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湯圓電影Vlog

    《揀麥穗》賞析 儘管流年似水,歲月的風風雨雨會抹去記憶中的許多往事,但有關兒時的回憶卻往往清晰如昨天,因為長大了的人們,總是格外懷念人生中最天真無邪的童年時光。《揀麥穗》便是一篇回憶童年生活的散文。一個生長在農村的小女孩,由於生活的貧困,從很小的時候就開始揀麥穗,要用麥穗換來的錢攢嫁妝。可女孩實在太小,根本不懂嫁人是怎麼回事。於是,童心無邪、童言無忌,當別人問女孩要嫁給誰時,她竟然回答要嫁給賣灶糖的老漢,因為這樣就能天天吃灶糖。對於一位在貧困中生長的農村小女孩,產生這種天真、可笑卻又著實可愛的念頭是自然而然的。對她來說,能夠天天吃灶糖是生活的最大享受、最高幸福。賣灶糖的老漢當然不會像小女孩那樣天真,他是一位到處流浪、飽經生活風霜的老人,他明白女孩的話不過是逗人發笑的童言,然而,也只有天真無邪的小女孩才能說出這樣教他開心的話,使他在寂寞中感到一絲溫情。於是,在這一老一少之間開始了一段純潔、動人而又妙趣橫生的交往。老漢真心疼愛小女孩,女孩對老人也越來越依戀。然而,寒來暑往,終於有一天,女孩沒再等到賣灶糖的老漢,老漢離開了人世。女孩禁不住傷心地哭了,為生活中失去這樣一位慈祥可愛的老人,為他們之間樸素而美好的交往無可奈何的中斷而深感悲傷。在貧窮和寂寞中培養起來的友情最為可貴。《揀麥穗》透過對小女孩和賣灶糖老漢之間感人至深的關係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人世間溫情的渴望。她希望生活中能夠多一些像賣灶糖老漢那樣的慈愛之輩,懂得愛護關心別人,尤其關心“醜小鴨”式的孩子,而且這種關心愛護又該是沒有任何希求的給予。這篇散文,是一首無私之愛的頌歌,也是期望人心溝通的一聲真誠呼喚。因為只有在充滿愛和溫情的世界中,人才可能變得更加純潔、更加善良,世界也才會變得更加光明和美好。 張潔是位風格獨特的作家,她的作品總是浸潤著詩情畫意,又帶有淡淡的感傷色彩。她表達情感從不採取淺顯直露的方式,歡樂或憂傷,都透著溫柔與優雅的氣質。她往往透過溫和細緻的筆調、委婉動人的文字抒發自己對人生的感受。讀她的作品,常常令人聯想到契訶夫的小說和俄國畫家列維坦的風景畫。彷彿在一個深秋的傍晚,在暮色薄霧的籠罩下,遠方如一幅淡墨的山水畫,面對這樣的景色,心靈為之微微顫動,既感到生活溫柔甜蜜的詩意,又會為生活的不盡如人意處而情不自禁地長嘆。《揀麥穗》這篇散文,也體現了作者的這一風格。 文章的開頭部分,就像是一幅娟秀的風景畫,在月殘星稀的清晨,滿懷幻想的女孩挎著空籃去揀麥穗。田野上騰起薄霧、月亮偷偷地睡了一覺。詩意的畫面突然摻進了一聲輕輕的感嘆,一旦想到現實生活的貧困和將來未知的命運,美麗的夢幻頓時變了味兒。在氣氛的渲染中刻畫人物的心理活動和情感狀態,是這篇散文的一個特點。這篇散文在時間上有一定跨度,但作者銜接得自然流暢,行文的過渡扣住了事情的前因後果,詳略得當,顯示了作者藝術的“剪輯”水平。由於作者是小說家出身,她對人物外貌的塑造,神態舉止和語言的刻畫,無不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充分體現了人物的性格、年齡特徵,具有至深的藝術感染力,給人留下難忘的印象。 文海採珠

    1 、作家作品 張潔,當代女作家,原籍遼寧,1937年生於北京。著有《沉重的翅膀》、《方舟》、《世界上最疼我的那個人去了》等。張潔早期散文創作,往往直接追求、呼喚愛與美。在以童年生活為主的“大雁系列”中,作者描述了一個憨知、純樸的女孩“大雁”追逐美好的人與事的故事,《揀麥穗》就是其中的一篇。

