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 jí
動詞義:
1、會意字。甲骨文字形,從人從手。表示後面的人趕上來用手抓住前面的人。本義:追趕上;抓住。
及,逮也。——《說文》
使人追宋義子,及之齊,殺之。——《史記·項羽本紀》
無庸,將自及。——《左傳·隱公元年》
2、至;達到。
及,至也。——《廣雅》
及期。——《儀禮·聘禮》
不及黃泉,無相見也。——《左傳·隱公元年》
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陶潛《桃花源記》
及諸河,則在舟中矣。——《左傳·僖公三十三年》
湯熨之所及也。/針石之所及也。——《韓非子·喻老》
駭而圖之,豈將有及乎?——漢·賈誼《論積貯疏》
禍且及汝。——明·魏禧《大鐵椎傳》
3、待;等到。
及日中則如盤盂。——《列子·湯問》
及日中如探湯。
及魯肅過尋陽。——《資治通鑑·漢紀》
及敵槍再擊。——清·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
及既上。——清姚鼐《登泰山記》
4、遭受。
鐵銛短者及乎敵。(及乎敵:被敵所傷。極言戰爭之激烈。)——《韓非子·五蠹》
5、比得上;能與……相比。
徐公何能及君也?——《戰囯策·齊策》
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韓愈《師說》
6、連累;關聯。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孟子·梁惠王上》
事如此,此必及我。——《漢書·李廣蘇建傳》
7、通“給”。供應。
然則大囯內款,小囯用盡,何以及之。——《管子·囯蓄》
介詞義:
1、趁。
彼眾我寡,及其未既濟也,請擊之。——《左傳·僖公二十二年》
連詞義:
1、和;與。
洄曲及諸道橋樑。/洄曲及四境。——《資治通鑑·唐紀》
扣其鄉及姓字。——明·魏禧《大鐵椎傳》
音樂及詩歌。——蔡元培《圖畫》
副詞義:
1、表示反問,相當於“豈”。
先君之敗德,及可數乎?——《左傳》
2、表示頻率,相當於“又”。
兒寬家貧,當為弟子都養;及時時間行佣賃,以給衣食。——《史記》
3、表示程度,相當於“極”。
原是本府六案孔目出身,及好刀筆。——《水滸全傳》
名詞義:
1、姓。
及 jí
動詞義:
1、會意字。甲骨文字形,從人從手。表示後面的人趕上來用手抓住前面的人。本義:追趕上;抓住。
及,逮也。——《說文》
使人追宋義子,及之齊,殺之。——《史記·項羽本紀》
無庸,將自及。——《左傳·隱公元年》
2、至;達到。
及,至也。——《廣雅》
及期。——《儀禮·聘禮》
不及黃泉,無相見也。——《左傳·隱公元年》
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陶潛《桃花源記》
及諸河,則在舟中矣。——《左傳·僖公三十三年》
湯熨之所及也。/針石之所及也。——《韓非子·喻老》
駭而圖之,豈將有及乎?——漢·賈誼《論積貯疏》
禍且及汝。——明·魏禧《大鐵椎傳》
3、待;等到。
及日中則如盤盂。——《列子·湯問》
及日中如探湯。
及魯肅過尋陽。——《資治通鑑·漢紀》
及敵槍再擊。——清·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
及既上。——清姚鼐《登泰山記》
4、遭受。
鐵銛短者及乎敵。(及乎敵:被敵所傷。極言戰爭之激烈。)——《韓非子·五蠹》
5、比得上;能與……相比。
徐公何能及君也?——《戰囯策·齊策》
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韓愈《師說》
6、連累;關聯。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孟子·梁惠王上》
事如此,此必及我。——《漢書·李廣蘇建傳》
7、通“給”。供應。
然則大囯內款,小囯用盡,何以及之。——《管子·囯蓄》
介詞義:
1、趁。
彼眾我寡,及其未既濟也,請擊之。——《左傳·僖公二十二年》
連詞義:
1、和;與。
洄曲及諸道橋樑。/洄曲及四境。——《資治通鑑·唐紀》
扣其鄉及姓字。——明·魏禧《大鐵椎傳》
音樂及詩歌。——蔡元培《圖畫》
副詞義:
1、表示反問,相當於“豈”。
先君之敗德,及可數乎?——《左傳》
2、表示頻率,相當於“又”。
兒寬家貧,當為弟子都養;及時時間行佣賃,以給衣食。——《史記》
3、表示程度,相當於“極”。
原是本府六案孔目出身,及好刀筆。——《水滸全傳》
名詞義:
1、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