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現在社會越來越豐富多彩,人們讀書的時間越來越少,是什麼吸引了你的注意力,或者什麼對你來說比讀書更有魅力,從而擠走了你讀書的時間呢?
1
回覆列表
  • 1 # 南詔易

    看到這個標題,想到的就是工作加班,下班做家務,帶小孩,彷彿所有的時間都在這上面了。

    仔細想想是這樣嗎?上下班的公交(或地鐵)途中,你用手機在幹嘛?中午吃完午飯,中午休息的時候,你在幹嘛?晚飯後到睡覺前,又在做什麼,陪家人看電視聊天?

    以前不明白,別人強調習慣的重要性,總覺得那都是忽悠人的,其人生的本質就是習慣構成了自己行為量變基礎,到達一定程度就產生了質變。哪究竟是變好,還是變壞,根源就在於習慣是否是好習慣。

  • 2 # Right看點

    就我而言,

    排在第二位的就是家庭。具體的說就是老婆和孩子,大概也佔了35%。做做家務,照顧老婆孩子。老婆和孩子的事都是頭等大事,隨時待命,有求必應。關鍵是她們事還多,你又打不得罵不得!

    排在第三位的就是社交活動。佔15%左右。和朋友出去吃飯,給父母打打電話,飯後去公園轉一轉。

    剩下的就是個人衛生,洗澡,發呆什麼的......

  • 3 # 太陽照到徒駭河上

    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變化,大大豐富了人類的日常生活,生活方式也隨之改變。就拿閱讀來說,從單純的紙質閱讀,衍生出現在的電子閱讀。讀書,捧著厚厚的大部頭書本不再是唯一的選擇,公交車上,公園裡,或者甚至走著路,總會發現捧著手機聚精會神的人。但是,生活方式的變化,經濟社會物質享受的追求,大大改變了人們的精神需求。很多人醉心於物質的獲得,沒有時間塑造自己的精神空間。錢包鼓了,頭腦空了,被經濟社會馴化成了一部行走的賺錢機器。讀書選擇改變了方向,變換了尺度,追求短平快的快感,失去了思索的深度。讀過也便忘記,就像隨便喝了一口白開水,一點痕跡也沒留下,儘管當時笑出聲來。那種內心深處的衝擊,震撼,再也體會不到了。於是,幸福不再是物質和精神的有機結合,變成了單純的物質享受。想想看,一個精神世界的瘦子,一個物質享受的胖子被有效並體了,是一種多麼滑稽的景像。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失去了興趣,也就沒有了讀書的原動力。順其自然的,讀書的時間也就越來越少了。經濟利益明擺著,耽誤掙錢!一個人這樣,沒什麼,如果一個民族這樣形成了潮流,變成了趨勢,那就太可怕了。多讀書,讀好書,讀那些震撼心魄,撥動心絃,使人流連忘返的好書吧!只有多讀書,讀好書,才會擁有為未來的世界,未來是花多少錢也買不來的!

    你說呢?

  • 4 # 北美教練老胡

    我們讀書少的原因有兩個:一是書的替代品太多;二是書本身的含金量下降。

    現代人讀書少了是不爭的事實,想我中學時代還讀過《魯迅全集》,上大學後除了專業書籍,基本沒有讀過書。主要原因就是書籍的替代品太多。讀書的目的是獲取知識,而現在知識的獲取渠道太多太便捷,各種電子讀物,各種媒體渠道。比如以前你要了解魯迅你就只能上書店買本《朝花夕拾》看看魯迅的回憶散文中體現了他怎麼樣的心路歷程,而現在你要想了解莫言,不直接加他微博,直接給他留言提問就可以了。

    另外,現在的書書籍商業化、功利化也是書籍被拋棄的主要原因之一。以前的作家寫書,完全是一種知識的創作過程,而現在的書籍完全是投機市場的結果。什麼成功學的書能有1000本,馬雲、王健林、王石…只要你能知道的名人都會有一本,也許實際上他們本人都根本沒有讀過任何一本自己的書。這樣的書籍,會有任何含金量嗎?

    讀書應該讀,但是隻應該讀中外名著,現代的雞湯快餐書籍毫無價值。讀中外名著是有好處的,能夠提高人的文化修養淨化心靈,而現代人過於關注知識的獲取,而忽略文化提升!

  • 5 # 老茂805

    年青時喜歡讀書。那時辦個借書證,到圖書館借回家看。世界歷史、中國古代、近代歷史書特別喜歡看,看書、學習兩不誤,還增長了不少知識。成年後困於生活,逐漸放棄了讀書。也是實在無奈,結婚、生子有了自已的家,每日要為生計奔忙,生活的繁瑣已靜不下心來讀書了。或許這也是為自己的懶惰尋找的藉口,更或許這正是凡人與智者之間的區別。總之,我還是愛讀書,當我空閒下來,有了時間時,才恍然發現我已經老了。常言道,書到用時方恨少,年青人,成功要毅力更要知識,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正緣於此。

  • 6 # 柳暗花明美文苑

    如今,生活越來越豐富多彩,而人們讀書的時間卻越來越少了。就自己而言,亦是如此。究其原因,各不相同,但大體有以下幾種:

    一、學生群體,學業負擔過重,擠走了讀書時間。現在的學生,從小學開始一直到大學,都被過多的作業、考試、各類補習班壓得喘不過氣來。課餘時間,又被琴棋書畫、舞蹈等興趣班佔用了一大半。難得的一點時間,就是手機、遊戲的天地。他們很少有時間去認真讀課外書,更不可能系統地去讀一些大部頭的名著。

    二、青年群體,成家立業壓力過大,擠走了讀書時間。青年人談戀愛,在花前月下,酒吧、咖啡廳、影院歌廳,卿卿我我,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要找理想的工作,四處奔走,投簡歷,初試、面試、複試,忙得不亦樂乎。一旦有了工作,又要儘快適應角色,承擔更多的工作壓力。他們極少有人能靜下心來讀書。

    三、中年群體,家務負擔太重,擠走了讀書時間。接送孩子上學、上補習班,輔導作業、督促練習。還要做飯、洗衣、收拾房間,做各種家務事。再加上繁忙的工作和中年危機。成天忙得昏天黑地,只盼能睡到自然醒,就心滿意足了。又有幾個能坐下來,享受讀書的快樂?

