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邯:秦朝將領。鎮壓陳勝、項梁起義軍戰功赫赫,後在鉅鹿為項羽所敗。不久投降項羽,被封為雍王,建都廢丘(今陝西省興平南)。公元前205年,被韓信擊敗後自殺。 章敦:字子厚(1035-1105),建州浦城(今福建省)人,北宋大臣。進士出身,曾被王安石派去處理少數民族問題。哲宗親政後,被任為宰相,由於改變對西夏的政策,導致戰爭再起,與哲宗議立嗣問題時,認為徽宗輕佻不可立,又嚴厲打擊守舊派。徽宗即位後,屢被貶黜。 章衡:章敦族侄,北宋大臣。仁宗年間高中狀元,歷經仁宗、神宗、哲宗三朝,久任地方官而頻繁轉換,其敢於指摘時弊,曾任赴遼使臣,其文韜武略令遼人驚歎。 章悅:北宋大臣。王安石實行新政,是宋代歷史上的一件大事,而當時以博學善文見稱的福建浦城才子章悅,就曾在這件大事中擔任過重要的角色。 章鑑:隆興府分寧(今江西省修水)人,南宋大臣。鹹淳十年,累官至右丞相兼樞密使。其為人寬厚,凡事無所不可,人稱“滿朝歡”。居官清廉,家貧如洗。 章溢:浙江省龍泉人,明初大臣。與劉基、宋濂、葉琛並稱四先生,為朱元璋所敬重。累官至御史中丞兼贊善大夫。 章潢:明代經學家,字本清,南昌人,廬山白鹿洞書院洞主、順天府(今北京市)儒學訓導。他品行高潔,學問也好,與利瑪竇相識之後,時有往來。有一天,利瑪竇生了病,但是來拜訪他的朋友依舊絡繹不絕,章潢眼見他應接不暇,對身體的康復不利,出於善意的關心,因此要利瑪竇“告訴傭人對來訪的客人就說我不在家”,利瑪竇說:“我們一般不說假話,且不能撒謊。”此言一出,更是贏得了眾多朋友對他的尊敬。 章鑣:清代學者,章學誠之父。據《章氏遺書》載:“少孤,先祖遺書散失,家貧不能購書,則借讀於人……孜孜不倦。”經過多年的苦學,終於考中了進士。然而,考中進士的章鑣因為為人耿介,不善鑽營,朝廷並未授予他一官半職。直到九年後的乾隆十六年(1751年),因朝廷同鄉舉薦,章鑣才被授予湖北應城縣縣令,開始了他在應城、天門等地長達十年的為官、任教生涯。 章煦:錢塘(今浙江省杭州)人,清朝大臣。乾隆年間進士,歷任內閣中書、陝甘學政、湖北布政使、湖北巡撫、禮部尚書等職。累官至軍機大臣、東閣大學士。 章鋆:鄞縣(今浙江省寧波)人,清代大臣、詩人。咸豐壬子恩科狀元,累官至國子祭酒。著有《望雲館詩稿》等。 章昭達:吳興武康(今屬浙江省)人,南朝陳將領。其心情嚴刻,善於將兵,因軍功歷任定州刺史、都督、鎮軍將軍、車騎將軍等職。 章全益:唐代東蜀涪城人。他從小喪父,由哥哥章全啟撫養。他母親病了,章全啟割下大腿上的肉給母親吃,母親的病果然好了。過後章全啟出門旅遊,死在旅店裡。章全益感激哥哥的恩情,製作了喪服,又因為章全啟曾割自己的肉給母親吃,他便用火燒自己的手指,以重複體驗哥哥的疼痛。他還用銀字書寫《法華經》一部,早晚閱讀朗誦。領會其中的道理。後來他在成都的府樓巷,建造了一座房屋,裡面設定一座煉丹的爐子。他不用僕人,獨自住在這間屋子裡,煉丹得錢。數目達到一兩金子,便刻一座佛像。 章成緬:字道正,章忠祥子,生、卒無考。唐代浙江省桐廬人,為富春(今浙江省杭州富陽市)章氏始祖。以孝行稱,人稱孝標先生。一日,遊東節度李紳幕中,恰值天雪,興而賦詩,為紳所賞。唐憲宗元和十四年(819年)舉進士及第,授校書郎。唐文宗太和中(約831年左右),官唐山東南道從事,試大理評事,仕終秘書正字。著有詩集《新唐書藝文志》傳於世。 章得象:浦城(今屬福建省)人,章仔鈞玄孫,北宋大臣。進士出身,仁宗時任相八年,對於宗黨親戚一概不用,而對范仲淹等推行的改革持緘默態度,以至無所建樹。 章卿孫:元代蜀人,本姓劉氏。幼為章提刑養子,遂姓章。與母富氏相失三十八年,輾轉遍訪於江西諸郡,迎歸養之。 章學誠:字實齋(1738-1801),會稽(今浙江省紹興)人,清朝著名思想家、史學理論家、方誌學家。乾隆進士,曾官國子監典籍,主講定州定武、保定蓮池、歸德文正等書院。後人湖廣總督畢沅幕府,協助編纂《續資治通鑑》等書。著有《文史通義》、《史籍考》等。
