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你笑起來真好看話心理

    香港,位於亞洲的正中央,從一個小小漁港發展成國際最重要的大都會之一,全憑地理上的先機和遷來人才的優勢。有人有山水的地方,就會衍生出獨特的美食文化。香港也不例外:從由遷入的廣東人發起的廣府菜成為香港的美食根源文化,到由漁民從鄰近海中捕獲的生猛海鮮作料理的海鮮文化,再衍生出避風塘美食文化;從上世紀3、40年代由上海人和寧波人移居香港帶來的外江菜文化,到從內地難民大量移居香港為求謀生所創造的街頭小吃文化,還有潮汕人來港擔任辛勞工作而帶來的打冷文化;經濟一路發展,打工底層藍領創造出的茶餐廳及大排檔文化,又繼經濟起飛後吸引大量外華人所帶進的外國菜文化

    比如,還原傳統粵菜的天寶閣,在現代社會下改良的龍景軒,還有受到法餐影響中西融合的VEA, 都是香港美食根源文化的傳承和延續。而這幾家不僅受到米其林指南的青睞,更有"黑珍珠"的加冕。香港的美食發展,就這樣一步一步地踏上輝煌之路

    1846年,香港的第一家酒樓"杏花樓"誕生,成為了粵菜在港紮根的序幕。港人愛喝早茶吃點心,茶樓文化自西環生根發芽,隨後一路東移,曾經的蓮香樓和還在營業的陸羽茶室便是其中的佼佼者。隨著財富累積,講求生活品味的富豪們選擇在家裡宴客,衍生出如福臨門這種到會形式的頂尖食府;未達富豪級卻又喜好美味的群體們則會組織各種機構、商會、會所及私房菜等美食活動。

    香港人在獅子山下精神的驅動下,一邊奮鬥致富,一邊也投入更多資源去精細香港的粵菜文化,創造出源自傳統粵菜,卻獨具創新精神的港式粵菜。漁民出海捕回大量新鮮高品質海鮮,除了推動了粵菜的海鮮風潮外,也隨著漁船回港避風而衍生出避風塘飲食文化;今天大家喜歡的避風塘炒蟹、椒鹽海鮮、艇仔粥及燒鴨湯河粉等等,就是香港特有的避風塘美食系列。隨著香港旅遊業日益蓬勃,也為在西貢、南丫島及鯉魚門等地為本地海鮮餐飲生態注入了強大的力量,讓香港成為海鮮之都。

    作為著名的移民城市,新移民為香港帶來的美食貢獻可謂功不可沒。香港國際物流業的發展很大程度依靠潮汕移民的勞力,而他們也催生了香港的打冷及潮州粉面文化,今天在香港吃到的港式潮州菜和十步一家的潮式粉面店,基本可以看待成香港本地菜系。來自上海與寧波的銀行家及生意人大量遷入香港,除了推動香港金融業和商業發展,也帶來了包含上海、寧波及徽菜的外江菜;從眾多上海人及寧波人聚居的北角萌芽,從新移民剛來港不太破費地解鄉愁的豆漿粢飯小籠包,到富起來後大排筵席的紅燒圓蹄和大閘蟹宴,甚至發展出只有香港才有的肘子魚翅,港式上海料理可說是遍地開花。還有我們在碼頭或戲院前的碗仔翅、咖哩魚蛋、橘色滷味、牛雜、雞蛋仔和車仔麵等等的香港招牌街頭美食,都是透過新移民和原居民不屈不撓地為生活打拼所衍生而出,卻無心插柳形成了香港多元的美食文化

    身為亞洲影音製作重鎮的香港,香港有影響全球的電影製作能力,同時也是亞洲最具有音樂影響力的城市之一。八十年代日本音樂文化強勢進入香港,香港開展了改編歌曲的風潮;挾帶漫畫和電影的文化潮流,日式美食登陸香港並廣受歡迎:從叫好又叫座的回轉壽司、拉麵、居酒屋及鐵板燒,到靠在港工作的日本人推動的高階和食料亭及壽司屋,成了培育香港日料廚師的搖籃。發展到今時今日,日本各地的主要市場每週有超過二十個航班將當日最新鮮的食材送到香港,而且已有多家日本著名料理店在港落戶。香港的日料水準可說是日本本土之外,全球最高,比如黑珍珠評選的壽司店志魂和日式烤肉店肉匠,在其他城市很難找到對手

    隨著眾多國際企業在港紮根成立亞太區總部,來自歐美澳等地的外華人遷移到香港工作,將具代表性的義大利和法國料理帶到香港持續發展,現在香港已經擁有多達十幾傢俱有世界頂級水準的意法餐廳,甚至衍生出多家以西餐方式烹調本土食材的名店,其中有不少更是囊括多個國際大獎的餐廳。除了區內屬頂級的意法料理,在香港,還能品嚐到出品十分出色的外來菜系,包括印度菜、星馬泰菜、西班牙菜、牛排專門店甚至中東菜等等。這裡可以吃到全世界。

    香港人不斷進步的精神和外地移民的活力注入,一路帶動了香港美食版圖的擴充套件,而且不斷往更精細或更大眾化的方向前進。在這裡,餐飲業雖然面對租金高昂等種種困難的挑戰,但香港人不畏逆境且精益求精的精神,會讓到訪的每位賓客品嚐到豐富多樣且獨具特點的香港滋味。這也與"黑珍珠餐廳指南"的方向不謀而合——希望每一位食客可以從美食之中,品嚐到香港的精神和人文歷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團委組織部主要是負責什麼的?組織部的職責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