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是漢字的書寫藝術,漢字之所以成為書法藝術的母體,是其在方塊字形內潛在著一種審美理想。這樣,漢字不僅是記錄語言的符號,它本身就具有著獨特的形態美,進而又含有深層的意蘊美。
(一)漢字有形象意境之美
由於漢字的字形是以象形為基礎的,“畫成其物,隨體詰詘”創造了生動的漢字形象美。隨著甲骨文逐漸演變為金文、篆書、隸書、行草、楷書,甲骨文最初的象形意味漸為減少,到楷書已經基本上看不出漢字的象形了。但是,後來從象形到諧聲,形聲相益,從中更豐富了漢字的形象意境,如“江”字,“河”字,令人彷彿目睹水流,耳聞汩汩的水聲。可見,形聲字的形象意境美,是在視覺形象與聽覺形象的聯絡之中表現出來的美。由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漢字是將文字元號與藝術符號共載一體之內,獨體的“文”,合體的“字”,熔鑄成形象意境,形成了與其他純粹表音文字不同的二重組合。
(二)漢字結構的多樣和諧美
它反映出中國文化獨特的審美思維。一方面,它體現為單個的方塊字本身是齊整與參差相結合的美。這是由於筆畫的繁雜包含有變幻的參差美,但這種參差又統一於方塊字字形的整齊劃一裡。另一方面,數以萬計的漢字在顯示單個漢字內部結構的和諧美之外,更有許多漢字排列在一起的整體上一與多的秩序美。這些都表明了漢字結構的美是多樣的而又和諧的。漢字的這種審美情趣,從根本上克服了字母文字長短不齊、大小不均,構型單調的缺陷。
(三)漢字潛藏著深層意蘊美
漢字結構深層意蘊美滲透於哲學、美學之中。“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古人造字,將人與萬物相聯絡,最終在漢字中將自然萬物人化之。這種精神保留於哲學、美學之中,傳遞出中國藝術獨特的意蘊美。
由此可見,漢字的方塊字形內潛在著一種審美理想,但是,這種潛在的審美理想,必須透過外在的形式展示出來,一方面,書法藝術正是依循漢字的理性結構,傳達出漢字的審美情趣。書法從根本上說是對漢字的書寫,書法創作是以漢字本體形態作為加工物件的。另一方面,書法又是漢字書寫的再創造,書法藝術審美的超越和昇華,使得漢字潛在的審美理想得以淋漓盡致地發揮出來。
書法是漢字的書寫藝術,漢字之所以成為書法藝術的母體,是其在方塊字形內潛在著一種審美理想。這樣,漢字不僅是記錄語言的符號,它本身就具有著獨特的形態美,進而又含有深層的意蘊美。
(一)漢字有形象意境之美
由於漢字的字形是以象形為基礎的,“畫成其物,隨體詰詘”創造了生動的漢字形象美。隨著甲骨文逐漸演變為金文、篆書、隸書、行草、楷書,甲骨文最初的象形意味漸為減少,到楷書已經基本上看不出漢字的象形了。但是,後來從象形到諧聲,形聲相益,從中更豐富了漢字的形象意境,如“江”字,“河”字,令人彷彿目睹水流,耳聞汩汩的水聲。可見,形聲字的形象意境美,是在視覺形象與聽覺形象的聯絡之中表現出來的美。由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漢字是將文字元號與藝術符號共載一體之內,獨體的“文”,合體的“字”,熔鑄成形象意境,形成了與其他純粹表音文字不同的二重組合。
(二)漢字結構的多樣和諧美
它反映出中國文化獨特的審美思維。一方面,它體現為單個的方塊字本身是齊整與參差相結合的美。這是由於筆畫的繁雜包含有變幻的參差美,但這種參差又統一於方塊字字形的整齊劃一裡。另一方面,數以萬計的漢字在顯示單個漢字內部結構的和諧美之外,更有許多漢字排列在一起的整體上一與多的秩序美。這些都表明了漢字結構的美是多樣的而又和諧的。漢字的這種審美情趣,從根本上克服了字母文字長短不齊、大小不均,構型單調的缺陷。
(三)漢字潛藏著深層意蘊美
漢字結構深層意蘊美滲透於哲學、美學之中。“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古人造字,將人與萬物相聯絡,最終在漢字中將自然萬物人化之。這種精神保留於哲學、美學之中,傳遞出中國藝術獨特的意蘊美。
由此可見,漢字的方塊字形內潛在著一種審美理想,但是,這種潛在的審美理想,必須透過外在的形式展示出來,一方面,書法藝術正是依循漢字的理性結構,傳達出漢字的審美情趣。書法從根本上說是對漢字的書寫,書法創作是以漢字本體形態作為加工物件的。另一方面,書法又是漢字書寫的再創造,書法藝術審美的超越和昇華,使得漢字潛在的審美理想得以淋漓盡致地發揮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