    四、老年群體,時間少,擠走了讀書時間。一些老年人自討苦吃,搶著帶孫子。另一些遊山玩水,到處旅遊。還有老年人一些身體健康每況愈下,甚至生活不能自理。這些老年人也無暇無力讀書。

    除了上述普遍現象,還有電子產品的日新月異,手機、閉路電視吞噬了我們大量的時間;各種興趣愛好攝影、繪畫、健身、烹飪、自媒體等等,都需要時間;社交活動,人際交往也不可避免地佔用時間。讀書的時間,自然而然越來越少。

    可喜的是,無論什麼時候,總會有一些潛心讀書的人。他們把讀書視為生命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再忙都會抽出時間讀書。腹有詩書氣自華,或許多年以後,你把書中的一些細枝末節遺忘了,但是那些素養,已在不知不覺中融入你的氣質。飽讀詩書的人,無論經歷多少磨礪,生命一定是美好光亮的。

    讀書的意義毋庸置疑,就讓我們留出一點時間讀書吧,哪怕每天堅持半小時,也會受益匪淺的。當你遇到某個風景,某個人,某件事,你就會想起書中的一首詩詞,一段話。那是我們和書隔空離世的心意相通,是不可言喻的美好。

  • 7 # 寶媽分享育兒知識

    1.家務瑣事,洗衣服,做飯,打掃衛生,收拾整理

    2.照顧小朋友,小孩子比較粘我,獨生子女沒有夥伴一起玩,放學就粘著我,這是我要帶著他去找朋友們玩,我就失去了自己的時間

    3.工作一天,疲勞的身心需要放鬆,想看一些讓自己開心的電視劇,放鬆放鬆

    4.淘寶,買東西,家裡面經常需要賣這樣那樣的東西,有時候是去超市,商場,都是很浪費時間的事情

  • 8 # 職場老鳥加油站

    18年 5月底搬進有單獨書房的四居室,浮現在腦海最多的就是席地而坐,手捧一本素雅的書籍,泡一壺清香的綠茶,演奏著優美的輕音樂,美哉!但生活不盡然。首先,忙碌了一天就不想在為難自己去營造各種期望和夢幻。其次,本來陪伴倆寶的時間本來就不多,不忍棄其而為已。再次,電子產品的便利性讓我們的惰性不斷蔓延。歸根結底,個人缺乏毅力、韌性和狠心!

    不狠心逼迫自己提升的結果就是內心總是焦慮不安,缺乏自信。每天學習一點點,日積月累便能產生質的變化。

    從現在做起,堅持!

  • 9 # 小豬佩奇愛寫作

    其實我感覺沒時間看書,只是自己為自己的懶惰找個藉口。時間就像海綿一樣,你若用心,隨時可以讀書。比如吃飯,午休等等,甚至去衛生間。

    如果把看書養成習慣,就好比吃飯一樣,每天看一個小時肯定有保證。或者我們會說,沒有那麼多時間,十分鐘,二十分鐘,四十分鐘都有,合一起每天一個小時肯定有。

    往往感覺看書只是沒有針對性,沒有目的,有點像大發時間,所以可看可不看,若有若無。

    對這個,我有感觸,去年考執業藥師前,因為只剩最後一科,平時除了上班,下班乾點加班掙點外快。可必須考試,因為已考過並及格三科,所以我就利用吃飯從食堂到車間,去衛生間等等,每天做1000練習題,最後考試超過分數線20分過關。

    事實證明,時間是靠我們珍惜的,把珍惜時間當成一種生活態度,養成一種習慣,那麼時間自然而然就不會白白流失。

    每天有一個小計劃,利用時間讀書學習幹著認為有意義的事,那麼你的時間就不會被懶惰所替代!

  • 10 # 落筆成蝶

    擠走你讀書時間的,其實是自己。

    人都會有七情六慾,也有懶惰的性格。我看到很多比較成功的人,他們都很忙,相信比大部分的人來說都要忙,平時都不會有固定的時間給他們看書的時間。他們看書的時間都是很碎片化,在飛機上,在車上,在睡前。

    如果你的生活將看書看成一種習慣,讓它變成像看肥皂劇,玩遊戲的心態,你就不會感覺擠走你看書的時間是什麼了。

    當然,如果在生活上有更多的時間分配,你或許以為會有更多的時間給你看書。

    但是,我卻是認為,除非你對你的生活非常有計劃,要不然,給你再多的時間,你可能也不會將更多的時間放在讀書的身上。

    畢竟,在這個生活上誘惑的東西太多,比起看書更有吸引力,你這樣,你會用更多的時間花在其他的事上,請不要忘記,貪圖享樂,惰性是人類的本性。

    我們不要忘記,平時比較忙的人看的書比時間多的人還要多。但你將時間放在那裡的時候,你就收穫到什麼,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生活方式,不是說你看書你就高尚,而是你是否選擇了讀書的方式,擠走你讀書時間其實是自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描寫狼性格、動作的詞語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