    2 、相關評論 (1 )張潔小說的相關評論 在80年代文壇張潔以寫作具有女性意識和反映女性問題的作品著稱,但她的許多作品並不僅僅侷限於表現女性問題。她與1979年發表的第一篇小說《從森林裡來的孩子》,以清新、流麗的的敘述語調而引起注目。她早期的許多作品如《愛是不能忘記的》、《祖母綠》和《方舟》等,都是以女性人物為主人公,寫女性感傷、細膩而富於利他精神的戀愛心理以及單身女性所面臨的社會問題。《愛是不能忘記的》較早涉及到愛情和婚姻的矛盾,在當時引起很大的爭議。女主人公鍾雨對於那個遭受歷史厄運的男主人公的超越一切的堅貞不渝的戀情,在很大程度上成為撫慰當時“文革”創傷的感情載體,因此,這篇並沒有直接涉及“傷痕”主題的小說,成了“傷痕”文學的代表作品。透過女性近乎聖潔的“愛情”方式,來超越痛苦的歷史記憶的做法,在《祖母綠》中得到了發展;而另一方面,女主人公曾令兒獨立承擔生活重壓的堅毅形象,又成為女性獨立意識的表徵。《方舟》則寫三個離異女性,她們因女性身份面臨的不公平待遇,被作為社會問題提出:張潔作品的“女性意識”和作為“女性文學”的先導地位正體現在這些方面。張潔有一部分作品,如《沉重的翅膀》、《條件尚未成熟》、《尾燈》、《她有什麼病》,也嘗試把握“重大題材”。長篇《沉重的翅膀》曾為譽為“與生活同步”的力作。作品完稿於1981年4月,表現的是1980年的圍繞經濟改革發生的衝突,並且把筆墨寫到社會結構的高層(中央重工業部的部、局級官員)。80年代中期以來,張潔的一部分作品有了明顯的變化,從詩情的追求轉向反詩情,從浪漫詩意轉向敘述上誇張的粗鄙化。不過,這其實是對理想詩情堅守的另一表現形態。她猛烈抨擊、嘲諷某些男性人物的猥瑣、低俗趣味,詛咒他們的慾望是令人噁心的“紅蘑菇”開放在女性人物的生活中。長篇《只有一個太陽——一個關於浪漫的夢想》,表現的是當代華人處身“真實”的西方時的體驗和感受,尤為尖銳地表現了男性知識分子(女性則以婚姻形式進入西方)面對西方時精神上的焦慮、沮喪和物質上的困頓。洪子誠著《中國當代文學史》北大出版社 (2 )張潔散文的相關評論 80年代初期,在整個社會和文學界的反思性思潮的語境下,散文創作主要以老年作家巴金、孫犁、楊絳、陳白塵、黃裳等為代表。描述個人的親身感受和經歷,回憶舊友和親人,批判“文革”歷史暴政造成的傷害,是大多數作品涉及的方面。一些中年作家如張潔、宗璞、賈平凹、韓少華、唐敏、王英琦等,則常會透過兒童視角,抒發一種溫馨、感傷而清新的感情,展現“人性”中樸素、感人的一面。他們的努力大體上可以看作是在迴應“五四”(主要是20年代)抒情散文的風格,強調散文應該“獨抒性靈”,自由地書寫內心體驗。不過由於當代散文的積習已深,許多文章在語言和結構上,仍可以看到受60年代散文模式的束縛。過於關注散文的“詩化”和“意境”的營造,是表現這種拘囿的一端。洪子誠著《中國當代文學史》北大出版社 難點互動 1、 文章主寫的是回憶“我”揀麥穗的事,為什麼要在開頭部分講述農村姑娘揀麥穗時的夢呢? 解析:本題是對作者寫作背景的探討。因為作者主要寫的並不是童年趣事,而是農村婦女的命運。答案:它是作為鋪墊和映襯出現的。一方面引出“我” 揀麥穗的事,另一方面映襯了“我” 揀 麥穗時所寄託的夢的天真單純,那一份純真美麗的感情。2、作者在作品中,渴望用自己的筆幫助讀者走向充滿同情、友愛、關懷、信任的純淨世界。試說說本文的主旨。解析:作者以舒緩從容而略帶傷感的筆調敘述了一個美麗的故事,描繪了一副副北方農村的生活畫面。作者寫的是童年往事,卻表達了對人性美,人與人之間純真的情感的禮讚,讓讀者沉浸在一個充滿了愛與美的略帶憂傷的童年世界之中。“我”因為醜陋而無人疼愛,而孤苦伶仃的“賣灶糖的老漢”也在“我”對他的純真的情感中用行動來無微不至地關懷著我,感動著我。雖只是一個陌生的老頭,但卻是除母親之外最疼愛我的人。這份簡單卻濃烈的愛影響了“我”一生,也感染了每一位讀者。多年後流露出來的傷感來自於成年後主人公的態度,經歷了人生的的酸甜苦辣,心裡已經落上塵埃以後再來回顧這段情感,於是產生了深深的懷念,淡淡的憂傷溢於言表也流露了作者對人與人之間純真的情誼的呼喚。答案:本文透過對一個憨厚、純真的小姑娘在揀麥穗時夢想的成長與破滅的描述,體現了農村女子命運的悲哀與無奈,透過對輓歌式鄉村景緻的描繪體現了作者對真善美的執著追求。 自主探究 1、當“我”長大後,賣灶糖的老漢對“我”的愛有沒有改變?為什麼?“我”的態度呢?答案:小女孩童真的感情慰藉了那個孤苦老漢,他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回報了小女孩純真的感情,每逢經過村子,他總是帶一些小禮物給她。他是真的很疼愛她的。他對她的愛不僅表現在送給他小禮物,還表現在尊重小女孩的內心上,他保護他的感情,在他懂事知道害臊之後,不再稱她是自己的小媳婦,但是仍帶一些小禮物給“我”。他對她的愛是無私的,他疼愛她,還因為她是一個"貪吃的、因為醜陋而又少人疼愛的孩子。”由此可看出他對她是充滿了一絲同情的關懷與愛護,這一份真摯淳樸的情懷不正是在一種愛的光芒下產生的嗎?而她也學著一個大姑娘的樣子,繡了一個象豬肚子的煙荷包,準備等出嫁的時候送給自己的“男人”。雖然長大了,但對他的依戀卻越來越濃,每次都會送他很遠。 2、作者在最後為什麼會常常想要找到那個早已不知被她丟到哪裡去了的那個皺巴巴的,像豬肚子一樣的煙荷包呢?答案:她是為了找回記憶,找回那一份埋藏在心底的純潔質樸純真的感情。因為幼時的那一口無遮攔的“愛”時不遵從世俗的規則,是超越功利及世俗的。長大後常常懷念那個失落的美麗的夢,還因為長大後,感到除了母親,再沒有誰能夠像他那樣樸素地疼愛過我——沒有任何企求,沒有任何企望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春江花月夜和望月懷遠意境的異同?