章邯:秦朝將領。鎮壓陳勝、項梁起義軍戰功赫赫,後在鉅鹿為項羽所敗。不久投降項羽,被封為雍王,建都廢丘(今陝西省興平南)。公元前205年,被韓信擊敗後自殺。 章敦:字子厚(1035-1105),建州浦城(今福建省)人,北宋大臣。進士出身,曾被王安石派去處理少數民族問題。哲宗親政後,被任為宰相,由於改變對西夏的政策,導致戰爭再起,與哲宗議立嗣問題時,認為徽宗輕佻不可立,又嚴厲打擊守舊派。徽宗即位後,屢被貶黜。 章衡:章敦族侄,北宋大臣。仁宗年間高中狀元,歷經仁宗、神宗、哲宗三朝,久任地方官而頻繁轉換,其敢於指摘時弊,曾任赴遼使臣,其文韜武略令遼人驚歎。 章悅:北宋大臣。王安石實行新政,是宋代歷史上的一件大事,而當時以博學善文見稱的福建浦城才子章悅,就曾在這件大事中擔任過重要的角色。 章鑑:隆興府分寧(今江西省修水)人,南宋大臣。鹹淳十年,累官至右丞相兼樞密使。其為人寬厚,凡事無所不可,人稱“滿朝歡”。居官清廉,家貧如洗。 章溢:浙江省龍泉人,明初大臣。與劉基、宋濂、葉琛並稱四先生,為朱元璋所敬重。累官至御史中丞兼贊善大夫。 章潢:明代經學家,字本清,南昌人,廬山白鹿洞書院洞主、順天府(今北京市)儒學訓導。他品行高潔,學問也好,與利瑪竇相識之後,時有往來。有一天,利瑪竇生了病,但是來拜訪他的朋友依舊絡繹不絕,章潢眼見他應接不暇,對身體的康復不利,出於善意的關心,因此要利瑪竇“告訴傭人對來訪的客人就說我不在家”,利瑪竇說:“我們一般不說假話,且不能撒謊。”此言一出,更是贏得了眾多朋友對他的尊敬。 章鑣:清代學者,章學誠之父。據《章氏遺書》載:“少孤,先祖遺書散失,家貧不能購書,則借讀於人……孜孜不倦。”經過多年的苦學,終於考中了進士。然而,考中進士的章鑣因為為人耿介,不善鑽營,朝廷並未授予他一官半職。直到九年後的乾隆十六年(1751年),因朝廷同鄉舉薦,章鑣才被授予湖北應城縣縣令,開始了他在應城、天門等地長達十年的為官、任教生涯。 章煦:錢塘(今浙江省杭州)人,清朝大臣。乾隆年間進士,歷任內閣中書、陝甘學政、湖北布政使、湖北巡撫、禮部尚書等職。累官至軍機大臣、東閣大學士。 章鋆:鄞縣(今浙江省寧波)人,清代大臣、詩人。咸豐壬子恩科狀元,累官至國子祭酒。著有《望雲館詩稿》等。 章昭達:吳興武康(今屬浙江省)人,南朝陳將領。其心情嚴刻,善於將兵,因軍功歷任定州刺史、都督、鎮軍將軍、車騎將軍等職。 章全益:唐代東蜀涪城人。他從小喪父,由哥哥章全啟撫養。他母親病了,章全啟割下大腿上的肉給母親吃,母親的病果然好了。過後章全啟出門旅遊,死在旅店裡。章全益感激哥哥的恩情,製作了喪服,又因為章全啟曾割自己的肉給母親吃,他便用火燒自己的手指,以重複體驗哥哥的疼痛。他還用銀字書寫《法華經》一部,早晚閱讀朗誦。領會其中的道理。後來他在成都的府樓巷,建造了一座房屋,裡面設定一座煉丹的爐子。他不用僕人,獨自住在這間屋子裡,煉丹得錢。數目達到一兩金子,便刻一座佛像。 章成緬:字道正,章忠祥子,生、卒無考。唐代浙江省桐廬人,為富春(今浙江省杭州富陽市)章氏始祖。以孝行稱,人稱孝標先生。一日,遊東節度李紳幕中,恰值天雪,興而賦詩,為紳所賞。唐憲宗元和十四年(819年)舉進士及第,授校書郎。唐文宗太和中(約831年左右),官唐山東南道從事,試大理評事,仕終秘書正字。著有詩集《新唐書藝文志》傳於世。 章得象:浦城(今屬福建省)人,章仔鈞玄孫,北宋大臣。進士出身,仁宗時任相八年,對於宗黨親戚一概不用,而對范仲淹等推行的改革持緘默態度,以至無所建樹。 章卿孫:元代蜀人,本姓劉氏。幼為章提刑養子,遂姓章。與母富氏相失三十八年,輾轉遍訪於江西諸郡,迎歸養之。 章學誠:字實齋(1738-1801),會稽(今浙江省紹興)人,清朝著名思想家、史學理論家、方誌學家。乾隆進士,曾官國子監典籍,主講定州定武、保定蓮池、歸德文正等書院。後人湖廣總督畢沅幕府,協助編纂《續資治通鑑》等書。著有《文史通義》、《史籍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