們始終未進一間“屋子”。“十年寒窗”卻因一道門檻可嘆一生。魯迅筆下的那位滿口“之乎者也”的“潦倒“書生”——孔乙己也許就是被那道門檻所累,想進那到金碧輝煌的大門卻沒有那種才幹與機緣,在門外匆匆結束了一生。而那個“中舉”的范進,踏進了那道門檻,在跨越的同時卻興奮過度,最終也未能進入那間屋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幼犬不消化嘔吐,一般能禁食幾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